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颌畸形的分类.pptx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671352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错颌畸形的分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错颌畸形的分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错颌畸形的分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错颌畸形的分类.pptx(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12/191错牙合畸形的分类2022/12/192主要内容一一Angle理想牙合理想牙合二二Angle错牙合分类法错牙合分类法三三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2022/12/193提要1对错牙合畸形病因与机制的全面和正确分析是错颌畸形分类的基础。2错牙合畸形的科学与准确分类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Angle分类法简明、方便、易懂,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错颌畸形分类法。4毛燮均分类法将错牙合畸形的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结合,并从长、宽、高三方面对错牙合畸形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类,充分体现了咀嚼器官的立体结构和形态变化。2022/12/194一Angle分类

2、法的理论基础上颌骨固定于头颅上,位置恒定;上颌第一恒磨牙生长在上颌骨上,位置稳定而不易错位;上颌第一恒磨牙作为基准;根据下颌第一恒磨牙与其前后向位置关系的不同而进行分类。2022/12/195二Angle错牙合分类法Angle第一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class,neutroclusion)Angle第二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 (class,distoclusion)Angle第三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 (class,mesioclusion)2022/12/196Angle第一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class,neutroclusion)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在正中牙合

3、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而畸形主要表现在牙弓前段。此类错牙合可表现为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牙合,前牙深覆牙合,后牙颊、舌向错位等。2022/12/197第一类错合的临床表现2022/12/198Angle第二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class,distoclusion)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如果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为轻度远中错牙合或开始远中错牙合。若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为完全远中错牙合。2022/

4、12/199 根据类错牙合畸形的机制,可分为骨性类和牙性类错牙合。第二类,第一分类(class,division 1)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 (class,division 1,subdivision)第二类,第二分类(class,division 2)第二类,第二分类,亚类 (class,division 2,subdivision)Angle第二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class,distoclusion)2022/12/1910第一分类(1):磨牙远中错合关系,同时有上颌切牙的唇向倾斜。临床表现:前牙深覆盖、深覆合、上唇发育不足和开唇露齿。2022/12/1911第一分类(1)2022/12

5、/1912第一分类亚类(1S):一侧磨牙为远中关系,另一侧为中性关系。2022/12/1913第二分类(2):磨牙远中错合关系,同时有上颌切牙的舌向倾斜。临床表现: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2022/12/1914第二分类(2)2022/12/1915第二分类亚类(2S):一侧磨牙为远中关系,另一侧为中性关系。2022/12/1916Angle第三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 (class,mesioclusion)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如果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时,成为轻度近中错牙合

6、或开始近中错牙合。若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近中错牙合。临床表现:前牙反牙合或对刃。2022/12/1917近中错牙合临床表现2022/12/1918第三类亚类(S):一侧磨牙为近中关系,另一侧磨牙为中性关系。2022/12/1919二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第类牙量骨量不调第类长度不调第类宽度不调第类高度不调第类个别牙错位第类特殊类型2022/12/1920第类牙量骨量不调1第1 分类(1)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大于骨量主要症状:牙拥挤错位者矫治原则: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减径或减数2022/12/1921牙拥挤错位者2022/12/1922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7、2第2分类(2)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小于骨量主要症状:有牙间隙矫治原则:缩小牙弓或结合修复治疗2022/12/1923有牙间隙2022/12/1924第类长度不调1第1分类(1)近中错牙合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大,或两者兼之。主要症状:后牙近中错牙合,前牙为对牙合或反牙合。矫治原则:矫正颌间关系。推下牙弓向后,或牵上牙弓向前2022/12/1925反牙合2022/12/1926第类长度不调2第2分类(2)远中错牙合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两者兼之。主要症状:后牙为远中错牙合,前牙深覆盖。颏部可后缩矫治原则:矫正颌间关系。推上牙弓向后

8、,或牵下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2022/12/1927远中错牙合2022/12/1928第类长度不调3第3分类(3)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两者兼之。主要症状:后牙中性牙合,前牙反牙合。矫治原则:矫治前牙反牙合2022/12/1929后牙中性牙合、前牙反牙合2022/12/1930第类长度不调4第4分类(4)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小,或两者兼之。主要症状:后牙中性牙合,前牙深覆盖。矫治原则:矫治前牙深覆盖2022/12/1931后牙中性牙合、前牙深覆盖2022/12/1932第类长度不调5第5分类(5)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

9、下牙弓长度较大主要症状:双颌或双牙弓前突矫治原则:减径或减数,以减少上下牙弓突度,或推上下牙弓向后。2022/12/1933双颌、双牙弓前突2022/12/1934第类宽度不调1第1 分类(1)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小,或两者兼有。主要症状: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盖或正锁牙合。矫治原则: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弓宽度,或两者并用2022/12/1935第1 分类(1)2022/12/1936第类宽度不调2第2分类(2)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大,或两者兼有。主要症状:上牙弓窄于下牙弓,后牙对合、反合或反锁牙合。矫治原则:扩大上牙弓

10、宽度,或缩小下牙弓宽度,或两者并用2022/12/1937第2分类(2)2022/12/1938第类宽度不调3第3 分类(3)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的宽度过小。主要症状:上下牙弓狭窄矫治原则:扩大上下牙弓,或用肌能训练矫治法,并加强营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弓的发育。2022/12/1939第3 分类(3)2022/12/1940第类高度不调1第1 分类(1)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高,或后牙牙槽过低,或两者兼有。主要症状:前牙深覆牙合,可能表现面下1/3过低。矫治原则:压低前牙,或升高后牙,或两者并用。2022/12/1941第1 分类(1)2022/12/1942第类高度不调2第2分类

11、(2)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低,或后牙牙槽过高,或为复合机制。主要症状:前牙开牙合,可能表现面下1/3过高。矫治原则: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或两者并用,或需矫正颌骨畸形。2022/12/1943第2分类(2)2022/12/1944第类个别牙错位主要机制:由局部变化所造成的个别牙错位,不代表牙合、颌、面的发育情况,也没有牙量、骨量的不调。主要症状:一般错位表现有舌向、唇(颊)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情况。有时几种情况同时出现,例如:唇向-低位-转位等。矫治原则:按具体情况矫治处理。2022/12/1945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的特点此分类法反映了咀嚼器官的立体结构和咀嚼器官的形

12、态变化此分类法将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结合,不仅从形态上分类,而且机制包括的较全面,在分类的同时,可以提示大致的矫治方法,对临床教学和科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此分类法从长、宽、高三个方面对错牙合的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和分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2022/12/1946第VI类特殊类型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合畸形统属此类。其矫治可按情况处理。2022/12/1947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的临床应用1错合畸形类别可用符号书写,如I,I,.2复合类型可用加号表示,如I1+III1,II5+III33诊断符合错牙合类型时,应按畸形类型的严重程度而依次排列。严重者为危害较大,必须矫治的错合畸形,轻微者为可治可

13、不治的错合畸形。4个别牙错位且间隙不足时,应算为I1类;个别牙错位但无拥挤存在时,则应该算作类2022/12/1948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的临床应用5II类及III类错合有时是单侧的,可用牙位 符号表示。6将牙弓分为段,即前牙段及两侧后牙段,若一段内只有个牙齿错位,则算为个别的,个以上的牙齿错位则可以代表牙弓的异常。2022/12/1949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特点1此分类法基于对人类咀嚼器官进化的研究结果,反映了两个科学依据,即咀嚼器官的立体结构和咀嚼器官的形态变化。2此分类法将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结合,不仅从形态上分类,还较全面地阐述并划分了形成机制,同时,又提示出大致的矫治方法或原则,对临床、教学和科研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3此分类法着重强调了现代人类错牙合畸形的基本机制,即牙量、骨量不调的原则,并从长、宽、高三方面对错牙合畸形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022/12/19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