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法典体系...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6734735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法典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国法制史法典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法典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法典体系...ppt(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讲 系统严谨的法典体系一、中国古代法典编纂的历史二、历代法典的体例沿革三、帝国的法律形式(法律渊源)四、君主制下的立法机制五、中国历朝法典内容上之特色一、中国古代法典编纂的历史(一)春秋战国时期536B.C,郑国刑鼎,子产公布,晋叔向反对;513B.C.,晋国刑书,范宣子制作,荀寅、赵鞅铸于刑鼎,孔子反对;501B.C.,郑国竹刑,邓析约400B.C.,魏国法经,李悝约350B.C.,商鞅“改法为律”,改定秦律(二)秦汉时期(221B.C.220A.D.)秦朝(221-207B.C.)221B.C.,秦国兼并天下,统一中国,并制定了在新建立的秦帝国统一适用的秦律。汉朝(206B.C.-22

2、0A.D.)大约在200B.C.,制定汉律(即九章律,约完成于128B.C.)。(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0)魏国(220-265)魏律(又称新律,共18篇,约230年制定)晋朝(265-419)晋律,268年制定南朝齐律,489-491;梁律(503);陈律,567北朝北魏律,分别制定修改于481、492、495、504;北周律,563;北齐律,564.(四)隋唐宋元明清时期(5811911)隋朝(581-618)开皇律,581-583;大业律,607.唐朝(618-906)唐律疏议(653,最终完成于737)。宋朝(960-1279)宋刑统,963元朝(1280-1367)大元通制,

3、1316-1323,原法典失传明朝(1368-1644)大明律(1373-1397)清朝大清律例(1740-1905)二、历代法典的体例沿革(一)从简到繁的演变1、从法经到汉九章律(69篇)盗法 兴律 贼法 厩律 囚法 户律 捕法 杂法 具法2、从九章律到新律、泰始律曹魏新律(18篇)刑名 断狱 盗 请赇 劫略 杂 贼 户 诈伪 兴擅 毁亡 乏留 告劾 惊事 捕 偿赃 系讯 免坐西晋泰始律(20篇)刑名 杂律法例 户律盗律 擅兴律贼律 毁亡诈讹 卫宫请赇 水火告劾 厩律 捕律 关市系讯 违制断狱 诸侯(二)从繁到简的转变1、北齐律(12篇)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

4、毁亡、厩牧、杂律2、开皇律(12篇)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二)隋唐律的体例结构名例 贼盗卫禁 斗讼职制 诈伪户婚 杂律厩库 捕亡擅兴 断狱(三)大清律例的体例结构(1740)1.名例(1-46)2.吏律(47-74)(1)职制(47-60)(2)公式(61-74)3.户律(75-156)(1)户役(75-89)(5)课程(141-148)(2)田宅(90-100)(6)钱债(149-151)(3)婚姻(101-117)(7)市廛(152-156)(4)仓库(118-140)(三)大清律例的体例结构(1740)4.礼律(157-182)(1)祭祀

5、(157-162)(2)仪制(163-182)5.兵律(183-253)(1)宫卫(183-198)(2)军政(199-219)(3)关津(220-226)(4)厩牧(227-237)(5)邮驿(238-253)(三)大清律例的体例结构(1740)6.刑律(1)盗贼(254-281(8)犯奸(366-375)(2)人命(282-301(9)杂犯(376-386)(3)斗殴(302-323(10捕亡(387-394)(4)骂詈(324-331(11断狱(395-423)(5)诉讼(332-343)(6)受赃(344-354)(7)诈伪(355-365)(三)大清律例的体例结构(1740)7.工律

6、(1)营造(424-432)(2)河防(433-436)三、帝国的法律形式(法律渊源)秦汉律令无别,“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汉书杜周传)。隋唐以前,律最烦多。正律之外,既有副律或杂律,且每代律文,往往在千条以上。魏晋以降,注意削减,至隋唐仅存五百条,明清更在五百条以下。律文虽日趋于简,而历代则恒于律外,另辟歧途。隋大业律原系开皇律刑之重而修订,但炀帝则又下令各地,凡盗窃以上,罪无轻重,不待闻奏即斩。且籍没之罚,九族之诛,轘裂枭首之刑,相继而行,律何有乎!即在唐宋,律仍为格式敕条所掩,元更无律之备;而律之名称并在五代两宋易于刑统,视为无关重要者矣。明兴,律正其名,且无别立之律,顾所谓

7、例者,复从而入之;清且以律例合称,条文之繁亦极可观,此治中国法制史者之应注意也。(一)律律系表法经秦律汉律魏律晋律梁律陈律后魏律后周律北齐律隋开皇律大业律唐律宋刑统明律清律(二)令1.秦汉以前,律令无别战国秦汉,令是律的补充。汉令繁多,每有编纂,有令甲、令乙、令丙之名,也有诸如养老令、任子令、金布令、宫卫令、秩禄令等以其规定内涵来命名的。秦汉以前,律令无别。“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后汉书杜周传2.魏晋以来,律令有别其余未宜除者,若军事田农沽酒,未得皆深人心,权设其法,太平当除,故不入律,悉以为令,施行制度,以此设教;违令有罪则入律。晋书刑法志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3.唐代,“律以

8、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4.宋代,附令敕,前期,敕令混杂。南渡后,高宗、孝宗、宁宗、理宗组织修订绍兴、乾道、淳熙、庆元、淳祐敕令格式,孝宗时分门别类,将敕令分门编纂,曰淳熙条法事类。5.元无令,但至元新格中,有禁令、祭令等。6.明清令已不重要,清有则例取代令的地位。明洪武元年,制作大明令,145条,分吏(20)、户(24)、礼(17)、兵(11)、刑(71)、工(2)。焦竑经籍志列大明令一卷,明史艺文志不录,证明当时即散失,日本保有刻本。(三)例(明清)“例”作为法律规范的一种,是对基本法律规范“律”的补充。其渊源有二:一是皇帝的诏令;二是刑部就具体案件所作的并经过皇帝批准

9、的判决。后一种来源更为普遍。问刑条例(1492-1500),共297条例;1549年,增补到349条;1585年,增至382条,并分别将其编入大明律相应的律文后,合而为一,各自独立。1646年,清帝国第一部法典以1585年大明律为蓝本,演变为大清律集解附例;1679年,所有新例被汇集成编,名之为现行则例;1689-1707,有人建议增补律中;1723-1727,大明例321,现行则例290,后来的例204条,共815条例连同律汇编在一起;1736,帝国设律例馆,三年修律一次;1746,改为五年一次;1863年,条例达到1892条;1905年,最后一次修例,减为1327条。(四)唐代的律令格式及

10、其关系1.唐律究竟是“以刑为主、诸法合体”还是纯粹的刑律?唐律的名例律包括五刑、八议、十恶等,相当于刑法总则;以下11篇虽有的篇名(如职制、户婚、厩库、捕亡、断狱等)看上去似乎包含非刑法的内容,但实际上都是各种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的分则。职制律“贡举非其人”条诸贡举非其人及应贡举而不贡举者,一人徒一年,二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若考校、课试而不以实及选官乖于举状,以故不称职者,减一等。失者,各减三等。承言不觉,又减一等;知而听行,与同罪。户婚律“许嫁女辄悔”条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虽无许婚之书,但受聘财,亦是。若更许他人者,杖一百;已成者,徒一年半。后娶者知情

11、,减一等。女追归前夫,前夫不娶,还聘财,后夫婚如法。断狱律“断罪不俱引律令格式”条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若数事共条,止引所犯罪者,听。2.(唐)令格式包含多部门的法律规范(1)行政法律规范三师三公台省职员令、寺监职员令、卫府职员令等主要是国家机构的设置、编制、职责及相互关系。官品令、选举令、封爵令、禄令、考课令主要规定各级官吏的任用、品级待遇及考核奖惩。户令、田令、赋役令是关于唐代土地和赋役制度的。祠令、衣服令、仪制令乐令是关于祭祀、服饰、仪仗、音乐等礼仪制度的。(2)军事法律规范军防令(开元二十五)诸每一旅帅,管二队正;每一校尉,管二旅帅。卫士以二百人为团,团有校尉;

12、五十人为队,队有正。诸差卫士征戍镇防,亦有团伍。其善弓马者,为越骑团,余为步兵团,主帅已下统领之。诸卫士十人为伙,火有六驮马(若无马乡,任备驴骡及牛)。差兵十人以上,并须铜鱼、敕书勘同,始合差发。若急需兵处,准程不得奏闻者,听便差发,即须言上。(擅兴)(3)民事法律规范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处,并听卖口分田(卖充住宅、邸店、碾硙者,虽非乐迁,亦听私卖)。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虽居狭乡,亦听依宽乡制,其卖者不得更请。凡卖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年终彼此除附。若无文牒辄卖买者,财没不追,地还本主。诸官地内得宿藏物者,听收。他人地内得者,与地主中分之。即古器

13、形制异者,悉送官酬其直。(杂令)诸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开元户令)(4)诉讼法律规范诸犯罪,皆于事发处州县推断。在京诸司,则徒以上送大理;杖以下,当司断之。若金吾纠捉到罪人,非贯属在京者,皆送大理。(狱官令)诸犯罪,杖罪以下,县决之;徒以上,县断定送州,复审讫,徒罪及流应决杖、笞若应赎者,即决配征赎。其大理寺及京兆、河南府断徒及官人罪,并后有雪减,并申省。省司复审无失,即速下知。如有不当者,即随事驳正。若大理寺及诸州断流以上若除、免、官当者,皆连写案状申省,大理寺及京兆、河南府,即封案送。若驾行幸,即准诸州例,案复理尽申奏。若案复事有不尽,在京者追就刑部,复以定之。(狱官令)诸鞫

14、狱官与被鞫人有五服内亲,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并受业师,经为本部都督、刺史、县令,及有仇嫌者,皆须听换推。经为府佐、国官,于府主亦同。(狱官令)诸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事状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拷掠。(狱官令)非亲典主司,皆不得至囚所听闻消息。其拷囚及行决罚者,皆不得中易人。(狱官令)诸问囚,皆判官亲问,辞定,令自书办。若不解书者,主典依口写讫,对判官读示。(狱官令)3.(唐)令、式之关系令是基本制度,式与之对应,更为具体,更有操作性。诸其放烽,有一炬、二炬、三炬、四炬者,随贼多少而为差。(军防令“放烽”条)凡寇贼入境,马步兵五十人以上、不满五百人,放烽一炬。得蕃界事宜,又有尘烟,知欲南

15、入,放烽两炬;若余寇贼,则五百人以上、不满三千人,亦放两炬。蕃贼五百骑以上、不满千骑,审知南入,放烽三火炬;若余寇贼三千骑以上,亦放三炬。若余蕃贼千人以上,不知头数,放烽四炬;若余寇贼一万人以上,亦放四炬。(职方式)4.(唐)律与令、式之关系诸奉敕夜开宫殿门,受敕人具录须开之门,并入出人账,宣敕送中书,中书宣送门下。其宫内诸门,城门郎与见值诸卫及监门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折冲、果毅内各一人,具诣阁复奏。御注听,即请合符门鈅。监门官司先严门仗,所开之门内外并立队,燃炬火,对勘符合,然后开之。(监门式)诸奉敕以合符夜开宫殿门,符虽合,不勘而开者,徒三年;若勘符不合而为开者,流两千里;其不承敕

16、而擅开者,绞;若错符、错下键及不由鈅而开者,杖一百;即应闭而忘误而不下键,应开毁管键而开者,徒一年。(卫禁律)诸违令者,笞五十。(谓令有禁制而律无罪名者。)别式者,减一等。(唐律疏议“违令”条)5.格(格后敕)与律、令、式的关系唐格的内容来源于皇帝的制敕,而皇帝发布制敕时可以不受现行法律的约束。通说认为,格后敕主要是对后者的修改、补充和变通。四、君主制下的立法机制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春秋齐国管子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

17、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律令格式,天下通规,非朕(唐高宗)虚所能创制。并是武德之际,贞观以来,或取定宸衷,参详众议,条章备举,轨躅昭然,临事行之,自不能尽。旧唐书刑法志(一)成文法以前的习惯法和判例法(前536年之前)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汉书刑法志(二)个人作律的时代(魏晋以前)子产铸刑鼎;范宣子作刑书;邓析制竹刑;李悝纂法经;商鞅制秦律;萧何作九章律;张汤越宫律;赵禹朝律;叔孙通傍章律(三)专责数人集体编纂魏律,陈群、刘劭等人;晋律,贾

18、充、荀觊、荀勖、羊祜、杜预等14人。(四)设立专门机关或机构参议立法“靖康元年(1126)夏四月戊申,置详议司于尚书省,讨论祖宗法。”“甲申,罢详议司。”宋史钦宗本纪编修敕令所,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详定(侍从官兼),删定官(就职事官内差兼)。掌裒(pu)集诏旨,纂类成书。绍兴十二年罢。乾道六年,复置详定一司敕令所,以右丞相虞允文提举,参知政事梁克家同提举。淳熙十五年省罢,绍熙二年复置局。庆元二年,复置提举,以右丞相余端礼兼,同提举以参知政事京镗兼,仍以编修敕令所为名。宋史职官志国初(顺治二年,1645)以来,凡纂修律例,类必钦命二三大臣为总裁,特开专馆。维时各部院则例陆续成书,苟

19、与刑律相涉,官员一一厘正,故鲜乖牾。自乾隆元年,刑部奏准三年修例一次。十一年,内阁等衙门议改五年一修。由是刑部专司其事,不复简派总裁,律例馆亦遂附属于刑曹,与他部往往不相关会。清史稿刑法一自此,总裁由刑部尚书、侍郎兼充;提调官一人,纂修官四人,以刑部郎中、员外郎兼充;收掌官、翻译官各四人,誊録官六人,以刑部笔帖式充任。掌修法令律例,刊布条式,随时审定。每五年汇辑一次为小修。每十年重修新格,增损删定,勒为宪典,颁行全国,谓之大修。各司案件有应驳者及应更正者,也交律例馆稽核。(刑法五)五、中国历朝法典内容上之特色(一)公法色彩浓厚。其为今日私法典规定之事项,亦惟包含于此等公法典之内,绝无有以为特种

20、之法典而编纂之者。亲族法之婚姻、收养、相续承继,物权法之所有权、质权,以及债法之买卖、借贷、受寄财物等事,亦以刑罚手段裁制之。中国数千年来,皇族而外,无特殊阶级之贵族,虽有高官显贵,足以拟于贵族,然其来也又非世袭。如古罗马古代贵族平民之争,在中国则决不见之;而反抗压迫、倡导私权之机会绝矣!且开国之民主国体,有夏以来,渐变为君主国体。降至成周,儒家孔孟一派起,以道德支配君主之行为。于是,秉视民如子之心,以临驭下民。(二)法典所规定者,非必现行法也 今之善者,虽寝亦书。明李东阳,进正德会典表(三)中国法多含道德的成分夫如是,则有两大弊害生焉:即一以失法律公平之要义,遂至有不能适用之处,而完全丧失法律之效力;一以畏避外部之强制力,而以中心之服从苟免而无耻,遂至并道德而灭绝之矣。要之,两者混同,其结果必悉于亡。参考阅读资料1.李玉生,“唐代法律形式综述”,中国古代法律姓氏研究(法律史论丛第十一辑)。2.日仁井田陞,中国法制史第三章“法典编纂”。3.陈顾远,中国法制史概要,第四章“重要典籍”。4.史广全,中国古代立法文化研究,第六章“中国古代的立法机制”,第七章“中国古代立法的形式”5.美德克布迪,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第二章“清帝国的法典及其编纂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