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89107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 周莹 女 1980年出生 辽宁省锦州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 1210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技术的发展,职业事故和职业病的数量在诸多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国际劳工组织初步估算全世界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人数超过120万人,其中约25死于职业病。每年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2500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死亡人数和新发现职业病人数,我国均居世界首位。因此,改善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已势在必行! 关

2、键字:职业危害、预防 一、全球事故现状 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死亡人数约为 450-500多万人之间,其中,劳动工伤死亡与职业病死亡约为200多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约为120多万人,平均每分钟有10个家庭饱尝事故带来的苦果。 二、我国与其他国家安全生产状况比较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是,重特大事故仍呈多发态势, 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没得到根本解决,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和瞒报事故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思想认识、责任措施、管理监督等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 1.是事故总量大 我国的事故死亡总人数居于

3、世界第一位,目前全世界每年工伤死 亡人数约110万人 2.是特大事故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已大幅度减少,而我国近年来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然比较高,特别是煤矿、道路交通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工伤千人死亡率:我国0.10,发达国家0.0 2道路万车死亡率:我国16人,发达国家小于2人 百万吨煤死亡率:我国5人,发达国家0.5人 3.是职业危害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高达2500万人以上;每年新发尘肺病 超过1万例,因尘肺病死亡4000人;

4、农民工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 三、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回顾与职业危害现状 人类自开始生产活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追溯国内外历史,最早发现的职业病都与采石开矿和冶炼生产有关。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生产或工作环境中使人类产生疾病的有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职业病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各种形式的职业危害日趋严重,因而职业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 趋势。 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23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是2000年报告病例的1.3倍。其中尘肺病23812例,与2

5、023年相比增加了64.3%,是2000年报告病例的1.6倍。 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3968例、2575例和2258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9.02%。 四、职业危害面临的严峻形势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数亿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目前从业人员约8亿,每四个劳动者中就有一人受到职业危害。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相当严峻,职业病发病呈现出量大面广,个案层出不穷,总体人数不清的局面。职业病危害正在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国有大中型

6、企业向非公有中小型企业转移。现在每年新增尘肺病患者约1万例,每年报告中毒3万例,死亡1500例。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已经成为影响科学发展的瓶颈尺度。国际劳工组织目标是2023年消灭尘肺病。我国面临着严峻挑战! 五、经济损失严重 我国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联合国的资料估计,由于职业病和职业外伤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 ,世界各国要拿出GDP的4%补偿相关费用。 六、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的缺陷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庞大系统工程,是需要由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其他公民组成的四位一体防治体系来完成的工程。然而这四个防治主体都不同程度

7、地存在缺陷。国家方面,由于立法还不够完善,职业卫生专业人才短缺,技术鉴定结论出具不及时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普及不够,执法装备不足等。用人单位方面,由于职业卫生法制观念不强,无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问题在中小型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匮乏,防治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劳动者方面,由于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总体水平低下,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维权意识差。 河南新密农民工张海超怀疑在工厂得了尘肺,先后被郑州和北京多家权威医院诊断为尘肺(尘肺为职业病),但在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却被诊断为肺结核,张海超对此强烈质疑。在多方求助无门后,张海超做出了惊

8、人之举,2023年6月22日,他到郑大一附院做了开胸手术,以悲壮的方式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而不是肺结核。张海超“开胸验肺”的沉重经历暴露出职业病患者维权的艰难处境。经媒体报道后,卫生部责成卫生部相关司局和中国疾控中心权威专家组成联合督查调研组赴河南对该事件进行督查调研。 2023年,督察组到郑州实地调查。,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再次组织省、市专家对张海超职业病问题进行了会诊,诊断为“尘肺病期” 。有专家称,“开胸验肺”看似荒唐,却充分暴露出职业病患者维权的艰难处境,暴露了我国职业病防治体制之弊端。目前,我国职业病鉴定的规定不利于职工举证,给劳动者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也就为后面的诊断治疗造成了障碍

9、。农民工维权的成本太高,作为企业,违法成本太低了。为避免更多的“张海超”出现维权尴尬, 希望尽快完善修订职业病鉴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职业病鉴定机构的法律监管。张海超是勇敢而可敬的。他以近乎残酷的自戕行为,刺穿了体制的积弊,也刺痛了社会的良知。在热血面前,制度不会永远冰冷。倘若开胸之举能够催生体制变革,让“人人享有职业健康”纳入法治轨道,那将是中国职业病防治之大幸! 七、造成职业病高发原因 (一)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二)生产经营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主体没有根本落实。 (三)中小企业危害重。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

10、; (四)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新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病种不断出现; (五)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自我防护意识缺乏; (六)地方政府职业病监管不到位 ,职业卫生的执法力度不够; (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缺乏,职业卫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 (八)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忽视。 大多数职业病在发病后具有不可逆转性,无法根治,并会造成部分劳动者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的严重后果。只有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立法理念,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有效应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切实改善职业场所健康与安全状况,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及经济效益

11、。职业病难以治愈,但可以预防!职业病不仅仅是一个疾病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创造财富,而是使人类能够过上高质量的生活,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作为代价。因此,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各用人单位应把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改善劳动者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健康,防止发生职业病做为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驎安全科技概论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1998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预防培训教案 职业病的种类危害与防治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预防控制 职业病预防试题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化工职业病预防 职业病、职业健康预防措施 油漆工的职业病预防 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