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新编课后习题及答案(共4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624655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新编课后习题及答案(共4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育心理学新编课后习题及答案(共4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新编课后习题及答案(共4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新编课后习题及答案(共41页).doc(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学校情景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哪些?答: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2).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的过程);(3).各种类型的学习;(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5).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自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2、答: 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着密切的联系。(1).联系: 虽然他们有着各自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角度,但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共同的问题,也要相互利用各自的研究理论、方法、手段和成果。只有多学科的共同研究,才能对学校中的学与教这样复杂的现象有比较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只有学科之间的交叉,而不是隔绝,才能取得具有实际意义的进展。 (2).区别: .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遍规律,但自己有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能和儿童心理学混杂在一起。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

3、童年龄心理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 . 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 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要是从宏观(社会、学校及班级等)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根据学与教过程的实质与学生心里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去创造适合的学校和社会条件的问题;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从学与教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个体心理性质及其发展变化方面,从微观和中观的角度去研究学与教问题。4.你认为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答:概括而论,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具体说来,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

4、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答: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6.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

5、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7.简述学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答:(1).观察法; (2).调查法; (3).教育经验总结法; (4).自然实验室法; (5).实验室试验法;补充:1.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答:(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以桑代克理论站统治地位。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

6、50年代),无突破,我国教育心理学兴起。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和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是其代表作。 布鲁纳: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世界影响很大,代表作教育过程。 加涅: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信奉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为最有效的学习,代表作学习的条件。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对改进传统模式的学校教学过程有很大意义,代表作教育心理学。 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的教育心理学家,代表作与富斯特合著的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1.怎样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学校教育

7、、教学和课?答:(1).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境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2). 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3).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2.举例说明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答:(1).正式学生群体 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体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 (2).非正式学生群体 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因为父母工作单位、住家、性别、个性等组合而成,大多由27人组成,如班级中的

8、“团伙”等)。3.怎样使用社会测量法了结学生非正式群体?答:社会测量法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若提出,后经人改进,步骤如下:(1).填写调查表;(2).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制作矩阵表; (3).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4.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答:(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 (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增取转化为发挥积极作用; (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与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对此也要讲求方式。5.怎样理解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效应?答:教师对学生

9、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6.试分析教师管教学生的失误。答:(1).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 (2).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 (3).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 (4).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7.你认为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有哪些?答:(1).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 (2).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 (3).要有耐心和信心; (4).乐观、活泼的性格; (5).公正不自私。8.你认为教师角色的主要心理特征有哪些?答:(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

10、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强烈愿望; (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5).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9.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答:(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 (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正的的渠道为限。补充:1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答:从心理学立场上看,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个体的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所以,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2).影响学生个

11、体心理的发展。2.教师角色的含义。答:教师的角色使教师这个职业有别于其它,并使其带有专业性。教师扮演着许多角色。这些角色相互关联,但也有可能相互矛盾。通过分析,教师可能间断或同时地扮演着以下角色:(1)。教员 (2)。学生模仿的榜样 (3)。课堂的管理者 (4)。办事员 (5)。团队活动领导者 (6)。公共关系人员 (7)。学者与学习者 (8)。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 (9)。父母 (10)。权威人物3课堂上的“讲台效应”。答: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景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教师在讲台上如果用目光扫视全课堂,他自己并不觉得在刻意地盯着特定的听讲者,而每一听

12、讲者却可能感受到讲课的老师在专门看着自己。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这就是“讲台效应”。第三章 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1.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应支持的普遍价值观。答:(1).承认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人权; (2).重视社会公正和民主参与决策及国家事务的管理; (3).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性持理解和宽容态度; (4).关心他人; (5).团结互助精神; (6).事业心; (7).创造性; (8).尊重男女平等; (9).思想开放和迎接变革; (10).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责任感。2.简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

13、中心的教育目标的主要支柱。答:(1).首先要学会认知; (2).其次学会做事; (3).最后,尤其要学会生存。3.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答:布鲁纳认为,学校教育是文化赖以发展智力技能的一种特别重要的工具。他认为学校教育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 (1).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善于发现; (2).应该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立运用各种题材; (4).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发展理智上的忠诚。4.试析未来学校的师生关系。答:(1).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促进其充分发

14、展的能力之上; (2).并非全部教育都得在学校进行。5.试分析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答:教师职业专业化不仅是现代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基础教育活动现代化的保证和标志,也是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基础。 第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化两方面的含义: (1).他们不但能胜任所担负的教学工作,具有相关学科的较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更能够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怎样利用和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创造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的有利环境; (2).教师应遵循符合其职业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在思想和行为上作学生的典范,“为人师表”。 第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措施:(1).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教育;(2)

15、.社会方面进一步提出对教育的职业要求,并且通过师范教育、教师进修和日常提高等途径,对新、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其专业素养;(3).在教师自身方面,应像医生、工程师一样将培养专业素养和态度作为自己“安生立命”之本。第三. 中小学教师人性化的含义: 立足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育人”需要,提倡教师应该从新一代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以一种特殊的教育者的立场,从一种特殊的对新一代人和未成年者的爱护和同情,形成一种相对于其他专业人员来说更具有人情味的新人道主义态度。第四. 中小学教师人性化的措施: (1).关心学生学习; (2).关心对其日常生活、智力、个性和身心健康发展; (3).关心学

16、生精神方面的需要。6.什么是教学目标?试述其(心理)功能。答:教学目标:即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课程标准,体现在课堂计划、教学大纲及德智体等各种教育大纲中。 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 (2).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3).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 (4).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 7.简析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答:(1).价值性标准; (2).可能性标准; (3).低耗性标准; (4).丰富性标准; (5).就高性标准。8.试述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答:(1).明确教学对象; (2).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 (3).应说明上

17、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 (4).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9.怎样编写一个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答:步骤为:(1).对象与行为的表述; (2).条件的表述; (3).标准的表述。10.试述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分类。答:(1).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 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评审。 (2).根据科拉沃斯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 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格的性格化。 (3).根据齐卜勒等的分类法,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依发展的程序有四个步骤。 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为。补充:1.教育的最终目标。沃斯的“三

18、重四面”观点。答:(1)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2)学习的三重目的: 学习技能和有关科目的知识-并学习你如何能做的更快、更好、更轻松。 培养综合概念技能-你如何能够学会将同一或类似概念应用到其它地方。 培养个人技能和态度,使它能轻易应用于你所能做的一切事情中。 学习的四个层面; 自尊 生活技能培训 学习怎样学习 具备特定的基本学术能力、体能和艺术能力。2.教师的责任。?答:即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是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一名能够发挥作用的合格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知识能力素养,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心理品质。3.教育目标的概念和有关研究背景。答:教育目标是一个多

19、层次的目标体系。社会根据政治和经济需要,为各级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制定一般的教育目标。学校根据总的教育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安排必要的实践活动。各级教师的任务则是,根据总的教育目标,制定各门课程总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并为实现课程目标设计每个教学单元的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则是单元目标的进一步分解,是单元目标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普遍认为美国的泰勒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第四章 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名词解释:发展:发展是随着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不可逆)头尾梯度: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被称为“头尾梯

20、度”。组织:皮亚杰把促使过程系统化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称为“组织”。适应:皮亚杰把调节环境的倾向,称为“适应”。平衡:是一个自我调节机制,有助于成长中儿童的世界概念趋于连贯而稳定,使经验中的不一致性成为可理解的东西。同化: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纳入到现有的行为模式中去,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与顺序。答:(1).方向:发展的进行有若干基本的方向。尤其是身体运动得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一致的梯度。.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被称为“头尾梯度”.发展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进行的,这叫作“近末梢梯度”。 (2).顺序:儿

21、童智力运算的发展顺序, .首先是从感觉运动的水平开始,向主观的“前概念水平”的运算发展; .接着,就有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逻辑运算; .更进一步,又发展到形式的、抽象水平上的逻辑运算。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答:(1).综合的分化; (2).平衡化; (3).概念化; (4).社会化; (5).个性化。3.简述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答:(1).遗传与环境; (2).成熟与学习; (3).社会环境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主观能动因素。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答:(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

22、变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5.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答: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若干不同而相继的阶段,各阶段具有某些特点,这些特点是在儿童成长中对环境里各种经验进行组织和改编的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某儿童从一阶段进入到下一阶段的速度可能跟别人不一样,但所有儿童经历的阶段相同,遵循的次序也相同。 (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2).思维准备阶段2岁至7岁; (3).思维阶段7岁至11岁; (4).抽象思维阶段11岁至15岁。6.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答:应用:(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够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

23、的智力测验; (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3).教师可以根据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启示:(1).智慧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越简陋的学习环境或越缺乏活动的(感官、动作,或抽象思考活动)的个体,越产生迟滞的心智能力;(2).认知活动经历四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各阶段有其特殊的智能活动,教学者应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安排最适当的环境并作最充分的教学活动。7.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答: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核心原理乃是他所称的新生论原理。他认为,任何事务的成长都有一个由一些要素所组成的基本进程表。心理社会性的各个阶段: (1).信任到不信任,从出

24、生到1岁; (2).自主对羞怯、怀疑,从2岁到3岁; (3).主动对内疚,从4岁到5岁; (4).勤奋对自卑,从6岁到11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12岁到18岁; (6).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 (7).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 (8).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8. 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的教育意义。答:艾里克森视人格发展为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以解决危机的整个人生历程,因此社会教育对个人人格的影响为终生之事。所谓“好的开始为成功的一半”正好说明早期培养信赖等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对不良人格防微杜渐,不如积极培养健全的人格。9.简述科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答:依据科尔柏

25、格的观察分析,不论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其道德发展依序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 科尔柏格指出道德发展为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道德发展的分期(6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 (1).水平A: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定向; (2).水平B: 习俗阶段 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利的定向; (3).水平C: 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10. 简述科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答:简述科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给予教师的启示为:(1).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

26、特征而实施;(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急功近利的横行的现象;(3).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第五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名词解释:学习(广义):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学习(狭义):指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CS)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US)出现,也就是说不再强化,条件反射的强度将逐渐减低,最后

27、会低到条件反射不再发生的程度。这一与条件反射形成相反的过程即称为消退。恢复:消退现象发生以后,如个体得到一段时间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地恢复。这种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就被称之为恢复。类化:对同类条件刺激不经强化而能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被称为刺激类化。分化: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不类化的现象。是类化的反面。强化: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正强化:狭义强化中增加刺激,增强行为的强化。负强化:狭义强化中减少刺激,增强行为的强化。惩罚:惩罚中增加刺激,抑制行为的强化。惩罚:惩罚中减少刺激,抑制行为的强化。次级强化:在原级强化基础

28、上形成的,利用继起强化或次级强化物进行的强化。发现学习: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有意义学习: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学生能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从而发现智力、提高能力的一种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学习。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概念学习:用符号代表一类事物而不是代表特殊事物的学习。命题学习:学习几个

29、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当所学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的学习。上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既不存在上位关系,又不存在下位关系只是和认知结构中的某些观念具有一般的吻合性时,新知识则可用原有知识进行类化成外推获得,并与原有认知结构产生一种并列的组合,可能产生联合意义的学习。同化:学习者利用认知

30、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概念、命题)理解新知识。1. 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答: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特点是:(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2).组织计划性;(3).有效性;(4).年龄差异性;(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性。2. 试分析日常对学习的片面理解。答:(1).只有给予奖惩,学习才会发生; (2).学习就是获得和吸收事实材料,获得愈多,学得愈多; (3).凡是认真教过和学过的东西都能永久保持; (4).掌握最好的就是练习得最多的; (5).教等于讲述,学等于接受讲述; (6).学习活动必定是乏味的,是一件苦差事; (7).一切学习都应该是有趣的。3. 桑代克提出

31、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答:(1).准备率 (2).练习律 (3).效果率。4.试分析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答:(1).首先,必须有一个能够可靠地进行指定反应的刺激,它叫做无条件刺激(US),US引起的反应叫做无条件反射(UR); (2). 另外一个还得引进一个刺激,它不能引起上述的无条件反射(UR),这个刺激叫做条件刺激(CS)。CS同时或略为提前于UR的US; (3). 经过CS与US的反复结合(即经过强化),CS引起的类似或相同于UR的那种反射,就被叫作条件反射(CR)。5.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答: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的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

32、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其特点是:(1).强调观察式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2).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6.简述操作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和主要规律。答:过程: (1).行为是由有机体本身引发的; (2).此行为作用于环境并引出结果。规律:(1).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7.简述强化的类型和技巧。答:类型:(1).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类.固定间时强化;.灵活间时强化;.固定间次强化;.灵活间次强化。(

33、2).跟据强化后果分类的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和惩罚。(3).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技巧:(1).控制强化量;(2).安排强化程序;(3).即时强化和延迟强化的转换作用。8.试分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教学应用。答:(1).情绪学习(主要通过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而形成); (2).行为管理和行为纠正(很多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的结果); (3).程序教学(可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9.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答:(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3).重视学习过程; (4)

3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8).强调信息提取; (9).提倡发现学习。10.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答:优点: (1).发挥智力潜力; (2).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 (3).通过对外信息的发现,学会以后发现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探索。条件:(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1

35、1.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要点。答:(1).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2).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建立实质性联系”.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人为的。(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基础知识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4).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5).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12.简述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答:同化模式有以下几种:(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3).并列学习13.试分析发现学习和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价值和教学应用。答:价值

36、:. 指明了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符号言语进行的主动的学习;. 提出了有特色的认知同化理论;. 用同化理论解释了学习的保持和遗忘,建立了有意义保持和遗忘理论;. 指明了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指明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揭示了获得心理意义的机制;. 区别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提出和总结了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教学原则;. 对影响学习的认知因素进行了探讨;. 重视学习材料的组织,强调逻辑意义,并把它与主体认知过程连在一起,很有价值;. 在方法论上有贡献。教学应用: .可作为实用的科学的教学原理基础和教学方法基础,而且有利于教师掌握运用,有利于教材组织; .对传统的讲授手段和现代发现

37、学习方法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能较令人信服、稳妥地解决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方式的过渡,使教改不致产生混乱而取得实质性进展; .区别了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实质; .直接给教师理论和方法,便于教师自己进行教育心理的研究。14.简述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要点。答:(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2).情意领域教学目标 .接受 .反应 .评估 .组织 .价值的性格化 (3).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 .整个身体的运动 .协调细致的动作 .非言语交流 .言语行为。15.什么是“掌握学习”?它对我们有何启发?答:“掌握学习”的要点如下:(1).几乎

38、所有学生都能达到90以上学习材料的目标,其区别仅仅是所花费时间有长有短;(2).一般地以“正态分布”为基础的测验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提出用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综合总结性评价取代传统的测验方法;方法步骤:(1).确定目标;(2).根据目标,设计教材,分成细小的学习单元;(3).小步子学习;(4).及时反馈;(5).矫正.启发:“掌握学习”可以避免学生动机消沉和情绪低落,能增强自信心;为掌握而学习能给学校的学习以风趣,能帮助学生在各类学习中发展一种毕生的兴趣。然而,掌握学习目标虽好,但却并不易达到。首先,需要有精心设计的教材及学习程序;其次,需要精心的指导;最后,因材施教更为重要。16.简述

39、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体系的要点。答:加涅的阶梯式学习最初分类最初分为八类,以后又缩减为五类。均列如下:1.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3).连锁(4).言语联想学习(5).多重识别学习(6).概念学习(7).原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2.五阶段学习分类(1).智慧技能(心智技能)(2).言语信息(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17.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发?答:概括起来,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如下:(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

40、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加涅提出的指导学习的程序如下:(1).引起动机(2).理解(3).获得(4).保持(5).回忆(6).概括(7).作业(8).反馈。加涅的指导学习理论重视系统知识与系统教学的指导作用,认为能力形成要通过知识掌握,这些对我们都很有现实意义。但是他把能力归结为大量有组织的知识,显得不够令人信服。18.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原则。答:(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的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3).强调交往 (4).强调发展价值观 19.试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任务。答: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任务有:(1)

41、.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2).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3).增加创造性(4).发展对艺术的兴趣(5).增强好奇心。 人本主义教育主张的现实影响很大,但人们对它的批评也很严厉。.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完全要由教师的人品决定,因人而异,难以共用;. 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使用的效果只能根据主观的报告,很难用客观标准测测量,所以也不科学;. 这种理论涉及教学方法和技术较少,而是以师生态度为主,所以与其说它是科学体系或方法,不如说是教师的态度;. 它的理论提出很少通过实验,所以不严密。人本主义者也回答这些批评说,教学毕竟不全是科学,也是艺术,因此,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他们的许多关于人性的

42、论述,在道理上是驳不倒的。 补充:1人类学习的特点。答:弄清人类学习的特点,实质上就是要区分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这些区别可概括如下:(1)。学习的内容和本质区别:人的学习除了掌握种族经验和个体经验之外,还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即人类的学习内容是掌握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2)。学习的机制或方式不同:人类的学习既可通过直接经验,又可通过间接经验学习。(3)。学习的动能和动力有本质区别: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满足个体生理需要。人类学习在适应环境基础上,还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使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2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答:(1)。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2

43、)。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3。学习的分类。答:(1)。根据学习内容和结果分类。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种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2)。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认为教育应当达到的目标作为整体,大概可分为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心因动作三个组成部分。 (3)。加涅的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水平,由简到繁、由低到高,把学习分为八类,顺次排列成一个积累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低级学习向高级发展,高级学习要以低级学习为基础。第六章 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名词解释: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干扰: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即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前摄抑制: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倒摄抑制:以后学习的内容干扰以前学习的内容。过度学习: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领会的程度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