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43140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案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学习目标】1 .举例说明区域的组成要素,理解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2 .把握区域的环境特征,理解区域的整体性。3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差异性,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4 .结合区域要素的流动实例,掌握区域间的关联性及影响。【学习重难点】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 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一)区域整体性1 .区域要素(1)分类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2)表现:可以通过量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2 .区域整体性表现(1)区域内各类要

2、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主要表现1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 展。特别提醒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是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结果。区域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区域环境特征的整体变化。(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地理位置差异主要表现主要表现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I文化习俗差异I文化习俗差异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差异自然要素差异|一 区域间 |区域人文

3、要素差异I 一通动 33.区域关联的影响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 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3.区域关联的影响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 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改变区域生产、影响区域发,生活方式展方向4 .区域的发展要求区域发 展必须 因地制 宜5 .区域的发展要求区域发 展必须 因地制 宜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适动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 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6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看区域差异和区域关联性(1)地理位置(2)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耕地条件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 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

4、 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贫乏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3)农业生产特点受各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两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呈现不同的特点。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长江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大豆、春小麦作物熟制一年百熟至三熟一年一熟长江三角洲对内、寸外联系更依托当地发达发展轻 的农业基础 I工业工业从国内外运售引 基地 入矿产资源一重工业T(4)工业生产特点两区域受区域关联性影响明显(5)两区域的发展变化松嫩平原: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由全国的粮食挣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特别提

5、醒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形成了区域的关联性特征。区域的关联,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弥补区域发展中的短缺要素,促进区域的持续发展。二、初试身手(一)自主诊断(1)江南水乡民居直观地反映了所在区域的地形要素。()(2)产业转移是区域关联性的一种表现。()(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区都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4)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 业基地。()(5)下列地理现象反映区域关联性的是()A.江南人家尽枕河B.风吹草低见牛羊C.南水北调泽四方D.春来江水绿如蓝提示:(1) x江南水乡民居多沿河而建,直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的水文、气候要素

6、。(2) 4产业转移是指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是区域关联性的一种体现。(3) x 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松嫩平原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4)x 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了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5) C南水北调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体现了区域的关联性特征。(二)合作探究1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

7、作品。据此完成(1)(3)题。(1)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1) D (2) B (3) D解析:第(1)题,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特征是“小桥流水和小船,砖瓦房临水而建, 垂柳拂水面”,说明该地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D正确。 第(2)题,传统民居的形成主要受区域地形及气候特征影响。由上题分

8、析可知,该民居分布 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河网密布,民居多临河而建,前街后河,用水方便;水流平稳, 传统出行工具为船;土地面积有限,房屋紧凑;气候炎热潮湿,民居以防潮、通风、散热为主。“沟壑纵横,降水集中”反映的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特征,故A错误;“地势低平,降水丰 沛”符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征,故B正确,排除C、Do第(3)题,根据地方剧种的名称较容 易判断出正确答案。川剧是四川省剧种,故A错误;豫剧是河南省剧种,故B错误;粤剧为广东省剧种,故C错误;越剧起源于浙江,浙江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故D正确。2.读图,回答(1)(3)题。1181200122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1)长江三角洲和珠

9、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B.位于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C.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D.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2)沪宁杭工业基地()A.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D.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3)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邻近香港、澳门著名的侨乡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A.B.C.D.答案:(1) A (2) B (3) A解析:第(1)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A对;位 于中低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

10、,C错;矿产资源缺 乏,尤其能源短缺,D错。第(2)题,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错;人口稠 密,劳动力丰富,B对;是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错;依托长江,内河航运发达,交通以 铁路运输为主,D错。第(3)题,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邻近香港、澳门, 对;著名的侨乡,对;国家政策支持,对;外向型经济的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错。【学习小结】区域整体性区域整体性相互影响自然要索人文要素区域差异区域关联性【达标检测】题组1区域整体性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 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

11、,浙江绍兴市一 一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一一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一一中宁枸杞,安徽黄山市一一黄山毛 峰茶等。据此完成12题。1 .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 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A.市场优势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C.科技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2 .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8 .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题组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12、()A.水源、土壤B.劳动力、技术C.气候、地形D.市场、交通4 .与区相比,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机械化水平高B. 土壤肥力高C.水热资源丰富D.人均耕地面积大5 .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A.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8 .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C.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D.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题组1区域整体性答案:1. D 2, C解析:第1题,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第2题,有 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产地没有明确界线。题组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答案:3. C 4. C 5. A解析:第3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最大。第4题,与区相比,区纬度低, 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区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均不如区、两地土壤均较肥沃。第 5题,黄淮海平原多旱涝、盐碱化,故应进行盐碱地改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长江中游地 区冬季气温较高,不必发展大棚农业;华南地区应保护热带森林,发展特色林果和旅游业;西 部地区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超载,破坏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