普及传统音乐 凝聚文化认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022686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及传统音乐 凝聚文化认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普及传统音乐 凝聚文化认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及传统音乐 凝聚文化认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及传统音乐 凝聚文化认同.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普及传统音乐凝聚文化认同【专家点评】“山歌勿唱忘记多,搜搜索索还有十万八千九淘梦”原 生民歌产生于我国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在民间广泛流传, 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记录着时代变迁和劳动人民 的心声,成为普及传统音乐、凝聚文化认同的活教材。正如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所说真 正的民歌是老百姓世世代代相传的,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丰 富和润色的,所以真正流传到今天的民歌是字字珠矶,因为它凝 聚了人民集体的智慧。”上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赋予 民歌新的主题,也使其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多重加工和润色,生动 记录和反映着社会变迁,表达着人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 美好生活的向

2、往。比如,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一 批口耳相传的经典曲目,这些作品吸收传统民歌的曲调,配以白 话新诗加工而成,唱遍全国。由江西兴国山歌改编而成的苏区 干部好作风,由江西瑞金民歌十月怀胎调改编而成的十 送郎当红军,取材于传统山东民歌的沂蒙山小调,以及依 照陕北民歌骑白马曲调改编而成的东方红等,都属此类。 它们将宣传革命主张和展望革命未来联系在一起,呈现出革命的 乐观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特色。除了加工、移植或改编的手法, 现当代不少妇孺皆知的名作也都从民歌中汲取了创作养分,如吸 收湖南民歌元素创作而成的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香, 吸收汕尾渔歌元素创作而成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它们唤起 了无数

3、中国人的“乡愁”。随着国家政策扶持的不断深入,原生民歌的传承有了更加牢 固的社会基础,其内容越来越多地呈现与国家大事、党群关系、 民族团结等相关的当代元素。如,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多 地将党的扶贫政策唱进了群众心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多个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战“疫”出力时代赋予了民歌新的 内容,也昭示着民歌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对包 含原生民歌在内的传统音乐保护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便已启 动。目前,已经有河曲民歌、兴国山歌、彳栗傣族民歌、梅州客家 山歌、陕北民歌、临高渔歌、茅山号子等众多民歌项目入选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

4、对原生民歌的传承保护也从原 生民歌节会活动的宣传展演,拓展到对传承人、传承班的重视与 扶持。近年来,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对传统文化关注度显著提高。不少年轻人打破了对原生民歌“土” “俗”等刻板 印象,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去欣赏、学习。拓宽原生民歌在民间活态传承的路径,是当下应有的努力方 向。经实践检验,有效路径至少包括如下三点:加强数字档案资 料的建设与普及工作,记录并保护原生民歌的纯正性,为后世的 传承发展提供契合审美原则的方法;与群众日常生活产生连接, 为“就近传承”创造条件,以原生民歌活动推动文化认同,打通 政府、社会和学校传承通道,促成三位一体的民歌传承机制;深 挖原生民歌与文旅产业融合的潜在价值,使其成为一种可被挖掘 利用的新型文化资源。(作者:陈 乾,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2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