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669408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8.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ppt(8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一、职业病是如何发生的?一、职业病是如何发生的?二、人力资源部门的岗位与职业卫生的二、人力资源部门的岗位与职业卫生的职业危害岗位有什么区别?职业危害岗位有什么区别?三、为什么要划分职业危害岗位?三、为什么要划分职业危害岗位?四、工种是岗位吗?四、工种是岗位吗?首先和大家讨论回顾几个问题首先和大家讨论回顾几个问题致病因素:职业危害因素:致病因素:职业危害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 放射,噪声;毒物和粉尘等放射,噪声;毒物和粉尘等职业人群接触机会:职业人群接触机会:生产过程(工艺,设备)中;生产过程(工艺,设备)中;劳动过程(作业方式和劳动时间

2、)。劳动过程(作业方式和劳动时间)。防护设施(建设项目三同时)投用效果?防护设施(建设项目三同时)投用效果?一、职业病是如何发生的?一、职业病是如何发生的?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状态形式;浓度(强度);及气存在状态形式;浓度(强度);及气象环境影响。象环境影响。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作业岗位人员作业岗位人员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和时间(强度)和时间=接触水平。(接触水平。(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接触限值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PC-TWA;噪声的连续等效声级;噪声的连续等效声级)长期超过)长

3、期超过接触限接触限值值情况下导致情况下导致=职业病职业病!一、职业病是如何发生的一、职业病是如何发生的?(?(续续)作业岗位职业人群划分作业岗位职业人群划分l作业场所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作业场所是否符合卫生标准!l如何用如何用 (接触限值接触限值:PC-TWA):PC-TWA)来评价来评价l接触水平计算接触水平计算l作业岗位职业人群划分致关重要作业岗位职业人群划分致关重要!1.人人力力资资源源部部门门的的岗岗位位强强调调的的(是是做做什什么么事事)是工作(岗位)职责,也叫职位。是工作(岗位)职责,也叫职位。2.职业卫生的职业危害岗位强调的是职业人职业卫生的职业危害岗位强调的是职业人群与工作场所关联

4、和结合,是要划分出人群与工作场所关联和结合,是要划分出人与工作和职业危害发生源有机结合的基本与工作和职业危害发生源有机结合的基本单元。单元。二、人力资源部门的岗位与职业卫二、人力资源部门的岗位与职业卫生的职业危害岗位有什么区别?生的职业危害岗位有什么区别?l职业危害岗位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把接触职业职业危害岗位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把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水平不同职业人群区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水平不同职业人群区分开来。反过来就是把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分开来。反过来就是把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水平相同或相似职业人员归并种类和接触水平相同或相似职业人员归并到一起。到一起。l职业危害岗位职业危害岗位是职业卫

5、生监测评价和职业健是职业卫生监测评价和职业健康监护的基础和依据。康监护的基础和依据。三、为什么要划分职业危害岗位?三、为什么要划分职业危害岗位?l是工作类型,但与职业危害岗位概念比,还是工作类型,但与职业危害岗位概念比,还缺少是工作场所和作业环境存在职业危害缺少是工作场所和作业环境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因素。四、工种是岗位吗?四、工种是岗位吗?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GBZ 2.1 GBZ 2.2 工作场所工作场所 工作场所工作场所 化学有害因素化学有害因素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

6、素接触限值388项339 项 47 项 2 项 有毒物质有毒物质 粉尘粉尘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中文名中文名MAC PC-TWAPC-STEL苯苯610酚酚10氯氯1白云石白云石 总尘总尘 呼呼尘尘8 4 中文名中文名MACPC-TWAPC-STEL一氧化碳一氧化碳 非高原非高原2030高高 原原海拔海拔20002000米米海拔海拔30003000米米2015特例特例接触限值种类及表示方式接触限值种类及表示方式毒 物 粉 尘MAC PC-TWA+PC-TWA+超限倍数超限倍数 PC-TWAPC-TWA(163项168个值)(1.53)+MACMAC(51项54个值)超限倍数超限倍数 PC-TWA

7、+PC-STELPC-TWA+PC-STEL (2)(117项119个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超限倍数超限倍数 容许浓度容许浓度 检测浓度检测浓度 PC-TWA 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度)PC-STEL CSTEL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MAC CMAC (最高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最高浓度最高浓度)EL CEL (超限倍数)(超限倍数)(超限浓度超限浓度)职业卫生现场常用检测职业卫生现场常用检测(测量测量)方法方法1)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

8、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GBZ159-2004)2)2)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GBZ/T 160.1-85)(GBZ/T 160.1-85)3)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第1 1部分部分:超高频辐射超高频辐射(GBZ/T(GBZ/T 189.1-2007)189.1-2007)4)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第2 2部分部分:高频电磁场高频电磁场(GBZ/T(GBZ/T 189.2-2007)189.2-2007)5)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第3

9、3部分部分:工频电场工频电场(GBZ/T 189.3-(GBZ/T 189.3-2007)2007)6)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第4 4部分部分:激光辐射激光辐射(GBZ/T 189.4-(GBZ/T 189.4-2007)2007)7)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第5 5部分部分:微波辐射微波辐射(GBZ/T 189.5-(GBZ/T 189.5-2007)2007)8)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第6 6部分部分:紫外辐射紫外辐射(GBZ/T 189.6-(GBZ/T 189.6-2007)2007)9)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

10、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第7 7部分部分:高温高温(GBZ/T 189.7-2007)(GBZ/T 189.7-2007)10)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第8 8部分部分:噪声噪声(GBZ/T 189.8-(GBZ/T 189.8-2007)2007)11)1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第9 9部分部分:手传振动手传振动(GBZ/T 189.9-(GBZ/T 189.9-2007)2007)12)1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第1010部分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0-2007)(GBZ/T

11、189.10-2007)13)1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第1111部分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 189.11-2007)(GBZ/T 189.11-2007)14)1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 1部分部分:总粉尘浓度总粉尘浓度(GBZ/T(GBZ/T 192.1-2007)192.1-2007)15)1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 2部分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GBZ/T 192.2-2007)16)16)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工作场所空气中

12、粉尘测定第3 3部分部分:粉尘分散度粉尘分散度(GBZ/T(GBZ/T 192.3-2007)192.3-2007)17)1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 4部分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GBZ/T 192.4-2007)18)1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 5部分部分:石棉纤维浓度石棉纤维浓度(GBZ/T(GBZ/T 192.5-2007)192.5-2007)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09(2009版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

13、评价李俊杰解读李俊杰解读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修订原因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修订原因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职业卫生技术规范(2004)内容的不适应内容的不适应:l四年多来国家法规出台完善四年多来国家法规出台完善;l国家管理行政职能重新划分国家管理行政职能重新划分;l卫生标准的完善更新卫生标准的完善更新;l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题;国家法规出台完善国家法规出台完善l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l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l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49号令)代替原号令)代替原(22号

14、令号令);l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3号令):由号令):由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和GBZ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代替。代替。国家管理行政职能重新划分国家管理行政职能重新划分l生产安全监督局生产安全监督局:生产现场监督生产现场监督;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评价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评价.l环保局环保局:放射现场管理监督放射现场管理监督;l卫生部卫生部:职业人群健康监护职业人群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和健康教育职业病诊断和健康教育促进促进.卫生标准的完善更新卫生标准的完善更新l2004至至2008年以来年以来新颁卫生标准新颁卫生标准布布

15、72个;个;l其中其中GBZ/T 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就有方法就有85种;种;lGBZ/T 189.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包含包含11个部分;个部分;l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也包含定也包含5个部分;个部分;l其中又有其中又有18个新标准代替了过去老标准。个新标准代替了过去老标准。各企业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企业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l技术规范部分内容与管理规定重复;技术规范部分内容与管理规定重复;l各企业的岗位定义不清:与工种,职位,工各企业的岗位定义不清:与工种,职位,工

16、段,工作区域混为一谈;段,工作区域混为一谈;l监测评价统计以监测评价统计以监测点为主:没有对人群接监测点为主:没有对人群接触水平触水平TWA进行评价;进行评价;l没有考虑企业类型不同特点;中石化现有:没有考虑企业类型不同特点;中石化现有:油田、炼化、设计施工、销售等类型。油田、炼化、设计施工、销售等类型。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修订依据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修订依据l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l卫生标准: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

17、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l中石化职业卫生有关管理制度中石化职业卫生有关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修订原则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修订原则l严于不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严于不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要求;l概念述语格式报表规范统一;概念述语格式报表规范统一;l结合各企业实际简明扼要可操作性;结合各企业实际简明扼要可操作性;l技术规范内容与管理制度不重复,强调技术技术规范内容与管理制度不重复,强调技术操作含量;操作含量;l不同类型企业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不同类型企业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要求。要求。职业卫生技术规范内容职业卫生技术规范内容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8、: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附录A中引用的文件,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适用于本规范。反之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l3.1工作地点工作地点 指职工进行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指职工进行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l3.2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概念宽范难界定,报表中有歧义!只能做表头概念宽范难界定,报表中有歧义!只能做表头)指职工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指职工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l3.3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 存在于特定工

19、作场所或者与特定职业相伴随,存在于特定工作场所或者与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职工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职工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影响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危害因素以及在动中存在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危害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因素。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因素。l3.4化学有害因素化学有害因素 本规范所指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和粉尘。本规范所指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和粉尘。l3.5监测点监测点 根据监测目的和现场调查的结果,选定作为长根据监测目的和现场调查的结果,选定作为长

20、期或定期采样和监测的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为监期或定期采样和监测的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为监测点。测点。l3.6岗位岗位 指职工经常在相同的工作场所从事相同的职业指职工经常在相同的工作场所从事相同的职业活动,其人与事有机结合的基本单元。活动,其人与事有机结合的基本单元。l3.7职业病危害岗位职业病危害岗位 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5 5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 l5.1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l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的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的监测;l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监测;l工作场

21、所物理因素的监测;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监测;l生物材料的监测。生物材料的监测。5.2 5.2 监测类别监测类别l日常监测:用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日常监测:用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监测;l评价监测: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评价监测: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现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监测;状评价的监测;l监督监测:用于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对工作场所监监督监测:用于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对工作场所监督时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督时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l事故性监测: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病危害事事故性

22、监测: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监测。故时进行的紧急监测。5.35.3监测周期监测周期l毒物监测毒物监测l高毒物品每月一次,一般毒物炼化企业每季度一次,其他高毒物品每月一次,一般毒物炼化企业每季度一次,其他企事业单位每年至少一次。企事业单位每年至少一次。l毒物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时,应及时整改复测。毒物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时,应及时整改复测。一般毒物每月至少一次;高毒物品实时监测,直至符合国一般毒物每月至少一次;高毒物品实时监测,直至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家职业卫生标准。l粉尘监测粉尘监测l炼化企业每季度一次;其他企事业单位每半年至少一次,炼化企业每季度一次;

23、其他企事业单位每半年至少一次,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时每季度一次;超过国家职业时每季度一次;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时,每月一次。卫生接触限值时,每月一次。l有毒粉尘按毒物的要求进行监测。有毒粉尘按毒物的要求进行监测。5.35.3监测周期(续)监测周期(续)l物理因素监测物理因素监测l噪声监测:每半年一次;若工艺设备及防噪声监测:每半年一次;若工艺设备及防护措施变更时,应随时监测。护措施变更时,应随时监测。l高温监测:每年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一次。高温监测:每年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一次。l其他物理因素:每半年监测一次。其他物理因素:每半年监测一次。l生物材料监测生物材料监测 根

24、据需要适时进行。根据需要适时进行。5.4 5.4 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点的设置l各单位应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的基础上,各单位应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设置原则,合理设置监测点。根据设置原则,合理设置监测点。l现场调查现场调查l设置原则设置原则l监测点设置数目监测点设置数目5.4.1 5.4.1 现场调查现场调查 l5.4.1.1 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包括工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包括工作过程作过程 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设备的分布和中间产物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设备的分布情况。情况。l5.4.1

25、.2 调查工艺流程调查工艺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生产设备的完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好程度等。l5.4.1.3 调查职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状况:包括职调查职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状况:包括职工人数、作业方式、工作地点和工作路线、在工工人数、作业方式、工作地点和工作路线、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作地点停留时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确定并划分职业危害岗位。频度及持续时间等。确定并划分职业危害岗位。5.4.1 5.4.1 现场调查(续)现场调查(续)l5.4.1.4 调查

2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强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强度)和分布特征等。度)和分布特征等。l5.4.1.5 调查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调查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状况和辅助卫生设施等。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状况和辅助卫生设施等。l5.4.1.6 调查工作场所环境及气象条件等。调查工作场所环境及气象条件等。5.4.2 5.4.2 设置原则设置原则 l5.4.2.1 化学有害因素监测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化学有害因素监测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最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化

27、学有害因素浓度最高、职工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高、职工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l在不影响职工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在不影响职工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职工,空气收集器尽量接近职工工作时的呼吸带。职工,空气收集器尽量接近职工工作时的呼吸带。l同一工作场所有同一工作场所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生产设备,逸散台以上不同类型生产设备,逸散同种化学有害因素时,将监测点设在逸散量大的同种化学有害因素时,将监测点设在逸散量大的设备作业点;逸散不同化学有害因素时,分别设设备作业点;逸散不同化学有害因素时,分别设置监测点。置监测点。5.4.2 5.4.2 设置原则(续)设置原则(续)l化学有害因素监测

28、点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化学有害因素监测点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风侧或回风侧,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地点。l5.4.2.5 管道输送物料工作场所除在进料、取样和管道输送物料工作场所除在进料、取样和出料口要设监测点外,其它可能逸散化学有害因出料口要设监测点外,其它可能逸散化学有害因素的作业点也应设监测点。素的作业点也应设监测点。l噪声监测点应按区域进行设置。噪声监测点应尽噪声监测点应按区域进行设置。噪声监测点应尽可能靠近职工,传声器应尽量接近职工工作时耳可能靠近职工,传声器应尽量接近职工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部的高度,站姿1.5m,坐姿,

29、坐姿1.1m。5.4.2 5.4.2 设置原则(续)设置原则(续)l高温监测点应按区域进行设置,包括温度、湿度最高和通高温监测点应按区域进行设置,包括温度、湿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如果工作是流动的,应在相对固定的风最差的工作地点;如果工作是流动的,应在相对固定的工作地点分别测量。测量高度站姿为工作地点分别测量。测量高度站姿为1.5m,坐姿为,坐姿为1.1m。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部,站姿为部,站姿为1.7m、1.1m、0.1m;坐姿为;坐姿为1.1m、0.6m、0.1m。l其它物理因素监测点依据其它物理因素监测

30、点依据GBZ/T189系列标准进行设置。系列标准进行设置。l同一工作场所,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工种同一工作场所,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工种(或岗位或岗位),不同设备,不同工序,须分别设监测点。,不同设备,不同工序,须分别设监测点。l5.4.2.10 同一工作场所,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须分别设同一工作场所,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须分别设监测点,同一岗位,可合并设点监测点,同一岗位,可合并设点(同一点测多种有害因素同一点测多种有害因素)。5.4.2 5.4.2 设置原则(续)设置原则(续)l职工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职工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监测点。置监测点。

31、l在评价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在评价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防护设施情况设置监测点。防护设施情况设置监测点。l监测点确定后,应绘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确定后,应绘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分布图、填写监测点登记表、设置职业病监测点分布图、填写监测点登记表、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危害因素监测点公示牌公示牌。l5.4.2.14 监测点的认可、变动和取消,须经职业监测点的认可、变动和取消,须经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卫生主管部门的审核和批准。5.4.3 5.4.3 监测点设置数目监测点设置数目 l5.4.3.1 各单位应按产品的工艺过程、不同岗位和各单位

32、应按产品的工艺过程、不同岗位和工序,凡有化学有害因素逸散的工作地点,至少工序,凡有化学有害因素逸散的工作地点,至少分别设置分别设置1个监测点。个监测点。l5.4.3.2 同一工作场所、同一岗位或工种、同类设同一工作场所、同一岗位或工种、同类设备或相同操作、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至少设备或相同操作、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至少设1个个监测点。有多台同类设备时,监测点。有多台同类设备时,3台以下设台以下设1个监测个监测点,点,410台设台设2个监测点,个监测点,10台以上至少设台以上至少设3个个监测点。监测点。l5.4.3.3 移动式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作业,应按移移动式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作业,应按移动范

33、围的长度,每动范围的长度,每50m设设1个监测点。个监测点。5.4.3 5.4.3 监测点设置数目(续)监测点设置数目(续)l5.4.3.4 输送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皮带长度在输送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皮带长度在10m以下设以下设1个监测点;个监测点;10米以上在皮带头、尾部各设米以上在皮带头、尾部各设1个监测点。高式皮带运输转运站的机头、机尾各个监测点。高式皮带运输转运站的机头、机尾各设设1个监测点;低式转运站设个监测点;低式转运站设1个监测点。个监测点。l仪表控制室、操作室和职工休息室,至少设置仪表控制室、操作室和职工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个监测点,监测项目应包括该岗位接触的所有职业监测点,监测项

34、目应包括该岗位接触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病危害因素。l5.4.3.6 存放化学有害物的室内仓库每室设存放化学有害物的室内仓库每室设1个监个监测点,室内面积测点,室内面积100 m2以上再增加以上再增加1个监测点。个监测点。l声级在声级在80dB(A)以上的噪声工作场所应设监测点。以上的噪声工作场所应设监测点。5.55.5采样时机的选择采样时机的选择l采样监测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采样监测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对采样监测时的工作状态和环避免人为因素对采样监测时的工作状态和环境的影响。境的影响。l5.5.2 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应选择化学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

35、应选择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最高的时段。有害因素浓度最高的时段。5.65.6样品采集样品采集l日常监测:每个点至少采集日常监测:每个点至少采集2个样品。个样品。l5.6.2 评价监测:应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进行,连评价监测:应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进行,连续采样三天,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集续采样三天,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集样品不得少于样品不得少于3个。个。监督监测:应在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检测(采样间隔监督监测:应在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检测(采样间隔不得少于不得少于1小时),采集样品不得少于小时),采集样品不得少于3个。个。l事故性监测:每个监测点采集样品不得少于事故性监测:每个监测点采集样品不得

36、少于3个。个。日常监测日常监测 l最最高高容容许许浓浓度度(以以下下简简称称MAC):监监测测采采样样时时间间不超过不超过15分钟,每个监测点至少采集分钟,每个监测点至少采集2个样品。个样品。l短短时时间间接接触触浓浓度度(以以下下简简称称STEL):监监测测采采样样时时间为间为15分钟,每次每个监测点至少采集分钟,每次每个监测点至少采集2个样品。个样品。l时时间间加加权权平平均均浓浓度度(以以下下简简称称TWA):采采样样仪仪器器能能够够满满足足个个体体采采样样时时,应应以以岗岗位位为为单单位位,选选择择有有代代表表性性的的作作业业者者,佩佩戴戴个个体体采采样样器器,进进行行整整个个工工作作

37、日日的的采采样样监监测测。不不能能进进行行个个体体采采样样时时,应应在在空空气气中中有有害害物物质质不不同同浓浓度度的的时时段段分分别别进进行行采采样样;并并记记录录每每个个时时段段职职工工的的工工作作时时间间,计计算算时时间间加加权权平平均浓度。均浓度。个体采样两种情况:个体采样两种情况:1.能能够够确确定定接接触触化化学学有有害害因因素素浓浓度度最最高高和和接接触触时时间间最最长长的的职职工工时时,岗岗位位人人数数不不足足3名名时时,全全部部选选为为采采样样对对象象,岗岗位位人人数数为为35人人、610人人、10人时,采样对象数分别为人时,采样对象数分别为2人、人、3人、人、4人。人。劳动

38、者数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采样对象数 35 2 610 3 10 4 个体采样两种情况:个体采样两种情况:2.不能确定接触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不能确定接触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职工时,岗位人数不足最长的职工时,岗位人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岗位人数为采样对象,岗位人数为6人、人、79人、人、1014人、人、1526人、人、2750人、人、50人时,采样对象数分人时,采样对象数分别为别为5人、人、6人、人、7人、人、8人、人、9人、人、11人。人。劳动者数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采样对象 6 5 7 9 6 1014 7 1526 8 2750 9 50 1

39、1 个体采样个体采样l所有的安全暴露限值都基于 个体 采样 必须在呼吸必须在呼吸区域采样区域采样液体液体液体液体气胶气胶气胶气胶气体气体气体气体蒸汽蒸汽蒸汽蒸汽气体气体&蒸汽蒸汽SOLIDSOLID气胶气胶气胶气胶雾雾雾雾烟尘烟尘烟尘烟尘粉尘粉尘粉尘粉尘颗粒物采样颗粒物采样各种各样的扩散式采样器各种各样的扩散式采样器5.7 5.7 测定方法测定方法l毒物测定方法按毒物测定方法按GBZ/T160.185执行,没执行,没有标准测定方法的有标准测定方法的,应采用公认通用的检测应采用公认通用的检测方法,同时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方法,同时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备案。治中心备案。l5.7.

40、2 粉尘测定方法按粉尘测定方法按GBZ192.15执行。执行。l5.7.3 物理因素测定方法按物理因素测定方法按GBZ189.1 9执执行。行。l5.7.4 生物因素测定方法按生物因素测定方法按GBZ173和国家和国家有关生物因素测定标准执行。有关生物因素测定标准执行。5.7.3 5.7.3 物理因素测定方法物理因素测定方法l5.7.3.1 超高频辐射测量方法按超高频辐射测量方法按GBZ189.1执行。执行。l5.7.3.2 高频电磁场测量方法按高频电磁场测量方法按GBZ189.2执行。执行。l5.7.3.3 工频电场测量方法按工频电场测量方法按GBZ189.3执行。执行。l5.7.3.4 激

41、光辐射测量方法按激光辐射测量方法按GBZ189.4执行。执行。l5.7.3.5 微波辐射测量方法按微波辐射测量方法按GBZ189.5执行。执行。l5.7.3.6 紫外辐射测量方法按紫外辐射测量方法按GBZ189.6执行。执行。l5.7.3.7 高温测量方法按高温测量方法按GBZ189.7执行。执行。l5.7.3.8 噪声测量方法按噪声测量方法按GBZ189.8执行。执行。l5.7.3.9 手传振动测量方法按手传振动测量方法按GBZ189.9执行。执行。5.7.5 5.7.5 个体接触水平个体接触水平TWATWA的计算的计算 l按公式(按公式(1)计算:)计算:l =(1)l式中:式中:lTWA

42、为为8小时工作日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小时工作日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l8为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为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hla,bn-为岗位上不同的作业点为岗位上不同的作业点lCa,CbCn-为为Ta,TbT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lTa,TbTn-为为Ca,CbCn浓度下的相应接触持续浓度下的相应接触持续时间时间 5.8 5.8 不合格判定不合格判定l5.8.1 不合格监测点的判定不合格监测点的判定l5.8.1.1 以以MAC为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为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有测点有1个浓度数值超过个浓度数值超过MAC限值即为不合格

43、。限值即为不合格。l以以PC-TWA和和PC-STEL为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为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有因素,监测点有1个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个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PC-STEL即为不合格。即为不合格。l以以PC-TWA为接触限值为接触限值,而没有而没有PC-STEL的职业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有危害因素,监测点有1个短时间接触浓度与个短时间接触浓度与PC-TWA限值的比值超过其超限倍数即为不合格。限值的比值超过其超限倍数即为不合格。不合格岗位的判定不合格岗位的判定l5.8.2.1 以以MAC为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有为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有1个个浓度数值超过浓度数值

44、超过MAC限值即为不合格。限值即为不合格。l以以PC-TWA为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为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CTWA超过超过PC-TWA限值或监测点只要有限值或监测点只要有1个不合格即为不合格。个不合格即为不合格。l岗位噪声岗位噪声8小时工作日、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等效声级超过小时工作周等效声级超过85dB(A)即为不合格,如果通过即为不合格,如果通过佩戴护耳器佩戴护耳器使职工实际噪使职工实际噪声暴露声暴露(作业场所噪声测定值作业场所噪声测定值-护耳器标定的声衰减护耳器标定的声衰减0.6)不不超过超过85dB(A),可判为,可判为管理措施合格管理措施合格。l其他物理因素,

45、只进行岗位是否合格的判定,如果超过其他物理因素,只进行岗位是否合格的判定,如果超过GBZ2.2中规定的接触限值即为不合格。中规定的接触限值即为不合格。5.9 5.9 工作场所评价指标工作场所评价指标 l5.9.1 点监测率:见公式(点监测率:见公式(2)l (2)l5.9.2 岗位监测率:见公式(岗位监测率:见公式(3)l (3)l5.9.3 点合格率:见公式(点合格率:见公式(4)l (4)5.9 5.9 工作场所评价指标(续)工作场所评价指标(续)l5.9.4 岗位合格率:见公式(岗位合格率:见公式(5)l (5)l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测定点超标倍数:见公式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测定点超标倍数:见公

46、式(6)l (6)l5.9.6 监测率和合格率可据需要按单位(装监测率和合格率可据需要按单位(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周期等进行单项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周期等进行单项(次)或综合统计。(次)或综合统计。5.10 5.10 监测结果和报告监测结果和报告l5.10.1 监测机构应妥善保存工作场所所有采样及监测机构应妥善保存工作场所所有采样及分析记录。分析记录。l监测机构应按照监测周期及时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机构应按照监测周期及时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送交受检单位。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送交受检单位。l5.10.3 监测结果超标时监测机构应立即通知受检监测结果超标时监测机构应立即通知受检单

47、位。对超标岗位应立即组织现场调查并进行整单位。对超标岗位应立即组织现场调查并进行整改复测。改复测。l凡凡“未检出未检出”样品应以该种检测方法最低检出限样品应以该种检测方法最低检出限的一半进行计算。的一半进行计算。5.10 5.10 监测结果和报告(续)监测结果和报告(续)l对尚未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尚未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条件的单位可参照国外标准进行监测和评价。有条件的单位可参照国外标准进行监测和评价。l各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各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每年至少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每年至少1次

48、。次。l5.10.7 各单位按季度填写工作场所监测结果汇总各单位按季度填写工作场所监测结果汇总表、工作场所监测超标汇总表和工作场所岗位监表、工作场所监测超标汇总表和工作场所岗位监测情况统计表,及时报送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业测情况统计表,及时报送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并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病防治中心,并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5.115.11监测结果公告监测结果公告l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公告牌格式和内容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公告牌格式和内容见附录附录G。l各单位应在作业地点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各单位应在作业地点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公告牌测点公告牌,噪声作业监测点应根据监测结噪声作

49、业监测点应根据监测结果注明最长停留时间。果注明最长停留时间。l各单位应在收到正式监测结果或评价报告后各单位应在收到正式监测结果或评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将监测结果在监测结果公告牌个工作日内将监测结果在监测结果公告牌上向职工公布。上向职工公布。事故性监测事故性监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不纳入日常统计报表。的紧急采样监测。不纳入日常统计报表。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监测点。监测至空气中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监测点。监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有害物质浓度低于PC-STELPC-STEL或或MACMAC为止。为止。l事故应急检测(帮

50、助查找事故原因并为临床救治提事故应急检测(帮助查找事故原因并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多使用快速直读式气体检测仪器:供依据)多使用快速直读式气体检测仪器:PID PID(光离子化检测器(光离子化检测器 )有毒气体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快速检测管。快速检测管。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等。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等。噪声检测技术人耳对频率的反应范围为20 Hz 到20 kHz 人耳对高频率及低频率不敏感正常人耳敏感的频率为500 Hz到 4 kHz频率响应及计权频率响应及计权不同声压级不同声压级SPLsSPLs及频率的例子及频率的例子250 Hz114dB1 KHz 114 dB1 KHz 94 dB*本声音僅供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