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诗歌课外练习.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6914148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诗歌课外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诗歌课外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诗歌课外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诗歌课外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诗歌课外练习 诗词鉴赏练习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华 清 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 清 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

2、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 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

3、浓郁。 C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D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句形象地描绘了宫中树木高入云端,碧绿依然的景象,但一个“寒”字,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使其充满寒冷的气氛。 二、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3.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白居易的词中,“风景旧曾谙”的“谙”字,说明江南春天的特点,不是听

4、人说的,而是亲身感受到的。 B.在李煜的词中,“南国正芳春”的“芳”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C.两首词中的“绿”都是既写水色,也写春色,与红日,江花互相衬映,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妩媚动人。 D.两首词都表现了对春景的赞美之情,但结尾抒情方式不同,白居易的词用反问句直抒胸臆,李煜的词用叙述句间接抒情。 4.对这两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词开篇即扣住“忆”字,先总提一笔,然后以“江”为中心,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 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 B.李煜的词从“闲梦”起笔,先概括描写,后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观赏群芳 的“看花人

5、”。 C.两首词写景如画,景中含情,但写的都不是眼前的实景:白居易的词是忆中之景,李煜的词是梦 中之景。 D.两首词都通俗明快。感情真挚,音韵悠扬,白居易的词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格。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唐滟预关。末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5、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唐滟预关”,诗人历尽政治的险恶,终于由偏远的瞿唐滟预关归来。 B“满川风雨独凭栏”这句诗于“岳阳楼上对君山”的意思大体是相同的,都是说诗人登上了岳阳楼 极目远眺烟

6、波中的君山。 C“可惜不当湖水面”是说倘若能够乘舟前去观看充满神奇色彩的君山,那更是妙不可言。 D“银山堆里看青山”,诗人厌恶世俗的金山、银山,认为真正美好的是大自然,是眼前令人心旷神怡 的青山绿水。 6、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未到江南先一笑”,表现了诗人心中充满生还的喜悦,所以虽然还未到故里,早已喜笑开怀。 B“缩结湘娥十二鬟”的诗句,引用典故,借娥皇、女英的传说,赋予君山美妙神奇的色彩。 C第一首诗采用了写实的手法,逐层写出了诗人生还之乐;第二首诗充满想象,既是写神奇的传说, 又设想自身新临君山的景色。 D这两首诗都写得明白清浅,通俗易懂。第一首直写行踪,喜悦之情溢于言

7、表,第二首思绪浪漫,欣 喜之意流于笔端。 四、读下列诗歌,回答7-8题 谢公亭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释谢亭:即谢公亭,在安徽宜城城北,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眺在此送别过友人.7.对这首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因地及事,次句触景生愁.同是一个谢公亭,风景也依然如旧,但在此送别友人的谢眺已不可得见, 睹物思人,不能不生人事变迁,古今茫茫之慨叹. B.客散,山空照应起句离别,青天月,碧水流照应次句的风景,借旷远寂静的画面,进一步渲染惆 怅的氛围. C.颈联是实写想象中的情景,借春秋两

8、季景物的不同变化来展现此处的人事沉沦与寂寞,令人于自开自落的荷花和飒飒秋风中的竹声里领略到风景每生愁的真切内涵. D.今古一相接,表明诗人与谢眺有着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其言外之意是,谢眺之外,再无可引为知音的人 了.相接指精神相通,志趣投合. 8.对诗歌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愁前加一每字,表明诗人多次到过此处,每次都感怀生叹,从而通过这种数量的叠加和情感的积蓄,大大强化了愁的程度. B.颔联青天孤月,碧水长流是想象中的景,借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盛事难再的意味. C.尾联上句超越时空,纵贯今古,笔力雄健,意境高远. D.尾联下句是说长久的郁积化为浩然长歌.诗以此作结,不仅表现了诗人追求理

9、想境界的高情逸趣,而且鲜明地表示了抒情主人公潇洒伟岸的形象.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9下面对这首诗的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写山中秋景。“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暗示了傍晚的到来。 B 三、四句中的“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 C第七句中“复”是“更加”的意思,“值”是“正碰上的时候”,这一句表示作者既赏佳景,更遇良朋的喜悦心情。 D接舆是春秋时代楚国的狂士,五柳指陶渊明。这里作者均用来自比。 10下

10、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全结合的五律,一二句和五六句写景,三四句和七八句写人。 B三四句主要写裴迪: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看渡头落日。安闲的神态,潇洒的闲情,颇有陶潜之风。 C五六句是王维诗的名句,历来被称道。“上”字尤见功力,它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初升的景象。 D全诗在写作顺序上风光和人物交替出现,相映成趣,抒写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意。 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112题。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11、对这首古

11、诗内容形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汉乐府诗歌。“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后用作诗体名称。 B“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的原因是胡地多凶险,常有性命之忧。 C“飙风”即狂风。“何修修”形容树顶像于枯的鸟尾一样,“何”是“多么”。 D“衣带日趋缓”是说乡愁使人日渐消瘦。“心思不能言”指乡愁难以表达。 12、对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滞留胡地思念故乡的古代诗歌。诗歌中充满苍凉悲怆的情调。 B“胡地”二句写了恶劣的天气,也描写了凄凉的景象,这些都触发了乡愁。 C“离家”以下四句主要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断肠人在天涯”的忧愁苦闷。 D这首诗杂有 三、 四、

12、五、七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时所作。 13、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雨过”二句,写黄昏雨后,晚霞铺水;潮水退去,惟余沙痕。 B“叶声”二句,写落叶飒飒,透过窗纱,时令更迭,已是清秋。 C“堪恨”句,写西风把世道吹换,表现了作者对西风的怨恨之情。 D“更吹”句,词人以吹落

13、天涯的枯叶自比,表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 14、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叶声寒”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家破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阙前四句寓情于景,景情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阙 “寂寞”四个句子,含蓄地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全词感情悲慨深沉,寓意丰富深刻,格调明朗清新,艺术感染力很强。 八.读下面的诗,完成1516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5、对这首诗的理解

14、,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九阅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五),完成两道

15、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7、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也不相上下。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 “鞠躬尽瘁”的精神。 18、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宗臣”即世所尊祟、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B全诗由进武侯祠,观遗迹(遗像等)起笔,自然地引入对人物业绩的评述。 C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扬,又有对其壮志未遂的叹惋。 D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见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 诗歌课外练习 课外练习三 白公鹅课外练习 英语课外练习(四) 商务合同翻译 课外练习 公司简介翻译课外练习 草房子课外练习题(版)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课外练习(5) 新一本公共经济法课外练习 金融会计第四章课外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