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趣味诗词欣赏趣味对联故事集锦(12)_趣味巧对联.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42007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趣味诗词欣赏趣味对联故事集锦(12)_趣味巧对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趣味诗词欣赏趣味对联故事集锦(12)_趣味巧对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趣味诗词欣赏趣味对联故事集锦(12)_趣味巧对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趣味诗词欣赏趣味对联故事集锦(12)_趣味巧对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趣味诗词欣赏趣味对联故事集锦(12)_趣味巧对联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12) 李时珍自幼善对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明代医学家。他好读医书,因为发觉历来本草有许多错误,就立志重修。于是翻山越岭,穷搜博采,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其稿写成本草纲目一书,为我国药物学史上一大巨著,李时珍也被称为“中国药圣”。 李时珍自幼聪颖善对,还没上学就跟着父亲认熟了好多字。他刚入学时,私塾先生望着被树木环绕的远山,出了上联:“远声隔林静。”李时珍当时虽然只有八岁,但见朝霞格外明媚,过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脱口对道:“明霞对客飞。”先生大为惊讶,决心加倍关照。 有位药铺主子,膝下有一个

2、女儿,聪慧而美貌,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才华出众的男子结为伴侣,确定用药名作上联征婚:“玉叶金花一条根。”很多求婚者望联兴叹。其中有一位姓马的青年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时珍帮忙。李时珍少年助人为乐,脱口对道:“冬虫夏草九重皮。”铺主见马公子比较英俊,又交给他上联,限一天对上。这上联是:“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马公子只得二请李时珍对出下联:“珍宝母一粒珠玉碗捧珍宝。”铺主看后特别兴奋,随即再出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限半天对出。马公子无奈三求李时珍。李时珍为了成全这桩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红娘”作下联。铺主非常满足,当即答应订婚。 当地郝知府对医药略知一二。一次中秋赏月

3、时,风吹灯笼熄,原来是灯笼破了三个窟窿,便口占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是防风。”因始终续不出下联,只好找李时珍对出下联:“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又有一天,郝知府去探望李明珍。走进院后,看到从竹不禁赞美:“烦暑最宜淡竹叶。”李时珍随口对道:“伤寒尤妙下柴胡。” 郝知府看到几株玫瑰,不胜感叹:“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李时珍笑着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郝知府是外地人,见李时珍如此投机,又吟出一联:“做官者四海为家不择生地熟地。”李时珍笑道:“行医人一脉相承岂分桃仁杏仁。” 郝知府拿起李时珍为他开的处方,自言自语:“纸白字黑,酸甜苦辣五味皆有。”李时珍手中毛笔尚未

4、放下便说:“杆硬尖软,采晒炒切炙百合俱全。” 就这样,宾主唱和属对,沉醉在妙思雅兴之中,不觉天色已晚,郝知府起身告辞出门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李时珍笑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许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出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其次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徐文长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

5、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许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逼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除出城。徐文长镇静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兴奋。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

6、出,还算什么神童!”马上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义正词严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天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说明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 徐文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其次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知府听了张口结舌,只好悻悻而去。 酒店续对 乾隆晚年,一日晚膳后,乾隆召高校士纪晓岚,二人换上民服走出宫外,来承德大街上闲逛。见一酒店的招牌上书“半联酒店”四字。店前若市,人头攒动。二人停下脚步,只听掌柜的拱手喊道:“多蒙

7、诸位关照,小店屋内有半副对联,哪位能续上下联,美味佳肴尽用,敝人并愿赠文银两。” 君臣二人觉着新奇,便走进店内,见堂屋正中悬的半联是: 一串无鳞,鳅短鳝长鲶大嘴。 君臣二人琢磨半天,怎么也对不出适当的下联来。恰在这时,酒店的店员抬进一筐大蟹来。其中还有一只鼋鱼,正仰面朝天四腿乱蹬呢。纪晓岚灵机一动,吟出下联: 三元有甲,龟圆鳖瘪蟹短头。 此联意境新颖、好玩,且字句工整。以三元对一串,有甲对无鳞,龟圆对鳅短,鳖瘪对鳝长,蟹短头对鲶大嘴,可谓完美无缺。 顾鼎臣幼年试对 顾鼎臣(1473年1540年),字九和,明苏州人,弘治进士第一。他幼时聪慧,常有妙语。一天,塾师出对犯难他:“花坞春晴,鸟韵奏成无

8、孔笛。” 把鸟鸣声比方成无孔之笛,确非一般,但顾鼎臣面无难色,不一会儿就对上了:“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将蝉声比方为无弦的琴声,也别出心裁,因此塾师不禁非常惊异。 有一天,他父亲出对考他:“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顾鼎臣马上对道:“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他父亲听了特别兴奋。 半副对联慑群魔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斗争,先后占据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挡实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起先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羞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也应如此。

9、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折服者目空一切的傲慢气焰。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谋而合地发出一阵阵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担心,头晕眼花。这里,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闻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指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常常侵扰我国主权的罪行。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先生听了

10、,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个头,引起哄堂大笑。 苏东坡对联逗长老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探望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正忙着作菜,刚把煮好的鱼 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苏东坡先生来访。 和尚怕把吃鱼的隐私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连忙出门迎 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 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 ,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这时,老和尚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 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老和尚赶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

11、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老和尚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 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馀),我就来大 饱口福吧! 孔夫子妙对农夫 传闻有一年的阳春三月,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出游来到楚国的郢城(今湖北江陵)。正在田中干活的农夫们听说孔夫子很有学问,便想考考他。大家一合计,便在孔子经过的路上放一担泥巴,并且出一上联,写在地上,让孔子及弟子们对;假如对不上,只好委屈孔老夫子从水田里走过去。农夫们出的上联是: 一担重泥拦子路 孔子猛见一担泥巴置于

12、路中,原以为是楚人同他开个玩笑,甚至可能是恶作剧。及至到跟前细看,见一上联,方知是在考他。孔夫子脸上布满了愁云,踱来踱去,怎么也对不上来。眼看老师一一筹莫展,下不来台,弟子颜回走上前去,想把那担泥巴挑走挪出路来,但怎么也挑不起来。在大路两边水田里干活的农夫们,见颜回那副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孔子见状,忽然开窍,大声道:“有了,有了!”随口吟出: 两边夫子笑颜回 田中农夫见孔老夫子对出下联,齐声喝彩,便将泥巴挑开,恭尊敬敬地给孔夫子一行让路。 尼庵联趣 古时,闽南有一“清德庵”。尼庵女主持非常重视庵里的楹联,每年总要差小尼请贾秀才撰联张贴,润笔费十两银子。 有一年,清德庵改建一新,好生气派,尼庵

13、主持决意在门前刻下一副永久的对联,为清德庵增辉,于是亲自登贾秀才书斋相议写联一事。 贾秀才是个见财路才开的人物,他开口要一百两银子。尼庵主持一口答应,并要求贾秀才依据庵前新开拓的大道和新庵巧夺天工的二扇大门撰联,贾秀才满口应允。 尼庵主持旋即回庵差小尼送上一百两银子。那想到小尼路上思忖:“往年仅送十两,今年竟送一百两,定是主持错帐。”于是便干起掩耳盗铃的勾当,从中扣了五十两中饱私囊。 贾秀才接了五十两银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令小尼明早来取联。翌日,小尼顺当把联取回,正忙于诵经的主持令其鸣炮贴联,并请来四方僧徒观光,意在慎重其事。谁知对联贴后,令人费解,观者争论纷纷。女主持闻知,亲临观看,左联

14、写着“一道直直”,右联是“两扇开开”。 主持观后满脸乌云,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评说不象联子,有辱清德庵雅气,主持若芒针在背,遂唤小尼问个是非,小尼见马脚已露,便和盘托出偷银丑事。主持责令小尼上门赔罪,并请来秀才改联。贾秀才来到庵前,拂袖挥毫,在左联添上“西天路”。右联加上“佛地门”,原来让人费解的楹联即成了“一道直直西天路,两扇开开佛地门”的巧联妙对来。观者无不翘指叫绝。 衷情母女巧联对 传闻: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在婚姻问题上她也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后来,还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却非常有才气的穷秀才。女儿嫁出之后,苏小妹很不

15、放心,总担忧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突然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 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在房内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端详了一下女儿的房子,只见是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也许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隧然停止了。一会儿,女儿欢乐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了屋。苏小妹坐定之后,环顾室内,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但却有条不紊,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

16、刚要点头说是,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立刻改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一听,想自己在上联中有意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没想到女儿也真机智,不但奇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对上了,而且还说明白刚才读书骤停的缘由,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进步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女儿听出了母亲是说因惦念儿放心不下才来的,但也知道母亲这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她便有意扑上去在母亲怀中撒了

17、一会儿娇,然后又很亲切地为母亲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了出耿了,她这才对娘说: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她在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得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放心了。临走时,她还给女儿留一些钱,女儿一再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联语】:阿兄门外邀双月 小妹窗前捉半风 黄庭坚应约到苏东坡家,苏轼出门迎接。这时,恰逢苏小妹临窗捉虱子,小妹出对戏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 【小析】:真是诗兄诗妹,出口成章,俯拾即得。双月为“朋”,道出苏东坡邀黄庭坚之事,形象生动。半风乃“虱”,说的确是实情,但

18、不讲明,幽默风趣,引人发笑。 苏东坡的对联不光只是打趣,有时还能为自己的国家长志气: 【联语】: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宋神宗熙宁年间,辽帮派谴使臣来中原,苏东坡奉诏接待。辽使者知道苏轼是大名鼎鼎的文士,便出对道: 三光日月星 此乃数字联,看似简洁,实则难对。但是难不倒苏东坡,他略加思索,便对好了下联: 四诗风雅颂 “风雅颂”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和颂诗四部分,大雅和小雅可并称为雅。 辽使者听罢,连连点头,佩服之至。 【小析】:数字联应对相当难,不光数目字要数目字来对,而且上联将“三”实指的“日、月、星”已经点明,下联只能用三以外的其它数目字,但无论用哪个数,注明的详细事物不是多于三个,就

19、是少于三个,字数不等,不合要求。 苏东坡究竟是大文豪,学问渊博。以“四”对“三”符合数字对要求,巧用了大小雅总称为雅,奇妙的避开了以多对少的冲突,真乃妙手超群,千古巧对,令人拍案叫绝。 对对联真的是一项聪慧人的嬉戏,须要作对之人有很强的反应实力,还须要有很丰富的学问储备,能够随时引经据典。 以下两则都是以人名为基础的对联,从中很能看出作对之人的机灵、聪敏。 【联语】: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公孙无忌,你无忌,我也无忌 宋朝某年开科取士,有个考生与主考官同名。主考官深感不满,决意多发难难倒这个考生。他在开考前问这个考生:“你懂不懂尊卑不同名的规则?你既与我同名,定自负才华不凡

20、,我先给你出个对子,假如答不上,难应科考。”说毕,出示上联: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考生见了考题,信笔写出下联: 魏无忌,公孙无忌,你无忌,我也无忌 主考官见了,不禁愕然。只好平下气来,对该考生说:“你才华还不错,打算好好应试吧。”结果这个考生果真名列前茅。 【小析】:一个气概汹汹,满脸怒气;一个镇定自若,不亢不卑,故事扣人心弦,的确饶有风趣。主考官连用四个“相如”,前两个是人名,后两个是动词,运用转品,一语双关,讥讽考生自不量力;考生连用四个“无忌”,两名两动,既有转品,又是双关,奉劝主考官度量要大,别恁霸道。主考官老谋失算,考生才华过人,可谓是千古妙对,文苑极品。 【联语】:

21、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 有一个童子,擅长对对子。有一次,一个客人指着当地的知府冯驯,出一上联: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 童子随口对到: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 【小析】:客人出对相当奇妙:嵌入知府冯驯的名字,析“冯”、“驯”二字;先分后合,“冯驯五马”即为前两句合成。童子对句更是高超:以商初大臣“伊尹”名字对知府名字“冯驯”;“伊”单人旁,含一人;“尹”没有单人旁;“伊尹一人”是“伊”“尹”合成,加“有人”与“无人”一合,且一语双关。而且从商初大臣伊尹处也可知,童子学问面之广。 古人云:“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以上的一则,还有颇多孩童的对子,让人们为之叫绝。 【

22、联语】:以父作马 望子成龙 据说,年少时的林则徐赴考时,他父亲恐他年少远行乏累,便让他骑在自己肩上。进考场时,主考官以林则徐年少,即景出一联索对,作为进考场的条件。联曰: 以父作马 林则徐的父亲羞得面红耳赤,怪难为情的。可骑在父亲肩上的小子真是不简洁,应声对到: 望子成龙 这四个字看似简洁,可此时此刻,要替父亲和自己解嘲,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好的对法了。 【小析】:林则徐小小年纪,以“父”对“子”,以“龙”对“马”,文字特别恰当,内容入情入理。“以父作马”乃戏言,“望子成龙”是成语。真是“望子成龙父作马,可怜天下父母心!” 假如你认为对对子是古人的专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当代的一些趣对,也毫不逊

23、色。 【联语】:老舍老向凤子 胡风胡考龙生 抗日斗争时期,文人云集山城重庆。当时老舍对于凤子颇多赞扬;胡风则深爱高龙生的绘画,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评论其作品。因此,高屡受考试。 茅盾先生据此撰成一联: 老舍老向凤子 胡风胡考龙生 【小析】:联中十二个字,恰是文艺界中六个人的名字。两“胡”对两“老”,一“龙”对一“凤”。尤其妙在“向”、“考”两字,即属人名,又当动词,幽默风趣,妙手天成。 【联语】: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 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在南,二小在北,两小无猜 抗战期间,金陵高校农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齐鲁高校医学院,分别由南京和济南迁至成都,均在华西坝协和高校上课。齐

24、大病理学教授侯宝璋出一上联: 金南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 当时不少学生、教员应对,但是所拟下联,均不志向。上联在报端披露后,成都市某单位的一名会计员对的很有意思,联曰: 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在南,二小在北,两小无猜 【小析】:出联妙用两校简称,借用两俗语,意思双关,诙谐幽默;对句巧以“市一小,市二小”与“金男大,金女大”相对,巧用成语“两小无猜”,双关两意,且同“当婚”“当嫁”意思相同,风趣自然。 有人喜爱天上的比翼鸟,有人喜爱水中的并蒂莲,我却喜爱寓庄于谐,妙趣横生的联语故事。 朱元璋的对联故事 春联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首倡的,“春联”这个词,也是他说了以后才有的。明代陈云

25、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欣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始终流传至今。 朱元璋尝与军师刘伯温对弈,雅兴所致,自占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即对曰: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此事出自野史,未可尽信。民间亦有与此类似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南京莫愁湖胜棋

26、楼联也是闻名的棋联。明太祖朱元璋和大臣徐达到莫愁湖下棋,以此湖为赌注,朱输棋后就把莫愁湖赐给了徐,并于明初在此建一楼,取名“胜棋楼”。楼前题联:“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朱元璋一次驾幸马苑,让皇太孙朱允炆和第四子朱棣陪伴,这时候有风吹来,马群扬尾嘶鸣,朱元璋出句道:“风吹马尾千条线。”然后着令其二人对句。 朱允炆的对句是:雨打羊毛一片毡。 朱棣的对句则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两个境界大不相同的对句让朱元璋“视之默然”。他极为宠爱的皇太孙的对句给人的感觉不大对头,凄风苦雨,景象衰败,让人提不起精神;而这个野心勃勃的皇四子朱棣的对句却有帝王气象。作者宕开一笔写道:“

27、后来发生的这一系列变故使人们惊讶地回忆起了几年前在马苑的那两个对句。人们觉得,对句虽然主要是语言技巧方面的问题,却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应对者的性情;而性情,往往确定了人物的命运。” 朱元璋见秦淮繁华已具规模,便私自出游,一日夜游秦淮河,观月夜景色,面对明月清风,歌舞升平,一时兴起,便御制赐金陵秦淮河对联一副: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朱元璋有“对联天子”的雅称,他的妻子马氏也颇能对。马皇后为了照看皇上的身体,使他从倦意中解脱出来,便以朱元璋扇子上的画为题出了上联: 扇描黑龙,呼风不能唤雨; 朱元璋品尝着皇后的上联,忽见皇后穿着一双绣有金凤的绿色缎面鞋,即对道:

28、鞋绣金凤,着地那堪登天? 安徽凤阳县的凤凰山下有个龙兴寺,原名於皇寺,亦名皇觉寺。朱元璋幼时家贫,曾在此寺当过和尚。他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便命人复修龙兴寺,并亲自为庙门题写了一副对联: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士 慈颜善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另有一说,杭州灵隐寺前有一座飞来峰,为防止飞来峰再度飞走,损害百姓,于是在飞来峰上雕刻了很多罗汉。其中有大肚罗汉,敞衣露胸,盘膝端坐,手捻佛珠,满面笑容。因此,有人给他题写了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善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此联只是改了两个字,意思却比朱元璋龙兴寺一联更为贴切。古今常以这副对联喻大度海量,容事容人。 一次,元璋在微服私访中见一个年仅十岁的

29、孩子守驿站,感到很惊异,问他能做对子否?那孩子点头称 能!朱元璋随口说:十岁儿童当马驿, 那儿童对道:万年天子坐龙庭。朱元璋很兴奋,命人赏他很多财物。 朱元漳的智囊人物刘伯温,名基,浙江青田人。君臣二人常微服结伴私访。一次,遇到一位士人,送他们一节又白又鲜嫩的藕,似乎美人洁白的臂膀一样。朱元璋出了一句上联命刘伯温对下联,上联云: 一弯西子臂 刘伯温自比殷纣王时的丞相比干,始终忠于皇上,他见藕节折断后,内有七孔,于是想了一句下联: 七窍比干心 相传,朱元璋称帝前,有次到一戏班子练艺门前,见门贴一联:上联上:行;下联是:盛。 行也读杭,盛也读成,上下联双间复快念,就是戏台上的锣鼓声。朱元璋看了,很是惊异。思索一再,其次天给戏班写了一副对联送去,并要班主说说联中的意思。对联为: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