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认识语文.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6774427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归语文,认识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回归语文,认识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归语文,认识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归语文,认识语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回归语文 认识语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体会深圳市宝安区东升实验学校 贺志东 经过10课改实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已经完成,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颁布。本人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反复学习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感觉收获颇多。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一、对语文的再认识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专家陆志平老师,在讲座时谈到什么是语文的问题,我非常感兴趣。作为语文老师,我一直关注关于“语文”的不同解读,自己吃不准到底采用哪一种说法比较好,比如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学等等,总觉得采用哪一种

2、说法都不太合适。这次陆老师从“语文”的来源和语文的运用来看语文,回归到语文的本质,简单易懂,使我茅塞顿开,一下子明白了。“语文”一词是怎么来的呢?据百度百科:这个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尊二人提出了“语

3、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解释是:“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对语文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极为科学的解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文作为一门课程的解释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也就是说,语文作为学科表述的是学习的内容,语文课程作为课程表述的是如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只要我们把“语文学科”和“语文

4、课程”分别去看,就不难理解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二、对语文课程的再认识新课标把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改为“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同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强调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这就更加科学地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呢?新课标接着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

5、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就必须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主要指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还有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问题。我认为,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我们生活、工作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个现代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前提。三、

6、对语文教学的再认识前十年,我们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性质引导下,徘徊在重工具性还是重人文性的两种教学方式之间,“文”与“道”难以合一,要么二者选其一,要么两败俱伤。而重人文性现象较普遍存在,不少教师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左分析右分析,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思想课。这样,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施垫存曾经说过:“我们(过去)只有作文,还有背书,没有什么作业。我看我曾孙女儿天天那么多的作业,没有用的,学语文就靠多读多写。看来语文教育一定要改革。”(摘自中国基础教育网)笔者认为,现在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训

7、练,比以前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是要进步很多,但不免存在画地为牢之嫌疑。比如,课堂设计一圈又一圈,让学生往里钻;语文教辅作业每个学生有几本,一个月测试好几次,一方面存在大量机械重复的题型,另一方面作业量太大,占去了学生大量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更没有时间去写作。学生的自主、自由没有得到充分地享受,学生的语文实践与语文素养养成也就大打折扣。学习新课标后,笔者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上要把握几个关键:一要重视识字、写字。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是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此次新课标对学生学段识字量、字表作了改动。对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由原来的16001

8、800个调整为1600个左右,要求会写的汉字由原来的8001000字调整为800个左右会写。调整字量的意义即在于贯彻“多认少写”、“先认先写”、“打好基础”,适当降低要求,有助于小学初段学生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对字表也作了部分调整,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等提供依据。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基本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这些字里面包含了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写字姿势和习

9、惯,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指出“按照规范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做到天天练。”这充分体现了对写字过程的重视,也反映出了对写字教学功能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要多读、多写、多积累。陆志平老师在他的“语文教学11个关键词”中,有一个关键词是“多读多写,日积月累”。读和写是语文积累的基础,只有重视读写,才能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体味读书之乐。例如我校三年级语文教师刘红艳特别注重学生的读和写训练,收到很好的效果。本学期,她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天课

10、外阅读1000字,写一篇日记。头一个星期学生有点为难,一个半月以后,学生开始有点习惯了,两个半月以后,学生尝到了读书写作的甜头,变成自觉行为了。最近,刘老师给学生布置一篇特殊日记,要求大家谈谈每天读书写日记有好处还是有坏处。结果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说有好处,而且谈了不止一两种好处。有一个学生写道:“以前我很害怕写作文,自从刘老师要求我们天天看书写日记以后,我慢慢喜欢写了。刘老师没有要我们写什么,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越写越多,越写越喜欢写。天天看书,查字典,让我学到很多知识,也让我会写日记。”现在,刘老师所教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能写400字以上的作文,而且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

11、真情实感,有的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成语、典故、诗句,有一点文化含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讲的“百遍”应包括一篇文章的朗读次数和阅读的篇数两个方面。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陈国安老师,在讲“语文教育的回归”时特别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读书!读书!读书!”的确,量变引起质变,读书、写字、写文章达到一定的量,语文素养肯定就提高了。三要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系统学习语文,目的是将来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显而易见,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就显得特别重要。语文素养只能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提

12、高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试想:一个不愿学习的学生,你用鞭子抽打他(她),也还是无济于事;一个愿意学习的学生,如果他不知道怎么学,提不出学习问题,久而久之,便没有学习兴趣了,也会变成不愿学习的学生了;而一个爱看书、爱写作、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能不提高语文素养吗?所以,学生动起来了,教学才能活起来,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其次,课堂上一定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深圳市宝安区课程改革的成功案例,如松岗中学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四环节” 课堂教学模式、建安

13、小学的“个性化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等无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再次,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还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四、对语文评价的再认识通常,我们指责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只注重引导知识与基本学科能力的培养,没有体现素质教育。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每门主科的频繁测试,其内容与高考内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些测试卷,测试内容既脱离教材,又没有体现素质教育,让学生无从学,教师无从教。而家长们一般都看学生测试成绩好不好,领导一般也是看教师教的班级测试成绩达不达标。学生和教师一方面要应付测试,一方面又要修炼语文素养,这样矛盾的

14、事谁能做得来呢?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以纸笔测试为主的终极性评价,在实际教学和招生中作用太大,必须大胆改革,科学运用。笔者认为,以纸笔测试为主的终极性评价,也就是平常说的测试(现在不敢称为“考试”,最好讲“质量检测”),还是有必要的,但应该严格按教材内容和语文素养要求去出题,达到准确测试出学生学习语文教材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情况。这样的评价就能起到检查、诊断、反馈、导向、激励等作用,让学生有样可学,教师也循循善诱。至于平时学生行为的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式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一旦运用到招生中

15、,因人为因素大、工作量大、不确定因素多而难以操作,会出现不公平现象,要慎之又慎。还有一个社会评价问题。现在的语文教师,是过去语文教学的试验品,有成功的方面,也有失败的方面。比如语文教师中,字写得规范的不多,写得好的就更少了;写文章更是如此,自己的论文还要“百度一下”,主动写作投稿几乎没有多少人;读书习惯在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身上很少体现。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又有多少呢?不是语文教师的成年人语文素养就更加可想而知。有一回,一位秘书给领导写一份发言稿,领导看了后觉得词不达意、废话连篇,气得把稿撕掉。领导的这种做法虽然过分,但也看出秘书的文章实在是不成文章。从社会现象看,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课标提

16、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很有道理。我们要着眼于学生长大成人后运用语言文字的长远前景,去思考如何教学语文,如何评价语文。千万不能玩文字游戏。教育部“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这次修订课程标准,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语文教学的评价,应该了解语文教学的历史,把握语文教学的时代脉络,正确诊断,引导语文教学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只有回归语文本质,才能正确认识语文,才能科学教学语文,才能科学评价语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