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代谢讲课教案.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672001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白质代谢讲课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蛋白质代谢讲课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蛋白质代谢讲课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质代谢讲课教案.ppt(6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蛋白质代谢3、AA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pI)在溶液中在溶液中净电荷净电荷为零时的为零时的pH值值ROR+RpI=(pk1+pK2)/2pHpIAA与茚三酮反应呈蓝紫色,与茚三酮反应呈蓝紫色,Pro显黄色。显黄色。4、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螺旋结构要点螺旋结构要点每圈含每圈含3.6个个AAAA残基,残基,螺距螺距0.54nm,每个每个AAAA残残基占基占0.15nm,绕轴旋转绕轴旋转100。又称又称3.613螺旋螺旋每个肽键的羰基氧和每个肽键的羰基氧和第四个肽键的亚氨氢形第四个肽键的亚氨氢形成的氢键保持螺旋稳定。成的氢键保持螺旋稳定。氢键与螺旋长轴基本平氢键与螺

2、旋长轴基本平行。行。多为右手螺旋多为右手螺旋5、维系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化学键、维系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化学键维系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肽键、二硫键维系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肽键、二硫键维系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氢键维系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氢键维系蛋白质分子的三级结构:疏水相互作用力、氢维系蛋白质分子的三级结构:疏水相互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盐键键、范德华力、盐键维系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范德华力、盐键维系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范德华力、盐键6、变性、沉淀、凝固的关系、变性、沉淀、凝固的关系变性的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变性的,变性的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变性的,但凝

3、固的蛋白质一定是变性的。但凝固的蛋白质一定是变性的。*总氮平衡总氮平衡:摄入氮:摄入氮=排出氮排出氮 即蛋白质分解与合成处于平衡,如即蛋白质分解与合成处于平衡,如成人成人*正氮平衡正氮平衡:摄入氮:摄入氮 排出氮排出氮 即蛋白质合成量多于分解量,如即蛋白质合成量多于分解量,如儿童、孕妇儿童、孕妇*负氮平衡负氮平衡:摄入氮:摄入氮 排出氮排出氮 即蛋白质分解量多于合成量,即蛋白质分解量多于合成量,如如饥饿、消耗性疾病饥饿、消耗性疾病 食物摄入氮食物摄入氮-(-(尿氮尿氮+粪氮粪氮)可反映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的动态关系可反映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的动态关系氮平衡氮平衡第一节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

4、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需要量蛋白质的需要量成人每日最低需要量成人每日最低需要量:303050g/d50g/d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每日需要量成人每日需要量:80g/d 80g/d 取决于其含取决于其含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多少种类及含量的多少 必需氨基酸:机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必需氨基酸:机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非必需氨基酸:体内可合成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体内可合成的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婴幼儿时期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半必需氨基酸:婴幼儿时期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 组氨酸和精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赖、缬、异亮、苯丙、蛋、亮、赖、缬、异亮、苯丙、蛋、亮、色、

5、苏氨酸色、苏氨酸第二节第二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蛋白质的酶促降解(Phe.Tyr.Trp)Arg,Lys脂肪族脂肪族胰凝乳胰凝乳蛋白酶蛋白酶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肽酶羧肽酶胰蛋白酶胰蛋白酶氨肽酶氨肽酶羧肽酶羧肽酶(Phe.Trp)第三节第三节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酮体?酮体?氧化供能?氧化供能?糖?糖?胺类胺类-酮酸酮酸脱氨脱氨NH3H-C-NH2COOHR C=OCOOHR(生成尿素)(生成尿素)脱羧脱羧+CO2氨基酸代谢概况氨基酸代谢概况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n 脱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指氨基酸脱去指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相应氨基生成

6、相应-酮酸酮酸的过程。的过程。氧化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非氧化脱氨基作用非氧化脱氨基作用脱酰胺基作用脱酰胺基作用-酮酸酮酸+H2O+NH3氨基酸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 2H 氨基酸氨基酸亚氨基酸亚氨基酸CHCOOHRN H2(一)氧化脱氨基作用(一)氧化脱氨基作用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通过氧化脱氢,同时释放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通过氧化脱氢,同时释放出游离氨。出游离氨。氨基酸氧化脱氨的主要酶:氨基酸氧化脱氨的主要酶:*L-氨基酸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活性低,分布于肝及(活性低,分布于肝及 肾脏,辅基为肾脏,辅基为FMN)*D-氨基酸氧

7、化酶氨基酸氧化酶(活性强,但体内(活性强,但体内D-氨基氨基 酸少,辅基为酸少,辅基为FAD)*L-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 活性强,分布于肝、肾及脑组织活性强,分布于肝、肾及脑组织 为变构酶,受为变构酶,受ATP、ADP等调节,等调节,辅酶为辅酶为NAD+或或NADP+专一性强,只作用于谷氨酸,催化的反应可逆专一性强,只作用于谷氨酸,催化的反应可逆+H2O_H2O+NH3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TCAL-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L-谷氨酸谷氨酸L-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 NAD+NADH+H+转氨酶转氨酶(二)(二)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R1CCOOHO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氨基在

8、转氨酶的作用下转移到在转氨酶的作用下转移到-酮酮酸酸的酮基位置上,使酮酸变为相应的的酮基位置上,使酮酸变为相应的-氨基酸氨基酸,原氨,原氨基酸失去氨基变成相应的基酸失去氨基变成相应的-酮酸酮酸。转氨酶转氨酶(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谷氨酸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丙酮酸转氨酶又称谷丙转氨酶又称谷丙转氨酶(GPT/ALT)临床意义: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临床意义:急性肝炎患者血清GPT升高升高*谷氨酸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草酰乙酸转氨酶 又称谷草转氨酶又称谷草转氨酶(GOT/AST)临床意义:心梗患者血清临床意义:心梗患者血清GOT升高升高GPT谷氨酸谷氨酸+丙酮

9、酸丙酮酸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丙氨酸丙氨酸GOT谷氨酸谷氨酸+草酰乙酸草酰乙酸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正常人各组织中正常人各组织中GPT及及GOT 活性活性(单位单位/克湿组织克湿组织)组组 织织 GPT GOT组组 织织 GPT GOT 肝肝 44000 142000胰胰 腺腺 2000 28000 肾肾 19000 91000脾脾 1200 14000 心心 7100 156000肺肺 700 10000 骨骼肌骨骼肌 4800 99000血清血清 16 20特点:特点:接受氨基的主要酮酸有:接受氨基的主要酮酸有: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只有氨基的转移,没有氨的生成只有氨基的转

10、移,没有氨的生成 *转氨酶的辅酶转氨酶的辅酶都是磷酸吡哆醛或磷酸都是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吡哆胺*丙酮酸丙酮酸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转氨酶转氨酶种类多、分布广、活性高种类多、分布广、活性高但氨基酸但氨基酸没有真正脱掉氨基没有真正脱掉氨基氧化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氨基酸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只有只有Glu脱氢酶分布广、活性高,但肌肉缺乏脱氢酶分布广、活性高,但肌肉缺乏不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方式不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方式最佳脱氨基的方式是?最佳脱氨基的方式是?联合脱氨基联合脱氨基=转氨基转氨基+氧化脱氨基氧化脱氨基转氨酶与转氨酶与Glu脱氢酶的联合脱氨基脱氢酶的联

11、合脱氨基 肝、脑、肾肝、脑、肾转氨酶与转氨酶与嘌呤核苷酸循环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的联合脱氨基 肌肉、脑、肾肌肉、脑、肾转氨酶转氨酶-酮戊二酸酮戊二酸+NAD+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NADH+H+氨基酸氨基酸-酮酸酮酸谷氨酸谷氨酸(三)联合脱氨基作用(三)联合脱氨基作用特点:特点:有氨生成,反应过程可逆,有氨生成,反应过程可逆,-酮戊二酸酮戊二酸只是一种氨基传递体。只是一种氨基传递体。生理意义生理意义:*体内合成氨基酸的主要途径体内合成氨基酸的主要途径 *肝、肾等组织肝、肾等组织主要脱氨主要脱氨途径途径特点和意义特点和意义骨骼肌骨骼肌和和心肌组织心肌组织主要由该途径脱氨主要由该途径脱氨

12、转氨基作用与转氨基作用与腺嘌呤核苷酸循环腺嘌呤核苷酸循环联合联合腺嘌呤核苷酸循环腺嘌呤核苷酸循环延胡索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苹果酸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5-p腺苷酸代腺苷酸代琥珀酸琥珀酸H2ONH3腺苷酸腺苷酸脱氨酶脱氨酶-5-pIMP腺苷酸代腺苷酸代琥珀酸合琥珀酸合成酶成酶AMP-5-p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H2O腺苷酸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代琥珀酸裂解酶TCA二、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二、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在氨基酸脱羧酶催化下,氨基酸脱羧而产生胺和在氨基酸脱羧酶催化下,氨基酸脱羧而产生胺和CO2的过程。的过程。氨基酸脱羧酶氨基酸脱羧酶氨基酸氨基酸胺类胺类RCH2NH2+CO2磷酸吡哆醛磷酸

13、吡哆醛(一)谷氨酸的脱羧(一)谷氨酸的脱羧 L-谷氨酸谷氨酸 GABACO2L-谷氨酸脱羧酶谷氨酸脱羧酶-氨基丁酸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GABA)是抑制性神经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递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二)组氨酸经组氨酸脱羧酶催化生成(二)组氨酸经组氨酸脱羧酶催化生成组胺组胺(histamine)组胺是强烈的血管舒张剂,可增加毛细血管的组胺是强烈的血管舒张剂,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还可刺激胃蛋白酶原及胃酸的分泌。通透性,还可刺激胃蛋白酶原及胃酸的分泌。L-组氨酸组氨酸组胺组胺组氨酸脱羧酶组氨酸脱羧酶CO2HN NCH2CHCOOHNH2HN

14、 NCH2CH2NH2(三)色氨酸经(三)色氨酸经5-羟色胺酸生成羟色胺酸生成5-羟色胺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HT在脑内作为神经递质起抑制作用;在在脑内作为神经递质起抑制作用;在外周组织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外周组织有收缩血管的作用。5-羟色氨酸羟色氨酸5-HT色氨酸羟化酶色氨酸羟化酶5-5-羟色氨酸脱羧酶羟色氨酸脱羧酶CO2色氨酸色氨酸CH2CHCOOH NH2CH2CHCOOH NH2HOCH2CH2NH2HO正常人血氨浓度正常人血氨浓度60mol/L血血 氨氨氨基酸、胺氨基酸、胺分解分解肠道吸收肠道吸收肾脏产生肾脏产生合成尿素合成尿素合成谷氨酰胺合成谷

15、氨酰胺合成含氮化合物合成含氮化合物铵盐铵盐一、体内氨的来源去路一、体内氨的来源去路第四节第四节 氨的代谢转变氨的代谢转变TCA 脑脑供供能能不不足足-酮戊二酸酮戊二酸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酰胺NH3NH3 脑内脑内-酮戊二酸酮戊二酸氨中毒的可能机制氨中毒的可能机制二、氨的转运丙丙氨氨酸酸葡葡萄萄糖糖 肌肉肌肉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转氨基转氨基谷氨酸谷氨酸-酮戊酮戊 二酸二酸丙酮酸丙酮酸糖糖酵酵解解途途径径肌肉肌肉丙丙氨氨酸酸血液血液丙氨酸丙氨酸葡萄糖葡萄糖-酮戊二酸酮戊二酸谷氨酸谷氨酸丙酮酸丙酮酸NH3尿素尿素尿素循环尿素循环糖糖异异生生肝肝1.丙氨酸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葡萄糖循环葡葡萄萄糖

16、糖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将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输。将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输。肝为肌肉提供葡萄糖以生成丙氨酸。肝为肌肉提供葡萄糖以生成丙氨酸。2.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 谷氨酸谷氨酸 +NH3谷氨酰胺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ATPADP+Pi谷氨酰胺酶谷氨酰胺酶生理意义:生理意义: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的储存及运输形式。三、尿素的生成机制三、尿素的生成机制鸟氨酸循环(重点)鸟氨酸循环(重点)2分子氨与分子氨与1分子分子CO2结合生成结合生成1分子尿素及分子尿素及1分子水分子水尿尿 素素 生生 成成 的的 过过 程

17、程 由由 Hans Krebs 和和 Kurt Henseleit 提提出出,称称为为鸟鸟氨氨酸酸循循环环(orinithine cycle),又又 称称 尿尿 素素 循循 环环(urea cycle)或或 Krebs-Henseleit循环。循环。三三个个步步骤骤:鸟鸟氨氨酸酸(Ori)与与一一分分子子NH2和和一一分分子子CO2结结合合形形成成瓜瓜氨氨酸酸(Cit);Cit与与氨氨反反应应生生成成Arg;Arg被被精精氨氨酸酸酶酶水水解解产产生生一一分分子子尿尿素素和和一一分子分子Ori。尿素循环概况尿素循环概况1、NH3、CO2和和ATP缩合生成缩合生成氨基甲酰磷酸氨基甲酰磷酸 CO2+

18、NH3+H2O+2ATP氨甲酰磷酸合成酶氨甲酰磷酸合成酶(N-乙酰谷氨酸,乙酰谷氨酸,Mg2+)COH2NO PO32-+2ADP+Pi氨甲酰磷酸氨甲酰磷酸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尿素合成的详细步骤尿素合成的详细步骤反应消耗反应消耗2 2分子分子ATPATP。2、瓜氨酸的合成瓜氨酸的合成鸟氨酸鸟氨酸鸟氨酸氨基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甲酰转移酶+H3PO4瓜氨酸瓜氨酸(反应部位:线粒体反应部位:线粒体)+氨甲酰磷酸氨甲酰磷酸PO32-反应在反应在线粒体线粒体中进行,瓜氨酸生成后进入中进行,瓜氨酸生成后进入细胞液。细胞液。3、精氨酸代琥珀酸的合成精氨酸代琥珀酸的合成(反应部位:胞液)(反应

19、部位:胞液)瓜氨酸瓜氨酸+可由转氨基可由转氨基作用提供作用提供天冬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代琥珀精氨酸代琥珀酸缩合酶酸缩合酶,Mg2+ATPAMP+PPi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精氨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精氨酸代琥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珀酸裂解酶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代琥珀酸4、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生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生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反应在胞液中进行。反应在胞液中进行。5 5、精氨酸水解释放尿素并再生成鸟氨酸、精氨酸水解释放尿素并再生成鸟氨酸反应在胞液中进行。反应在胞液中进行。尿素尿素鸟氨酸鸟氨酸精氨酸精氨酸H H2 2O ONH3+CO2+H2O氨甲酰磷酸氨甲酰磷酸精氨酸代

20、琥珀酸精氨酸代琥珀酸2ATP2ADP+PiCPS-I鸟鸟氨酸氨酸Pi瓜氨酸瓜氨酸瓜氨酸瓜氨酸尿素尿素鸟鸟氨酸氨酸H2OATPAMP+PPi天冬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精氨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苹果酸草酰草酰 乙酸乙酸谷氨酸谷氨酸-酮戊二酸酮戊二酸aa-酮酸酮酸线粒体线粒体胞液胞液 尿素合成尿素合成的全过程的全过程n反应小结:反应小结:原料:原料:2 2 分子氨,一个来自于分子氨,一个来自于游离氨游离氨,另一个,另一个来自来自天冬氨酸天冬氨酸。过程:通过鸟氨酸循环,先在过程:通过鸟氨酸循环,先在线粒体线粒体中进行,中进行,再在再在胞液胞液中进行。中进行。耗能:耗能:3 3 个个ATPATP,4 4

21、个高能磷酸键。个高能磷酸键。尿素尿素+2ADP+AMP+2Pi+PPi2NH3+CO2+3ATP+H2O高血氨症高血氨症*血氨正常参考值:血氨正常参考值:5.546.5 mol/L*引起高血氨症主要原因:引起高血氨症主要原因:肝功能严重损伤,尿素合成障碍肝功能严重损伤,尿素合成障碍*降低血氨的措施降低血氨的措施:限制蛋白进食量,给肠道抑菌药物,限制蛋白进食量,给肠道抑菌药物,给谷氨酸使其与氨结合为谷氨酰胺给谷氨酸使其与氨结合为谷氨酰胺TCA 脑脑供供能能不不足足-酮戊二酸酮戊二酸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酰胺NH3NH3 脑内脑内-酮戊二酸酮戊二酸氨中毒的可能机制氨中毒的可能机制*机制:机制:脑

22、中氨升高,消耗脑中氨升高,消耗-酮戊二酸(转变为谷氨酮戊二酸(转变为谷氨酸),使三羧酸循环减弱,酸),使三羧酸循环减弱,ATP合成减少,引起大脑合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昏迷。功能障碍,严重时昏迷。甘油的分解代谢甘油激甘油激酶酶DHAP1分子甘油彻底氧化净生成分子甘油彻底氧化净生成?分子分子ATPo甘油分解能量生成 ATPo甘油-磷酸甘油(-1 ATP)-1o-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1 NADH)2.5或1.5o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1 NADH)2.5或1.5o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1 ATP)1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1 ATP)1o丙酮酸 乙酰

23、CoA(+1 NADH)2.5o乙酰CoATCA 10o一分子甘油彻底氧化分解净生成ATP 18.5或16.5-氧化的反应历程o71.5+72.5+810-2=106o1分子软脂酸氧化共生成106分子ATP。TCA71.572.5810NH3+CO2+H2O氨甲酰磷酸氨甲酰磷酸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代琥珀酸2ATP2ADP+PiCPS-I鸟鸟氨酸氨酸Pi瓜氨酸瓜氨酸瓜氨酸瓜氨酸尿素尿素鸟鸟氨酸氨酸H2OATPAMP+PPi天冬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精氨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苹果酸草酰草酰 乙酸乙酸谷氨酸谷氨酸-酮戊二酸酮戊二酸aa-酮酸酮酸线粒体线粒体胞液胞液 尿素合成尿素合成的全过程的全过程草酰

24、乙酸草酰乙酸TCA琥珀酰琥珀酰CoA-酮戊二酸酮戊二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Phe、TyrMet、Ser、Val、Ile、ThrAspLeu、Trp、IleAla、Gly、Ser、Cys、Thr、Trp糖糖丙酮酸丙酮酸乙酰乙酰CoA磷酸丙糖磷酸丙糖脂肪酸脂肪酸脂肪脂肪甘油甘油Leu、Lys、Phe、Tyr、TrpGluArg、His、Pro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酮体酮体氨基酸、糖及脂肪代谢的联系氨基酸、糖及脂肪代谢的联系生糖氨基酸:生糖氨基酸:甘、丝、丙甘、丝、丙等多种氨基酸等多种氨基酸生酮氨基酸:生酮氨基酸:亮氨酸亮氨酸 生酮兼生糖氨基酸:生酮兼生糖氨基酸:异亮、苯丙、酪、苏、色异亮、苯丙、酪、苏

25、、色二、二、-酮酸的代谢酮酸的代谢 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一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个碳原子的基团。一碳一碳单位单位的概念的概念甲基甲基-CH3亚甲基亚甲基-CH2-次甲基次甲基-CH=甲酰基甲酰基-CHO亚氨甲基亚氨甲基-CH=NH羟甲基羟甲基-CH2OHo计算计算1mol的丙氨酸在植物或动物体内彻底氧的丙氨酸在植物或动物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多个摩尔的化可产生多个摩尔的ATP?NADH+H+乙酰乙酰CoATCA3(NADH+H+)1FADH21ATP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三大营养素三大营养素共同中共同中间产物间产物共同最终共同最终代谢通路代谢

26、通路糖糖脂肪脂肪蛋白质蛋白质乙酰乙酰CoACoATCA2H2H氧氧化化磷磷酸酸化化ATPCOCO2 2三大营养素可在体内氧化供能。三大营养素可在体内氧化供能。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营养物营养物分解分解释放释放能量能量ADP+PiATP直直接接供供能能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例如例如乙酰乙酰CoANADPH+H+脂酸、胆固醇脂酸、胆固醇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1.摄入的糖量超过能量消耗时摄入的糖量超过能量消耗时 二、糖、脂和蛋白质二、糖、脂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之间的相互

27、联系葡葡萄萄糖糖乙酰乙酰CoA合成脂肪合成脂肪(脂肪组织)(脂肪组织)合成糖原储存(肝、肌肉)合成糖原储存(肝、肌肉)2.脂肪的甘油部分能在体内转变为糖脂肪的甘油部分能在体内转变为糖脂酸脂酸乙酰乙酰CoA葡萄糖葡萄糖脂脂肪肪甘油甘油甘油激酶甘油激酶肝、肾、肠肝、肾、肠磷酸磷酸-甘油甘油葡葡萄萄糖糖(二)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二)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例如例如丙氨酸丙氨酸丙酮酸丙酮酸脱氨基脱氨基糖异生糖异生葡萄糖葡萄糖1.大部分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相应的大部分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相应的-酮酸,可转变为糖。酮酸,可转变为糖。2.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

28、 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糖糖丙酮酸丙酮酸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乙酰乙酰CoA柠檬酸柠檬酸-酮戊二酸酮戊二酸丙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酸氨基酸氨基酸乙酰乙酰CoA脂肪脂肪 1.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 2.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丝氨酸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胆胺胆胺脑磷脂脑磷脂胆碱胆碱卵磷脂卵磷脂(三)脂类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三)脂类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脂肪脂肪甘油甘油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丙酮酸丙酮酸 其他其他-酮酸酮酸某些非必需氨基酸某些非必需氨基酸3.脂肪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脂肪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