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M-园区碳中和评价标准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43773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STM-园区碳中和评价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CSTM-园区碳中和评价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STM-园区碳中和评价标准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STM-园区碳中和评价标准编制说明.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园区碳中和评价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2021年1月14日放,核算方法如下:燃料燃烧排放按照燃料种类分别计算其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 行加总,照式(9)计算:E燃烧=燃烧t式中:E燃烧一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燃版第i种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2.347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购入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 子的乘积获得,按照式(10)、(11)计算:E购入电= AD购入铲EFG

2、WP (10)E购入热= AOma券XEF热XGWP (11)式中:E购入电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购入电购入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Ch/MWh);E购入热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Ch);AD购入热购入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EF热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Ch/GJ);GWP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 数据。1.1.1.1 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

3、体输出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 子的乘积获得,按照式(12)、(13)计算:E输出电=箱出电xEF翦xGWP(12)E输出热=AD输出联EF必GWP (3) 式中:E输出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输出电输出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由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Ch/MWh); t-iE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02);AD输出热输出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EF执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02/GJ); /!GWP-全球变暧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4、(IPCC)提供的数据。1.1.1.9 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总量计算方式按照式(14)计算:E回收二E燃烧回收+ E过程回收(14)E回收回收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ze);E燃烧前攵一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过程回收一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按照式(15)E = E燃烧+ E过程+ E购入电-E输出电+ E购入版E输出热-E回收利用(15)式中:E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燃烧一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z

5、e);E过程一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购入电购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输出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购入热购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回收利用一燃料燃烧、工艺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经回收作为生产原料自用或作为 产品外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建筑温室气体排放包括既有建筑、既有建筑和拆除建筑:a.既有建筑:既有建筑温室气体

6、排放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生活热水、照明及电梯、 可再生能源、建筑碳汇系统在建筑运行期间的排放量;b.新建建筑:新建建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建材生产阶段、建材运输阶段和项目 施工阶段的排放量;c.拆除建筑:拆除建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拆解阶段、废弃物处理阶段和可循环 材料回收阶段的排放量。1.1.1.10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建筑运行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的总碳排放量(Cm)应按式(16) (17)计算: 隹(AEt=H=i(Ei.j - ERi.j) (17)式中:Cm建筑运行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kgCO2/m2 );公建筑第i类能源年消耗量(单位/a);EFi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内子,按本标准附录

7、A取值;Eg类系统的第i类能源消耗量(单位/a);ERt.j类系统消耗由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第i类能源量(单位/a); i建筑消耗终端能源类型,包括电力、燃气、石油、市政热力等; J建筑用能系统类型,包括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系统等; Cp建筑绿地碳汇系统年减碳量(kgCCh/a);y建筑设计寿命(a);A建筑面积(n?)。1.1.1.11 建筑建造建筑建造阶段的碳排放量应按下式(18)计算:Cjz =也丁一 (18)式中:CJZ建筑建造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量(kgC02/n?);Ejzd建筑建造阶段第i种能源总用量(kWh或kg);EFt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kgCCh/kWh或kg

8、CCh/kg);A建筑而积(n?)。1.1.1.12 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建筑拆除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量应按式(19)计算:Ccc JaEccM ) cc A式中:Ccc建筑拆除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量(kgCO2/m2);Ecc.i建筑拆除阶段第i种能源总用量(kWh或kg);EFt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kgCO2/kWh);A建筑面积(n?)碳减排计划或减排方式碳中和目标下,园区背负着对应的碳减排责任。碳减排,甚至碳中和工程并不是一 朝一夕的事,碳减排目标设定以及路线图制定的重要性,以助园区逐步渐进,先争取尽 早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再实现碳中和目标这终极目标。减排计划或减排目标方

9、式包括:节能减排、绿化率、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减排(适 用于新建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温室气体捕获。2.3.5 基准期设定设计基准期,是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它不等同于设计使用年限。在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时,考虑持久设计状况下各项基本变 量与时间关系所采用的基准时间参数。是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 而选用的时间参数,它不等同于设计使用年限。基准年排放或清除的量化有两种:至少一年的量值或一年以上的量值。在报告边界 或组织边界的结构发生的变化(合并、收购或资产剥离)时,应重新计算。2.3.6 计划或目标减排剩余温室气体抵消剩余温室气体抵消是用购买

10、“碳信用额度”的方法来抵消园区排放的温室气体。计划 或目标减排温室气体行为可通过实施直接行动(园区减排或提高绿化率做温室气体抵消, 避免园区过度直接购买碳汇等而不进行减排行为),量化直接行动所实现的减排变化。2.3.7 减排量核算对燃烧生物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量化,要以吨二氧化碳当量表示,其他量化则 以二氧化碳当量的吨数表示,需有所区别。2.3.8 碳抵消方式对核算边界主体进行清查排放源、碳排放核查,详细了解碳排放量,相应地制定一 系列有效措施,建立碳管理。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额的方式实现碳排放的抵消,以自愿 为基本原则,即交易的中和方式。碳中和的实现通常由买方(排放者)、卖方(减排者) 和交

11、易机构(中介)三方来共同完成。2.3.9 自愿减排方式核证碳抵消方式有很多,比如植树造林、研发可再生能源,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等等。 园区在经过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和登记认可后,通过CCER核证对经过计算所得的项目产 生的温室气体浓度清除,与提供参照的排放量相比较的减少量进行核查认证。3 .碳中和评价程序评价启动3.1.1 成立碳中和评价组,指定评价组中一人担任评价组组长,由评价组负责具体的 评价工作。3.1.2 评价组成员应至少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3.1.3 编制评价工作计划,评价计划应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准则、评价范围、评价活 动日程安排。3.2 评价实施评价内容3.2.1.1 文件评价本标准

12、中评价组应对排放园区所属单位提供的申报资料和自我评价结果进行初步 评价,确定其资料中是否涵盖了本标准第五部分的全部内容,并识别出现场评价需重点 关注的方面。3.2.1.2 现场评价现场评价包括如下内容:(1)园区基础设施、碳排放的基本情况、相关碳中和实施情况和实施成效;(2)查阅评价资料;(3)评价材料应包括园区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碳中和声明及承诺、碳中和实施 方案、实施成效、与碳中和相关的数据统计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4)访谈相关人员;(5)召开总结会;(6)与园区单位负责人沟通评审发现、确认评价结论;(7)由评价组组长陈述本次评审发现事项及结论。3.2.1.3 评价分析根据园区提供资料对资

13、料的真实性数据分析、最终排放量确认。若编制报告,将直 接行动及产生的变化分别写入报告中,并说明直接行动(包括空间及时间范围)、计划 减排温室气体的量化方式以及行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变化;将计划或目标减排按不 同的温室气体项目分别列出。3.2.1.4 评价报告核算边界内的碳核查报告,具有核查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相关资质证明;第三方 评价机构出具碳中和评价报告。3.3 碳中和说明企业碳中和发布公示可包括以下几点:a.公开碳中和评价报告;b.公开碳中和声明;c.公布渠道:新闻发布会、园区官网等;d.碳中和证书和标签。4 .标准涉及专利的情况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针对标准中检测项目分别进行

14、了专利查新,本 标准不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问题。5 .推广应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等情况该标准对于建立园区碳中和评价方法具有显著意义,可以规范园区碳中和实施路径、 实施方法,同时可以帮助园区发现碳管理薄弱环节以加强碳中和指导。园区碳中和评价在开展园区碳中和工作过程中意义重大,可以规范和引领园区开展 碳中和工作,推进节能降碳工作的实施。碳中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遵循源头减量、 过程控制、末端资源化的视角开展工作,同时制定清晰的碳中和路径。6 .国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试行标准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2021 年5月,光伏制造业碳中和评价要求第1部分:通

15、用要求和光伏产品碳中和评 价方法完成正式立项,成为我国首个立项的碳中和行业标准。2021年7月,中国首个碳中和团体标准光伏发电站建设碳中和通用规范和光 伏发电站运营碳中和通用规范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正式发布;8月,中国石油和化学 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牵头编制的团体标准化工园区碳中和实施指南(下 称实施指南)正式立项。2021年10月,深圳标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市场 监管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碳中和标准化白皮书。国际上,英国标准协会于2010年提出第一个碳中和认证的国际标准PAS 2060标准; 哥斯达黎加2016年发布了针对其本国碳中和项目的标准INTE B5标准,但并非国

16、际通 用标准。2020年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启动国际标准碳中和及相关声明实现温室气体中和 的要求与原则(ISO14068)的制定工作。该标准将适用于组织、企业、政府、产品、 建筑、活动和服务等各类对象的碳中和活动,此标准的出炉将有助于为人们提供一种实 现碳中和的统一方法和原则,并支持各国在制定本国气候变化的计划、战略和方案时更 好地使用碳中和相关的目标和说明。综上,国内已立项的碳中和评价相关标准仅涉及个别行业,对于园区,暂时只有相 关实施指南,尚未形成统一的园区碳中和评价标准。虽然国际上对于园区碳中和评价的 规范基本为空白,但国际化的碳中和评价标准构架正在逐步搭建,可成为园区碳中和评 价工作的

17、基石和重要参考。7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 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了 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生态环境 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从 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制度体系、试点示范、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建立健全统筹融合、 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一谋划、统一布置, 统一实施、统一检查。(2)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完整准

18、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 意见一文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深入研究支撑风电、太阳能 发电大规模友好并网的智能电网技术。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 范和产业化应用。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推广 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推进规模化碳捕 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园区碳中和评价标准是在符合当前“双碳”大背景下,促使园区推动低碳运营转型的 有力措施。8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和依据无重大分歧意见。9 .标准性质

19、的建议说明建议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10 .贯彻本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建议本标准在2022年实施。需要时,应由标准主编单位进行培训。U.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无。12.其他应说明的事项无。团体标准园区碳中和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任务来源根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文件 要求,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牵头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扬州分公司负责园区碳中和评价标准标准的编制工作。园区碳中和评价标 准修订项目编号CSTM-SQ-2021-00319。1.1 简要工作过程本标准制定严格按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

20、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进 行。1.1.1 成立标准编制组2021年09月,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接到园区碳中和 评价标准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标准的任务以后,成立了标准编制组,负责标准的 调研、新方法的开发、方法验证等系列工作的开展。1.1.2 标准及文献调研2021年10月,标准编制组开展了调研与学习,收集了国内外现有的园区碳中和相 关标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开题报告和标准编制方案。1.1.3 方法建立2021年11月,标准编制组项目组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行了项目的调研和草 案的编制工作

21、。1.1.4 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2022年1月15日,召开第一次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邀请了碳排放领域 专家,对标准的方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根据行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 和建议,对标准的文本内容及标准在制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的交流与沟通,形成 了标准初稿。1.1.5 征求意见稿编制2022年1月,标准编制组进一步修改了标准讨论稿和编制说明,形成了最终的园 区碳中和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以及编制说明。1.2 主要参加单位和标准编制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的主要参编单位及其分工如下:(1)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主要负责标准立项、标准讨论会 组织及筹备。(

22、2)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征求意见汇总、标准文本 的编写及修改等。(3)扬州大学:主要负责国内外标准相关文献的收集。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的说明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本标准的制定符合产业发展的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 则以及标准的目标、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原则来进行本标准的制 定工作。本标准起草过程中,主要按T/CAS 1.12017团体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指南及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了编写。 同时技术指标方面,主要参考和引用以下标准:(1) GB/T 32150-2015工业企业

23、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2) ISO 14064-1: 2018组织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 指南(3) ISO 14064-2: 2018项目层次上对温室气体减排和清除增加的量化、监测和报 告的规范及指南ISO 14064-3: 2018温室气体声明审定与核查的规范及指南(4) GB/T 3215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上海市低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5) SZDB/Z3082018低碳园区评价指南GB/T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6) ISO 14067-2018 Greenhouse gases -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

24、ucts - Requirements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7) PAS 2050:2011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标准制订的背景及技术路线2.1.1 标准制定的背景近年全球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生态环境受到严峻挑战。“这无疑将是一场硬 仗。”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要求中国必须牢牢抓住产业园区 这一工业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循环体系、 重塑园区形态,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长三角产业园区数量多、规模大, 集中度高,理应成为中国“碳中和”产业园区建设的排头兵和先行

25、者,为其他地区“碳中 和”园区建设提供示范标杆。目前各地提出的与碳中和相关的目标表述主要有三种:气候中和、碳中和、净零排 放。其中,气候中和指人类活动对于气候系统提供没有净影响的一种状态,需要在温室 气体排放量、排放吸收量和特定区域大致的生物地球物理效应之间取得平衡;碳中和指 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与人为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净零 排放指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与人为排放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平衡。大 多数地区在目标中对温室气体涵盖范围的界定并不清晰,没有严格区分这几个概念,这 在未来碳中和核算标准制定时,可能会成为气候变的重要议题。同样的园区作为生产和 排放单元,

26、如何定义园区碳中和、开展碳中和实践并最终达到碳中和,也是亟需研究和 规范的一项工作。此外全国以碳强度即二氧化碳排放与GDP的比值作为核心碳减排指标,但尚未提 出碳达峰时对应的碳排放总量目标,也一直没有建立起以碳排放总量为核心的低碳发展 制度体系。如能从一个园区出发,制定一套符合园区实际情况的标准,相对于整个全国 的标准编制工作而言要简单一些,标准编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便于去解决,对全国的 标准编制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2.1.2 技术路线本标准按下述技术路线图1进行评价启动成立碳中和评价组编制评审工作计划核算边界核算主体排放核算减排计划或者潮丰目标计划或目标减排则I 余温司融消I访谈相

27、关人员直阅评价资料召开总结会U评佛淅碳中和评价报告图1技术路线图标准的主要内容2.1.3 确定核算主体标准的主体是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园区碳中和标准中核算主体分为工业园区、非工业园区、公共部分,区中工业园区包括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成衣 业、毛料制造业、家具业、造纸业、石化业、运输业、化学制造业、仓储业等;非 工 业园区包括贸易园区、产业园区、动漫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等;公共部分按照园 区规划的实际情况,确定核算主体。2.1.4 核算边界进行碳排放核算边界划分的目的是正确划分园区的各种碳排放界限,通过碳排放核 对园区内碳排放对象进行核查来提高核查结果的精确性。本标准中园区属于

28、地理边界, 工业园区以园区行政区划为准;非工业园区以园区管理机构划分为准;碳排放过程还包 括发生在园区边界内部的所有直接排放过程(包括本地电力、热力供应;工业生产;本 地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发生在园区边界内部的所有间接排放过程(园区外购电力和热 力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园区边界内部的所有间接排放过程之外产生的其他间接排放, 包括园区各个企业和管理部门等购买产品的上游排放和运输排放等间接排放。2.1.5 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排放源识别的方法包括IPCC指南提供的终端消耗部门法及温室气体协议 提供的产品/服务生命周期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核心都是在确定温室气体排放种类 的基础上界定排放源范围。IP

29、CC指南基于化石能源终端消耗的活动性质将温室气 体排放源的范围划分为固定燃烧、移动燃烧、工艺/过程排放、逸散排放4类。温室气 体协议则基于提供产品/服务的企业对排放源的所有权性质划分为直接排放(S1)、间接 排放(S2和S3)。S1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的排放。S2是指报告公司本身业务造 成、但排放源所有权来自第三方(如外购的热力、蒸汽、电力等)。S3是指由合同第三方 在从事与公司业务相关的活动中造成的间接排放活动,排放源所有权来自合同第三方。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表1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源示意表(不限于)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别温室气体种类燃料燃烧排放固定、移动燃烧源co2工业过程排放生产过程

30、排放源82、CH4、N2O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排放源82、CH4逸散排放源HFCs、PFCs、SF6、CH4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间接 排放核算边界范围内外输入电力、热力消耗源CO2、SF6特殊排放生物质燃料燃烧源82、ch4固碳产品源CO2注:生产过程排放源包含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和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各类助剂产生的排放。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源表2非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源示意表(不限于)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别温室气体种类燃料燃烧排放固定、移动燃烧源co2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间接 排放核算边界范围内外输入电力、热力消耗源CO2、SF6特殊排放生物质燃料燃烧源82、CH4公共部分温室气体排放源表

31、3公共部分温室气体源示意表(不限于)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别温室气体种类过程排放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排放源C02、ch4园区公共设施维护排放源co2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间接 排放核算边界范围内外输入电力、热力消耗源CO2、SFb2.1.6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业园区的全部排放包括发生在园区边界内部的所有直接、间接排放和其他间接排 放过程。工业园区内温室气体排放根据GB/T 3215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核算,核 算方法如下:2.1.6.1 燃料燃烧排放按照燃料种类分别计算其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 行加总,照式(1)计算:E燃烧=燃爆(1)式中:E燃烧一燃料燃烧产生的温

32、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燃燧第i种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 工业过程排放:按照过程分别计算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 行加总,按照式(2)计算:E过程=EtE过程i(2)式中:E过程一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过程第i个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购入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按照式(3)、(4)计算:E购入电=AD购入那EF心GWP (3)E

33、购入热=AD购入必EF必GWP Q4)式中:E购入电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Ch);AD购入电购入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Ch/MWh);E购入热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02);AD购入热购入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EF执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Ch/GJ); /!GWP-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234.3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报告主体输出的电力、热力量与

34、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按照式(5)、(6)计算:E输出电= AD输出EFGWP (5)E输出热幼加热尸熟xGWP(6)式中:E输出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Ch);AD输出电输出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Ch/MWh);E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Ch);AD输出热输出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GJ);EF执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Ch/GJ); /GWP全球变暧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 数据。2.3.4.4 回收利用回

35、收利用总量计算方式按照式(7)计算:E回收二E燃烧回收+ E过程回收(7)E回收回收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燃烧回收一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过程回收一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按照式(8)E = *燃烧+ E过程+ E购入电-E输出电+ E购入热-E输出热- E回收利用(8)式中:E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燃烧一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过程一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

36、当量(tCChe);E购入电购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输出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购入热购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回收利用燃料燃烧、工艺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经回收作为生产原料自用或作为 产品外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非工业园区的全部排放包括发生在园区边界内部的所有直接、间接排放和其他间接排放过程。非工业园区内温室气体排放根据ISO 14064:核算非工业园区内温室气体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