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社会治理书本提纲.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6769115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社会治理书本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社会治理书本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社会治理书本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社会治理书本提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网络安全问题的发展 P1-27第一节、网络安全问题的初生与发展 P2一、网络安全的基本内涵1、网络安全的含义 P22、网络安全的特征、网络安全技术层面的特性、网络安全社会层面的特性、3-7二、网络与网络安全问题的初生与发展 P8-10三、我国网络发展与网络安全问题严重 P111、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概况 112、我国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12第二节、网络安全问题形成的缘由与影响 P14一、网络安全问题形成的缘由 14-16二、网络安全问题的社会影响力 16-20影响经济安全、影响政治安全、影响文化安全、影响军事安全、影响社会安全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P20一、网络时代下专

2、业技术人员的新要求 20二、专业技术人员应全面认识网络安全的因素与标准 221、影响网络安全产生的因素 22网民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 硬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威胁2、网络安全的标准 23评价网络是否安全、社会主体的安全视角、网络信息安全的视角、网络环境安全的视角三、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24-261、全面提升自身的网络道德水平 网络道德建设2、加快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建设3、推动关键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工作4、全面提升网络新兴技术安全风险防护能力第二章 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27-50第一节、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一、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内涵1、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82、网络信

3、息安全的基本特性 29 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可控性3、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表现形式 30 网络安全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分析、从信息安全所产生的威胁来看二、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提出 31我国的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2三、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321、网络信息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部分2、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整体性安全3、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积极性安全4、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战略性的安全 34第二节、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新状 一、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51、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362、我国信息安全的主要成就 393、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现有的问题 41

4、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 42一、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 421、硬件因素 43基础设施对信息安全的威胁 432、软件因素 43二、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策略 451、加大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域名系统2、制订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 46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法律体系3、健全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 47 互联网信息安全计划4、加强互联网行业组织的作用,提倡行业自律 485、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49 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的是网络病毒、欺诈第三章 网络违法犯罪问题的治理 51-79第一节、网络违法犯罪问题的基本概述 51一、网络违法犯罪的特点 51网络违法犯罪的特点

5、与发展趋势 52智能化程度高,主要体面在 53网络违法犯罪侵犯的客体 57二、网络违法犯罪的表现形式 57网络诈骗57、网络色情58、网络盗窃59、网络赌博60、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有三种情形 60第二节、我国网络建法犯罪问题的现状与成因 61一、我国网络违法犯罪具体的发展现状 611、互联网财产型违法犯罪日益频发2、病毒、木马等网络违法犯罪工具日益漫延3、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违法犯罪频发4、跨地域、跨国违法犯罪的高发5、有关青少年的网络违法犯罪增多二、我国网络违法犯罪的发展趋势 64三、网络违法犯罪的成因分析 66 主观原因66、客观社会原因68 第三节、专业

6、技术人员网络违法犯罪的预防与治理 70一、加快完善我国网络违法犯罪的相关立法 70我国现行的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框架有四个层面 701、 网络违法犯罪立法模式的完善 702、 适当扩大网络违法犯罪的主体 713、 适当提高有关网络违法犯罪的刑罚度 724、 健全网络违法犯罪的证据制度 72二、提高防范网络违法犯罪的技术水平 731、设置防火墙 73 防火墙的作用2、进行访问控制 743、提高入侵检测技术 744、加大研发数据加密技术 74三、加强对网络违法犯罪的管理力度 74 措施体系、主要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网上警务室制度 752、加强网络警察队伍的建设 75 3、加强对联网单位、场所的信息安

7、全的监管工作 754、对于多发性的网络违法犯罪要实施严打措施 76 网络违法犯罪比较高发的类型5、筹建网络治安联防队 76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发展良好网络文化 77五、加强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国际合作 78第四章 网络政务商务安全管理建设 80-102第一节、网络政务安全管理一、 网络政务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况 811、 网络政务安全管理的概述 电子政务2、 国外网络政务安全管理的概况分析 83 网络政务中的安全管理分2个层次 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二、我国网络政务安全管理发展的障碍 861、网络政务安全领域存在大量的立法空白 87 我国电子政务安全法律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2、网

8、络安全管理机构缺乏统一性与责任性 873、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管理薄弱,应急处理能力差 884、网络政务安全具体运行管理还不成熟5、网络政务安全项目建设不完善 三、专业技术人员网络政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89 不断提高网络政务安全管理能力1、不断提高对网络政务安全管理的意识,树立积极的安全观 892、继续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基础安全保障工作 89 网络基础设施包括3、完善网络政务安全管理流程,优化管理运行程序 91 网络政务三大流程 三大程序4、完善网络政务安全管理的制度,让制度来保障网络政务安全第二节、网络商务安全建设一、网络商务发展的概况 92 电子商务划分方式、电子商务定义二、网

9、络商务(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安全问题 961、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交易方面的功能 962、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97 网络支付3、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严峻 98三、专来技术人员做好电子商务安全工作的举措 991、宏观层面 完善规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发挥应急响应组织的作用 99 建立整体的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架构 100 静态保护 互联网应急响应组织3、 微观层面100 建设电子商务诚信体系、规范网络支付服务、治理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第五章 网络社会治理综述第一节、网络社会治理的发展一、网络社会治理发展概况 102二、网络社会治理中存有的问题 1041、互联网诚信缺失 网络不诚信问题2、

10、互联网市场行为亟待规范1043、互联网产业创新活力不足 1054、网络安全问题依然严峻第二节、网络社会治理的国际经验一、美国加强互联网管理的立法工作106二、法国互联网发展管理体制108 管理调控经历了三个时期三、俄罗斯将信息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108四、韩国实行网络实名制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109五、日本强化网络空间危机管理构筑安全网络社会 111六、欧洲通过法治来重处恶性政治网站及政治性言行 112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网络社会的治理一、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承担网络社会治理的责任 113二、专业技术人员需要重点做好的基本工作 1141、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2、抵制网络不良信息3、自身网络

11、道德建设第六章 网络社会舆论治理第一节、什么是网络舆论一、我国网络舆论的特点1171、参与主体的广泛化与复杂化1172、互动参与性1183、时效性4、监督性 公共政策、公众人物、公共权力5、信任冲击性 120 公众获取信息的状态大致可分为三种6、独立性 121 哈贝马斯的观点 哈氏假定的理想的言说情景包括四个原则 公共领域第二节、网络社会舆论的形成与现状一、网络舆论的现状 1221、网络舆论话题的产生 话题产生的渠道2、话题的存活 1223、舆论的形成 123 网络舆论产生的关键环节4、舆论的发展 1235、舆论的平息 124二、我国网络舆论现状 1241、微博大行其道2、社交网站SNS的社会

12、动员潜力3、论坛BBS丧失网络舆论霸主地位 1254、移动互联崭露头角 1265、博客不温不火,轻博客夹缝求生 126第三节、加强网络社会舆论的引导一、完善互联网法律制度建设 127二、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1281、适当调整引导策略 1282、加强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等主流网络媒体建设备1293、培养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人才 130 打造有力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4、建立科学、及时、有效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 1315、明确网络舆论应急处理的重点 1316、提高网络舆论监控的技术手段 132三、加强网络媒体建设 1331、虚假新闻泛滥2、媒体关注社会生活的角度转向反常 1333、网络媒体过量的负面报

13、道造成安全感缺失 1344、有偿新闻、人情稿件现象严重 134 制约当前网络媒体的商业化倾向四、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自律建设 1351、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2、充分发挥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的作用 1353、加强自律建设 136 自律公约第七章 网络不良信息治理 139-171第一节、网络不良信息的基本概况 139互联网不良信息以不同的形式予以频频予以出现,也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对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概念下一个定义,因为,只有明晰一个问题的概念,才能对这个问题进入深入的研究。二、 学术界的界定 139 二、国外的法律界定 140 三、我国法律的界定 141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

14、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共9种 141一、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分类 1、根据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性质,互联网不良信息可分为: 1、违反法律的信息 2、违反社会道德的信息 3、破坏信息安全的信息 2、根据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内容,互联网不良信息可分为:1、暴力及暴力倾向信息 2、淫秽色情信息 3、虚假信息 4、诱赌信息 5、网络垃圾信息 6、小道消息 7、厌世信息 P146二、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特点P 147 1、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独有性特点三、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存在方式与传播渠道P1481、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存在方式 2、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 (对于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渠道,可以从二方面来进

15、行分析P149)(目前常见的不良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P149)第二节、网络良信息的社会危害性 154三、 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危害 P154二、互联网不良信息泛滥的原因 P159 1、网络社会自身的特点2、经济利益的驱动3、网民自身的问题4、法律的不完善性5、治理技术的不成熟6、社会监管难以有交实施7、国际合作的不协调第三节、我国互联网不良信息治理现状 162一、我国对不良信息治理的措施1、法律规制2、行政监管3、自律管理4、技术控制二、我国不良信息治理存在的问题P164 1、法律不健全2、行政管理不到位3、行业自律性不高4、技术发展的滞后性第四节、网络不良信息综合治理的趋势 167一继续完善互联

16、网建设的法律法规P167二、加强对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行政监管P168三、继续加强互联网行业的自律性 P170四、大力开展互联网道德教育P170五、加快对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P171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P171第八章 专业技术人员的网络身心建设第一节、培养正确的网络管理理念 172四、 法制统一理念P173二、维护网络自由与多元化监管理念P174三、利益平衡理念P175四、与技术协同发展理念P176五、可操作性理念P178六、公众参与理念P179第二节、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180五、 网络道德的概念与特征P1801、 网络道德的本质2、网络道德的特点二、网络道德的原则 P184三、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P188四、社会的网络道德建设P1951、确立网络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P196(1、以优秀的道德传统作为基础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体3、借鉴他国先进的伦理思想4、加强对网络道德的理论研究)2、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P198(1、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2、学习、吸引传统的道德精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3、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健全网络道德规范体系P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