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病理学.doc

上传人:景云 文档编号:664816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病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3病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病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病理学.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理学病理学1病理学病理学 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一、一、适应性改变适应性改变 记忆记忆:大小多变大小多变 1、萎缩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分为生理性生理性:青春期胸腺萎 缩,更年期性腺萎缩,老年各器官萎缩;病理性病理性:好发于心肌、肝、脑、肾等。 2、肥大肥大:代偿性肥大代偿性肥大:负荷过重所致,如高血压是左室肥大; 内分泌性肥大内分泌性肥大:雌激素雌激素导管导管;孕激素子宫肥大。 3、增生增生:生理性包括代偿性和内分泌性。病理性最常见原因是病理性最常见原因是激素过多激素过多。 4、化生化生:一种细胞/组织被另一种细胞/组织

2、所取代取代。 上皮化生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最常见; 间叶组织化生间叶组织化生:骨化生骨化生; 结缔组织化生结缔组织化生:骨骨、软骨软骨、脂肪组织脂肪组织-骑马的骑马的。 二、二、损伤损伤 (一)可逆性可逆性损伤损伤 1、变性变性:出现异常物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常伴细胞功能低下。 2、细胞水肿细胞水肿:细胞损伤细胞损伤最早出现最早出现的改变的改变。线粒体受损导致 ATP 生成减少,钠水潴 留,形成水肿。病变初期线粒体线粒体和内质网内质网肿胀肿胀,继而气球样变气球样变(里面是水里面是水)。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胞质疏松化细胞水肿气球样变溶解性坏死。 3

3、、脂肪沉积脂肪沉积:脂肪变性,好发于好发于肝细胞肝细胞。脂滴脂滴可被苏丹苏丹染成橘红色橘红色。 脂肪变心肌脂肪变心肌呈黄色-黄红色斑纹即虎斑心虎斑心;肌肉变肌肉变-红色红色。 4、玻璃样变玻璃样变:透明变性,分为: (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纤维纤维;如萎缩的子宫、乳腺,瘢痕组织瘢痕组织等。 (2)血管壁玻璃样变血管壁玻璃样变:高血压高血压,细动脉细动脉。 (3)细胞内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异常蛋白质蓄积异常蛋白质蓄积,镜下常为均质红染的圆形小体: 玻璃样小滴玻璃样小滴-肾小管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原尿蛋白原尿蛋白沉积沉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MalloryMallor

4、y 小体小体-肝细胞肝细胞玻璃样变,前角蛋白前角蛋白聚集聚集,多见于酒精性肝病; RussellRussell 小体小体-浆细胞浆细胞变性,胞质粗面内质网中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蓄积蓄积。 5、淀粉样变淀粉样变:蛋白质蛋白质-黏多糖黏多糖复合物沉淀,分为: 局部淀粉样变局部淀粉样变好发于皮肤、结膜、舌、喉、肺如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淀粉样变可发生在长期慢性炎症疾病全身淀粉样变可发生在长期慢性炎症疾病如结核结核、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类风关类风关。 6、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色素沉着:含铁血黄色含铁血黄色,脂褐素脂褐素,黑色素黑色素,胆红素胆红素。 萎缩萎缩的心肌细胞内常出现脂褐素的心肌细胞

5、内常出现脂褐素。 7、病理性钙化:固态钙盐沉积,分为: 营养不良性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多见多见,坏死组织,钙磷代谢正常钙磷代谢正常,如结核、血栓、瘢痕、虫卵; 转移性钙化:少见,正常组织,高钙血症,如甲旁亢、骨肿瘤、肾肺胃的间质组织。 (二)不可逆性损伤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细胞死亡 1、细胞核的变化细胞核的变化:细胞细胞坏死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固缩、核碎裂核碎裂、核溶解核溶解。病理学病理学2(1)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最常见最常见,镜下组织轮廓仍可保存镜下组织轮廓仍可保存,多见于心肝肾脾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实质器官。干酪性坏死干酪性坏死:彻底的凝固性坏死,坏死部位不见

6、原组织结构残影,多见于结核。 (2)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脑脑-乙脑乙脑、脊髓脊髓;胰腺胰腺-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油多的地方。 (3)坏疽坏疽:坏死坏死+ +腐败菌感染腐败菌感染;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干性坏疽干性坏疽:四肢末端四肢末端,下肢下肢。 湿性坏疽湿性坏疽:与外界相通的内脏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 气性坏疽气性坏疽:狭深的狭深的开放性伤口开放性伤口,湿性坏疽湿性坏疽,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感染,捻发感捻发感。 (4)纤维素样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变态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急进型高血压、SLE、结节性多动脉炎。 2、凋亡凋亡:自我了断自我了断,不引起死

7、亡细胞自溶,无急性炎症,无周围细胞增生修复。 凋亡小体凋亡小体:Councilman 或嗜酸性小体,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三、修复三、修复 1、再生再生:组织或细胞损伤后,周围细胞进行增殖周围细胞进行增殖、修复修复的过程。 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不稳定细胞:不断增殖;表皮细胞,呼吸、消化及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淋 巴、造血细胞,间质细胞。 (2)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增殖不明显;腺体实质细胞腺体实质细胞-肝肝,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原始间叶细胞。 (3)永久性细胞永久性细胞:不能进行再生不能进行再生;神经神经、骨骼肌骨骼肌及心肌细胞心肌细胞。 再生能力:结缔组织

8、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胶质细胞和纤维纤维细胞可以再生。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软骨再生能力差。 3、肉芽组织的结构肉芽组织的结构:新生毛细血管新生毛细血管:扩张,对着创面垂直生长;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 是坏死灶机化时的特征性细胞;其中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具有收缩功能;炎性细胞炎性细胞:主要 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最后变为瘢痕组织瘢痕组织。 4、创伤愈合创伤愈合 (1)缺乏含硫氨基酸含硫氨基酸、VitCVitC、锌锌等影响肉芽组织和胶原形成,导致愈合不良。 (2)骨折愈合阶段:数小时血肿形成血肿形成2-3 天纤维性

9、骨痂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1 周左右透明软骨 骨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骨痂改建或再塑。5-75-7 天天胶原纤维增多胶原纤维增多数月后数月后线状瘢痕形成线状瘢痕形成。 第二节第二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和淤血一、充血和淤血 ( (一一) )充血充血: 1、类型类型:动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主动过程。静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淤血淤血,被动过程,水肿,细 胞萎缩、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脏器硬化等。 2、常见器官淤血举例常见器官淤血举例 (1)肺淤血肺淤血:多为左心衰左心衰引起。可见可见心衰细胞心衰细胞(左心衰时由于慢性肺淤血,巨噬细 胞吞噬分解红细胞,胞质内形成含铁

10、血黄素含铁血黄素)。长期长期慢性肺淤血慢性肺淤血导致肺脏褐色硬化导致肺脏褐色硬化。 (1)肝淤血肝淤血:右心衰右心衰。慢性肝淤血时,淤血和脂肪变同时存在淤血和脂肪变同时存在,形成红黄相间条 纹,故称槟榔肝槟榔肝。长期慢性肝淤血导致肝脏淤血性硬化长期慢性肝淤血导致肝脏淤血性硬化。病理学病理学33、淤血后果取决淤血后果取决:范围范围,器官器官,程度程度,速度及侧支循环建立速度及侧支循环建立:淤血性出血、组 织水肿;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脏器硬化;侧支循环的建立。 二、血栓形成二、血栓形成 液液固固 1、血栓血栓:固体质块固体质块。 栓子栓子:阻塞血管的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异常物质如脱落的血

11、栓节段血栓节段或碎片、脂肪滴、空气等。 2、血栓形成条件血栓形成条件:血管内膜的损伤血管内膜的损伤-重要条件重要条件和最常见原因最常见原因;血小板活化。 3、血栓的类型血栓的类型: (1)白色白色血栓血栓:血小板血小板+纤维素纤维素;头部头部。心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心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 (2)混合混合血栓血栓:血小板+纤维素+RBC;体部体部。房颤或二狭房颤或二狭时左房的球形血栓时左房的球形血栓。 (3)红色红色血栓血栓:静脉内静脉内,纤维素+RBC+WBC;尾部尾部。容易脱落导致血栓容易脱落导致血栓。 (4)透明透明血栓血栓:微血栓,纤维素性血栓纤维素性血栓;纤维蛋白;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2、 (DIC)。微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 4、血栓的结局血栓的结局:软化软化、溶解溶解、吸收吸收、机化机化、再通再通、钙化钙化、脱落脱落。 5、静脉血栓静脉血栓、下肢血栓下肢血栓多见。 三、栓塞三、栓塞 1、栓子运行途径栓子运行途径:右心右心-肺动脉肺动脉;左心左心-脑脑,肾肾;肝外门肝外门-肝内门静脉及肝内门静脉及 其分支其分支。 2、栓塞类型和各自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类型和各自对机体的影响 (1)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肺动脉肺动脉。来源于下肢深静脉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盆腔静脉。 (2)体循环栓塞体循环栓塞:下肢下肢,脑脑,肾肾,脾脾。来源于左心房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室。

13、 (3)脂肪栓塞脂肪栓塞:长骨骨折长骨骨折、烧伤、脂肪组织严重创伤。 (4)空气栓塞空气栓塞:空气进入血循环。见于头胸肺手术、分娩或流产时等。 (5)减压病减压病:气体栓塞气体栓塞,又称潜水员病或沉箱病,氮气潴留于血液氮气潴留于血液。 (6)羊水栓塞羊水栓塞:角化上皮角化上皮,DICDIC。 四、梗死四、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缺氧坏死。 贫血性梗死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 颜色白色白色梗死红色红色梗死 部位脾脾、肾肾、心和脑心和脑肺肺、肠肠 梗塞灶出血少少明显明显 发生于动脉栓塞后动脉栓塞后淤血基础上淤血基础上 梗死灶形状地图状地图状心心; 锥体形锥体形、楔形楔形肾肾、脾脾扇面扇面肺肺;

14、节段性节段性肠肠 第三节第三节 炎炎 症症 一、概述一、概述 血管血管-活体组织活体组织-防御反应防御反应。血管反应-炎症过程-中心环节。 炎症炎症: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 原因原因:生物性因子生物性因子最常见最常见,物理性、化学性因子,组织坏死,变态反应。 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病理学病理学4(1)变质变质:变性变性和坏死坏死。可发生于实质细胞又可发生于间质细胞。 (2)渗出渗出: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白细胞渗出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特征。 (3)增生增生: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 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局部表

15、现和全身反应。 局部表现局部表现:红红-血管扩张血管扩张,炎性充血炎性充血; 肿肿-充血、淤血、水肿; 热热-动脉性充血,血量升高,代谢加强-产热增多; 痛痛-神经末梢压迫、牵拉和刺激; 功能障碍功能障碍-损伤、代谢异常、炎性渗出物、疼痛等综合造成。 全身表现全身表现:包括发热、慢波睡眠增加、厌食等。 急性炎症多伴白细胞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游出为主,中期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多数病毒和伤寒杆菌感染则引起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浸润;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IL-1IL-1 和和 TNFTNF 使机体体温升高使机体体温升高,IL-6IL

16、-6 可使血沉增快可使血沉增快。 二、急性炎症二、急性炎症 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减慢血流停滞。 1、渗出渗出:细动脉短暂收缩细动脉短暂收缩,细动脉痉挛细动脉痉挛-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和化学介质化学介质引起。 游出方式:阿米巴运动-中性粒、嗜酸/碱粒、单核和淋巴细胞主动游出血管; 红细胞则是因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被动溢出。 趋化作用趋化作用: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定向移动,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 化因子,最常见外源性趋化因子为最常见外源性趋化因子为细菌产物细菌产物。 2、炎症介质炎症介质:血管扩张血管扩张-组胺组胺、缓激肽缓激肽、NONO 等。 趋化作用

17、-细菌产物细菌产物、C5aC5a、细胞因子 IL-1、TNF 等。 组织损伤组织损伤-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 3、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1)浆液性炎浆液性炎:浆液渗出浆液渗出-黏膜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浆液性卡他性炎 (2)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性炎: 纤维蛋白原渗出纤维蛋白原渗出-黏膜、浆膜和肺组织-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白喉白喉 假膜性炎假膜性炎-黏膜黏膜-地图样溃疡地图样溃疡-菌痢菌痢 纤维素炎纤维素炎-浆膜浆膜粘连-风湿性心外膜炎(心包炎)绒毛心绒毛心 (3)化脓性炎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渗出中性粒细胞渗出,蜂窝织炎蜂窝织炎-疏松

18、结缔组织弥漫化脓性炎-阑尾阑尾 (4)出血性炎出血性炎:血管损伤血管损伤,红细胞红细胞-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 (5)变质性炎变质性炎: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乙脑乙脑,乙肝乙肝,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 三、慢性炎症三、慢性炎症 1、炎症灶内浸润细胞主要为炎症灶内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2、慢性肉芽肿性炎慢性肉芽肿性炎: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特殊的慢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肉芽肿形成(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的境境 界清楚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结节状病灶)为特点,但并不是所有肉芽肿形成均为慢性经过,如伤寒肉芽伤寒肉芽 肿呈急性经过肿呈急性经过。 细菌

19、感染结核结核、麻风;螺旋体感染梅毒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异 物手术缝线、石棉;原因不明结节病。病理学病理学53、肉芽肿组成肉芽肿组成:上皮样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郎格罕斯郎格罕斯(Langhans)(Langhans)巨细胞巨细胞。 4、结核性肉芽肿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结核结节; 中心中心-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 外周外周-上皮样细胞放射状排列上皮样细胞放射状排列,朗格罕斯细胞朗格罕斯细胞; 结核外结核外-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纤维结缔组织纤维结缔组织。 第四节第四节 肿肿 瘤瘤 一、生物学行为一、生物学行为 1、异型性异型性:成熟成熟-分化分化。异型性小异型性

20、小-良性良性,异型性高-恶性。 2、肿瘤分级肿瘤分级: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分化程度、异型性异型性及核分裂象的数目核分裂象的数目来确定。 级-高分化,低度恶性 级-中分化,中度恶性 级-低分化,高度恶性 3、肿瘤分期肿瘤分期: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采用 TNM 分期。 二、肿瘤生长二、肿瘤生长 1、生长分数生长分数:增值阶段增值阶段(S S 期期+G2+G2 期期)的细胞比例的细胞比例。 2、良性肿瘤良性肿瘤:膨胀性膨胀性(主要方式)、外生性生长;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浸润性浸润性(主要方式)、外生性、膨胀性生长。 三、肿瘤扩散和转移三、肿瘤扩散和转移 转移转移是恶性肿瘤独有的生物学特点是恶性肿瘤

21、独有的生物学特点 1、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最常见转移方式。 2、血行转移血行转移:肉瘤肉瘤最常见转移方式;部位:肺肺最常见,其次肝肝。 3、种植转移:胃癌种植到盆腔胃癌种植到盆腔;胃癌种植转移到卵巢称为 Krukenberg 瘤。 四、肿瘤的命名与分类四、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恶性肿瘤命名恶性肿瘤命名: (1)癌癌: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移行细胞癌移行细胞癌-泌尿泌尿;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肺肺。 (2)瘤瘤:间叶组织间叶组织,未成熟型畸胎瘤未成熟型畸胎瘤。 (3)特殊:恶性,母细胞,人名-霍奇金淋巴瘤。 小儿腹膜后肿块小儿腹膜后肿块,病理恶性多为神经母细胞瘤病理恶性

22、多为神经母细胞瘤。 2、良性肿瘤良性肿瘤:葡萄胎葡萄胎、间皮瘤间皮瘤、神经鞘瘤神经鞘瘤、骨骨母细胞瘤母细胞瘤、软骨软骨母细胞瘤母细胞瘤、肌肌母细母细 胞瘤胞瘤。 3、交界性肿瘤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如侵蚀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 4、不属于肿瘤不属于肿瘤:结核瘤结核瘤、迷离瘤迷离瘤、动脉瘤动脉瘤、炎性假瘤炎性假瘤、错构瘤错构瘤。 5、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某些疾病或病变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具有发展为恶性的潜能。如 黏膜白斑黏膜白斑;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直肠直肠、结肠的腺瘤性息肉结肠的腺瘤性息肉;乳腺增生乳腺增生 性纤维囊性变性纤维囊性变;慢性

23、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皮肤慢性溃疡; 肝硬化肝硬化。 6、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指细胞增生增生并出现异型性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肿瘤,增生未累及上增生未累及上 皮全层皮全层,分为:轻度和中度:上皮层下部 1/3-2/3;重度重度:上皮上皮 2/32/3-全层全层。病理学病理学67、原位癌原位癌:累及上皮全层但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基底膜完整。重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原位癌=上皮内瘤变上皮内瘤变 级级。 浸润癌:突破了基底膜的癌。 早期癌早期癌:癌浸润仅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者。 8、癌与肉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癌肉瘤肉瘤

24、组织组织来源来源上皮组织上皮组织间叶组织间叶组织 发病率发病率较高较低 大体大体形态形态较硬、色灰白质软、色灰红、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组织学特点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分界清楚弥漫分布,分解不清 网状纤维网状纤维无网状纤维无网状纤维有网状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上皮标记(如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表达间叶标记(如波形蛋白波形蛋白) 转移转移淋巴转移血行转移 五五、常见的上皮性肿瘤、常见的上皮性肿瘤 1、上皮组织恶性肿瘤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1)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分化好的可见分化好的可见细胞间桥细胞间桥,角化珠角化珠;分化较差-明显的异型性明显的异型性。 (2)腺上皮癌腺上皮癌:癌细胞排

25、列腺腔样结构腺腔样结构;纤维组织多纤维组织多-硬癌硬癌;质软者质软者-髓样癌髓样癌。 (3)印戒细胞瘤印戒细胞瘤:特殊类型的特殊类型的黏液癌黏液癌;黏液将核推向一边黏液将核推向一边。 (4)基底细胞瘤:很少发生转移很少发生转移,对放疗敏感,低度恶性。 2、上皮组织良性肿瘤:乳头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囊腺瘤。 六、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六、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 1、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脂肪瘤脂肪瘤:呈分叶状分叶状,好发于背背、肩肩、颈及四肢颈及四肢的皮下组织。2、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1)脂肪肉瘤脂肪肉瘤:腹膜后腹膜后,大腿大腿的深部软组织的深部软组织。 (2)骨肉瘤骨肉瘤:最常见最常见骨

26、组织骨组织恶性肿瘤, X 线:CodmanCodman 三角三角和日光放射状影像日光放射状影像。 (3)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R-SR-S 细胞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B B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蕈样霉菌病蕈样霉菌病-T T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七、病因学和发病学七、病因学和发病学 1、癌基因癌基因:正常细胞正常细胞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激活方式:点突变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扩增和染色体移位染色体移位。 2、抑制基因抑制基因:APCAPC、R RB B、P53P53、NF-1NF-1、BRCA-1BRCA-1、BRCA-2BRCA-2

27、 等。 3、凋亡调节基因:Bcl-2Bcl-2 蛋白抑制凋亡蛋白抑制凋亡,过度表达与滤泡型恶性淋巴瘤滤泡型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 有关;而 BaxBax 蛋白促进凋亡蛋白促进凋亡。 4、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烃-3,4-3,4-苯并芘苯并芘-肺癌肺癌、胃癌胃癌 芳香胺类-乙萘胺乙萘胺-膀胱膀胱 二甲基氨基偶氮苯-肝肝 真菌毒素-黄曲霉菌黄曲霉菌-肝细胞癌肝细胞癌病理学病理学7肿瘤的发生与肿瘤的发生与亚硝胺类亚硝胺类化合物关系化合物关系不密切不密切的是的是:胆囊癌胆囊癌。 5、常染色体遗传: 显性显性:家族性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病

28、 I I 型型; 隐性隐性:Bloom 综合征、Li-Fraumeni 综合征、Fanconi 贫血、着色性干皮病、毛细 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 第五节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一、动脉粥样硬化 ( (一一) )血管的病理变化血管的病理变化 大大、中动脉中动脉 1、脂纹脂纹:早期病变,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2、HDLHDL-抗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作用;LDLLDL,CLDLCLDL-判断指标。 ( (二二) )心脏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1、冠脉左前降支冠脉左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左旋支、后降支。 2、脑动脉粥样

29、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萎缩脑萎缩、脑软化脑软化和脑出血脑出血。 3、透壁性透壁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好发于左前降支支配区域如左室前壁左室前壁、心尖部心尖部、室间隔前室间隔前 2/32/3,占 5050。梗死 6 6 小时后肉眼可见小时后肉眼可见苍白色梗死灶,8-9 小时成土黄色,4 天后出现 充血出血带,1-2 周边缘肉芽肿,3 周后形成瘢痕组织。 二、原发性高血压二、原发性高血压 1、血管的病理变化分三期血管的病理变化分三期: (1)机能紊乱期机能紊乱期:血管痉挛痉挛-可逆性病理改变 (2)动脉病变期动脉病变期:细动脉硬化细动脉硬化-细小动脉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入球小动脉、视网膜动

30、脉 (3)内脏病变期内脏病变期 2、心脏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良性高血压也称缓进型高血压) (1)心脏心脏:左室代偿性肥大左室代偿性肥大,重量可达 400400 克克以上。 (2)肾脏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固缩肾。 (3)脑脑:出血常发生在内囊内囊(豆纹动脉豆纹动脉)和基底节基底节,尤以豆状核区豆状核区最多见。 3、急进型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坏死性细动脉炎坏死性细动脉炎(纤维素样坏死)和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增生性小动脉硬化。 三、风湿性心脏病三、风湿性心脏病 1、增生期增生期:肉芽肿期肉芽肿期。特征-风湿小体风湿小体(Aschoff(Aschoff 小体小体) )-巨噬细胞

31、源性。 2、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内膜炎:变态反应性疾病,A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二尖瓣二尖瓣最常见最常见,常 累及正常的心瓣膜正常的心瓣膜。赘生物不易脱落,不含细菌。左房后壁 Mc Callum 斑。 3、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心功能不全。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易吸收易吸收,不遗留关节畸形不遗留关节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素性渗出纤维素性渗出,不易吸收不易吸收,易遗留关节畸形易遗留关节畸形。 四、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四、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病因:草绿色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立克次体、

32、真菌。 2、心脏的病理变化:最常侵犯二尖瓣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主动脉瓣,有病变的瓣膜病变的瓣膜上形成赘生物。 第六节第六节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一、慢性支气管炎 每年至少持续每年至少持续 3 3 个月个月,连续连续 2 2 年年以上以上病理学病理学81.病理变化病理变化: (1)杯状细胞增多杯状细胞增多,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 (2)黏液腺泡增生黏液腺泡增生、肥大肥大,浆液腺浆液腺黏液化黏液化。 (3)管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多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 (4)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骨化。 (5)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是引起慢性阻塞

33、性肺气肿的基础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基础。 2.主要并发症主要并发症:肺气肿肺气肿:阻塞性阻塞性通气障碍通气障碍,呼气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腺泡中央型:呼吸 性细小支气管囊状扩张;腺泡周围型:也称隔旁肺气肿,肺泡管、囊扩张;全腺全腺 泡型泡型:均扩张,其发病与遗传性 1 1- -抗胰蛋白酶缺乏抗胰蛋白酶缺乏有关。 二、大叶性肺炎二、大叶性肺炎 1.病理变化病理变化:肺炎球菌肺炎球菌多见多见,支气管不受累支气管不受累,病变-纤维素渗出性炎纤维素渗出性炎。分为四期: 充血水肿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溶解消散期。 2.并发症并发症:痊愈痊愈,

34、极少并发症极少并发症:肺肉质变肺肉质变(机化性肺炎)。 三、小叶性肺炎三、小叶性肺炎 1. 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多见多见,化脓性炎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胸膜不受累胸膜不受累。 2.并发症并发症: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肺脓肿和脓胸肺脓肿和脓胸;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症。 四、肺硅沉着病四、肺硅沉着病 1.病因病因:游离二氧化硅游离二氧化硅(Si0(Si02 2) )。SiO2尘粒5um 不易吸入;5um 直达肺泡,被巨噬 细胞吞噬形成早期硅肺的细胞性结节细胞性结节;1-2um 致病性最强。 2.病理变化:早期细胞性结节纤维性结节部分玻璃样变硅结节硅结节:硅沉着

35、病的 特征性病变,最早出现在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含有较多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3.分期分期: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一期:肺门肺门;二期:1/31/3;三期:全肺 2/32/3 或以上。4.并发症:肺结核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阻塞性肺气肿。 五、肺癌五、肺癌 支气管粘膜上皮支气管粘膜上皮 类型类型:类癌类癌:恶化程度最低恶化程度最低。 鳞癌鳞癌:中央型中央型,最常见最常见。 腺癌腺癌:多为周围型周围型,女性多见女性多见。 大细胞癌大细胞癌:预后差预后差,易发生血行转移血行转移。 小细胞癌小细胞癌:恶性最高恶性最高,对放化疗敏感对放化疗敏感,具内分泌功能具内分泌功能,

36、由嗜铬细胞发生由嗜铬细胞发生。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早期肺癌、隐形肺癌、早期食管癌。 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癌、早期胃癌。 第七节第七节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性溃疡一、消化性溃疡 1、肉眼观察肉眼观察:胃溃疡多位于胃窦小弯侧胃窦小弯侧。十二指肠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球部。 2、光镜下光镜下:炎症渗出层炎症渗出层、坏死组织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层瘢痕组织层四层结构四层结构。 3、并发症并发症:出血出血最常见最常见;穿孔穿孔;幽门梗阻幽门梗阻;癌变癌变:l,最少见。 4、胃溃疡底部见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机制:溃疡处动脉内膜炎致内膜粗糙溃疡处动脉内

37、膜炎致内膜粗糙。病理学病理学9二、病毒性肝炎二、病毒性肝炎 1、基本病理变化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变质:细胞水肿细胞水肿气球样变气球样变溶解性坏死溶解性坏死( (最常见病理变化最常见病理变化) ) 嗜酸性变嗜酸性变,嗜酸性小体形成嗜酸性小体形成-凋亡凋亡 (2)渗出渗出:以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为主。 (3)增生: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 2、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 桥接坏死桥接坏死为慢性肝炎特征性病变为慢性肝炎特征性病变 (1)急性普通型肝炎急性普通型肝炎:肝小叶内散在肝小叶内散在点状坏死点状坏死,完全再生。 (2)慢性普通型肝炎慢性普通型肝炎: 轻

38、度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点灶状坏死点灶状坏死。 中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桥接坏死。 重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碎片状坏死、大范围桥接坏死大范围桥接坏死。 (3)重型肝炎重型肝炎:急性急性( (再生不明显再生不明显) )、亚急性亚急性(结节状再生结节状再生):大片状坏死大片状坏死。 3、毛玻璃样肝细胞毛玻璃样肝细胞:HbsAg 阳性,嗜酸性细颗粒嗜酸性细颗粒,滑面内质网增生。 三、门脉性肝硬化三、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相当于国际分类中的小结节性肝硬化) 1、病因病因:乙肝最常见乙肝最常见;酒精肝可见酒精肝可见 Mallory(Mallory(透明透明) )小体小体。 2、病

39、理变化病理变化:假小叶假小叶。体积大小不等;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 偏位或有两个以上;小胆管增生。 3、肝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合成功能下降血浆蛋白降低、凝血因子减少;胆色素代谢障碍 黄疸;对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对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男性乳腺发育男性乳腺发育;解毒功能下降氨中毒、肝性脑病。四、胃癌四、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食管癌和大肠癌 1、胃癌胃癌:原位癌或腺癌腺癌多见,男性男性多见,好发于胃窦小弯侧胃窦小弯侧。 (1)早期胃癌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黏膜及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凹陷型常见。 (2)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溃疡型常见溃疡型常见-盘状盘状,周围隆起

40、周围隆起,中心坏死形成溃疡中心坏死形成溃疡。 (3)微小胃癌:直径直径0.5cm0.5cm。 (4)胃未分化癌胃未分化癌:与正常细胞相差大,如:无腺管形成无腺管形成。 2、食管癌食管癌:多为多为鳞癌鳞癌,中段中段最多见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 (1)早期食管癌早期食管癌: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未侵犯肌层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 (2)进展期食管癌:溃疡型、蕈伞型、髓质型髓质型、缩窄型。进行性吞咽困难进行性吞咽困难。 3、大肠癌大肠癌:直肠直肠(50%)多见,其次为乙状结肠、盲肠等。溃疡型常见溃疡型常见。 五、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 1、肉眼类型:巨块型巨块型、多结节型多结节型

41、(最多见)、弥漫型。 2、组织学类型:肝细胞癌肝细胞癌(最常见)、胆管细胞癌、混合细胞癌。 3、早期肝癌或小肝癌早期肝癌或小肝癌:直径直径3cm3cm。 第八节第八节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学病理学10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35 岁男性多见;预后极好;爆米花细爆米花细 胞胞(L(LH H 型细胞型细胞) );免疫表型:CD15-、10+、19+、20+,表达表达 B 细胞标志;病理: 缺乏镜影细胞。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NLPHL)为主型和经典型(CHL)两类。 2、经典型经典型(CHL): (1)结节硬化型结节

42、硬化型(NS):多见多见,年轻女性;预后较好;陷窝细胞陷窝细胞;免疫表 型:CD15+、30+、45-,不表达不表达 B 或 T 细胞分化抗原;病理:肿瘤呈结节状排列肿瘤呈结节状排列。 (2)混合细胞型(MC):老年男性;预后好;镜影细胞镜影细胞、单核变异型单核变异型 R-SR-S 细细 胞胞;免疫表型:CD15+、30+、45-,不表达不表达 B 或 T 细胞抗原;病理:肿瘤细胞与各 种炎细胞混合存在。 (3)富于淋巴细胞型(LR)。 (4)淋巴细胞减少型淋巴细胞减少型(LD):最少见最少见,老年人;预后差;多形性变异型瘤细 胞;常伴 HIV 感染;淋巴细胞极少,大量 R-S 细胞。 二、非

43、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1、弥漫大弥漫大 B B 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最多见最多见,高度恶性高度恶性;免疫表型:CD19CD19、2020、79a、表 面 Ig;遗传学:Bcl-6 基因突变,t(14t(14;18)18)。 2、边缘区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 t(11t(11;18)18)、滤泡性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 t(14t(14;18)18)。 第九节第九节 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 一、肾小球肾炎一、肾小球肾炎 1、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毛细血管内,起病急; (2)肉眼肉眼:大红肾大

44、红肾,蚤咬肾蚤咬肾; (3)镜下镜下:内皮内皮和系膜细胞增生为主系膜细胞增生为主; (4)电镜下电镜下:驼峰状驼峰状或或小丘状小丘状致密物质沉积致密物质沉积; (5)IgGIgG 和 C3C3 沉积,颗粒状。 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起病更急,壁层上皮细胞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构成新月体新月体,细胞性细胞性/纤维性纤维性新月体。免疫荧光免疫荧光:连续的线性荧光连续的线性荧光。 3、弥漫性系膜增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系膜增生+ +基质增多基质增多,而无肾小球基膜增厚无肾小球基膜增厚。 4、弥漫性膜性增生膜性增生性肾小球

45、肾炎:基底膜增厚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双轨状双轨状,致密物沉积致密物沉积 病病。 5、微微小小病变性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好发于好发于儿童儿童(占 80%),基底膜正常基底膜正常,上皮细胞足突消失上皮细胞足突消失。6、弥漫性硬硬化性化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晚期,颗粒性颗粒性固缩肾固缩肾。 7、弥漫性膜性膜性肾小球肾炎:虫蚀样虫蚀样,钉状突起钉状突起,梳齿梳齿,大白肾大白肾,毛细血管壁增厚毛细血管壁增厚。8、临床病理联系临床病理联系: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高高 度水肿度水肿、高脂血症高脂血症。 二、慢性肾盂肾炎二、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肾小管-间

46、质间质的活动性炎症,有不规则不规则、大的瘢痕凹陷大的瘢痕凹陷。 第十节第十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病理学病理学11一、甲状腺疾病一、甲状腺疾病 1、单纯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缺碘缺碘;分为增生期、胶质贮积期、结节期。2、甲状腺癌甲状腺癌: (1)乳头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最常见最常见,女性好发女性好发。核呈核呈毛玻璃状毛玻璃状,间质有砂粒体砂粒体(钙化小体钙化小体)。(2)滤泡状腺癌滤泡状腺癌:50 岁以上女性。 (3)髓样癌髓样癌:滤泡旁细胞滤泡旁细胞(C(C 细胞细胞) );属于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分泌肿瘤。 (4)未分化癌未分化癌:恶化最高恶化最高,有

47、小细胞小细胞、巨细胞巨细胞、梭形细胞梭形细胞和混合型混合型。 二、胰腺疾病二、胰腺疾病 胰腺肿瘤:胰岛细胞瘤胰岛细胞瘤-胰尾胰尾胰体胰头胰头。导管细胞癌导管细胞癌多见。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一、乳腺癌一、乳腺癌 1、乳腺癌乳腺癌:来源于乳腺导管上皮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腺泡上皮;外上象限外上象限。20%的遗传性患者可见突 变的 BRCA1BRCA1 基因基因。 2、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中乳腺癌中最常见最常见。 3、非浸润性癌非浸润性癌:粉刺癌粉刺癌(癌灶中央总有坏死,好发于乳腺中央乳腺中央部位)、非粉刺型导 管内癌、乳头乳头 PagetP

48、aget 病病伴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癌灶中央无坏死,好发于双侧乳双侧乳 腺腺)。 4、癌组织实质与间质大致相等:单纯癌单纯癌;实质少,间质多:硬癌硬癌;实质多,间质 少,间质内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不典型髓样癌不典型髓样癌。 二、子宫颈癌二、子宫颈癌 1、子宫颈癌子宫颈癌:鳞状上皮鳞状上皮,中分化鳞癌最常见。 (1)早期浸润癌早期浸润癌:不超过基底膜下不超过基底膜下 5mm5mm。 (2)浸润癌浸润癌:超过基底膜下超过基底膜下 5mm5mm。 2、扩散与转移:直接蔓延及经淋巴道转移。直接蔓延直接蔓延:最重要最重要、最常见最常见,首先转 移至子宫颈旁淋巴结子宫颈旁淋巴结。 三、葡萄胎三、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 1、葡萄胎葡萄胎:水泡状绒毛水泡状绒毛不侵入肌层不侵入肌层;良性良性,非肿瘤非肿瘤。 2、侵蚀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水泡状绒毛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深肌层侵入子宫深肌层阴道壁紫蓝色阴道壁紫蓝色;交界性肿瘤交界性肿瘤。 3、绒毛膜癌绒毛膜癌:两种异型性明显的滋养叶细胞组成两种异型性明显的滋养叶细胞组成,无血管无血管,无间质无间质,无绒毛无绒毛;癌 结节出血坏死阴道壁紫蓝色;易经血行血行转移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