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说课稿7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74304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说课稿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2说课稿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说课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说课稿7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说课稿7篇说课稿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说课稿 篇1一 说教材金奖章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S版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一共25个自然段,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这篇美丽奇妙的童话讲的是:鸟国的鸟儿们在得知地球环境保护组织要派使者到鸟国颁发金奖章后,鸟王和群鸟纷纷争说奖章的归属。只有乌鸦在一旁不声不响地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当使者把金奖章颁发给乌鸦时,大家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了乌鸦。二 说教学目标认识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神态

2、、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激发学生了解动物对人类的好处,从而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对鸟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 说教法本节课以读贯穿全文,运用课件直观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四 说学法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

3、“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学生采用看、听、读、品、演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五 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一) 复习导入回忆在鸟国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二)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指名读描写群鸟争奖章的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在奖章面前鸟儿们和乌鸦有什么不同表现,读出来,再谈谈体会,学生汇报。相应出示百鸟争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鸟儿们各显其能争奖章的样子,体会品读。2. 此时乌鸦在做什么?生汇报,体会乌鸦在默默地做事。3. 使者来到鸟国后,鸟儿的表现有什么变化?边读15-25自然段边找出相应的语句,分组

4、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学生汇报,并假设此刻你就是鸟国的一员,对于自己刚才的表现,想对自己对乌鸦对其他鸟或大家说什么?(三) 发挥潜能创造设计1. 分角色朗读2.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表演童话故事。在表演前先让学生思考:你决定扮演哪个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想想怎样才能演好这个角色(可适当添加一些语言、动作、表情)。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来表演故事。(四) 拓展延伸其实在大自然中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太多了。你认为地球环境保护组织还应把金奖章颁发给哪种动物?谈谈你的理由。六 说板书本节课的板书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简洁。根据学习情况及学习的过程来完善。说课稿 篇2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纪

5、伯伦组歌中的雨之歌,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1、八年级的第二单元所选择的都是散文诗,都是由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语言优美且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经过本单元前面散文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散文诗的基本学法,而这篇文章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负有总结归纳升华的重要责任。因而这堂课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的重要一课。2、我的教学设想是:纪伯伦的组歌共有2篇,分别是浪之歌和雨之

6、歌。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浪之歌主要通过朗读指导训练,品味文中的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赏析课文,掌握散文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在赏析的基础上鉴赏名家的及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指导写作。本课只说第二课时雨之歌。3、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散文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第三,通过赏析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教学重难点重点定为两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欣赏文章。2、通过模仿写作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品读文章,体味文章的

7、思想内涵和作品的艺术特点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用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述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共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赏析文章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我还打算用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选取了七年级语文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图”和一篇同龄人的作品春雨进行比较阅读。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加大课堂的容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8、三)说学法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教学程序设计:首先,用回忆什么是“散文诗”进行导入。第二步,进行朗读感知,回忆朗读应注意哪些内容第三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第四步,全班朗读,在朗读中进行整体感知。我设计了三个题目:1、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什么特点?2、这首诗从哪节开始出现了“人”的形象,人的出现有怎样的作用

9、?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五步:赏析文章,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讨论赏析一篇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2、结合所学方式赏析文章。3、教师进行小结。第七步:欣赏名家和同龄人的作品名家的作品主要选自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图”选段,可以让学生把春和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第八步:随堂练笔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选取一物,以“xxx之歌”(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模仿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第九步:当场写作,当场与学生评析作文第十步:布置作业:1、摘抄文中你欣赏你喜欢的句子;2、欣赏组歌中的其他几首。说课稿 篇3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

10、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4

1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三、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学生:画笔、白纸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

12、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说课稿 篇4一、设计意图语言领域的纲要中提出,语言是幼儿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培养幼儿倾听、表达的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少爷,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父母的不易和

13、辛苦。因此,我设计了妈妈的小帮手这一课,让幼儿学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妈妈的好帮手,从小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二、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妈妈的辛苦、伟大。2、由衷的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并力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活动的重、难点重点:教育幼儿关心、爱自己的家人。难点:主动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四、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光碟、VCD和电视机。五、活动流程1、播放儿歌(妈妈您歇歇吧)引发幼儿兴趣,听完提问:这首儿歌的内容是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2、平时在家里,你会做哪些事情呢?你觉得做什么事情好呢?(通过幼儿说一说,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3、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看并说出挂图内容

14、,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4、教幼儿学习儿歌(培养幼儿朗读的习惯)。六、引导幼儿参与讨论教师:家里的家务活谁做得最多?家务做的很多是什么感觉?你觉得妈妈辛苦吗?为什么?妈妈每天在家里做这么多的家务是不是很累?我们是不是要帮辛苦的妈妈分担一些家务?请大家想一想怎样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幼儿各抒已见,怎样才能当妈妈的好帮手。本环节加深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伟大,从小养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七、活动延伸当妈妈的小帮手,分担家务之后,有股小小的成就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虽然小小年纪,但自己的双手也可以干很多事情。八、成果与反思这节课让幼儿渐进

15、明白,理解妈妈的辛劳和付出,家长备感欣慰。说课稿 篇5一、教材分析。声的利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声现象的第五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好这节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物理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二、学生分析。物理是八年级新开设的课程,学生对它充满了好奇、有新鲜感。声的利用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 但缺乏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也缺乏对声现象的尖端应用技术的.了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迎合

16、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竞赛、分组讨论、观看动画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了解声可传递能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声的利用和危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四、教学思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将课堂进行了活动化、实践化五、教学重点。现代技术

17、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六、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七、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八、教法。(一)擂台赛式游戏活动。考虑到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擂台赛式的游戏活动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二)自主探究和创新。在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法,并且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开展创新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九、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教学过

18、程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竞赛抢答法、分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创新法、总结反思法。十、教学程序分析。(一)引入新课(3分钟)。1、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2、由学生与老师一起欣赏动画蝙蝠与声呐系统,自然将课题导向“声的利用”(提问)物理知识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你对声的利用知道多少?(二)新课教学(35分钟)。1、擂台赛式游戏活动“声的利用”(20分钟)。新课教学中注重了课堂的活动化、实践化。学生自由组成四个大组,比赛内容

19、是“声的利用”。分必答题和抢答题。用正在黑板上累计得分,获奖组奖励小红旗。(1)必答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每组说出一个声的利用的事例,允许讨论,不准重复,其他组参与评判。举出一个正确事例得100分,错误不得分,超过时间(30秒)不得分。教师对学生所举事例作出中肯的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归类。(2)抢答题。教师演示演示水波能传递能量的实验:用木棍划水面,看到水中花瓣上下起伏,并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可进行小组讨论,正确完成的加200分。学生进行实验的创新,换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实验器材验证声可传递能量。说出创新实验的每组加200分。2、播放声的利用课件(10分钟)

20、。在课件中补充一些利用声的科技成果。丰富学生的视野。指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噪声一向为人们所厌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利用噪声造福人类。超声波和次声波对人类有利用的一面,但也有危害的一面。3、创新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 (5分钟)。(1)要求学生利用声的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提出有实用价值的发明的小组加上300分。(2)利用雄蚊的声音来驱赶咬人的雌蚊。(3)利用猫的叫声来赶走老鼠。(三)归纳小结与评估(3分钟)。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并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四)巩固反馈(4分钟)。1、 课本P30,动手动脑学物理1、2、3。2、 选用课时优化设计,对学生进行分层

21、训练,既可以使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十一、板书设计。五、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能传递能量十二、自我评价。(一)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所增加。例如增加了对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创新,声的利用小发明,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补充了一些声的利用在科技中的新成果,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增加对噪声的应用,超声波和次声波危害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二) 教学策略的选用。1、运用擂台赛式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

22、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不知不觉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收集资料,上台发言,甚至只是听同学的辩论,也可以领略到物理知识的“神奇”,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热爱物理。并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把学生分组进行擂台赛,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2、组织学生探究并进行实验创新。在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中,学生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并且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采用其它的器材来完成。开展创新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既可以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当一回科学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

23、到科学探索并不神秘,激发其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乐趣。3、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效果非常好。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光、电等各种信息,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环境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说课稿 篇6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的芙蕖(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第

24、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芙蕖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专题荷中的一篇课文,本文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第二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2)体会本文的立意特点,对课文主要内容能初步成诵。(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教学重点是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教学难点是在分析文章立意中升华教学主体的认识二、说学生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

25、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三、教法、针对初二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准备采用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四、说学法本文是一篇以说明为主的小品文,通过对芙蕖的分项说明,告诉人们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说明种植之利,并借此表达作者

26、对芙蕖的眷恋。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要做好文言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文中不少句子对仗工整、用字精当,建议背诵默写;其次,要分析、了解文章写作内容和写作特点,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以芙蕖的“可人”为线索按照芙蕖的生长时序,由“荷钱出水”起,至“霜中败叶”止,由芙蕖可供观赏的外在美,写到芙蕖可备实用的内在美,使芙蕖“形、神、灵”三者的美浑然一体。在分项说明时,做到重点突出,祥略得当,祥写“可鼻、”“可口”“可用”。这样安排是从作者表达主旨的需要出发的,作者推重的是芙蕖的关上审美价值,而观赏价值又主要体现在“可目”上,因为就“可鼻”而言,芙蕖较之“群笆”并无特别优越之处。再次,还要对文章语言进行

27、品味,本文语言明白晓畅,通俗简洁,骈散结合,句式多变,善用修辞,生动形象。五、说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1、课文导入及题解本文是一篇介绍芙蕖的文艺性的说明文。芙蕖,即荷花,又名莲花、芙蓉。作者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等四个方面说明了芙蕖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2、作者介绍李渔(1611-约1680),字笠翁,又字谪凡。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晚年居杭州西湖。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作家。闲情偶寄(后改名笠翁偶集)是我国第一部从舞台艺术的角度来探讨戏剧理论的专著。笠翁偶集诸篇,属于明清笔记小品一类的文章。这类文章不拘俗套,不避俚语,文字清新活泼,与一般古文的风格不同。本文节选自笠翁偶集“种植部”。它以

28、说明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体现了李渔创作的独特风格。3、整体感知课文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句。4、整体把握课文A、结合注释,疏通文意。B、弄清本文的主旨和材料,并列出第二段及全文的结构提纲。第二段:5、全文说明顺序A、本文围绕“芙蕖之可人”的主旨选择了“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的材料依次介绍,其顺序能否调换?不能。因为这种安排与人们接触、认识芙蕖时,先观其花、闻其香,再尝其果、用其叶的一般顺序相一致,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B、本文在说明芙蕖“可目”时,采用的是什么顺序?从“花之未开”到“菡萏成花”,再到“花之既谢”,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6、重点研读A、本文的说

29、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说明重点:芙蕖的“可目”。原因:课文介绍了芙蕖的观赏价值、使用价值。但作者推广的主要是其观赏价值。观赏价值又主要体现在“可目”上。而且作者对“可目”更有独特的体验,从“花之未开”说到“花之既谢”,写出一般人不易觉察之处,体现了较高的立意。B、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除了使用说明以外,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方式: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介绍芙蕖的生态特征采用了描写,以突出其“可目”;介绍芙蕖的价值功用,采用了议论,以突出其“种植之利”。在说明中又带着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和推崇。好 处:使文章显得清新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7、

30、本文语言的主要特色:、通俗形象,活泼新鲜,富有情趣。第一. 作者在词语运用,由通常的“可人”“可口”等说法,仿造出“可目”“可鼻”。这些词语,排列整齐,眉目清晰,具有美感。第二. 整散结合,杂入口语,自然流利,姿态横生。整散结合,如课文末段。杂入口语,如“一时一刻”“分内之事”等。、遣词造句,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主要表现为拟人手法的运用。如“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用一“为”字,写荷叶似知人意。又如,一时“菡萏成花”,“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这是写花与人的感情交流,下文的“可告无罪于主人矣”,更是直接写荷花的心境,由此表现出人对花的喜爱之深。8、课文小结:本文是一

31、篇介绍芙蕖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等四个方面说明了芙蕖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写出了芙蕖的“可人”之处。在介绍的过程中,作者也用抒情的笔调写出了自己对芙蕖的情有独钟,这种感情在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来,从而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体验。9、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完成习题册中的练习。预习芙蕖。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说课稿 篇7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溜索。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溜索属于部

32、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说这种文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说文体知识的掌握又巩固了学生深入阅读小说的技能,可谓一举两得。二、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2、品味简洁凝练的语言。3、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4、体会作者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难的厌弃。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难点为:探究本文的深刻寓意和情感

33、取向。三、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以下教法:朗读法、指导法、谈论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小说的阅读经验来学习新知,在探究的过程中化解本课的难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学情,我将采用朗读法、自主思考法、自主探究、讨论等学法,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地位,在自主运用知识的迁移中主动完成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四、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设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由于我班学生没有经历溜索这种原始的渡河方式,并且没有见到过云南怒江大峡谷的凶险高峻和怒江的惊涛怒浪,就很难体会文中所呈现的惊心动魄过怒江的情节以及马帮汉子英勇无畏的形象,所以

34、采用设疑激趣的情境导入。PPT展示溜索过江的视频。第二个环节:预习检测。简要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介绍后略点示小说三要素,出示检查生字词PPT,要求扫清阅读障碍,对重点字词如“桓”“千钧一发”要求学生标注,各个字词的音形义当堂掌握,确保字词教学落到实处。1、第三个环节:定向问答。我以问题引领学生,共同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我设计了一下问题:1、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课文?2、朗读指导:读出怒江峡谷的凶险、场面的震撼、牛、马、我的惊恐以及我对首领和马帮汉子的欣赏。3、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4、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5、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

35、见PPT6,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7、文中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8,跳读课文,分析语句的表达作用?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9、小说的主旨是什么?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完成,教师指导交流明确,达到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学习。第四个环节:深思质疑。提出思考问题:作者写山鹰和牛马等动物形象有什么寓意?让学生深入思考后集体共同完成。第五个环节:全课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小组成员交流解答,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关注了学习结果,而且学会反思学习过程,从而积累阅读和学习经验。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们的聆听!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1页 共31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