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798743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6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2023年教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教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教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教师如何进行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进行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 作用正如一位教师所言老师的教学理念在听评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一、听课前自身的准备: 1、理论储备。 2、明确听课性质与课型。课的性质可分为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探索课、汇报课以及竞赛课等,课型则通常有新授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 3、了解教学主客体。如果有可能,尽量了解(熟悉)授课者(教学风格及特色)、授课对象(层次、

2、程度) 二、课堂关注 一)、听课时关注授课老师 1、如何以学情为依据分析和处理教材 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学习现状和兴趣爱好等情况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所涉及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设置,教学重点的确立及解决,教学难点的设计及突破,教材作用的体现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2、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组织课堂教学。 主要有导语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拓展内容设计、时间分配、节奏控制、内容过渡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并流畅过渡,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条有序地进行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3、如何使用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4、如何体现教学思想(理念)。 新课标要

3、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涉及学生智力因素的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对涉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态度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要求我们要有学生意识,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善待“差生”,保护学生个性,运用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育情境,鼓励学生探究、合作、创新、乐学、好学,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哺育与熏陶,进而与教师共享学习成功的快乐;还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遵循生活性、生命性、发展性原则,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5、如何展示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涉及导入艺术、提问艺术、点拨艺术、暗示艺术、启发艺术、评价艺术、过渡艺术、结尾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表演艺术、情

4、境设置艺术、课堂调控艺术、课堂应变艺术、引导学生乐学进而好学的艺术等。清晰、精练(基本要求)、激情、幽默(发展要求)等不同风格、富有个性、抑扬顿挫、变化有致的语言和适度的情感投入,无疑会使教师充满个性魅力和感染力。 (二)关注学生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1、关注预习准备情况。 学生在课前认真、充分地预习准备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是学生告别“要我学”,开始“我要学”的具体表现。 2、关注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及课堂气氛。 、关注学生的聆听(观察)、表达(说)情况和思维活动。 聆听(观察)是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将知识内化的重要手段,表达则是学生将所接受、吸收、消化的知

5、识外化的一种形式,是学生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一种工具。积极、主动地听、说是师生交流、对话的重要前提。而思维的灵敏度、活跃度、广度、深度、批判度、领悟度、创新度往往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决定因素。认真、仔细地听、看,准确、得体、流畅、自信地表达,积极、主动、高品质地思 维,是学生学习的努力目标,更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4、关注学生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 本质上说,学生的接受、反应、应变能力是教师教的客观依据,关注以上能力不仅能够反映教师应变能力和教学理念(是否以学生为本),而且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发展。 5、关注学生的各种差异。 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能力、学习态

6、度、情感投入、思维品质等在客观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现状是否引起执教者足够重视并全盘皆顾也是我们应该大力关注的。 三、课后反思阶段,应该做的工作有: 1、倾听学生反馈意见(有机会的话),了解教学效果。 2、浏览听课笔记,初步思考执教者的教学得失 推荐第2篇:教师如何进行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进行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作用正如一位教师所言老师的教学理念在听评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一、听课前自身的准备: 1、理论储备。 2、明确听课性质与课型。课的性质可分为示范课、

7、观摩课、研讨课、探索课、汇报课以及竞赛课等,课型则通常有新授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 3、了解教学主客体。如果有可能,尽量了解(熟悉)授课者(教学风格及特色)、授课对象(层次、程度 ) 二、课堂关注 一)、听课时关注授课老师 1、如何以学情为依据分析和处理教材 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学习现状和兴趣爱好等情况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所涉及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设置,教学重点的确立及解决,教学难点的设计及突破,教材作用的体现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2、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组织课堂教学。 主要有导语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拓展内容设计、

8、时间分配、节奏控制、内容过渡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并流畅过渡,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条有序地进行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3、如何使用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4、如何体现教学思想(理念)。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涉及学生智力因素的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对涉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态度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要求我们要有学生意识,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善待“差生”,保护学生个性,运用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育情境,鼓励学生探究、合作、创新、乐学、好学,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哺育与熏陶,进而与教师共享学习成功的快乐;还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遵循生活性、生命性、发展性原则,使

9、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5、如何展示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涉及导入艺术、提问艺术、点拨艺术、暗示艺术、启发艺术、评价艺术、过渡艺术、结尾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表演艺术、情境设置艺术、课堂调控艺术、课堂应变艺术、引导学生乐学进而好学的艺术等。清晰、精练(基本要求)、激情、幽默(发展要求)等不同风格、富有个性、抑扬顿挫、变化有致的语言和适度的情感投入,无疑会使教师充满个性魅力和感染力。 (二)关注学生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1、关注预习准备情况。 学生在课前认真、充分地预习准备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是学生告别“要我学”,开始“我要学”的具体表现。

10、 2、关注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及课堂气氛。 、关注学生的聆听(观察)、表达(说)情况和思维活动。 聆听(观察)是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将知识内化的重要手段,表达则是学生将所接受、吸收、消化的知识外化的一种形式,是学生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一种工具。积极、主动地听、说是师生交流、对话的重要前提。而思维的灵敏度、活跃度、广度、深度、批判度、领悟度、创新度往往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定因素。认真、仔细地听、看,准确、得体、流畅、自信地表达,积极、主动、高品质地思维,是学生学习的努力目标,更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4、关注学生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 本质上说,学生的接受、反应、应变能力是教师教的

11、客观依据,关注以上能力不仅能够反映教师应变能力和教学理念(是否以学生为本),而且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发展。 5、关注学生的各种差异。 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能力、学习态度、情感投入、思维品质等在客观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现状是否引起执教者足够重视并全盘皆顾也是我们应该大力关注的。 三、课后反思阶段,应该做的工作有: 1、倾听学生反馈意见(有机会的话),了解教学效果。 2、浏览听课笔记,初步思考执教者的教学得失 推荐第3篇:如何进行计算教学 如何进行数学计算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课改以前,中国学生的计算

12、能力是全球最高的,但是计算课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计算教学过于形式化,技巧化,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计算教学的训练单调鼓噪,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分强调精确计算,忽视了估算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计算过多的注重形式,单纯的试题比较多,学生很少了解为什么这样计算,不知道在具体的情境中用什么方法,这样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课改后有哪些与过去不一样: 1、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性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 2计算教学不再是按标准程序计算的训练,倡导算法多样化,重视计算策略灵活性与多样性的训练,培养创新精神。 3不再是“以笔算为重点

13、”,而要运用“不同运算”解决问题,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引进计算器。 计算教学的改革首先要认识计算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把计算放 在现实的情境中,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算,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计算,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以上比较,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重视在现实情境中教学计算 数学的表现形式具有抽象性,但数学放映的内容又是现实的。从心理意义上讲,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兴趣。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

14、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机智。所谓“现实”并不单单指跟真实世界相关联的生活真实,还包括在学生的心智中可以感受或想象的其他事实。“有意义”是指学生能够体验(感受和想象)问题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够投入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去。具体地说,教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素材,创设计算教学问题情境。 1学生自身的生活现实 生活现实是指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真实,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学生经验系统中最亲切、最直接的部分。一方面,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关注生活的视角有着较大差异。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比较熟悉,而高年级学生关注更多的则是

15、社会生活。因此,在低年级,教材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作为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题材,如摘黄瓜、购物、浇花、踢球等。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拓展学生观察生活的视 野,适当增加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题材,如小区住户、奶牛场、水果商店、借书等。以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为例。 要解决“搬下10箱够不够”这个问题,必然引出“10箱一共多少瓶”,得出1210这一亟待解决的计算问题。1210这个算式的结果究竟是多少,情境图充分关注到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对情境图不同角度的理解,可以想到:竖着看,可以用1252;横着看,可以用1225;已放好9箱,正在搬最后一箱,可以用129+12;借助

16、已有的学习经验,可以想用121,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这样,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1210的结果究竟是多少,怎样算比较简便以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可以发现,情境不仅应该展示生活内容,而且应是数学学习内容的载体;好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情境要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同化;情境要能凸显数学学习的线索,能在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2学生喜欢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经验的,但又是超现实的情境。相对而言,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都比较单薄,适合学生从事计算学习活动的背景材料并不丰富。而

17、虚拟的童话世界、卡通形象是学生喜欢的,也是学生通过想象能够理解和体验的。因此,在第一学段,教材创设了许多具有童话色彩的问题情境,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学有关零的除法时用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 1、在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认知水平的差异,对于同一个计算,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观点去思考。算法多样化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参与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8、。 题目:小明用11.4元买了4盒同样的酸奶,每盒酸奶多少元? 学生出现的解题方法有: (1)11.4元=114角 1143=38(角) 38角=3.8元 (2)将11.4乘10得114,用1143=38,再用38除以10得3.8 (3)用竖式计算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2算法多样化是学生自主探索,经历算法探索过程的成果呈现。探索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意味着学生认识能力、情感 体验、控制能力的提高。如果说情境起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探索则体现了人独立思考的过程,具有浓烈个性学习色彩。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重要渠道。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必然结果。学生的学习不能

19、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他们从自己的现实出发,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活动,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这种活动带有不同的个体体验,所以就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在这过程中,他们与教材及教师相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提升思维品质。 3组织学生广泛的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探讨“怎样算”和“为什么这样算”,理解算法中的道理;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算法,把学生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交流融合起来,丰富解决问题的视角,理解不同算法的道理,为算法比较作好准备。算法多样化的交流过程是一个对算理理解的重要过程。展示不同的算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倾听别人的

20、想法,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在讨论中,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而对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成功才华的空间。对不同算法的了解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素材,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 4沟通优化,促进发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对算法进行自主修正、反思、选择、确认,从而实现算法的优化。这样经历从算法的多样化到优化,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其策略的多样性,也帮助学生形成优化意 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算法优化的三个维度:大多数学生喜

21、欢的;易学的;有价值意义的。以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片段为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53如何计算: 师:你能将1/53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分数除法吗?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汇报。 生1:1/53=3/153=1/15 生2:1/53=(1/55)(35)=115=1/15 生3:1/53=(1/51/3)(31/3)=1/51/31=1/15 师:你能归纳自己小组讨论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生1:先将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能整除分子,再用前面的方法计算。 生2:利用商不变性质,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1除以一个数,再计算。 生3:利用商不变性质,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一个分

22、数除以1,再计算。 师:观察第三种方法: 1/53=(1/51/3)(31/3)=1/51/31=1/15 这个计算过程还可以更简洁些,你能看出来吗? 生:计算过程中的除以1可以省略,因为任何数除以1结果还是任何数。 师板书:1/53=(1/51/3)(31/3)=1/51/3=1/15 师:观察1/53=1/51/3,你能说一说吗? 生1:我发现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生2:我觉得他讲得太繁了,我有一个好记的方法只要四个字就够了:化除为乘。 生3:我还有补充,我觉得这里的除数必须不等于0,所以应该说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师:刚才小组讨论时,每组用一种方

23、法计算了1/53,现在你能用其他的方法计算一下吗?(学生计算后)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用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方便。 生2:如果分子正好是除数的倍数,我喜欢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的方法。 师:如果请你选择一种方法作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向其他班级的同学介绍,你觉得介绍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这种方法好,不仅计算简便,而且适用于所有的分数除以一个不是0的整数的题目。 师:你的意思就是说这种方法在计算分数除以整数时具有普遍性,是吗?对其他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观点要说吗? 生:当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可以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

24、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的方法计算。 三、加强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确,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估算是对运算过程与计算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当前国际数学教育中十分重视估算,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有大量事实是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无数事例说明-一个人在一天活动中估计和差积商的次数,远比进行精确计算的次数多的多。 而精确计算(包括口算和笔算)能力是学生必要的计算技能,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 估算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精确计算或没有必要算出

25、精确结果时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式;精算则是根据需要准确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两者在教学中各有各的要求,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精确计算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估算的需要。 四、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的方法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是仍然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计算教学中,注意从小处入手,坚持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计算教学,我引导学生明确了下列做题的步骤: 看,即看清算式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题的特点; 想,想算法,明确用什么方法算; 查,计算后立即检查。这样逐步养成了

26、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保证适量的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的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的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 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对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能力均有直接的作用。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在计算课每节课前进行3-4分钟的口算练习,形式可以活泼多样,方法要简单易行

27、。在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 加强课堂练习。 每节课应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同时我们应该提高练习质量,新课程背景下的练习不是越多越好,再回到机械重复的老路。而是要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另外还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智力大比拼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进了数学的不断发展,我们数学教师只有经常引导学生接触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计算问题,使他们体会到计算的实用价值,才能避免传统教学中计算与应

28、用割裂的局面,才 能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的误区,才能让计算教学充满活力。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我建议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问题情境,需要计算 2、提出猜测,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生成算法 4、推广算法,解决问题 我们要时刻以新课程理念为准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教学,多动脑,多思考,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计算教学。唯有这样,才能让计算教学充满情趣,才能让它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推荐第4篇: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心得体会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如何进行课后反思,活动开

29、展完后,使我受益匪浅。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对教学反思并不陌生,每次课后都会写教后反思,但是就是认为是对教学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顾而已,在思想上并没有十分重视,经过学习之后,使我对课后反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次学习让我明白,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建,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持之以恒地积累点滴的经验并加以审视,并需要提炼和升华经验。就拿最近我教授的将心比心来说吧。将心比心的话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说到,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只是就课文的资料进行讲述,想当然地以为学生是懂得,但事实却相反,这次,我通过几个事例“就要开始考试了,我却发现自己没带笔,正在我焦急万分的时刻

30、,同学递来一支笔!这个递笔的同学就做到了将心比心!”此时,我问同学们,什么是将心比心呢?孩子们响亮地回答“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急!”接着我说,我有笔答题了,结果考了全班第一名,这位同学由衷地祝贺我,大家想想,这算不算将心比心呢?孩子们愣在那里了,我提示:这更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将心比心啊!这位同学让我实现了愿望啊!孩子们马上答道“成人之美!”到这里,教学环节与文本内容相契合,但还有一定的挖掘性,我为了使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又就近期出现的嘲笑他人的现象举了个现实版的例子:贺子龙同学不按要求胡乱写的几句话就当习作交上来,大家笑的前俯后仰,贺羞得快哭了,可大家一点也不理会;接着我又将习作不达标的作者读出来

31、,大部分同学又笑了,而被点名者一个个虎着脸;我读了优秀习作,我问:“谁的习作敢和人家比一比呢?”全班人都静悄悄地!我说:“那现在就该我笑话你们了吧!”全班人还是静悄悄地!此时,我告诉学生们,你不喜欢的事,别人估计也不喜欢!这就像我们即将学习的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对“将心比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比就课本说教有更好的收获。 课后反思也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深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师自身、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有关溶洞的资料我就不怎么清楚,给学生讲解时,感觉吃力啊!看来古人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

32、水”的古话还是不能丢啊! 课后反思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识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积极开展“先学后教,当堂完成”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预先设想好,使学生真正体会自主探究知识的乐趣,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从多角度积极思考问题,探究教学活动,并对自己的选择与行为负责,使人更清晰的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从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开展行动。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给学生一个自学自导“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出漓江水的特点

33、,桂林山的特点并读出相关语句。”这样的设计,比老师讲解要有意义的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学会时刻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推荐第5篇: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整理)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在体验了一个学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后,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小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小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

34、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小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

35、,让小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小学生体验“再创造”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习了“圆的面积”之后,教师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小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该站在发展小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小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应该大胆舍弃

36、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小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小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小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 1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进行共同建构。让小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就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小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小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

37、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小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如何简便运算12598?,可让小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小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手里钱是:25+2=27(元)。引导小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可理解如121103?、279+98?、279+102?等练习题。 再例如:学习“圆的认识”后可设计一个游戏: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来做套圈游戏。小学生会体会到不公平,应该站成一圆圈

38、才公平,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到“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这一圆的基本性质。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小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小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就会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小学生体验成功,就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经常深入到小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小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他们共同体验学习的过程。 推荐第6篇: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

39、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才能使其不但具备一般性质,同时还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让其更加充分地体现教学者的教育智慧呢?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例如,同样的认识比一课,由于

40、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对认识比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教师呆板依据教材例 1、例2,让学生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跟除法、分数的联系,还有比值的求法。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但因为比是一个新知识,比较生疏、抽象。所以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像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另一位老师这样设计:他结合生活情境,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比,如球赛分数比、糖水中糖和水的比等,让学生觉得比并不陌生,然后顺着学生的兴趣,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接下来由生活中的比过度到数学中的比,很自然的跟除法、分数练习起来,求比值的方法更容易理解了。这样设计不但

4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还化难为易让掌握了知识。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布卢姆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克拉斯沃尔等人于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学目标分类,并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其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价值观的组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辛普森将动作技能依次分为知觉、定向、在指导下做出反应、机械化动作、复杂

42、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标分类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 (一) 分析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分析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生是怎样进行思维的。1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有关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构新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

43、还包括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的分析。2.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了他们。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了解学生,其实不然。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进行教学,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思维的。一位教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复习体积单位并出示相应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块,然后让学生估计一个比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接下来让学生用正方体的小木块摆大小不同的各种长方体,并记录

44、得到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概括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实际进行教学时,学生并没有按照设计者的思路估计这个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而是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大约是 30厘米、25厘米、50厘米,宽大约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高大约是40厘米、50厘米、55厘米等。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同样没有按照设计者的思路记录长方体的长、宽、高及体积各是多少,而是直接记录了小木块的个数。造成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设计者缺乏对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判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对学习者起始能力进行诊断,对学习者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还应关注学生是如何思维的。另外,对学生

45、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对达成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也是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的内容。 (二)组织教学内容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此问题的点滴体会和做法。1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

46、,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联系商不变的性质 通过课前的复习环节,这样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不是难题了。 可以运用迁移方法教学的知识点还很多,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它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基础上迁移学习,只是增加试商和调商且难度增大、方法更加灵活。再如,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是在学习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迁移,运算方法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这种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