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消化吸收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89296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消化吸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消化吸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消化吸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消化吸收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消化吸收教案消化吸收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消化吸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消化吸收教案1一、课标要求: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使学生明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通过探究暴饮

2、暴食引起消 化不良的原因的活动,指导学生尝试制订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三、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这一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暴食暴饮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形成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节重点为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为制订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探究计划。四、设计思路

3、:第1课时:授之以鱼,不如 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单纯的几点生物学知识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阅读、思考、分析是学习的基本方法。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通过简单的谈话式教学拉近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辅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另外,本课将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食物在人体的旅行,并结合学生的创作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2课时: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特征。探

4、究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第四个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制定探究计划,学生需通过讨论,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五、活动设计:第1课时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创造情境,引入课题1、 温故而知新。2、提出问题:合理的膳食能提供人体一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做到膳食合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一定能为人体所用吗?3、出示课题。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还需要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1、 1、关于消化和吸收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能得出结论。2、 营养的全面固然重要,但人体是否能消化和吸收才是关键。3、 既巩固了上一堂课的知识又引出

5、了课题,一举两得。认识人体的消化道 1、食物在人体内旅行都经过哪些地方?是不是都留在了人体内?2、播放食物在消化道旅行的flash动画。3、引导学生看图。 1、看flash动画。2、对照课本P60页图3-5找到并记住消化道的组成 1、提到食物,学生很容易想到嘴和胃,干脆就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道。2、动画直观、有趣,感官刺激强,有利于学生对消化道组成的了解。为什么要消化 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2、提出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能被直接吸收?(2)哪些营养物质不能被直接吸收?(3)它们是些什么样的物质?(4)什么样的营养物质能够被直接吸收? 1、阅读课本P59页相关内容。2、思考问题

6、。3、回答。 1、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明确食物需要被消化的原因。怎样消化 1、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59页图3-4理解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2、提出问题:(1)这些营养物质被 什么分解?(2)食物为什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3)消化可以分为几个过程?(4)消化液是在哪儿产生的?3、引导学生看图3-5了解人体的消化腺并建立消化系统的概念。4、引导学生分析图3-7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和最终产物。5、食物消化的主要 场所在哪儿? 1吸收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63页内容,了解营养吸收的过程。2、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哪儿? 阅读和交流 让学生先了解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以激发

7、学生探究小肠结构的热情。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1、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2、资料:体小肠大约长5-7米,直径约3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0、6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3、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的结构图。4、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5、组织学生总结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小肠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皱襞表面的细小突起),有何意义?6、讨论:小肠绒毛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7、交流、总结:(1)吸收面积大(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2)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肠绒

8、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2、使学生了解皱襞和小肠绒毛能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总面积。3、使学生理解小肠绒毛适于吸收的特点:壁薄(有利于营养物质通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运输脂肪酸)4、使学生加深对小肠适于 吸收的结构特点的认识。小结与巩固1、播放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flash动画。2、组织学生创作并表演食物的人体旅行。3、看动画。4、创作并表演食物的人体旅行。 通过看和创作表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 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思考并作答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

9、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第2课时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新课引入 设问: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哪些?3、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描述: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和胰腺;2、小肠很长,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从学生较熟悉的已学知识入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易被学生接受。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用PowerPoint和Flash动画展示: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最终被消化成的小分子分别是什么?

10、2、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它能吸收哪些营养物质?3、消化道中还有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又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组织学生阅读、分析P63课文,设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分别是如何 被消化和吸收的?观看后讨论、交流: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口腔、胃和小肠开始被消化,最终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以及甘油和脂肪酸;2、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3、胃和大肠也能吸收营养物质,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三 大营养物质,描述各自在消化道

11、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全过程。1、使学生认识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探究暴食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人的消化系统由于各种因素 的影响,有时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组织学生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得过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呢?青少年暴食暴饮常常会引起诸如消化不良这样的消化道疾病。设问:暴食暴饮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呢?引出问题的探究讨论 后交流:拉肚子、腹胀、腹痛、呕吐、胃炎、胃酸过多等。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身边事作为话题,学生参与热情高,主动性强。指导学生查阅P67-68关于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和P69关于唾液、胆汁消化作用的介绍,分析为什么暴食暴饮会引起消化不良。 小

12、组内讨论,尝试提出探究问题。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学习生物学,很重要的方法是动手实验,在动手实验中往往能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能发现新的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展开讨论,提出可能的假设,再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又能解决问题,这样循序渐进,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仅丰富知识,发展能力,而且开发了智力,获得了新发现。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视频呈现:1、马叮啉广告片段; 2、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对问题作出假设。对于问题作出如下假设:1、暴食暴饮,过量食物影响了

13、消化器官的功能;2、暴食暴饮,过多的食物不能被有限的消化液全部消化;3、暴食暴饮,消化液被大量食物冲淡,对食物的消化 作用减弱;4、暴食暴饮,食物在口腔内未被充分研磨、混合;5、暴食暴饮影响了胃的正常蠕动,食物未能与胃液充分混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评价学生的探究设计。引导学生分组实施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糊的消化。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问题:1、各组设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2、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淀粉糊都变蓝,什么原因?3、如何充分利用好手边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提出改进实验方法,重新设计实验,在全班交流,再次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进行全班交流。 制定探

14、究计划,实施探究。提出如下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1、取4支试管 ,分别编号为A、B、C、D,各注入2ml淀粉糊;2、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3、向A试管内滴加清水2ml,向B、C试管各滴加2ml唾液,向D试管滴加1ml唾液;4、振荡,将4支试管同时放入约37水中恒温保存10min,同时取出4支试管冷却;5、向4支试管中各加2滴碘液,观察4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A试管内溶液变成蓝色,B试管不变色,C试管变成淡蓝色,D试管不变色。实验结论:唾液能消 化淀粉。唾液过少,或与食物没有充分搅拌,都会影响消化,也就证明了暴食暴饮会使食物不能与消 化液充分混合,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

15、多的食物,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课堂小结、评价并补充:暴食暴饮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致人非命。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2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几率增加4倍;发生腹泻时,老年人因大量丢失体液,全身血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粘稠,流动缓慢,而引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中断,脑梗塞形成。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后果,也不必惊慌失措,症状重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正确处理,以防延误。1、回顾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2、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知识巩固,既体验

16、了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又懂得了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消化吸收教案2一、教材解读本节选自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学习食物的消化,为下一节课营养物质的吸收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人体各个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些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

17、,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概述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能力目标: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是: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六、教学过程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做出如下安排:3分钟导入,

18、2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归纳小结,5分钟巩固练习,最后布置作业。实验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设计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又是难点。对此难点的突破,我采取的策略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点拨引领,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具体做法是(一)导入新课我和学生共同回顾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接下来让学生细嚼无糖馒头,体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思考: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很多学生都能发现馒头经过咀嚼之后会变甜。我趁机提出问题:馒头变甜与有哪些因素有关?馒头进入胃里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消化与吸收。这一导入的过程学生温习了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做好

19、了铺垫,且通过学生参与的活动体会馒头在口腔的变化使他们迫切想知道馒头变甜的原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顺利导入了新课。(二)新课教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针对导入时提出的探究问题馒头变甜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和活动中的体会,学生不难做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有关。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确定实验变量,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本找不足,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将设计方案不断完善,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如下:将装置放在37摄氏度水浴中保温10分钟,加入碘液检验是否变蓝。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