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武客专沉降测试方案.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6765608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武客专沉降测试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石武客专沉降测试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武客专沉降测试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武客专沉降测试方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家庄至郑州铁路客运专线石家庄至武汉(河北段)SZ1标DK318+627.25至DK351+100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编 制: 审 核: 监 理: 中铁二局集团机筑工程有限公司石武客运专线二分部项目部二00九年四月六日目 录1 工程概况11.1 工程内容1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1.3 各区段分布及施工方法32 观测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62.1 观测组分组情况及设备配置72.2 测试人员职责82.3 监测设备的选用82.4 监测的范围83 沉降变形测量93.1 沉降观测技术依据93.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93.3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93.4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103.5 测量工作具体要

2、求114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法134.1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设置原则134.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74.3 观测技术要求195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法225.1 观测点的设置原则225.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265.3 观测技术要求276 沉降评估306.1 路基工程沉降评估306.2 桥涵工程沉降评估316.3 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327 监测数据的传输与处理337.1 监测数据的传输337.2 监测数据的处理337.3 监测的报告348 质量保证措施359 成果及时性保证措施3610 附图及附表3710.1 附图1 地质剖面图110.2 附图2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2测试目

3、的国内外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路基,特别是过渡段的工后沉降的控制和预测是决定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他不仅影响着行车的安全、速度、舒适及人们对客专的整体评价,影响客专使用性能和运输效益的发挥,同时也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严重的可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避免和减少工后沉降的发生是路基(过渡段)设计和施工的主要任务之一。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除了采取合理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保证施工质量外,施工中应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根据变形监测数据,采取合理的预测方法,预测可能发生的工后沉降,根据预测结果指导

4、预压时间及确定无碴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为正确评估预测京石客专铁路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沉降观测实施方案,。1 工程概况1.1 工程内容新建铁路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河北段)北起河北省石家庄市,南至河北河南省界,沿线经过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线路全长202.683Km。中铁二局石武客运专线SZ1标段工程包括正线DK287+700DK351+100(63.8km)、石家庄枢纽南西上行疏解线DK285=667.32南西联DK7+263.496(=DK292+320)(6.696Km)线下、线上工程,并包括河北

5、段其他标段轨道铺设、河南段DK490+248DK601+100正线长轨铺设。二分部管段线下工程起止里程为DK318+627.24DK351+100,全长32.4Km,主要工程数量包括:路基长21.7Km(含高邑西车站);正线桥梁长12.52Km(其包括桥梁11座,其中正线特大桥11881.9m/5座,大桥475.4m/3座,中桥165.9m/4座),管段内重点桥梁工程主要有5座特大桥:西福村姊河大桥、忠信村午河大桥、西照庄特大桥、上庄头特大桥、北孟屯小槐河特大桥等桥梁;大桥三座为陈村沟大桥、忠信沟大桥、东洞大桥;中桥三座分别为成照沟中桥、梁村沟中桥、跨梁村公路中桥。管段内桥梁上部结构梁型以32

6、米双线整孔简支箱梁为主,并少量有24米、20米双线整孔简支箱梁,采用梁场预制,共预制511孔;西福村姊河特大桥跨393省道处(32+48+32)m连续梁一联。涵洞84座,管段内新建车站1处(高邑西车站)制梁场一处(高邑梁场)整个线下工程由下属四个工区及梁场组织施工。管段内桥梁下部结构墩台;一般均采用圆段型桥墩,带顶帽托盘。个别墩身较低时采用实体桥墩,墩身较高时采用变截面实心墩。桥梁基础均为陆上钻孔桩基础,桩径采用1m, 1.25m两种规格。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2.1 工程地质特征地形地貌线路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冲洪积平原以及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势总体上由西向东倾斜。石家庄至卫辉

7、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由西向东倾,地面高程在4080m之间,其中高邑至内丘部分地段为丘陵缓坡,地形稍有起伏;地层岩性沿线表覆第四系地层,其成因类型可分为冲洪积层(Qal+pl)、冲积层(Qal)、冲积残积层(Qal+el)、冰积层(Qgl)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局部地段下伏上第三系上新统(N2)半岩化黏土、砂类土、碎石类土和泥岩、砂岩、砾岩等;城镇及道路分布层厚不等的人工堆积层(Qml)素填土、填筑土,局部为杂填土。典型断面地址剖面图见附图1.地质构造从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线路位于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中期准地台上,穿越了二级构造单元山西断隆和华北断拗,三级构造单元经过太行拱断束、

8、临清台陷、内黄台拱、汤阴断陷、济源至开封凹陷。各构造单元之间均以区域性的断裂为界,在新生代主要表现为断块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运动,在下降的过程中堆积了厚层巨厚的新生代堆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甚至超过千米。1.2.2 水文地质特征(1)地表水二分部沿线沿线主要河流自北向南有子牙河系的泲河、午河、泜河等。(2)地下水沿线地下水类型可分为第四系上层滞水、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三种。第四系上层滞水第四系上层滞水水位埋深5.08.0m,仅分布在邯郸附近,其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主要含水层为上部的粉土、粉细砂,水量不大,接受灌溉水和大气降水补给,蒸发和补给潜水是该类型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第四系孔隙潜水第四系孔

9、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砂类土、碎石类土,冲洪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存在差异,并由于城镇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埋深变化更大,总体上潜水位埋深与人工开采地下水的程度相吻合。冲积平原区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一般1.05.0m,局部地段地下水水位埋深达9.012.0m。冲洪积平原区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变化较大,起点邯郸东站前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15.0m,受石家庄及赵县降水漏斗影响,石家庄至柏乡段地下水水位埋深在25m左右,最大埋深大于45m;磁县(DK470)以后,地下水埋深逐渐变浅,至安阳(DK505)以后,地下水水位一般埋深小于10m。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浅部地下水以人

10、工采掘及蒸发排泄为主,深部以侧向径流排泄,水位年变化幅度2.05.0m。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丘陵缓坡地带,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三系砂岩、砾岩裂隙和砂类土中,仅有微量基岩裂隙水,埋深较大。经取水样做水质分析,沿线局部段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具硫酸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多为H1,局部为H2。1.3 各区段分布及施工方法根据二分部的施工任务情况,二分部下设四个工区,负责二分部管段内的具体工程实施工作,具体划分情况详见下表1:表1 二分部各工区施工任务划分表工区名称管辖里程范围任务情况备注第一工区DK318+627.24DK328+621.25全长9.994Km,其中路基长9.792Km(含

11、高邑西车站),桥梁长0.202Km,框架涵41座第二工区DK328+621.25DK333+213.4全长4.592Km,其中桥梁长4.592Km,箱梁预制场1座,制梁 511孔经理部与二工区合建第三工区DK333+213.4DK341+766.18全长8.553Km,其中路基长7.389Km,桥梁长1.164Km,框架涵27座第四工区DK341+766.18DK351+100全长9.334Km,其中路基长2.769Km,桥梁长6.565Km,框架涵12座1.3.1 路基施工方法挖方采用“纵挖法”或“横挖法”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混合式”开挖法,土质路堑挖方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清理表

12、土采用推土机配合装载机或挖掘机装土,自卸汽车运至地表土清理堆放场堆放。地基加固的主要工程措施为CFG桩、强夯等,均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的方案。地基加固施工优先安排缺口段(包括涵洞工程基底),分别沿着线路纵向向前后两个方向推进,以利于桥台和横向结构物的尽早开工及邻近路堤填筑与过渡段填筑的同步进行。路堤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平铺法”每层填料不超过30cm,具体填层厚度经工艺性试验确定。借土利用线路附近的干枯河床合格砂石料作为A、B类填料,以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往现场填筑,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级配碎石用自卸汽车从拌合站运往现场填筑;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推土

13、机和平地机摊铺,摊铺厚度为20cm;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分两层填筑到位,摊铺厚度为20cm。路基附属工程中的其它挡护工程均采用“分段砌筑法”的施工方案,挡墙混凝土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立模,由混凝土拌合站提供混凝土,泵送或串筒或梭槽入模。砂浆均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现场进行拌制。小型预制构件采取集中统一预制,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人工进行安装。路肩上的电缆槽与声屏障、接触网立柱基础、线间横向排水管、电力(信号)过轨钢管、综合接地线等的综合布设及相互干扰问题我们将通过各专业的内外协调,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在施工中一次解决。1)路基施工试验段根据施工图到位及现场征地情况,拟将DK338+60

14、0DK338+800段作为为路基工程试验段,在试验段施工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管段推广实施。在试验段路基施工中,着重收集CFG桩采用螺旋钻施工成桩的工艺试验;桩板、桩帽施工试验;A、B组填料和路、涵过渡段、路桥过渡段的填筑试验;基床表层填筑试验。通过试验取得CFG桩的施工工艺参数,指导大面积施工;通过填筑A、B组土取得压实工艺,以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2)过渡段施工过渡段设计类型有:桥路过渡段和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在路基施工中,桥路、横向结构物和路过渡段地基加固先行,涵洞基础处理提前开始,完成后尽快施工涵洞框架和涵

15、洞附属工程;桥台钻孔桩和路基地基加固同时进行,桥台施工紧跟其后,为过渡段与相邻路基同步施工创造条件。若结构物完成较晚,则预留过渡段缺口,缺口长度不小于50m,缺口相邻段路基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0m,高度为0.3m,待结构物完成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再填筑缺口。过渡段填筑前,要准备足够的填料,并在验收合格的路堤基础面用石灰水划分出不同填料的区域,分别填筑不同的材料,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平整、碾压。1.3.2 涵洞施工方法、基础垫层框构基础开挖后,首先对基础面的承载力进行检查。基底处理完成后,在结构物外侧设置集水坑排水以保证垫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钢筋施工、模板安装、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

16、分为二次,第一次浇筑底板及竖直的50cm边墙,第二次浇筑剩余边墙和顶板混凝土。、主体结构选用混凝土,具备缓凝、早强、高流态的特点,以适应结构混凝土灌注工艺需要和确保结构混凝土质量。、施工缝处理施工缝是结构防水防渗最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要加强防水防渗处理。为此,两次混凝土浇灌之间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用一次性模板处理,即在先施工的分段结构端头设置凹口,后施工与之相接的分段结构端头设置锯形凸口,凹口和凸口相互嵌接,后施工分段结构凸口的形成无须设置模板,直接将结构混凝土灌注于凹口上。、防水层及沉降缝防水层及沉降缝的材料规格及设置办法按设计要求施工。1.3.3 桥梁工程施工方案1)桩基根据桥位处的地质情

17、况特点,桩基采用冲击钻机和旋挖钻机成孔的方案,跨越水沟以及鱼塘的地段,采用钢板桩围堰或围堰筑岛的方案施工,其它墩承台,采用就地平整场地法钻孔施工。2)承台对位于河流中及靠近既有铁路、公路的承台采用钢板桩支护开挖,其它承台均采用常规陆地放坡开挖法施工。承台开挖时,采取挖集水井抽水降水的方案施工。钢筋、砼施工:承台底钢筋网在基坑内绑扎完成,其余钢筋采用钢筋加工厂内加工,坑内绑扎成型的方法,并按要求预埋接地钢筋。采用组合钢模板,输送泵输送砼入模的方法;承台砼分层灌筑,每层厚度50cm。3)墩(台)身(帽)为了保证浇注后砼外观质量,低于10米的桥墩(台)采用整体式钢模板一次浇注,分层浇注砼的方案施工。

18、高于10米的分节浇注。4)连续梁二分部管段内共有(32+48+32)m连续梁1联,采用挂篮悬臂浇注。基础、墩身施工完成后,开始0段施工,0段采用支架法施工,一联连续箱梁悬浇段采用2对挂篮同时对称悬浇施工,合拢段采用吊架施工,连续梁按先边跨后中跨的顺序合拢,边跨现浇段采用落地支架施工。各梁段施工线型控制采用计算机监控梁部挠度变化,并将理论计算值和现场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以有效指导现场施工。0#块施工完后,连续梁须先将箱梁临时固结形成“T构”后再连续的悬浇施工,然后各T构合拢,体系转换后形成连续梁。箱梁的砼由砼输送泵输送至浇筑工作面。箱梁施工过程中的钢筋吊装、挂篮拼装、其它材料及小型机具等均采用吊

19、车吊装到位,人员通过平台上钢管搭设的之字形踏板上下。2 观测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组长(李政华)副组长(李朝刚)副组长(曾荣任)桥涵沉降1组桥涵沉降2组路基沉降8组路基沉降7组路基沉降6组路基沉降5组路基沉降4组路基沉降3组路基沉降2组路基沉降1组路基沉降10组路基沉降9组沉降观测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跨越时间较长,需要各方面组织协调、严格的测试制度和责任到人的人员配置才能完成。为了满足石武客运专线SZ1标段的监测工作的需要,拟定整个项目由李政华总工任总体技术负责人,由李朝刚、曾荣任作为分项技术负责人,其中曾荣任担任专职测量对队长,共同完成本项目的各项任务。为本项目设置12个组,即路基沉降观测组

20、、桥梁墩台沉降观测组,各负其责,在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管理下分别开展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写工作;同时,铁道部路基组专家岳祖润教授将作为顾问参加指导监测工作。本分部沉降观测组成立了一下组织机构。2.1 观测组分组情况及设备配置组号人员监测范围线路长/m型断面/个型断面/个型断面/个型断面/个型断面/个仪器设备1曾荣任、李世锋、何富祥DK318+627.25DK321+00024005021012拓普康电子水准仪DS1一台。剖面观测仪一台2郭令军、张强、李光华DK321+000DK323+50025005514133林宁、冯伟林、李攀DK323+500DK326+000250051216

21、124林斌、高学才、荣曲波DK326+000DK328+6212621571810天宝电子水准仪DS1一台。剖面观测仪一台5何俊、王先彬、王傲DK333+213.4DK335+31821044641086赵国祥、王小刚、余涛DK335+318.2DK337+55022314431187刘西为、陈江山、张栗DK337+550DK339+65021001826311天宝电子水准仪DS1一台8袁义猛、李旭东、曹文华DK339+650DK341+766.182116433989黎洪、李波、白鸿DK341+766.18DK343+89121252426310黄利彬、杨元锋、李延洪DK343+891 DK

22、346+470.4257934278天宝电子水准仪DS1一台,剖面观测仪一台11杨波、杨国翔、李彬DK328+621DK333+213.4459212程继强、刘恩宇、苟中鹏DK346+470.4DK351+1004630403992.2 测试人员职责(1)第一组 曾荣任任队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其他人员现场测试。(2)第二组 郭令军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3)第三组 林宁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4)第四组 林斌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5)第五组 何俊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

23、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6)第六组 赵国祥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7)第七组 刘西为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8)第八组 袁义猛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9)第九组 黎洪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10)第十组 黄利彬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11)第十一组 杨波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12)第十二组 程继强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2.3 监测设备的选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水平测斜仪XB338-A型台22水平

24、测斜仪XB338-B型台23电子水准仪拓普康DL-101C台24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12台25剖面沉降压力计测试仪JM-910台42.4 监测的范围石武客运专线(河北段)SZ1标DK318+627.25至DK351+100路段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涵洞、路基等结构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观测该路段整个结构物在施工、预压阶段的垂直位移。3 沉降变形测量3.1 沉降观测技术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3.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路基和桥梁设计文件6. 京石公司沉

25、降观测交底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7. 现场踏勘调查的资料;8. 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量测设备。3.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差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二等0.50.33.0三等1.00.56.03.3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

26、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沉降变形等级二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二分部管段线(DK318+627.24DK351+100)内在二等基准点的基础上沿线加密设置了加密水准点,如附图2所示。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323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一等

27、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46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注:F 附合线路或环线长度,km R - 检测已测测段长度,km3.4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注:1盖;2砖; 3素土;4贫混凝土; 5冻土线图 3.3.1基准点标石埋设图1) 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3.1.1的规定。2) 工作基点。要求埋设在稳定区

28、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3) 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4)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

29、存的稳定位置。5)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检测。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6个月进行1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3个月进行1次复测。3.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3.4.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3.4.2 应使用DS05级及以上的电

30、子水准仪,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应根据仪器的提示进行重测。3.4.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视线高度0.5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

31、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3.4.4 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3.4.5 每一测段必须为偶数测站结束。3.4.6 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并进行仪器预热。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要求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仪器需装遮光罩。3.4.7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

32、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3.4.8 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确保水准尺垂直。3.4.9 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3.4.10 数据处

33、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3.4.11 元件保护要求1 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 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3 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4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4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法4.1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设置原则4.1.1

34、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4.1.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 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2 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3 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4 对地

35、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5 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监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在距离桥头5m、15m、35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4.1.3 观测断面类型及组成(1)路堤均采用堆载预压。路堤地段采用、型监测断面,型断面仅在桥头布置,一般每间隔3个型监测断面设置一个型监测断面。(2)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4.7m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3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

36、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3)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埋设方法同型监测断面;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4)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沉降板和剖面管。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基床底层顶面上,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横剖面管埋设于路堤基底碎石垫层顶面处。

37、(5)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横向结构物两侧外边缘各2m处设置一个I型观测断面,平面布置见型。(6)路堑地段均采用堆载预压,采用型监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距两侧路肩1m处各设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中心设沉降板,底板至于基床底层顶面,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4.1.4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5.1.4所示:图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4.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4.2.1 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

38、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图 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4.2.2 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4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75mmPVC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5cm。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1)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

39、作。(3)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螺丝套扣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4.2.3 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底板采用沉降板底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水平,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一小凹坑将压力计放入坑内,用细粒土将坑填平后,继续施工路基填土。埋设完成后,将压力计监测线沿水平方向甩到坡脚后,在坡脚处设C20素混凝土保护墩(0.5 m0.5 m0.9

40、5m ) ,墩内预埋剖面管管材,监测线从管内穿出;墩旁设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0.5 m1.6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4.2.4 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PVC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测斜管在埋设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严格控制导槽方向,保证上下导槽所在平面在整个测斜管铺设范围内竖直,如图所示。图5.2.2 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设布置图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及垫层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

41、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垫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型断面中剖面管在涵顶填土0.6m厚开槽施工埋设,原则同基底剖面管埋设方法。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在两头设置0.5 m0.5 m0.95m C20素混凝土保护墩。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0.5 m1.6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4.3 观

42、测技术要求4.3.1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4.3.2 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路基施工不能影响到观测设备。4.3.2 观测方法(1)水平测斜仪沉降观测方法采用水平测斜仪和精密电子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按二等水准精度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水平测斜仪

43、放入横剖管内测量各测点。水平测斜仪测斜仪是从垂向测斜仪开发而来的一种产品,它具有常规测试技术无法比拟的独特优点,成功解决了全断面量测、不影响施工的问题,而且应用范围广、便于操作,因而日益受到工程界的欢迎和认可。测斜仪作为一种新的仪器,具体实施中还有一定的难度,突出的表现是消除仪器安置误差和仪器非敏感轴方向产生的电压对精度造成的影响。为了消除这种安置误差,必须采用双向拉测法可以消除安置误差。根据水平测斜仪工作原理,当测头位于正向拉测第K步时,输出电压值Uk1,反向拉测测步位于该位置(两轮正好互换位置)时得输出电压UK2,有下列关系由此得:测斜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下面关系: 所以由于k1=2.5v/

44、g,l=500,带入1.3式。则得对断面测量时,先从一端拉向另一端,依次计下各值Uout1i ;再反向由拉一次,在上次记录上由后向前记录Uout2i ,要求两次测量中各对应测步的前后轮正好对调。每个测段的长度,在某一深度位置上所测得的两对导轮之间的倾角,通过计算可得到这一区段的变位,计算公式为:某一深度的水平变位值可通过区段变位的累计得出,即: 数据处理与分析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位移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l测段长;i测段两头高差;Li第i步点就管口

45、距离;i第i步测点相对于管口的高差iLi k=lsinl管头第i步测点位水平测斜仪工作原理示意图1测头 测斜管 电缆 测读仪 导槽 导轮 i(2)沉降板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 (3)路肩沉降观测桩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路肩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 (4)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直接采用便携式工程测试仪读取数据。4.3.4 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8mm/30m;定点式泡面沉降测试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0.1mm。4.3.5 观测频次要求: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观 测 阶 段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