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若虚春江花月夜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37643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若虚春江花月夜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若虚春江花月夜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若虚春江花月夜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若虚春江花月夜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uomubuwang过目不忘“不详”的张若虚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有些典籍只好将他的生卒年定在约公元660-720年。有关张若虚的史料记载不详。旧唐书中只有6个字:“若虚,兖州兵曹。”清全唐 诗中只有26个字:“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土,诗 二首。”张若虚的诗作情况不详。张若虚仅仅流传下来两首诗作(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其余早已散佚。资料助掀起你的盖头来.作者卡片张若虚(约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 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

2、称为“吴中四 土”。张若虚诗作存世的仅两首,但其中的春江花月夜却是唐诗的代 表作之一。王闿运对之评价:“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对之评 价:“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该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颇受六 朝诗风影响,流露出人生无常之感。后世包括词、曲在内的多种文学形式都可能受到该诗在 音韵、场景描写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也奠定了张若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景呈现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 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幽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 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

3、、理水乳交融,别有一种清丽雅致 的神韵。知识链接乐府诗体,古代诗歌体裁。狭义指汉代乐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广义指包括两 汉特别是魏晋以后历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乐的讽诵吟咏的诗歌作品,泛称乐府诗。“乐 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 “歌诗”,魏晋六朝时人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并把它们单独成类(刘勰文 心雕龙、萧统文选)o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7 .如何理解把酒问月

4、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答:答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表露出诗人希望能够超脱尘世,与宇宙永 恒,但在永无穷尽的宇宙面前,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只好寄情于酒,及时享乐。8 .比较把酒问月和春江花月夜两首诗歌思想感情的异同。答:答案:首先,两首诗都是咏月抒怀,把酒问月和春江花月夜的许多诗句都富于哲 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和“江畔何 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 江送流水”等诗句情理结合,都在抒发个人生命短暂、宇宙永无穷尽的哲理性感叹。其次,李白在把酒问月中从

5、酒写到月,又从月归于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 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 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其中也显示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而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 春江花月夜的绮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 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从感情基调上看,把酒问月中隐藏着一个孤独、高洁的 诗人形象,表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沉情绪。而春江花月夜虽然带有许多感伤和 凄凉的韵味,但给人总的印象却是凄婉而不颓废,缠绵而不消沉。(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代答闺梦还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

6、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9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婉动人的场面。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B.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诗歌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C.这首诗是晚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从女子口吻着笔,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D.作者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可称得上是别具一

7、格,句 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解析:选C。C项,张若虚是初唐诗人。10 .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不同?答:答案:从意境营造的方法看,本诗运用以景衬情的手法,将人物因思念而引发的试衫、 开镜、妆洗等动作,与燕窥罗幕,蜂上画衣,桃红李艳的明媚春光结合起来描写,将入梦的 期待、掩扉的落寞与寂寂黄昏的孤寂结合起来写,以景衬情,意境孤寂、冷清。春江花月 夜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游子与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与春、江、花、月、夜的美丽 奇景融合在一起,并在对江畔望月、月下奇景的画面描绘中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意 境优美深邃。从意境的开掘看,本诗借助乐景与哀景的不同描

8、绘,不断深化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景 物作结,意境看似凄凉,但感情含蓄深沉,哀而不伤。春江花月夜通过春江潮水、江畔 明月、明月高楼、江中孤舟等画面的描绘,将游子漂泊、两地相思的个人情感升华为对人 生、对宇宙的深沉思索,拓展了诗歌的意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经行岚州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 感情基调。B. “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 晚”

9、的特点。C. “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 “气候寒”。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 为重的情怀。解析:选A。A项,“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错误,全诗并非一味悲凉。12 .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答案: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视听结合,写 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 喜悦之情。三、语言表达13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

10、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 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 炽烈的乡思。答:解析:把中心词“明月”前的修饰语“姣好”等抽出,另组成几个单句。答案: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人们把她看作圣洁、美 好、吉祥的象征,对她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 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14 .针对下面材料中相关方面所谓“保护性拆除”的说法予以驳斥,要求恰当运用修辞 手法,不超过40字。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音未了,网友又爆料重庆蒋介石行营被“保护 性拆除”。针对公众的质疑,相

11、关方面的回应称,正在进行的拆除性施工,是文物保护项目 的一部分,是对旧址的“保护性拆除”。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驳斥的理由, 要求合情合理;然后表达时要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答案:(示例)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既然拆除,何来保护?(反问)JI Ik想象张若虚(节选)庄晓明无疑地,那是扬州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光。它不是人们所熟知 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盐商之都,而是属于云蒸霞蔚、气 象万千的初唐,一个刚从混乱中涅槃的民族,正向着世界,向着宇 宙,睁开一双澄明而充满憧憬的眼睛。多少次,我想象着那样一个美 丽的春夜,孤独的诗人,在

12、寂寞的江流声里踱步、徘徊,被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 苍茫壅塞胸怀。突然,从蓊郁的花林那边升起的一片最初的月光击中了他。他感到自己的躯 体开始透明,并随着江月一同浮升,一同俯瞰这片广博而温馨的大地,一个波光灌涌的梦幻 世界。于是,仿佛江水的自然流泻一般,这样的诗句从他的胸中汩汩而出:“春江潮水连海 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谶涌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何等气象,仅此数句,己足使 一个诗人永生。然而,神明天启的诗句,继续联袂而至,几乎使我们屏住了呼吸:“江畔何 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此时,他感到自己易 朽的躯体,如同一叶扁舟,被潮水的韵律推涌着,在水天一

13、色的月光里,飘向一个永恒的境 界,载着人间的情爱、思念、期待。在中国文学中,能与西方相抗衡的,惟有诗歌。春江花月夜的诞生,于浩瀚的中国诗 史,不啻是一个奇迹,那种对时间的从容追问,身心与宇宙俱融为一体的空茫之境,均惟东 方所特有。但对于尚兴趣而乏玄思的中国文化传统,春江花月夜又同时是一个异数。如 果如梁宗岱先生所言,他曾为中国寻找出一首具有宇宙意识的伟大诗章一一论语中的“子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么,我认为还应立即补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 夜,而在纯诗的意义上,后者更是空前绝后的。然而,在漫长的诗史中,张若虚是寂寞的,即使近于同一流派的李白、苏轼这样的大诗 人,也未对这位前辈诗人表示应

14、有的尊敬,甚至未置一词。李白的“青天来月有几时,我今 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杰作,无不是从春江花月夜胎出。 相反,他们对一些二流诗人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如李白对写下七律黄鹤楼的崔颖的 叹服,苏轼对婉约缠绵的秦少游的推崇。这不禁使我想到歌德对三流音乐家泽尔特的完全信 任,却对伟大的贝多芬视而不见。这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显然,这几位伟人所推举的 对象,都不能对他们的天才提出挑战,动摇他们的位置,他们完全可以以宽容的心态而对 之。况且,在喜欢以诗才炫胜的中国古代,以自己才华的短处,与赞美对象的擅长打个不分 胜负,也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无论多么伟大的诗人,都首先是具有七

15、情六欲的凡人,可以 想象,李、苏初触春江花月夜的瞬间,一定会有一种被电流击中的感觉,并发出“既生 亮,何生瑜”的叹息。在这里,我们必须充分理解“明月”对于中国诗人的特殊意义。在中 国诗史中,诗人所咏叹的对象,以明月为最多,亦最佳。明月实际上已成了大自然,或人类 所面对的整个宇宙的象征,“明月诗人”亦成了中国诗人所向往的最高桂冠,在这一原则问 题上,天才而自负的李、苏当然都是不会拱手的,最合适的选择,自然是沉默。但在历史最 终馈赠给人类的这三大“明月诗人”中,李白的明月最雄奇飘逸,苏轼的明月最富于情思, 而张若虚的明月则是悬得最高的。他不仅以自己的“孤篇”盖全唐,他甚至已成了一种象 征:一个诗人

16、,与他的整个世界的全部努力,就是为了最终成就一首伟大的诗篇。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的古典时代,诗人作品的散佚,应属正常现象。然而, 同为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作品散失十之八九,至今仍有九百余首流传,连清心寡淡的山水诗 人孟浩然,亦传下了二百余首诗歌,何以张若虚独受如此重大打击呢?关于张若虚的生平, 全唐诗仅有寥寥数语:“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 四士。”对于包融,我所知不多,至于贺知章、张旭,当然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以 唐人那特有的饱胀的生命力,蔑视习俗,乖张行为,而名噪一时。张若虚当时能与此辈并 提,性格特征,行为举止上,一定有不俗之处,从春江花月夜所透露出

17、的气质分析,张 若虚应与激情迸飞,外向型的贺张辈相反,以内倾的沉思、哲人的孤僻而引时人注目。而作 为伟大的哲学诗人,张若虚的精神世界是自足的,他完全陶醉于向着宇宙,向着时间的发 问,倾听着诗行间那迷人的回响。他充分体味着作为一个诗人的无穷乐趣,而他也必然离世 俗的世界愈来愈远。尽管,他曾以最初的“文辞俊秀”,如代答闺梦还一类的作品名闻 当时.,但从同代诗人中,竟寻不到一首与他唱和的诗作这一罕见的情形,可论证他彻底的孤 独。与王维们的终南捷径相反,他成了一个真正的隐士,完全生活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然 而,我几乎是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想象着那样一个“清昼犹自眠,山鸟时一喈”的世外生 活:只有当晚风吹拂

18、的时候,诗人才款款醒来,与星辰一同睁开眼睛。水井边洗漱后,他背 着手,在属于自己的庭院独自徘徊,伴着缥缈如孤鸿的身影。此时,他的心境是满足的,他 已进入中年,已完成了伟大的春江花月夜。凉风如水,拂过竹篱,拂动水藻一般的松影, 而松隙漏下的银辉,仿佛星空来访的故人的视线,与他交换着鱼儿一般的语言。时间就这样 静静地流逝,直至夜凉将他唤醒,才发觉庭院的阶石,己不知何时落下一层霜色,仿佛远行 的故人的履痕。于是,他匆匆回到房间,他要攫住这时间偶然漏下的清辉。他案头的文字在 闪亮着,在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垒积着,它们的亮度,已欲与窗外的星空并高,与时间抗衡一 一时间开始嫉妒了,它要收回它曾经慷慨馈赠的一切

19、。终于,由于一个偶然事件,极有可能 遭遇了红楼梦的命运,他孤独的案头默默垒积的张若虚诗集,悲剧性地散佚了。如同历史上的许多伟大的作家一般,曹雪芹和张若虚都遵从了命运的安排,将自己的身 世隐入了宇宙的迷雾,隐入了自己永恒的作品,仿佛曹雪芹、张若虚这两个肉躯的人从未存 在过,只是某种宇宙的符号,在某个神奇的时.刻,启动了一下嘴唇,又复归于空茫之中。他 们之间所不同的是,红楼梦一直尾随着影子一般的续书,而张若虚诗集的残缺,则 无人能续,或不可能有续。能弥补,或正在弥补那一片千古遗憾的,只能是无边无际的月 华,和不舍昼夜浩浩东流的江水的韵律,在这一意义上,张若虚又幸运于所有的古典诗人。赏评春江花月夜,

20、“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虽然张若虚留下 来的诗篇并不多,虽然他也不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卓有名望的大家之一。在作者生活的那个时 代乃至到了后来的大宋,尽管不少人从他的诗作中寻章摘句,也少有人赞叹。本文作者似乎 是为他抱不平,也表现了自己对文学、对诗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想象张若虚 “作为伟大的哲学诗人,张若虚的精神世界是自足的,他完全陶醉于向着宇宙,向着时间的 发问,倾听着诗行间那迷人的回响。他充分体味着作为一个诗人的无穷乐趣,而他也必然离 世俗的世界愈来愈远。”全文语言简练凝重,颇具文采。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体诗,既指由乐府机关收录的作品,也指魏晋以后历代作家仿制 的乐府

21、作品。这种仿制作品有几种不同情况: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创作新辞入乐的 诗;沿用乐府旧题,继承和仿效旧乐府诗的精神和艺术特色,实际已不入乐的诗;不袭 用旧题,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亦称“新乐府”,也是不入乐的。这三类中,以第二类为最 多和最常见。汉乐府诗打破了自诗经以来以四言为诗歌正宗的传统,创造了杂言体的诗歌,并首先 创制了完整的五言诗。汉乐府诗中有较多的叙事诗,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体诗歌的新发展。 南北朝乐府在形式上则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间或也有一些四言、七言和杂言体。它对后 世“绝句”诗的兴起,有直接影响。此外,宋以后还有以词、曲为乐府的。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

22、后主。乐府诗集 在唐以前收有隋炀帝的二首,为宫体短诗。张若虚完全突破宫体诗的樊篱,创为长篇歌行, 而且消除了宫体诗的“猎艳”趣味,被称作“宫体诗的自赎”。1基础梳理,一、字音(yon)纤尘(xidn)霰(xidn) 芳甸(diGn)扁舟(pidn)砧(zhQn) 青枫浦(pu)碣石(jie)汀上(ting) 二、通假字鱼龙潜跃水成文 “文”通“纹”,波纹三、一词多义(人生代代无穷已动词,尽,完*(1)穷(人穷则反本 形容词,困窘,处境困难、穷巷陋室 形容词,偏僻,荒凉 (青枫浦上不胜愁 动词,能承受,禁得起(2)胜刑人如恐不胜 形容词,尽、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动词,战胜,取胜但见长江送流

23、水 副词,只,仅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副词,只管,尽管 但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介词,只要,只须四、词类活用落月摇情满江树 形容词作动词,洒满 *五、古今异义江流宛转绕芳甸 古义:曲折。今义:说话温和曲折,歌声等抑扬动听。可怜楼上月徘徊 古义:可爱。今义:怜悯。六、名句默写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 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 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吹尽狂沙胎到金.细剖深析,1 .这首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24、?请概括各层大意。名师指津注意“景”与“人”的不同。我的理解:全诗分两部分。开头至“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 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春江、天地空明的美妙境界。第二部 分从描写景色转向感悟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这一部 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第二 层,写游子想家。2 .阅读诗歌的前八句,分析诗人主要摹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美妙意境?名师指津筛选名词找景物,解说画面意境。我的理解:诗人在前八句中依题目摹写了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 物,描绘出皓月当空、光

25、照整个春江、天地一派空明的幽美、恬静的艺术境界。3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文都点到了,但重点是“月”,诗句中是如 何表现的?名师指津展示从月升到月落之时的景色、人物活动片段即可。我的理解:诗人从月升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 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 成完整的诗歌意境。4 .通读全文结合具体诗句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名师指津从修辞手法、描写角度(远近、上下、虚实等)、表现手法(即景抒情、借景 抒情等)各方面分析。我的理解:上下结合、远近结合,如开篇四句。虚实结合,如“空

26、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 无法区分。借事抒情,如“捣衣砧上拂还来”。即景抒情,全篇都采用这种方式,由景入情。拟人,如“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 台。”设问,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互文,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比兴,如“白云一片去悠悠”,“白云”飘忽,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 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即游子)。用典,如“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映衬,思妇与游子的相思彼此映衬。5 .诗歌的最后八句写了什么内容?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的?请简要分析。名师指津扣住“梦”“

27、还家”归纳“内容”,围绕各景象的表意作用分析“手 法”。我的理解:诗歌最后八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主要用了衬托手法。诗人用“落花”“江 水” “斜月”来衬托游子人生易老、盛年不再、故乡难回的凄苦。浓浓的海雾遮隐了落月; 碣石、潇湘,天各一方,衬托了游子的迷惘和孤寂,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 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绵绵的离情,伴着残月 之光,洒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古今对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 上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明月共 潮 生。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潮涌随波千万里,何 处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

28、方的春江没春江无月明!熊海:水波闪一 有明亮而月光!耀动荡的样子。_江流宛 转绕芳甸, 月 照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花 林 皆 似 霰;-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霰:下的花林,如小冰粒般晶莹剔透;小冰粒。此处形容洁白月光。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沙看不见。 畔的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代代无穷 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

29、年地总是相像。-穷已:-一穷尽。.不 知 江月待 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 上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愁。青枫浦:一名双枫浦,也称南浦,在今湖南-不胜:忧羡浏阳浏水中,这里是泛指遥远荒僻的水边。_eq f(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 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明 月 楼?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耀的花上*通、?明月楼:指月夜楼中的思妇。.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可爱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可爱。_eq f (玉户帘中卷不去,

30、捣衣砧上拂,月光照在窗帘上,照在捣衣用 的砧石上,如同离愁渗透到思妇的心头,)还来。卷不去、拂还来:都指月光,因月光增人愁思,所一排遣彳区。以想将它卷去、拂去,这是借月光说愁思难以排遣eq f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 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 君。月华:一去照耀着您。月光。_eq f (鸿雁 长飞 光不度,鱼龙潜跃,大雁远飞,飞不过这片无尽的月 光。鱼龙在水中游动跳跃,)水 成 文。光不度:飞不出月的光影。鱼龙潜 -激起波纹,却未能传递音讯。跃:偏义复词,偏指鱼跃。飘:通“纹”。.eq f (昨 夜 闲 潭 梦 落花, 可怜春 半不,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

31、在幽静的 水潭上,可惜春天过了一半还)还家。雨潭:幽一不能回家。静的水潭。_eq f(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 尽,水潭上月亮缓缓落下,如今)西斜。又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月亮西斜,隐藏在浓浓的雾气之中,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两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满 江 树。碣石潇湘:碣石是山名,在今河北昌洒满了江边的树林。黎北渤海边上,这里代指北方。潇湘是水名,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零陵合流,这里代指南方。一是说南北相隔,无限遥远。领情:摇荡的情思。.慈术特色张若虚的诗歌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 .写景角

32、度多变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 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 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2 .手法虚实相生这首诗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 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3 .韵律和谐优美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像小提琴奏出的 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蓄、隽永。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 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

33、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 强烈而优美。4 .景、情、理完美融合诗中的月亮不仅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还引发了作者对茫茫宇 宙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的探究与思索(“江天一色无纤尘”以下八句),使此诗在诗情画意中 蕴含了一定的哲理。因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月光均是统领全篇的神魂。人们 之所以称赞此诗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也正是由于月光的内在贯通。为技巧点拔,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多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不知江月待何人”,把江月的照耀化为有情有意的等待,亲切而生动。再如“可怜楼 上月徘徊捣衣砧上拂

34、还来”四句,把“月”拟人化,写月光偎依在思妇身旁,它要和思 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 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 依恋着她。月光成了思妇思念之情的外化,形象生动。鉴赏拟人手法的使用,高考一般这样设题:1 .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 .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另外其变式问法有: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解题步骤1 .准确指出拟人修辞手法。(步

35、骤一)2 .结合诗句内容解释如何使用拟人手法的。突出了什么特征。(步骤二)3 .拟人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例O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注】 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饿损 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 表现出

36、来的不同情感特点。答:【答案】 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句笔锋一转,联 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一、积累运用1.绝知此事要躬行.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滩涌(ydn) B.汀上(ding)C.皎皎(jido)D.徘徊(hudi)宛转(wan)纤尘(xidn) 江畔(pdn) *碣石(jie)芳甸(dian)青枫浦(pu)*扁舟(bidn) *捣衣砧(zhen)解析:选A

37、。B.“汀”应读ting; C. “扁”应读pidn; D.砧”应读zhen。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 B.江天一色无纤尘 C.皎皎空中孤月轮 D.昨夜闲潭梦落花 A.江流宛转绕芳甸 B.江天一色无纤尘 C.皎皎空中孤月轮 D.昨夜闲潭梦落花 芳甸:花丛纤尘:细小的灰尘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闲潭:安静的水潭解析:选A。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3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落月摇情满江树C.可怜楼上月徘徊D.不知江月待何人解析:选A。A项是比喻,其他三项是拟人。4 .填空。(1)空里流霜不觉飞,o(2)可怜楼上月徘徊,o(3)江水流

38、春去欲尽,o(4)不知乘月几人归,o答案:(1)汀上白沙看不见(2)应照离人妆镜台(3)江潭落月复西斜(4)落月摇情满 江树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涌涌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 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 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

39、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儿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5 .全诗以写“月”为主,但在写花的时候也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诗中哪些地方是写花的?简要描绘它的意境。答:答案:“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 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 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6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

40、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几句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答案:“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 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 “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 “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 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 荡漾,曲折有致。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皎如飞镜临丹阙, 但见宵从海上来, 白兔捣药秋复春, 今人不见古时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 月行却与人相随。 绿烟灭尽清辉发。 宁知晓向云间没?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月曾经照古人。 共看明月皆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