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事故管理.ppt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6685048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154 大小: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亡事故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伤亡事故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亡事故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亡事故管理.ppt(1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一节 伤亡事故概述P1971、伤亡事故的定义 定义一:P310 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 86)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在这两个标准中,从企业职工的角度将伤亡事故定义为: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2伤亡事故概述定义二:P291 1991午2月1日国务院75号令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中是这么定义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即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发生的人身伤

2、害(即轻伤、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3伤亡事故概述由此可见,所谓企业职工伤亡事故主要指以下三种情况:(1)职工在本职生产和工作岗位上,或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劳动场所发生的伤亡事故;(2)由于企业管理不善或他人在生产和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职工伤亡事故;(3)企业生产和工作中发生突发事件,职工在抢救过程中所发生的伤亡事故。4伤亡事故概述 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与工伤事故的异同。工伤事故: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 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劳动者(职工)工伤的三要素:生产时间 与生产有关 工伤事故仅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中的一大 部分。5伤亡事故概述伤亡事故与工伤两者之间相同的地方:()都是发生于职工在

3、劳动过程中;()结果都造成了职工身体的损害;()都要及时向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报告等。6伤亡事故概述伤亡事故与工伤两者之间不同的地方 ()两者的概念不同;()两者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具体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的途径不同,伤亡事故是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工伤是向劳动部门的社会保险部门报告;()报告后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伤亡事故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报告后要及时调查了解事故给企业带来的各种经济损失,工伤是从保护职工健康的角度出发,报告后要及时给予认定,并按规定支付工伤待遇;()两者的分类不同,伤亡事故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三类,工伤分为单纯的伤、残、死亡和职业病四类。7伤亡事故概述3.伤亡事故的特性 P

4、197(1)因果性-事故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偶然性-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偶然的;;(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4)可预防性-任何事故,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8伤亡事故概述4.造成事故产生的四个方面因素:(1)人的错误行为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为主;(2)不安全的物设备、设施、工具等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要求;(3)危险的环境场地、物理、化学环境因素,危及人身安全;(4)管理的缺陷安全管理的不到位。9伤亡事故概述5.事故的危害性 (1)给国家和集体的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

5、2)给受害者的个人及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侵害;(3)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10伤亡事故概述 6.对伤亡事故管理的重要性 事故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 要环节。(1)通过对本地区、本企业的一系列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处理、统计工作,弄清所有事故的事实,确定事故的性质,对各事故的原因责任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规律,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事故重复发生;11伤亡事故概述 (2)作为验证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安全技术标准,以及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否合理的依据;(3)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和企业领导的一个重要依据。12伤亡事故概述7.查处伤亡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1)事故

6、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3)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4)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13伤亡事故概述8.预防事故的措施:P200(1)加强职业安全立法、监察与群众监督;(2)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3)完善事故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危险和事故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防止重复事故发生。14第二节 伤亡事故分类1.伤亡事故分类原则:P201(1)通用性;(2)分类内容详略适中;(3)归类清楚、意义明确、互不包含;(4)国际标准化;(5)便于计算机管理。15第二节 伤亡事故分类 P2012.伤亡事故的种类:非责任事故(1)按事故性质划分:责任事故 (破坏

7、事故)16伤亡事故分类 轻伤事故 按伤害程度 重伤事故 (P210)死亡事故 轻伤事故 重伤事故(2)责任事故 按事故严重 死亡事故 (12人/宗)程度分 重大死亡事故 (39人/宗)(P306)特大死亡事故 (10人/宗)按事故类型分:物体打击等19类 (P204-207)17第三节 现行有关查处企业职 工伤事故的主要法规1.法律:刑法 安全生产法 劳动法18现行有关查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主要法规2.国务院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国务院75号令);(2)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暂行规定 (国务院34号令);(3)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

8、 (国务院302号令);(4)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国家安监局1号令)。19现行有关查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主要法规3.国家标准(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86)P310(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6442-86)P328(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GB6721-86)P25020现行有关查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主要法规4.地方法规 (1)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2)广州市安全生产监察条例21现行有关查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主要法规5.地方行政规章及规范文件 (1)广东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2)广州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规定。P30

9、4-22第四节 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国务院75号令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广州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规定的规定,发生伤亡事故的地方及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及时、如实的向有关部门报告。瞒报、缓报伤亡事故属违法行为,若情节或后果严重者,单位负责人必将被追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23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1.伤亡事故报告的时限与渠道根据广州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规定P304 (1)轻伤事故:发生后马上向车间主任(工段长、项目经理)报告;并在当天下班前报企业负责人和安技部门;(2)重伤事故:24小时内逐级报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主管部门;24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 (3)死亡事故:

10、4小时内报至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和主管部门;(4)重大死亡事故:2小时内报至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监察部门和主管部门;(5)特大死亡事故:立即、马上向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监察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25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2.报警电话:110、市安监局、市政府总值班室(83340347)。3.报告中的注意事项:(1)只要在企业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所有伤亡事故,企业应先行报告;(2)在企业内发生的伤亡事故,不管属何种类型(因工与非因工等),也都应向上级报告。26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4.报告的内容(1)事发单位名称、地点、时间以及联系人、联系电话;(2)事故的简要经过;(3)伤亡及损

11、失情况;(4)初步原因;(5)为防止事态扩大拟采取的措施;(6)请援要求。27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5.事故统计 根据统计法和原国家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安监局的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数字纳入国家的统计数据。地方政府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规定填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1)填报要求。参阅P270,穗劳护字1994002号文(2)报表格式。P273-P28528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 在具体工作中要正确区别四种情况:P291-298 1、区别好与生产(工作)有无关的关系。如职工参加体育比赛或政治活动发生伤亡事故,因与生产无关,不作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2、区别因工与非

12、因工的关系。一般来说,只要职工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为了工作、在工作中由外来因素造成的伤亡事故都是职工伤亡事故,都应统计、报告,或者虽不在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设备或劳动条件不良造成的职工伤亡事故也应进行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职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发生的上述事故,与生产(工作)无关,不能作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29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 3、区别好负伤与疾病的关系。职工在生产(工作)中突发脑溢血、心脏病等疾病引起残废的,不作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4、区分统计、报告和善后处理待遇的关系。一般来说,凡是统计、报告的事故,均属于工伤事故,都可享受因工待遇。然而不属于统计、报告范围的事故,不等于不按因

13、工待遇处理。如职工受领导指派从甲地去乙地完成某项任务,途中发生伤亡事故,虽不作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但应按因工伤亡待遇处理。有些单位对职工违反操作制度造成的伤亡事故,不统计、不报告或不作因工伤亡待遇处理则是不对的。30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 6.有关统计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轻、重伤的界定 30天内,医疗报告证实由轻变重的,按重伤统计处理;发生事故后算起30天后,医疗报告才证实由轻变重的,则按轻伤统计处理。轻伤重伤 以30天为限31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2)重伤、死亡的界定 发生事故在30天内死亡的,按死亡事故统计处理;按事发当日算起,超过30天才死亡的,则按重伤事故统计处理。重伤死亡 以30

14、天为限32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3)民工、临时工、借调工发生事故如何统计?原则:谁雇请,谁负责(4)交叉作业时发生事故如何统计?原则:按负主要责任一方统计(5)违反操作规程与违反劳动纪律的区别?1)职工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一般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蓄意违章除外;33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 2)若职工违反劳动纪律,与企业的设备、设施等有关,纳入统计;3)若职工违反劳动纪律,与企业的设备、设施、工具无关,不纳入统计。(6)内、外部承包:统计口径以法人单位统计。(7)企业与非本企业人员 P295 31-34(8)厂内、厂外交通事故 P295 39-4134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9)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

15、发生事故如何统计?只要是本企业组织的。都应该统计。(10)临时外派任务,发生事故如何统计?只要是从事本企业工作的,都应统计。(11)跨地区施工发生事故怎样统计?原则:属地管理35广州市因工重伤划分范围 穗劳护字19926号 P302-3031.伤害程度判定原则:以受伤者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全面分析确定。2.重伤的情形:P302-303(1)具有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书,证明因严重损伤而致残;(2)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36广州市因工重伤划分范围(3)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烧伤、灼伤、烫伤或者虽非要害部位,但伤害面积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4)严重骨折:颅骨、胸骨

16、、肋骨、锁骨、肩钾骨、腕骨、髋骨、股骨、膑骨以及各椎骨骨折;肱骨粉碎性骨折、前臂骨的桡、尺骨同时骨折或其中之一粉碎性骨折(含同一骨二处或二处以上断)或开放性骨折;37广州市因工重伤划分范围 小腿骨的胫骨、腓骨同时骨折或其中之一粉碎性(含同一骨二处或二处以上折断)或开放性骨折;掌骨、跗骨、跖骨粉碎性骨折。(5)不在上述范围内的四肢局部单纯性骨折或软组织伤后缺损形成瘢痕,而有运动障碍,妨碍工作的;(6)负伤后,造成肩部、肘部、腕部、臀部、膝部等部位关节僵硬的;38广州市因工重伤划分范围(7)腰部损伤后形成畸形或虽然未致畸形但腰部运动发生障碍的;(8)严重脑震荡,包括重度脑挫伤或脑神经受伤;(9)眼

17、部受伤甚剧,有失明可能的,包括一目失明,或双目视力高度障碍,矫正视力均在0.5以下的;(10)耳部受伤较剧,有全聋可能的,包括一耳失听,或两耳听觉有重大障碍,且根本不能恢复的;39广州市因工重伤划分范围(11)口腔齿槽骨骨折、门齿缺四个以上和臼齿缺三个以上;(12)鼻子脱落的;(13)生殖器损伤,失去生殖机能的;(14)肛门或会阴部损伤造成大便或小便失禁,影响排泄的;(15)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的;40广州市因工重伤划分范围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两只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自由活动或有残废可能的;(16)脚部伤害:脚趾轧断三节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

18、,引起机能障碍,行走变形或有残废可能的;(17)受伤后,失血过多,需输血治的;41广州市因工重伤划分范围(18)内部受伤: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19)凡不在上述范围以内的伤害,经医院诊治后认为受伤较重,报由市劳动部门审查确定者。-42第五节 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1.抢救 P213(1)人员抢救(2)财产抢救2.保护现场 P218-220(1)保护现场就是保存现场的原始证据;(2)原始现场的保存,是为事故原因的调查和责任认定;(3)凡因抢救人员而需挪动现场的,切需作出相应标记;(4)恣意破坏现场,须负上行政和刑事责任。43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3.报告(事故报告程序)(1)伤亡事故报告的

19、要求:报告内容详细。应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报告人姓名、电话等;报告迅速。伤亡事故发生后,应以尽可能用最快的方式,如电话、传真等,立即报告有关部门;按照报告程序,逐级上报。44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2)伤亡事故报告的程序:企业职工伤亡事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1991第75号)中第二章第五条至第八条对事故报告的程序作了如下规定: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45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人

20、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令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重大死亡事故(须在24小时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46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死亡、重大死亡在事故调查组未进入前,企业要派专人看护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和取走现场物件,如因抢救人员和国家财产,须移动现场部分物件,必须做出标志,绘制事故现场图,摄影或录相,并做详细说

21、明);47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企业主管部门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收到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后,必须及时按系统逐级上报,其中重大和特大死亡事故的调查报告书需报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全国总工会;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对于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提出的改进措施所需的经费、物资和完成的时间必须给予保证。在改进措施完成后,厂长应会同基层工会主席检查验收,并在验收书上签字盖章,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工会备查;48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在每月终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及其文字说明报送当地企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当地企业主管部门应根据上述月报表填

22、写企业系统的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连同文字说明,逐级上报,直至企业主管部门;各级企业主管部门的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应同时分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应同时分送同级统计部门,并抄送同级工会;49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主管部门的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和企业直接报来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填写地区性的职工事故综合月报表,逐级上报,直到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于每月终填写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50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2)

23、在伤亡事故发生后一个月内,如果有负伤人死亡,企业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补报;3)企业主管部门、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如果在报出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以后才收到上述补报资料可以在报送综合年报表时予以补正;51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须在每年1月20日前将上年度的年报表报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5)企业发生职工伤亡事故,如有隐瞒、虚报或者故意延迟不报的,除责成补报外,对责任者应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企业职工死亡事故速报表如有漏报、迟报的,要追究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人的责任。52

24、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3)特别重大事故的报告 由于特别重大事故造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极为严重,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因此,1989年3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34号令),共五章二十八条。其中第二章第七条至第十一条和第十五条对特别重大事故的报告作了如下规定。53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特大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到: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和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并报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本条项所列部门。54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涉及军民两个方面的特大事故,特大事故发生单位在事

25、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当地警备司令部或最高军事机关,并应当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上述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接到特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做出报告。55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特大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56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特大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接到特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通知公安部门、人民检察机关和工会。特大事故发生后,特大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

26、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特大事故的有关情况通报当地驻军,请驻军参加事故的抢救或者给予必要的支援。57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4.勘查(事故资料和证据收集)P220 要正确分析事故,最重要的是收集事故的有关资料和证据,包括人证、物证的收集。具体如下:(1)物证收集:P221、333 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人员要尽快赶到事故现场,收集事故现场的有关物证,包括:破损的部件、碎片、残留物体、致害物的位置、受害人的地点、方位。58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2)事实材料的收集:P221、333 事实材料包括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事故现场的环境状况,当时的气候条件,与事故发生有关的资料。如设备、设施等的

27、性能和质量状况,生产和设备运行情况等。59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3)证人材料的收集:P221、334 要尽快找到事故的目击者,或事故周围的有关人员,录取其有关的口供。同时,要分析考究其口供的真实性和可靠性。(4)现场摄影P334:有照相机或录像设备拍录事故现场的情景,对研究分析事故有重要的作用。(5)事故图P334:通过对有关资料、证据和人员伤亡和现场状况,描绘出事故分析图(草图),以便进一步分析研究事故。60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5.组成事故调查组:P213 由企业负责的事故调查:由行政领导、生产技术、安全技术、工会组织等有关人员组成。由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的事故:由政府有关领导、安全生产监

28、督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等组成。61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1)成员组成原则:P214 成员必须与事故无直接利害关系;成员必须具有某一方面专长。62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2)调查组的职责:P214 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情况;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防范措施;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指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63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6.取证:取证包括人证和物证的取证(勘查工作的延续)(1)人证取证对象(方式:自述材料和笔录):当事人(受害者)肇事者 目击者 有关管理人员(包括领导)有关技术人员 了解事故发生 抢救人员 的整个过程 医

29、务人员第一现场的在场人员,特别了解事故发生的“瞬间”过程64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搜集证人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P334(1)与证人谈话应谨慎从事;(2)应当允许证人随便的叙述;(3)与证人谈话应该在不受干扰的场合;(4)与受害者谈话应简单扼要;(5)应当记录、录制证人的陈述。65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2)物证取证对象:P213、221-222 破(碎)片、爆炸物、残留物、致害物;肇事设备、设施、工具等;现场环境;有关管理资料(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程协议、合同,安全教育、培训等);有关技术资料(包括设计工艺、流程、原理、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等);66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有关医学诊

30、治材料(诊断证明、死亡证明、法医签定)设备运行记录及检测、检验记录;7.事故原因分析: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事故处理的主要根据,调查过程中,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对所掌握的各种资料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掌握和了解事故前的有关情况和事故的全过程,进而分析研究引起事故的原因,以及找出事故的责任者。67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事故分析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1)事故有关资料的收集;2)整理和分析调查材料;3)事故伤害分析;4)事故过程的描述;5)事故的原因分析(确定事故原因);6)事故责任的确定;7)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68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1)原因分析 P261 事故原因分析,是在充分掌

31、握事故事实材料基础上,对事故有关因素的因果、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的科学总结,从而复原事故过程,判明事故原因。69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诱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错纵复杂的,它既涉及到生产的设备、工艺流程、劳动条件和环境,也涉及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教育、职工的素质以及劳动纪律等。而一个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分析事故原因,要通过深入细致的事故调查,取得可靠的证据,并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诸多原因中找出主导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其他影响的各项因素,才能分清事故的本质,找出主要原因,从而确定事故的责任者。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防范措施,防止事故重

32、复发生。70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诱发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劳动过程中的直接引起事故的条件因素:1)生产环境:指生产布局和劳动条件。如通道、通风、采光、照明、温度等。例如烟花炮竹厂、化工厂由于生产布局不合理,发生事故时将会引起联锁的反应,扩大事故的伤害和损失程度。71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2)生产设备:指设备、设施、工具、工艺技术等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是否有安全防护装置,其状态是否良好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及设备的良好状态是安全生产的物质条件和基础。3)作业方式:是指机械操作,手工操作还是半机械化操作,还是全自动化操作等。一般而言,机械化程度越高,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

33、越少。72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4)生产使用中接触的原材料、燃料的性质: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接触到的上述物质其特有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是否有毒或无毒、比重和挥发性,燃点等。73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包括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与培训、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与维修保养、安全警示标志等。74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事故肇事者本身的状况因素:包括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序、工作经验、身体健康与精神状态,是否有违章操作以及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等。分析事故时,从具体因素入手,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34、,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75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2)事故原因划分:事故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种。直接原因 P261 是指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机器、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76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1)物的不安全状态:通常有以下四种状况作业环境不良,如照明光线不良,作业场地狭窄,通风不良等;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77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2)人的不安全行为:通常有以下十种状况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

35、安全位置;78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忽视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79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间接原因 P261 是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七种状况:l1)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l2)教育培训不够或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技术知识;80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81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主要原因 是指在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中对于事故的发生起了主要作用的原因。因此,不

36、一定直接原因就是主要原因。有时,间接原因会成为主要的原因。82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例如:职工未领取机动车驾驶证,但领导却叫其开机动车辆,哪么,直接原因是工人不熟悉操作而造成事故,间接原因是领导指令其驾驶。而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却是间接原因对事故的产生起了主要作用,也即主要原因是领导违章指挥造成事故。83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属于下列情况一般为主要原因:保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乏;光线不足或工作地点及通道不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84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错误;技术或设计上有缺陷;不懂操

37、作技术知识;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85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3)事故原因分析步骤: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应从引发事故产生入手,先查明直接原因,再追踪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弄清事故的全部原因,从各种因素中,分清主次轻重,确定主要原因,并对事故定性。86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具体步骤按八项内容进行:受伤部位;伤害方式;受伤性质;不安全状态;起因物;不安全行为;致害物;确定事故发生原因。87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8、事故责任分析 P226-240 在查明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即可进行事故责任分析。进行事故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对造成事故责任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分别给予通报批评,经济罚款、行政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这

38、些都是为了吸取事故教训,引以为戒,防止事故重复发生。88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1)事故性质定性 分析事故责任,必须弄清事故的性质,分析研究确定是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还是破坏事故。1)责任事故:是指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89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2)非责任事故:指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故,或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因科学技术条件限制无法预测而发生的事故。除人为破坏的事故外,在以往工矿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中,大多数都是责任事故,也即非无法抗拒,无法预料的事故,而是由于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的事故。它包括人操作的失误或违章行为,也包括管理不当或缺乏安全管理等。90伤亡事故调

39、查处理程序(2)事故责任人责任分析 对事故责任人责任分析,通过找出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再依照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关规定,确定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四种。91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1)直接责任者指行为人与重大损失(事故)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对重大损失的结果发生起决定性作用的人。2)主要责任者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3)领导责任者指行为人与重大损失事故发生负领导责任的人。4)间接责任者行为人与重大损失事故有间接联系.92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领导责任者又可分直接领导责任者、主要领导责任者和一般领导责任者,具体区分如下:1)直接领导责任人是反映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对其直

40、接主管的工作确履行职责,对造成伤亡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及“企业负责”的安全管理体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负有全面直接责任。93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2)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或应由其参与决定的工作,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履行或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伤亡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3)一般领导责任者是指对发生伤亡事故负有一定责任的领导干部。94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区分具体实施人员的直接责任与领导人员的直接责任:1)如具体实施人员按领导人员的指示进行实施,或实施中提出纠正意见未被领导人

41、员采纳,而造成伤亡事故的,由领导人员负直接责任;95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2)如具体实施人员提出了违反有关法规规定的主张、作法,由于领导人员同意实施,或者具体实施人员明知领导的指示违反有关法规规定,但不向领导人反映,仍继续实施而造成伤亡事故的,则具体实施人员和领导人员都负直接责任。96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分清职责范围与直接责任的关系:在自己的规定职责范围和特定义务范围之外,发生伤亡事故的,不负直接责任;如果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就以其实际工作范围和群众公认的职责范围作为认定责任的依据。关于集体研究决定的责任问题:如果是由集体研究做出错误决定而造成伤亡事故的,应由主持研究拍板定案者负主要责任。9

42、7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l 确定事故主要责任者的一般原则(有个八方面):因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形成严重后果,由设计者负主要责任;因施工、制造、安装及检修上的错误和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形成严重后果,应分别由施工、制造、安装、检修者负主要责任。98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因官僚主义错误决定、瞎指挥而造成的事故,由指挥者负主要责任。因工艺条件或技术操作规程的错误而发生事故或形成严重后果,由工艺条件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者负主要责任。已发生事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致使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由有关领导负主要责任。99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因缺少安全规章制度而发生事故,由生产组织者负主要责任;因违反规定

43、或操作错误而造成事故,由操作者负主要责任;但未经学习,不懂操作安全知识而发生事故,由指派者负主要责任。因缺少安全防护装置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由生产组织者负主要责任;因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不用而造成的事故,由拆除者或决定拆除者负主要责任。100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对已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车间能够解决但未及时解决而造成事故,由车间领导负主要责任;车间确实无力解决且已报有关部门,仍未得以解决,由部门(单位)领导负主要责任。101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3)事故责任追究 有下列情节之一,应当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1)安全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44、,安全管理混乱,造成职工伤亡事故的;2)实行经济承包、租赁,承包合同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内容和相应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102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3)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操作或指挥生产,而造成伤亡事故的;4)机械设备、安全装置未按规定检验、检修、超过期限和超负荷带病运行,设备、设施有缺陷,无安全防护设施,造成伤亡事故的;5)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安全、不卫生,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103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6)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措经费,改善劳动条件,造成伤亡事故的;7)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安全卫生设施不与主体工程“三同时”造成伤亡事故的;8

45、)对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问题,不负责任,玩忽职守,不及时整改,造成伤亡事故的。104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追究肇事者或有关人员的责任: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造成伤亡事故的;2)违反操作规程,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造成伤亡事故的;105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3)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擅离职守或擅自开动机器设备,擅自更改毁坏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造成伤亡事故的;4)不按规定配备、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造成伤亡事故的。106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犯罪行为表现:1)严重官僚主义,不传达、不执行上级部门的指示、命令、规定,或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

46、、法规,造成重大伤亡的;2)滥用职权,擅自变更规章制度或原定方案和决定,盲目蛮干,造成严重后果的;107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3)对屡次违章作业或违章指挥作业,熟视无睹或不加制止,造成重大伤亡的;4)已发现隐患或有重大事故预兆,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重大伤亡的;5)对有关部门或个人所提出的消除不安全因素或加强安全防范的合理化建议、意见不与理采置若罔闻,造成重大伤亡的;108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6)单位领导或主管工作人员,目睹严重超员、超载的车、船违章运输不加制止,造成重大伤亡的;7)擅自批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合作经营组织或私营企业,在国家严禁经营的地区进行开采经营,造成重大伤亡的;109

47、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8)屡出事故,不引以为戒,放任不管,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9)发生事故,隐瞒不报,或不组织急救,贻误时机,致使事故进一步扩大的。110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对有关人员加重处罚:1)对发生重伤或死亡事故隐瞒不报、谎报、虚报或故意迟延不报的;拆除、毁坏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造成伤亡事故的;2)在事故调查中,故意移动、破坏事故现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资料的,干扰事故调查,隐瞒事故真象,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打击报复甚至嫁祸于人的;111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3)事故发生后,不积极组织抢救,或指挥抢救不力,造成更大伤亡的;4)

48、事故发生后,不吸取教训和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在短期内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5)企业接到安全生产监察意见书后,逾期不消除隐患而发生伤亡事故的;6)有意拖延事故调查处理,不按时结案的。112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9.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书 P265 按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填报。10.审核 由事故调查组召集有关单位(部门)开事故分析会,围绕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内容进行审核。113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11.修正呈批 按各部门的意见修改补充完善,并将事故分析会的会议纪要及各部门参加分析会的签到表一起呈上安监部门。114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12.审批结案 由安监部门签发同意结案决定

49、书或批复 各部门有不同意见时,由安监部门作结论性意见 结案期:重伤30日、死亡60日、重大死亡90日、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日内结案115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结案前,事故单位应做三项工作:1)完成近期整改 2)对责任者处理完毕(司法处理除外)3)缴纳行政处罚金13.统计及事故台账14.工伤确认 确认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工伤处116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15.评定丧失劳动能力等级 评定部门:劳动医务鉴定委员会16.理赔: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117第六节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填报l调查报告书必须按国家标准规范来填报,课本所列的是报告书格式l除重大、特大事故,报告书的名称一般叫企业职工伤亡

50、事故调查报告书l报告书要有封面。有标题(如“XXX”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事故调查单位(集团公司或政府)报告书报出的时间。如:11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填报 报告书讲析 P265-2671.企业详细名称:企业为事发单位,其必须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在经济上为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交叉作业时发生事故,按负主责一方统计地址、电话:按注册登记11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填报2.经济类型:按事发单位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分为:全民(国有)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营(个人独资、个体)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 港澳台地区还需单列外商独资其它所有制12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