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88923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语文要素1、初步底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2、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要素分布课文要素归纳典型样例21、古 诗词三 首静态描写“明月松间照”体现了秋月之下松林的宁静之 美。动态描写“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写出了泉水声、人语声的动态场景。22、四 季之美动态描写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的翩翩 起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等 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23、鸟 儿的天 堂静态描写第7、8自然段写傍晚的大榕树枝繁叶茂、翠 色欲滴,这是静态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大榕树 旺盛的生命力。动态描写第12、13自然段写早晨的大榕树上鸟的活动

2、, 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这处动态描写,突出 鸟在大榕树上的生活是自由自在、无比快乐 的。24、月 迹动静结合第2自然段写月亮爬竹帘格儿,动态描写突出 月亮的顽皮可爱、活泼有趣;第3自然段写月 光和桂树,静态描写表现了月光及桂树的恬静 柔美。要素脉络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 动态描写体会静态描写描写和动态描写 的表达效果。21、古诗词三首 教材解析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 的山中图景。诗的大意是: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是更好地表达(C四季之美)这个中心。A递进 B并列 C四季之美D冬季最美5.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体会到了

3、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热爱自然,热爱四季23、鸟的天堂一、教材解析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 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情 景,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 爱和赞美。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9自然 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第10T4 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 的留恋和赞美。二、作者介绍: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作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主要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 三部曲”(家春秋)等。

4、鸟的天堂: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 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 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 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 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三、重点字词:桨:jibng (划桨、飞桨、桨板)榕:rong (榕树、榕城、榕径)纠:jiti纠(纠结、纠正、纠纷)耀:yao (照耀、夸耀、闪耀)桩:zhuang (木桩、树桩、打桩)涨:zhang (涨价、涨钱、涨潮)塔:(宝塔、佛塔、灯塔)梢:shao (树梢、梢头、辫梢)暇:xia (闲暇、无暇、目不暇接

5、)四、多音字:数:shu (数落)shu (数字)shud (数见不鲜)禁:jin (情不自禁)jin (禁止)应:ying (答应)ying (应该)划:hud (划船)hud (计划)五、理解词语:簇:量词,用于聚集成团或成堆的东西。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规律:原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本文指有一定的节 奏、节拍。纠正:改正(缺点、错误)。逼近:靠近;接近。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 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不可计数:没有办法统计(数目)计算,形容数量非常多。白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用于云、雾、雪、大水等)。文 中指河水宽广,一片白色。

6、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多得数不过来。文中指 榕树的枝干多,数不过来。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 多,接待应付不过来。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六、词语扩展:形容树木繁茂的词语:郁郁葱葱 枝繁叶茂 古木参天 浓荫蔽日树大根深形容数量多的词语:不可计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成千上万七、重点句子:1 .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 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第一句写出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第二句说明 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 “我们”出游时心情十分愉快。2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

7、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初见大榕树,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绿和茂盛,并且作者猜想 它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组成的,可见这个榕树非常的大与茂盛,为下文写榕树的大与茂盛埋下了伏笔。3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 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 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 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 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4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 那只,看见了

8、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 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有的停着,有的飞起, 有的歌唱,真是热闹非凡。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 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5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里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指的是河上的那棵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是因为鸟儿在那里生活得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在作者心里,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八、问题归纳:1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答:“天堂”是指幸

9、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说 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原因是:(1)这株大榕树很大,为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2)这株大榕树很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3)农民不许人去捉树上的鸟。2 .“我们”在什么时间出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出游的时间是傍晚。“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了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3 .作者为什么要以鸟的天堂而不以大榕树为题呢?“鸟的天堂”其实就是一株大榕树。以大榕树为题太平 淡,缺少联想,没有意蕴。以鸟的天堂为题有两点好处:既 表达了对大榕树的赞美,又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突出了大榕 树是鸟儿快

10、乐生存的家园。4 .为什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 的心情?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 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 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5 .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见到了怎样的景 象?为什么所见所闻会不一样呢?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两次“鸟的 天堂”。第一次看到了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但没有看 到鸟儿;原因是在傍晚,鸟儿们已经在树上休息了。第二次看到了 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鸟儿,看到了它们在“鸟的天堂”里自由 快乐地生活的情景;原因是在早晨,鸟儿开始一天的活动了。6 .作者在文章第

11、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 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 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 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九、课后习题答案: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 是鸟的天堂”。参考答案: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 人的话,指的是河上的那株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称谓。没加引号 的“鸟的天堂”,说的是作者亲眼见到鸟儿们在榕树上生活,自 由自在、幸福快乐,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 类对鸟的保护,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感受到了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所以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课

12、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 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 落。参考答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 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 “鸟的天堂”本身一一大榕树的 奇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作者着重写 了 “天堂”里的居民一一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十、课外拓展:与鸟有关的诗句:(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一柳宗元江雪(2)江青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一杜甫绝句(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一杜甫绝句(4)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一杜甫绝 句(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一

13、白居易钱 塘湖春行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 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 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起初四周非常静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 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 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 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飞起来了。一只百灵鸟飞了出来,被 我们的拍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

14、。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 那歌声真好听。L这几段话选自巴金的鸟的天堂,这是作者第二次去那里, 时间是早晨。2 .用曲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直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 说说修辞手法使用的好处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用曲线画出来。好处: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 强,非常上口。.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 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好处: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 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3 .这几段话主要写了( A )oA着重写了 “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

15、动的情景。B着重写了鸟儿们放声歌唱的快乐情景。C着重写了鸟儿飞翔的样子。4.这段话是属于(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正确的打J), 好处是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4*月迹一、教材解析本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 找月亮的过程,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 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课文按地点的转换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们”堂中赏月,描绘了中秋 夜孩子们由盼月到看到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屋中,最后看 到月亮爬到镜中的过程;第二部分(第320自然段)写“我们”院中寻月,描写了院中 的月光以

16、及月光下的夜色,借助奶奶的话,把院中的桂树和月中 的桂树连在一起,写出了孩子有趣的感觉和想象;第三部分(第2124自然段)写“我们”河边寻月,发现上湾、 下湾、水里、天上、弟弟妹妹的眼睛里都有月亮,感悟到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作者介绍: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省丹凤人,当代作家。他是我国 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 最具叛逆性和创作精神的作家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 有下棋天狗秦腔月迹爱的踪迹浮躁等。 曾获我国“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二、重点字词悄:qid。(悄悄、悄然、静悄悄)累:(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

17、累)袅:niao (袅袅、袅娜、袅绕)嫦:chdng (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嫉:(嫉妒、嫉恨、嫉恶)妒:du (嫉妒、妒火、妒恨)瓷:ci (瓷器、瓷盆、陶瓷)三、多音字累:1负(果实累累)1同(长年累月)1n(劳累)屏:bing (屏气凝神)ping(屏风)四、理解词语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满盈:全部占满、充满。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款款:慢慢地。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 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倏忽:很快地;忽然。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

18、、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 有。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掬:两手捧(东西)。五、重点句子1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 足。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2 .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

19、喜爱。3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 镜上的圆便满盈了。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 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4 .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 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5 .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 花还没有开,却有了

20、累累的骨朵儿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比喻成“繁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骨朵儿的细密白亮的特点,表达 作者的喜爱之情。6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 了。“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拥有了月亮,就拥有了天空,表现 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六、问题归纳.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记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 过程。1 .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 解为月亮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记叙 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

21、灵, 表达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自 己所想要的美好事物。七、拓展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月光如水、月色如银、月明风清、月朗星稀、新月如钩、月影婆 娑、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倏忽间一瞬间一刹那一下子一会儿一晃儿一霎那一 转眼八、描写月亮的诗句:1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一宿建德江【唐】孟浩 然移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一望月怀远【唐】张 九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一山居秋暝【唐】王维3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一一暮江吟【唐】 白居易习作:一一即景教材解析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一一即

22、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 察的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即景”的意思是眼前的、当下的 景物,这就要求所写的景物是较短时间内所见,并且要有一定变 化。教材第一部分明确了习作内容。首先列举了学生熟悉的自然 景观,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变化,打开习作思路。其次提出 习作任务,在四年级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观 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的要求。教材从身边景物入手, 以雨中、日落、田野和窗外为例,既提示学生如何根据观察对象 把习作题目补充完整,又进步拓展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习作要求:一要按顺序写景物;二要写 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并以窗外即景”“日落即景”为例,对习作 要求

23、进一步讲解,引导学生重温描写景物的基本顺序,迁移运用 本单元学习的动态描写,落实本次习作的要求,突破习作重点和 难点。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修改的要求和建议。习作完成后,要通过 “读一读”的方式,检查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不满意的 地方进行修改。教材有一幅插图,插图上远处有山,近处有树,还有展翅高飞 的鸟儿、喷薄而出的朝阳画面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态、有静态,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第一步:审题。“即景”的意思是眼前的、当下的景物,要求所写的景物是 较短时间内所见的,并且要有一定的变化。1.观察一种自然现 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2.根 据自己的观察对象

24、,把题目补充完整。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景物。3.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检查,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第二步:立意。表达对所写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的感情。第三步:思维导图。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 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 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 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山居秋 暝一、重点字易读错:浣女(huan)易写错:孙:子字旁的第三笔变为“提”。_kjgOng(更夫)b6(停泊)多m字:更、 ,芮方口、泊彳-/湖、/占、geng (更加)po (湖泊)二、重点词暝:日落

25、时分,天色将晚。浣女:洗衣物的女子。随意:任凭。歇:尽。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三、重点句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新”字既点出了新近 下雨之意,又表现出下雨后清新如洗的感觉,下句的“晚来 秋”呼应诗题,表现出山居秋暝独有的特色。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一静一动,描绘出山间 傍晚的美好景色.第四步:方法。1.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它们的特点,才能 把景象写得真实,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同学们在确定好描 写对象之后,一定要认真观察,切实把握景物特点。2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在写作时,一般来

26、讲,写一种自然 现象,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如写“观日出”,可按日出前、日 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写一处自然景观,可按空间顺序来写, 如“窗外即景”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3 .抓住变化,展示形态。任何一种自然景物,都不是静止不 动的,它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此,我们在描写时, 一定要抓住它的形态变化,这样写出来的景才会活泼生动,使人 有身临其境之感。4.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为了把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写得具 体生动,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联想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 形容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自然现象或自然 景观才会具体、形象,从而深深地感染读者,给人美好的感受。如何描写:

27、1、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 得着,听得到。如: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 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 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 镜上的圆便满盈了。2、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 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如:冬天的夜晚,大街显得冷清而美丽。一排排的路灯,像 一串串耀眼的珍珠项链;白皑皑的雪地在路灯下闪闪发亮,散发 出柔和的光。那深蓝的帷幕上缀满了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像一双双智慧的眼睛,不停地闪动,那就是月亮妈妈的无数的孩 子一

28、一满天的星星。3、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名人的诗词歌赋,可以为作文增色。例文范文一:晨雾即景初冬,晨雾弥漫。它不像暴风雨来得那么急,也不像雪花那 么有姿态,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轻抚着大地。可是它也变幻莫 测,让人捉摸不透。一开始,晨雾又淡又白。近看,它就像一层飘渺而轻盈的薄 纱;远看,这晨雾给大地镀上了一层白边。雾气中掺杂着花香的 气息,湿漉漉的水气在刚睡醒、热扑扑的脸蛋上拂过一丝清凉, 不禁沁入了我的心房。雾从我的眼前飘过,我的睫毛上挂起了一 层细细的露珠;雾从我的耳边掠过,我仿佛听到母亲低吟着一首 轻缓的摇篮曲。漫步在无边无际的晨雾中,就像置身仙境一般。渐渐地,晨雾变身成了一个大魔术家,它将周

29、围的景物一个 个都藏了起来。雾渐浓,它从山顶汩汩地流淌下来,又缓缓地漫 下山坡,像谁抖开了一件轻柔的白衫,披在了东山的身上。山脚 处的房屋也变得模糊不清了,那苍翠的山,乌蓝的谷都浸在 了乳白色的浓雾里。那浓雾,抓一把,软绵绵的;踩一脚,飘悠悠的。你看,它 翻滚不休,一会儿滚成一团,沉于大地;一会儿又悄悄消散开去, 如一缕缕青烟。看着,看着,我不禁伸手去抓了一把,可收回手 一看,咦,刚才还捉进手里的雾,一摊开却又无影无踪了。终于,太阳出来了,厚厚的晨雾又变回了一层薄薄的纱,周 围的景物,越来越清晰。慢慢的,雾化成了水蒸气,飞上了蓝天, 消失不见了。名师点评:好美的晨雾,小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

30、了仙 境一般的晨雾,按时间顺序写出了晨雾从稀疏到稠密再到消失的 过程,写出了晨雾的变化特征。小作者想象合理,观察细致,描写 详略得当,让人宛如身临其境。范文二:乡村傍晚即景城镇的傍晚是喧闹的,而乡村的傍晚却是宁静的、柔和的。当夕阳恋恋不舍地下山之前,这片绿色的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变 成了金黄色。啊,家乡的傍晚多么美丽啊!你瞧,太阳慢慢地下山了。绿荫掩映的村庄上空升起了一层 层薄薄的烟雾,真像一层细腻的轻纱罩住了整个村庄。竹林里响 起叽叽喳喳的声音,原来是小鸟们在尽情歌唱。虽然我不懂它们 在唱什么,可是我知道它们的心情一定是欢快的。我和妈妈一块儿去摘菜。在路上,我看见一群活蹦乱跳的孩 子。他们一边

31、嬉闹着一边往家走,是那样的天真可爱。烟雾似乎 又来到这片绿色的田野,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仿佛 都被罩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轻纱,景色真迷人!田里干活的人们陆 续走出田地,漫步在回家的小路上。他们有的赤着脚,发出噎噎 的脚步声;有的赶着牛,牛移动着笨重的身躯,尾巴一甩一甩的, 慢腾腾地朝前走着。主人的吆喝声和赶牛的皮鞭声不时在田野里 回荡。不知不觉,妈妈已经离我很远了,我急忙追上去,妈妈说:“你是不是被傍晚这美丽的风光迷住了?”我笑着点点头。这时候,天色已晚,我和妈妈拎着菜回到院子里。院落的上 空炊烟袅袅,不时还听到广播里传出悠扬的歌声。一阵微风吹来, 风里裹着香喷喷的腊肉味,真香。啊!这时

32、,我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童话王国里啊,乡村 的傍晚多么宁静,多么美丽!我爱家乡的傍晚!名师点评:习作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先总写乡村傍晚的整 体氛围,然后分述自然美景和人物活动的景象,以静衬动,详略 得当。小作者运用贴切的比喻突出了自然之景柔美的特点,同时 也体现出了乡村的傍晚一派祥和的特点。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以动衬静,用洗衣女子 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 的清幽宁静。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由写景转为抒情。四、主题概括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诗歌 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 景色的喜爱以及

33、归隐山林的心愿。五、易考点山居秋暝的 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初 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 的满足心情。诗中“动静结合”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以动衬静”的诗句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由写景转为抒情的诗句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五、全诗鉴赏1、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空山之 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 心旷神怡。2、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 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3、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 的理想:要在这世

34、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枫桥夜泊教材解析:一、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大意是:漫天寒霜 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 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止匕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前两 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 衬托月夜的静谧;后两句亦写诗人所闻,用动景衬静景, 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二、重点字易读错:泊(bo)船 对愁眠(ch6u) 寒山寺(si)易写错:寺:“土”的竖和“寸”的竖钩要错开,不要对齐写。三、重点词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

35、传唐代僧人寒山曾 住于此。四、课文主题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 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五、易考点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张继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泊看到的且 落、乌啼、霜、枫树、渔火、客船这些景象,表达了诗人 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六、全诗鉴赏1、“残月”和“霜天”是冷色,“江枫”和“渔火”是暖 色,冷暖交织,与诗人的心境互为映衬,真切地表现出诗人 的孤寂、惆怅之情。2、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悠的钟声,每一下都敲在 诗人心上,让诗人感觉更加孤寂。长相思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 一首词。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 思乡

36、之情。词的大意是: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 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 一更又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 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 寒风朔雪之声。词的上阕记述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两个 “一”字,概括了行军路上跋涉过的千山万水,写出了行军的艰辛;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点明了 军帐之多,说明队伍庞大,写出了军队的阵势。下阕描绘行程中的 夜景,“风一更,雪一更”写风雪不止,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思 乡之情油然而生一、重点字易读错那畔行(pan)聒碎(gu。)风一更(

37、geng )榆: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的“人”下面的短横不要丢。一、重点字词意思长相思:词牌名。程:里程。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指关外。千帐:形容帐篷很多。更:旧时一夜分五更。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故园:故乡。三、重点句1、“山一程,水一程”说明将士们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2、“千帐灯”点明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3、“风一更,雪一更”,以气候引出对将士们的心理描写: 睡梦被风雪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 外的风声雪声,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和宁静。四、课文主题长相思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 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五、易考点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38、上阕山一程 水一程写出了旅程的艰难曲折以及遥远漫长。下阙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写出了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将士们卧不 成眠。22、四季之美一、教材解析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 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 文。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方面,通过动态描写来体现四季不 同的美,表达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二、重点词语黎:11 (黎明、巴黎、黎民)晕:yun (红晕、光晕、日晕)漆:qi (漆黑、喷漆、油漆)幕:mu (夜幕、帐幕、开幕)三、多音字晕:yun (晕倒)yun (圆晕)朝:chao (唐朝)zhao (朝气)四、理解词语翩翩飞舞:形容轻

39、快地跳起舞来。朦胧:不清楚;模糊。红晕: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成群结队:许多人或动物聚集成群体。比翼而飞:形容鸟类翅膀挨着翅膀一一起飞。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凛冽:刺骨地寒冷。闲逸:清闲舒适。五、重点句子.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 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主要描写天空、云。作者是 抓住景物的静态美,描写了景物的色彩,如“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 “飘着红紫红紫的云”。1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 红紫红紫的彩云。“泛”表示大面积微微出现,“染”增强了颜 色的立体感,“飘”体现了天空的动态美。这些词语

40、表现了春天 早晨天空的独特景致。2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 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 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第一句总写夏 天最美是夜晚;第二、三句概括介绍了夏天夜晚的美景。六:问题归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的。1 .归鸦为什么用点点?大雁为什么用成群结队?虫鸣为什么用 听?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所以用点点,这是视觉描写。 大雁南飞,成群结队,这样写比较真实可感。这是视觉描写。夜 幕降临后,看不到虫子,但是可以听到叫声,这是听觉描写,这 样写符合常理。2 .

41、作者总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对冬天早晨的赞美?运用了 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既写出了冬天早晨的三种情况下的不同美 景,又点出了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4、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写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重点写 了天空。第二部分(2):写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重点写了萤火虫。 第三部分(3):写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重点写了归鸦和大 雁。第四部分(4):写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重点写了落雪 的早晨和无雪时清晨闲逸的心情。美感。5、;卖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1)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 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2)夕阳斜

42、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 去。(3)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这三句话都是动态描写。第一句话描写了萤火虫在夜晚的细雨中 飞行的情景,用“迷人” 一词进行修饰,展现出萤火虫飞行的情 态之美。第二句话描写乌鸦归窠,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 所以用点点,这是视觉描写,突出“动人”。第三句话描写大雁南飞,成群结队,比较真实可感,点出其让人 “感动”。这些动态的景物描绘,赋予景物以运动感、活力感、 变化感,使景物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小练笔:我们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然后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时恰当地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描 述形

43、象生动,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写作示例:黄昏时的沙湖美艳动人。湖面很平,湖水清澈见底, 水的颜色由浅到深,银白、浅蓝、墨绿,界限分明。天上的白云 和两侧的山峰清晰地倒映在水里,天、山、湖融为一体。在这平 静的湖水中,唯一活动的是鸭子。一群白鸭边游边叫,一会儿张 开翅膀扑打水面,溅起无数的水花;一会儿用脚掌在水中拨动, 荡起一圈圈波纹。考点:1.这篇短文是按照 时间(季节)顺序描写的。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选两个词写一个句子。翩翩()()()()细雨 急急()()成群()()()()而飞()()神怡3.根据短文把表格填写完整。季节最美的时间最美的景物春黎明鱼肚白的天空、彩云夏黄昏归鸦、大雁、风声、虫鸣秋夜晚明月、萤火虫冬早晨雪、霜、火盆4.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是(B并列 )关系,不分主次,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