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洞庭湖实践报告.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839504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洞庭湖实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洞庭湖实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洞庭湖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洞庭湖实践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洞庭湖实践报告 关于洞庭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摘 要: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对洞庭湖做了一次了解,本文将介绍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周围经济,防洪蓄洪的能力和洞庭湖的水利建设,还会从洞庭湖面积的减少展开讨论,分析原因。洞庭湖也是我国最大的调蓄湖泊,担负着调蓄长江、湘、资、沅、澧四水洪水的调蓄任务,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保安特别是对武汉和两湖平原的防洪保安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洞庭湖 防洪蓄洪 水利工程 面积减少 (一)洞庭湖背景介绍 洞庭湖南近湘阴、益阳,北抵华容、安乡、南县,东滨岳阳、汨罗,西至澧县。在北纬27392951;东经1111911334之间。湖体呈近似“U”字形,城陵矶水位3

2、1.50m时(56黄海基面),湖长143.00km,最大湖宽30.00km,平均湖宽17.01km,湖泊面积2625km2;最大水深18.67m,平均水深6.39m,相应蓄水量167108m3。洞庭湖北面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封堵)四口分泄长江水,西面和南面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东面有汨罗江和新墙河入湖,经过洞庭湖调蓄后由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水系汇水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其中湖南境内20.48万平方公里),1995年天然湖泊面积2625平方公里,与天然湖泊相通的洪道面积1418平方公里。 (二)洞庭湖社周围的经济 1.洞庭湖的社会经济 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

3、湘、鄂两省。包括荆江河段以南,湘、资、沅、澧四水控制站以下的广大平原、湖泊水网区。湖南省辖常德、益阳、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等六市的37个县(市、区)。湖北省辖荆州地区松滋市部分、公安县、江陵县和石首市。我省洞庭湖湖区总面积15200平方公里,其中受堤防保护面积11094平方公里,现有千亩以上堤垸215个,保护固定资产2000多亿元。洞庭湖湖区人口密集,区内总人口1008万,人口密度为全省的2.1倍。 洞庭湖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我国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唐宋以来,洞庭湖区就成为农业商品基地,明清两代粮食生产地位日益突出。建国以后,洞庭湖

4、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也是湖南省粮棉经济作物的重要商品生产基地。 2023年统计,粮、棉、油、麻、甘蔗、蚕茧、水产产量(未包括湖北省)分别占湖南省的37.1、83.9、40.9、90.7、75、78、55.8,与农业有关的加工业,如纺织、食品、造纸分别占全省的45、52、55。洞庭湖区(行政区划统计)2023年GDP达3055.2亿元,占湖南省的47.2%,在湖南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洞庭湖经济区位 长江中游地带地处我国南方中部地区,京 九、京广、枝柳三大铁路干线纵贯全境, 其间又横穿有长江黄金水道,并联结诸多支流湖泊,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战略地位相当突出,对于国家生产力总体布

5、局自东向西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洞庭湖区地处长江中游的枢纽位置;东有工业实力雄厚的华东经济区,西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大西南,东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梯度差;南有外向型加工业发达、经济迅速成长的华南沿海开放地带,北有重化工业完整、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的华北经济区,南北之间表现出巨大的经济部门结构差。洞庭湖区北枕长江一级开发轴线,两侧纵京广、枝柳两大铁路动脉,东则通江达海,西则上溯川滇。随着我国生产力由沿海向内地的逐步推移,洞庭湖区的经济区位将逐渐改善,发展地位日益突出,既可作为国内第一流特大型商品农业基地,又将成为承东启西、北靠南联的枢纽地带,经济区位非常优越。 (三)洞庭湖防洪重要地位 1.洞庭湖

6、水资源,是世界重要湿地之一 洞庭湖水资源总量虽然十分丰富,但由于洞庭湖水系和长江上游降水的年际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故入湖径流量和流量亦都相应地表现出年际之间和年内季节分配上的明显差异。入湖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占全年入湖总水量的76.8%,其中长江入湖水量占长江年入湖总量的92%。 洞庭湖在调节气候,调节生态环境,净化污水,沉积泥砂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洞庭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湿地之一,有水生植物160多种,鸟类258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发地,是长江生物基因库,具有独特的水文功能,对调节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替代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2.洞庭湖的洪涝灾害 洞庭湖区水网密布,江湖关系复

7、杂,防洪堤线漫长,是闻名全国的治水难点,“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脆弱的防洪治涝体系,决定了洞庭湖区是一个洪涝灾害多发区,建国以来洞庭湖区就有38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平均1.5年发生一次洪涝灾害。从大的洪涝灾害情况看,发生频率明显呈上升恶化的趋势,上世纪5070年代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大水灾,80年代34年发生一次大水,90年代以来洪水发生更为频繁,尤其是19951999年5年中城陵矶莲花塘连续发生了4次超长江防洪控制水位的洪水。由于洞庭湖区综合抗灾能力不强,一遇大洪水,洪灾损失巨大,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洪灾损失也越来越大,199 6、1998年洪灾损

8、失分别高达303亿元、197亿元。虽然1996年后开始实施了洞庭湖二期治理,但洞庭湖区防洪治涝标准依然很低,目前洞庭湖区蓄洪垸、一般垸堤防防洪标准仅35年一遇,洞庭湖区治涝标准仅68年一遇,防洪减灾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江河来水进入洞庭湖后,经过湖泊调节,由城陵矶北注长江,大大减轻了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防洪压力。在高洪水位期间,洞庭湖区蓄洪堤垸还可破垸分洪,削峰效益更为显著。特别是长江干堤得到了全面加高加固后,遇长江大洪水时,沿江分蓄洪区可能难以按确定的度汛方案分蓄洪水,分蓄洪压力绝大部分将转移到洞庭湖,洞庭湖对长江中游洪水的调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 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宝湖,也是一个保国安民的

9、湖,在长江防洪和调节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起到了“胃”和“肾”的作用。洞庭湖是一个洪道型的过水湖泊。它吞吐长江,接纳四水。19512023年平均年径流量2916亿立方米(相当鄱阳湖的3倍、黄河的5倍、太湖的10倍,比三者总水量还多一半)。其中来自长江的为951亿立方米,占入湖总水量的32.6%,这些入湖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多年平均汛期入湖水量达2240亿立方米,占全年入湖总水量的76.8%,其中汛期长江为920亿立方米,占长江年入湖总量的92%。洞庭湖多年平均承纳长江枝城以上径流量的22.3%、汛期洪水的3040%,使长江无数次洪患化险为夷,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保安,特别是对武汉和江汉平原

10、的防洪保安作出了重大贡献。洞庭湖区人民也因此承受了十分严重的水患,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四)洞庭湖区水利工程建设 1.堵支并垸、排涝建设、撇洪河、园田化 从1949年至1985年,主要进行堵支并垸、排涝建设、撇洪河配套等初期建设,洞庭湖区堤垸数由解放初期的933个减少到226个(千亩以上堤垸215个),一线堤防长度由6400公里减少到3471公里,完成了烂泥湖、南湖、冲柳湖、野湖等撇洪河为主的撇洪工程,撇走山洪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同时完成园田化建设500多万亩,基本形成了目前的防洪治涝格局。 2.堤防除险加固、蓄洪垸紧急救生转移、安全建设 从1986年到1996年,实施洞庭湖一期治理,共完

11、成土方2.32亿立方米,石方316.81万立方米,砼103.53万立方米。主要是对重点堤垸进行堤防除险加固,对蓄洪安全建设、洪道整治进行试验性建设,改善了防汛通讯报警设施。通过工程的实施,湖区11个重点垸1191公里防洪大堤普遍比80年代以前加高了12米,加宽了23米,可以基本保证在1954年洪水位情况下不漫堤,24个蓄洪垸紧急救生转移、安全建设得到加强,较大地提高了湖区堤防的抗洪能力,在洞庭湖区抗御199 5、199 6、199 8、1999年几次特大洪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3.从1996年至今,实施洞庭湖综合治理,共完成国家投资81.01亿元,主要进行了以下工程: (1) 二期治理三个单项

12、工程。重点是针对洞庭湖区松澧垸等11个重点垸堤防加固和南洞庭湖、藕池河洪道进行整治等三个单项工程进行建设。总投资规模46.58亿元。工程自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到2023年底三个单项工程重点垸加固共完成大堤培修210.9公里,护坡290公里,护脚193公里,涵闸整修接长467处,基础处理315.4公里,大堤灌浆624公里,堤顶防汛公路943公里。 (2)长江干堤(湖南段)加固工程。长江干堤(湖南段)上起华容县五马口,下至黄盖湖铁山咀,堤防总长142.055公里。1998年汛后组织对长江干堤进行加高加固和护岸保脚工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加固培修大堤136.44公里,新建5.65公里,护坡140

13、.56公里,护脚45.01公里,填塘压浸120.27公里,涵闸整险接长65处,大堤灌浆133.72公里,基础防渗帷幕4.83公里,防汛路面硬化140.66公里,总投资18.0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4.15亿元。 (3)蓄洪安全建设应急工程。1998年国家开始启动应急安全建设,到2023年底共投入资金5.3亿元,主要在城西、民主、安澧、大通湖东、共双茶及钱粮湖等垸修建大型安全台41处,面积328万平方米;安全区4处,面积32.87平方公里;转移道路38条195.6 公里;转移桥24座;转移船只2艘。 (4)河湖疏浚工程。1999年国家开始投入资金进行洞庭湖区河湖疏浚建设,到2023年底共安排国债

14、专项资金4.08亿元,结合堤防加固,洞庭湖区共完成河湖疏挖土方4628万立方米,拆迁房屋42.91万平方米。 (5)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1998年起,我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实施洞庭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15.8万户、55万多人的搬迁任务,完成移民迁建资金26.5亿元。同时,为充分发挥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的效益,巩固建成成果,1999以来我省先后完成了澧南、围堤湖2处大型进洪闸建设和112处双退堤垸的阻洪堤坝的平废,建设了5处单退堤垸的进退洪设施,目前正进行西官垸分洪闸的建设,到2023年底共完成巩固工程投资2.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76亿元。

15、 (6)以工代赈电排更新改造工程。根据国家以工代赈计划安排,1998年以来,我省共完成新建、扩建和改造电排1500多处,更新改造总装机9.5万千瓦,完成国家以工代赈资金6.4亿元。 (五)洞庭湖面积变化及其原因 洞庭湖面积变化 年份 1896 1949 1954 1958 1971 1977 1983 1998 2023 面积(平方千米)5400 4350 3915 3141 2820 2740 2691 2625 3968 洞庭湖面积变化(以1825年以前为100) 年 代 |面积(平方公里)|变化百分比 16441825年| 6,200 | 100 18261915年|约5,600 | 9

16、0 19161949年|约4,200 | 67 19501978年|约2,700 | 44 19781998年|约2,600 | 42 19992023年|约3,900 | 64 1.气候因素 气候专家认为,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的主因是气候变化。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长江中游旱重于涝,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最为显著;而80年代至9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速度放缓,则是由于长江中游涝重于旱造成的。2023年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降水持续偏少,洞庭湖流域59月降水总量比历史同期偏少两成,承纳湘、资、沅、澧四水水量减少,造成水域面积明显减少。洞庭湖的另一个功能是吞吐荆江洪水。2023年长江上游川渝等地

17、出现特大干旱,59月降水比历史同期偏少35成,上游来水锐减,长江中游监利站10月水位仅为2528米,比2023年明显偏低。此外,三峡水库关闸蓄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长江对洞庭湖的补水。 2.人为因素 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也有人为因素,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过度垦殖等活动加剧了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减少。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后,国家对洞庭湖实行了退田还湖。从2023年开始,洞庭湖水面出现20世纪以来首次恢复性增长,湖泊面积比1998年增加554平方公里,蓄洪能力也由原来的170亿立方米增长到197亿立方米。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21世纪的今天,洞庭湖水域面积又减少到有史以来的最小。 如今

18、从卫星照片上来看,洞庭湖只剩下支离破碎的排洪沟和岳阳城旁的一个还能勉强称之为湖的东洞庭湖。人们不但肆意地围湖填湖,而且还疯狂地砍伐森林、开垦山坡地,造成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 砍伐森林、开垦山坡地,造成水土流失,使长江中的泥沙量增加,而长江又为两岸的大堤所阻隔,失去了自然平衡能力,大量泥沙只能沉积在河、湖之内,河床和湖床底面的绝对高度就必然被不断抬高,结果导致洪水期水位的抬高。例如,在过去四十多年中,洞庭湖的湖底抬高了一米;1998年长江水灾期间,洞庭湖连接长江的城陵矶处的洪水位比1954年的历史最高水位高60多厘米;但是,如果洞庭湖湖床不淤积抬高达一米之多,实际上1998年长江洪水的水位比1

19、954年还低30多厘米。 中国有“环境保护法”和“森林法”,也有“水土保持条例”,禁止在坡度超过25度以上的地区开垦农田,且规定已经开垦的要退耕还林。问题是,中国的法规往往只是一纸空文,政府机关就经常带头违法。例如,为了安置三峡工程的百万移民,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竟然鼓励人们在三峡库区以修梯田的形式开垦坡度大于25度的山坡地,并且制定了“开垦三亩坡地、一亩上交国家用于安置移民、两亩归己”的政策,计划开垦数百万亩山坡地。在这次长江洪水期间,中游地区降了大到暴雨,三峡库区新开垦的山坡地大部分被水冲毁,不仅移民新区遭到破坏,而且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加剧了长江的水灾灾情。 大量的围垦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

20、影响: ()筑堤建圩改变了湖区的地表形态,削弱了湖泊的调蓄功能,增加了湖区防洪排涝的负担; ()围垦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水产资源的自然增殖,也影响到水禽的栖息、繁衍; ()围垦破坏了湖泊的自然风光; ()围垦导致湖泊的消亡或水域面积的减少,从而影响该地区气候等环境因素的改变; ()围垦使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等等。 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会对区域气候造成影响。由于湖泊面积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发生变化,对局地气候会造成严重影响。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还将影响洪湖和江汉平原湿地生态环境。气候专家认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到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反之,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又会影响到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 (六)总结 如今的洞庭湖虽已经大不如从前,但它依旧对沿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整个长江的防洪蓄洪的作用还是很大,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洞庭湖,不让它再继续缩小面积,以及合理的利用洞庭湖来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3 2地理研究,黄进良,1999年03期 洞庭湖实践报告 洞庭湖规划报告意见 岳阳市东洞庭湖暑期实践报告 洞庭湖导游词 描写洞庭湖的句子 洞庭湖的渔、船风俗 我爱秋天的洞庭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