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的物象.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674937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诗的物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鉴赏古诗的物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诗的物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诗的物象.ppt(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枝一叶总关情 鉴赏鉴赏诗歌物象诗歌物象 白白梅梅 (元)王冕(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特征?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想感情?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梅花。突出了梅的三个特征:突出了梅的三个特征:耐寒耐寒、坚韧坚韧。首。首句句“冰雪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恶劣,衬托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

2、韧风骨。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自甘寂寞自甘寂寞、高高洁脱俗洁脱俗。首句。首句“林中林中”及第二句可见梅自感寂及第二句可见梅自感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报春报春。三四句写。三四句写梅的报春。梅的报春。诗人诗人以梅自喻以梅自喻,表现了自己,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自甘寂寞、坚坚持理想操守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如:阅读下面的咏物诗,回答问题。如:阅读下面的咏物诗,回答问题。赠别赠别杜牧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如何理解诗中蜡烛

3、的形象及其作用?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在回答在回答“诗中蜡烛的形象诗中蜡烛的形象”时就要结合时就要结合“有有心心”来分析。来分析。“蜡烛有心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因此诗中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因此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生动,含蓄蕴藉。石灰吟石灰吟 于谦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

4、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简要分析石灰的艺术形象。请简要分析石灰的艺术形象。本诗展现了石灰本诗展现了石灰不怕困难不怕困难、不畏牺牲不畏牺牲、保持清白保持清白的形象。的形象。全诗写了石灰的四个全诗写了石灰的四个特点特点:出山之难、: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作者作者以石灰自喻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为国尽忠,不怕牺牲不怕牺牲的意愿和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的决心画画菊菊郑思肖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注郑思肖:

5、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的高风亮节。组织规范语言组织规范语言:1 1、本诗写出了(、本诗写出了()的()的()形象特点,表现它的)形象特点,表现它的()的品质,作者借用)的品质,作者借用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6、,表,表达了(达了()感情。)感情。2 2、本诗通过写、本诗通过写/描写(描写(),写出了(),写出了()的()的()的品质,作者借用)的品质,作者借用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表达了(,表达了()感情。)感情。【答案构成答案构成】(1 1)概概括括物物象象特特点点(2 2)物物象象的的内内在在品品格格精精神(神(3 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4)(4)所托之志、所言之情所托之志、所言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小小 松松(杜荀鹤杜荀鹤)自小刺头注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自小刺头注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时人不识凌云

7、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注】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点?借此表达了怎样的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点?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答:答:本诗写出了(本诗写出了()的()的()形象特点,)形象特点,表现它的(表现它的()的品质,作者()的品质,作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表达了(,表达了()感情。)感情。小小 松松(杜荀鹤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注】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

8、又直又硬。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点?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点?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本诗写出了(本诗写出了(小松小松)的()的(初初长长时不为人时不为人注意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 )形象特点,表现)形象特点,表现它(它(拥拥有凌云壮志,有凌云壮志,自强不息、不畏困苦、奋自强不息、不畏困苦、奋发向上发向上)的品质,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的品质,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对时人目光短浅、埋没英才的批评和对时人目光短浅、埋没英才的批评和对自己自己不为不为人赏识的人赏识的哀叹哀叹,以及不甘埋没、不屈不挠的,以及不甘埋没、不屈不挠的)感情

9、。感情。答:本诗通过写答:本诗通过写/描写(描写(),写出了(),写出了()的()的()形象特点)形象特点/()的品质,作者)的品质,作者托托物言志物言志/()(),表达了(,表达了()感情。)感情。白鹭图白鹭图 刘羽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个怎样的形象?白鹭图白鹭图 刘羽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

10、叹白头。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个怎样的形象?答:答:在在“芳草芳草”、“垂杨垂杨”、“碧流碧流”“”“芳洲芳洲”组合成一幅洁净、清新、春意盎然的画面里,组合成一幅洁净、清新、春意盎然的画面里,洁白的雪花公子白鹭洁白的雪花公子白鹭 “雪衣公子雪衣公子”面对斜阳哀面对斜阳哀叹。叹。/写出了(白鹭)(美好、高洁、孤独、清写出了(白鹭)(美好、高洁、孤独、清高)的品性。高)的品性。/作者以拟人和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以拟人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在白鹭形象上寄寓了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白鹭形象上寄寓了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11、的愁苦之情。诗歌物象鉴赏思维切入点诗歌物象鉴赏思维切入点:1 1、明确诗中的、明确诗中的物象物象是什么是什么?抓题目抓题目2 2、明确物象的、明确物象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有哪些有哪些?抓抓描描述述其其形形态态特特征征的的语语句句(从从具具体体到到抽抽象象),关关注注表现手法表现手法3 3、关注、关注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对比、侧面烘托、比喻、拟人、象征对比、侧面烘托、比喻、拟人、象征等等。4 4、明确物象寄托了什么、明确物象寄托了什么情感情感?联联系系背背景景,揣揣摩摩诗诗人人情情志志。或或抒抒发发某某种种情情感感,或或讽讽刺刺时世,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

12、理 总结组织规范语言组织规范语言:1 1、本诗写出了(、本诗写出了()的()的()形象特点,表现它的)形象特点,表现它的()的品质,作者借用)的品质,作者借用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表达了(,表达了()感情。)感情。2 2、本诗通过写、本诗通过写/描写(描写(),写出了(),写出了()的()的()的品质,作者借用)的品质,作者借用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表达了(,表达了()感情。)感情。【答案构成答案构成】(1 1)概概括括物物象象特特点点(2 2)物物象象的的内内在在品品格格精精神(神(3 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4)(4)所托之志、所言之情所托之志、所言之情 1 1、限时综合训练(一)第、限时综合训练(一)第1212题题 2 2、限时综合训练(二)第限时综合训练(二)第8 8题题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