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丹东港.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6620325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丹东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丹东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丹东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丹东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丹东港 丹东港 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根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南临黄海毗邻大连,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水上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距韩国仁川港232海里,距日本神户港844海里,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也是我国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距离最近的港口之一。港口水陆交通畅达,已形成较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港区铁路连接沈丹、京哈、长大等干线,并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半岛铁路相通,可担负国际联运任务。公路以沈丹高速、丹霍、鹤大、大盘为干线,通向省内外各地。民航有定期航班直达北京、沈阳、广州、大连、哈尔滨、上海、长春、延吉、成都、深圳、三亚、秦皇岛、青岛等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丹东-韩国首尔

2、国际航线2023年5月29日正式通航。 港口区位优势 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部,鸭绿江口西岸,背负东北,南临黄海,东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是距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最近的国际化港口,是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不冻良港,鸭绿江与黄海的分界线横贯港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作为国家辽宁沿海经济带东端起点和东北东部地区新出海通道的丹东港,在东北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承担着枢纽港作用。丹东港依托辽、吉、黑、内蒙四省区广阔腹地,随着东北东部铁路和丹通高速公路的开通,沿线辐射的粮食、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货物将以最短运距通关出海,积聚临港产业集群,形成东北东部地区专业化

3、大型物流中心。 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 丹东港现辖大东(海港)和浪头(河港)两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19个,年吞吐能力7000万吨。拥有堆场面积500万平米,航道水深-9米。目前已于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等五十多个国家开通了散杂货、集装箱、客运航线。 2023年,丹东港开始向深海全面挺进,开工新建两座大型港池和10余个大型泊位,大东沟110万吨港池已经建成。3座5万吨级粮食泊位建设完成,5万吨集装箱、多用途泊位、10万吨矿石、油品、通用泊位,20万吨矿石、油品泊位各项工作全面展开。15万吨级航道工程及回旋区疏浚工程积极推进。500万平米货场、国际客运站、生产生活辅助区、港内铁路、公路运输网络等港

4、口配套工程全面实施。此外,丹东修造船基地继续扩展,形成建造大型船舶能力;200万吨大豆油脂加工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同时大力发展港口服务配套体系,建立港口综合商务中心,大力开展电子口岸建设,使丹东港成为环保、节省、便捷的港口。2023年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2023年以前争取达到1.5亿吨现代大港规模。 从辽宁对外开放格局来看,丹东港是辽宁沿海港口群中唯一的东部港口。丹东港的建设规模、吞吐能力弱于大连、营口等枢纽港口,但其战略位置和作用是其他港口所不能替代的。丹东港与朝鲜半岛西海岸港口城市之间距离最近,无论从人缘和地缘的优势上看,还是从经济互补性上看,丹东港所处位置和所发挥的经济作用,在辽宁沿海

5、港口群中是独具特色的。从港口经济腹地分析,丹东港的直接经济腹地是丹东及周边地区,深层次腹地则是东北三省的东部地区,其经济腹地不与其它港口相重叠。作为东北东部经济地区唯一的重要出海口,它不仅大大缩短了东北三省东部地区货物入关出海的距离,减轻东北中部铁路、公路的运输压力,而且这一出海口可以使东北东部城市群形成一条“巨龙”,通过丹东港直接进入黄、渤海经济区,通向我国的东南沿海、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极有利于促进东北东部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建设丹东港,为东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进而把丹东港建设成为沟通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与我国内地经济交流的枢纽,意义十分重大。 2023年下半年,丹东港正式启动

6、建设庙沟挖入式港池,该港池新增20余个深水泊位。“十一五”期间,建设10个深水泊位,同时航道浚深至满足10-12万吨级大型船舶安全进出港口的水深条件。 自然条件 丹东港(大东港区)属温带温润地区,台风影响甚少。由于朝鲜薪岛列岛作天然掩护,外海波浪很难传入港区,0.6m以下的波浪占97%。港口属于天然不冻港,流冰厚度一般为5-15cm,不影响船舶航行和靠泊作业。 风况:常风向东北。次常风向西北。各月平均风速以4月最大,为3.8米秒,累年平均风速3.2米秒。最大风速18米秒,风向西北。全年6级风日数11.8天。降水:年最大降水量1320.7毫米,年最小降水量574.2毫米,年平均降水量875.4毫

7、米。主要集中于6-8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2.3%。 雾况:年平均雾日31.6天(以水平能见度1000米统计),最多为85天,最少为9天。 气温:年平均气温8.4,最高气温33.8,最低气温-28.2。 冰况:初冰日为12月上旬,盛冰日1月上旬开始,融冰日2月中旬开始,终冰日3月中旬,总冰期约100天,盛冰期约45天,港口属于不冻港口,但有流水,冰期影响港口作业天数:外航道约15天,码头作业约10天。港口属不冻港,流冰厚度5-15cm,不影响船舶航行和靠泊。 水文: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潮位3.52cm,平均潮差4.51cm,平均涨潮历时6小时09分,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15分。涨潮最大流速1.4

8、2m/s,落潮最大流速0.96m/s。 港区水域掩护条件较好,外海波浪一般难以传入港区,最大波高1.1m。 最高潮位7.72米(庙沟验潮零点,在黄海平均水面下3.549米,下同),最低潮位-0.57米,平均潮位3.52米,最大潮差6.93米,最小潮差1.6米,平均潮差4.58米,航道吃水限制:浪头港区:6.3米;大东港区:8.0米。 日落后能否进港航行:允许进港。 港口位置及交通 丹东港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黄海鸭绿江口内西岸,属辽宁省丹东市辖境,是我国 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一个港口。丹东港交通畅达。港口铁路专用线通过沈丹铁路联接京沈、长大线通往全国。公路交通以丹沈、丹普、丹宽、丹岫为主要干线通往省

9、内各市县。民航可直通广州、上海、北京、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地。水上航线可通往全国及独联体、日本、韩国、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85年9月,丹东港开始办理国轮外贸运输业务。 港口基础设施 丹东港由河港、海港两部分组成,岸线总长度7公里。河港部分水域范围从丹东鸭绿江旧铁桥下游75米外起,至浪头日隆山码头之间;海港部分水域范围东起鸭绿江西水道厦子沟口,西至鸭绿江1号浮标领海分界线中国一侧。丹东港有浪头港区和大东港区两个港区(原丹东港区已于1991年6月被丹东市政府辟为沿江开放区商贸小区),下设浪头港务公司和大东港务公司。浪头港区位于上距丹东市区11公里的浪头镇内。 陆域范围 北起江岸制板厂抽水

10、站南侧,向内陆延伸110米至江堤,顺堤沿港区围墙再连接浪头新港北端沿江岸至2200米处止,江岸总长3026米;大东港区位于丹东市东沟县境内的鸭绿江与黄海分界线处距丹东市45公里。陆域范围:鸭绿江护堤外三角滩地和江海分界线三号界标以南,东沟口西南部的滩地。 锚地仓库 中水道1号浮锚地、薪岛6号浮锚地、14号锚地、1号浮锚地分别位于鸭绿江口海面和薪岛,均为沙底。浪头港区出港航道为鸭绿江,水深2-4米,有较完善的助航设施;大东港区出港航道,全长10海里,平均深9.1米。 共有生产用仓库总面积1.04万平方米,堆场总面积16.2万平方米。现有主要装卸机械94台,最大单机起重能力为36吨。铁路专用线总长

11、度9476延长米,装卸线4条,共计4310延长米。现有港作船舶13艘,合计功率3110千瓦,最大拖轮功率715千瓦。 助航信息 航道:浪头港区出港航道为鸭绿江,水深2-4米,有较完善的助航设施;大东港区出港航道,全长10海里,平均深9.1米。从#3泊位调头区至-8m水深处,长约18km, 全程平均水深-9.2m。航道呈NS走向。 锚地:共有锚地4处:中水道1号浮锚地、薪岛6号浮锚地、14号锚地、1号浮锚地,分别位于鸭绿江口海面和薪岛,均为沙底。港外锚地在外海航道进口处-10m等深线附近,该处底质主要为细砂,该锚地距港区约20km。 丹东港地处东北亚的中心,邻接国家级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同时依据

12、辽宁省人民政府已批准并实施的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又有长达6公里的可投资建设30余个各种深水泊位的岸线资源, 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开发潜力。在未来的几年内,丹东港完全有条件建设发展成为散杂贷与集装箱运输并举、通用与专用泊位相间、贷运与客运兼容并拥有保税库区和临港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大型国际商港。 立体交通网络 丹东港水陆空交通畅达,港口及附件已形成较完备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港区的丹大铁路连接沈丹、京沈、长大等干线,并且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铁路相接,可以担负国际联运任务。 公路以沈(阳)-丹(东)、鹤(岗)-大(连)、铁(岭)-长(甸)、盘(锦)-大(孤山)等线与省内外各地相通,

13、港区的二级进港公路以8公里的距离与横穿东港市的鹤大线连接。 丹东民航已开设定期班机直达沈阳、大连、北京、上海、广州、三亚、青岛和深圳等城市。 丹东港一直有着自己传统合理的经济腹地和吸引范围。其直接经济腹地是丹东和本溪地区,间接腹地为沈阳以北的抚顺、铁岭以及吉、黑两省的东部地区。今后随着沈丹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及东边道铁路(通化-灌水)的贯通,丹东港的直接腹地可扩大到东三省东部地区。广阔富饶的经济腹地给大东港提供了充足了的货源,为港口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前进中的大东港也必将成为丹东及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丹东港作为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

14、走过了艰苦创业与腾飞发展的历程,从一个简陋的江河小港发展成为中型国际海洋商港,特别是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大规模建设,丹东港更显示了蓬勃的生机与强劲的发展势头。 港口建设重点项目是庙沟港池、大东沟I、II、III港池及主航道和大型泊位建设。现庙沟港池、大东沟I、II港池深水岸线已基本形成。新建10个5万吨级泊位,3个10万吨级矿石、油品化工、散杂货泊位,升级改造5个泊位等18个泊位及陆域配套设施。新建36万吨粮食筒仓已投入使用,实现了散粮装卸专业化、自动化。新建堆场面积500万平方米,建设铁路装卸线14.5公里、港内公路50多公里,购置装卸及运输机械近600余台,新购拖轮4艘。港口建设的

15、加强,不仅提高了港口的通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填补了港口在粮食、矿石、化工、煤炭专业化、自动化装卸领域中的空白。 临港工业快速发展 港口专用码头及自动化设施,直接带动了临港产业发展。200万吨大豆油脂项目已形成100万吨能力,是丹东市近年临港工业投产的最大项目。造船基地2023年开工建设5万吨级船台及配套设施,已形成生产能力,开始制造大型绞吸式挖泥船和拖轮。与韩国大宇公司合作,联手建设丹东造船产业基地,开展以造船项目为主,并涉及船舶制造、钢结构件制造、船舶修理、海洋设备修理和制造、矿业开发、物流等诸多领域,促进临港产业快速发展。 陆港网络初具规模 阿尔山、本溪、通化、牡丹江、白城、通辽、四平、佳

16、木斯、同江、鹤岗、双鸭山、黑河、漠河、霍林河等36个陆港项目已全面展开,进展顺利。其中通化陆港项目正式开工,牡丹江陆港基本完成,其他陆港项目都已开始前期可研、地质勘测、选址等工作。除建设集装箱和普通堆场、仓库等基础设施外,还具备了保税、贸易等综合功能,使之成为当地发展内外贸经济的物流平台,同时实施将一批重点陆港建成综合物流保税区,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在青岛、烟台、天津、上海、宁波、漳州、湛江、深圳,以及香港、新加坡、平泽、仁川、釜山等国内、国际港口开展海海、铁海联运,建设远程陆港。 “十二五”港口发展思路目标 预计到2023年,全港计划新增港口建设投资300亿元左右,大东港区泊位将达到6

17、0余个,港口吞吐量达到1.5亿吨。 “十二五”港口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大东沟港区油品、煤炭、矿石20万吨级泊位5个;大东沟港区集装箱和汽车滚装泊位15万吨级8个;庙沟港池粮食、通用、集装箱、散杂、客滚泊位9个;大东沟港区散杂及物流园区泊位12个;大东沟港区化工泊位2个;修造船舾装泊位12个,修造船基地6平方公里;出海航道疏浚至-25米、航道拓宽至280米;港口配套物流园区17平方公里,其中围填海13平方公里;大东沟港区I、II、III号港池后方30平方公里陆域围填海;公路、铁路、供电、给水、通信、消防、环保等基础设施。 2023年大东沟港区I、II、III号港池全面建成,将建设高等级、大吨位、多

18、功能泊位40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十二五”末港口泊位达到60余个,港口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 丹东港开埠于1907年,经过几代港口人的奋斗,从原来的一个木排集散地的港埠,发展到目前具备停靠十万吨级大型船舶,拥有散杂货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客运为一体的多功能、全方位的中型国际港口。 1.丹东的地理位置及水运资源 地理位置: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东经12322至12542北纬3944至4109,黄海与鸭绿江的交汇口处。丹东市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是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全市总面积1491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3平方公里。辖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兴区、元

19、宝区和振安区。北与本溪市接壤,西南与大连毗邻,西界鞍山和营口。丹东大陆海岸线长120公里;清澈的鸭绿江全长790公里,其中在丹东辖区为235公里;丹东资源丰富,盛产柞蚕、人参、板栗、草莓等特产,丹东的对虾和贝类知晓海外;矿产有硼、煤、铁、铜、理石等,其中硼石的储量占全国的70% ,素有硼海之称。 丹东历史悠久,远在1.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公元前六世纪,这里属周朝统辖。西汉时期在此设西安平县(今媛河上尖村古城址)和武茨县(今凤城市刘家堡城址),而后历朝历代都在这里建制。安东由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安东都护府而得名。1876年清政府设立安东县。

20、 1882年,清政府与朝鲜订立中江通商章程,在安东开辟市场与朝鲜直接通商。1907年,清政府宣布安东为贸易港。开港后,民族工商业兴起,中外商贾云集,内外贸易兴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安东成为东北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东北三大贸易口岸之一。 1937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安东市,先后成为安东省和辽东省省会所在地。1954年6月起为辽宁省省辖市。1965年,国务院决定将安东市更名为丹东市,其含意“红色东方之城”。 水运资源:丹东的水运资源主要由鸭绿江水系和黄海的海运构成,其中鸭绿江的水路运输有史料记载的有百年的历史,海运运输依靠零星的渔船,没有正规的资料可查,大规模的海运是1988年大东港建设完成后开始

21、的。丹东港史也主要从鸭绿江的运输史开始。鸭绿江古称马訾水,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源流向南,以后又向西,曲曲弯弯,汇集了中国境内的浑江、蒲石河、安平河、叆河、大沙河等和朝鲜的虚川江等河流,全长790公里(主河道)。具有一长二广的特点。一长是说他它的流域长,二广是说它雨量充沛和下游的水面广阔。由于鸭绿江的水域长并且广,为流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安东县志记载,鸭绿江流域的水上运输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同时鸭绿江也为中朝两国的界河。但是鸭绿江也有它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鸭绿江的河床倾斜,峭石甚多,河流湍急,每年的冬季12月和翌年3月,有4个月的冰冻期,船舶停止航行。上游30公里处,通行木

22、筏;由浑江口开始120公里可以通行小民船,其余700公里的江水,有3/4 的水路可以通行大小船舶,下游100公里可以通行小型的轮船。从浪头开始,可以通行3000吨级的中型船舶。鸭绿江口通过航道的挖掘,现在可以通航50000吨的大型船舶。其中在2023 年6月8日,停靠了68000吨的一艘矿船。 大约在100多年前,作为边寒之地的鸭绿江流域,是一片尚未开发的森林地带。唐高宗时期,于朝鲜平壤设安东都护府,因而有安东的名称,在六十年代改名成丹东。当时现在的丹东市仅为安东都护府管辖的一个小村落,有居民十余户,靠种植和打猎为生。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山东地区闹灾荒,百姓极度缺乏食物,迫使部分百姓移居,多

23、数乘船渡过黄海,移居到大连和营口一带,也有一部分移民移居到大东沟、沙河子。到清同治十二年(1874年)前后,清朝政府对这些地区实行治理,先在凤城设立道台衙门,为安东(丹东)的起源。到 光绪2年(1876年)在大东沟以东至沙河之地设立安东县,县衙门设在大东沟,后移到了沙河镇。同治2年的12月,清朝政府任命张云祥为知县,隶属盛京凤凰厅。 山东移民,经过一个时期的垦荒生活以后,逐渐地对鸭绿江沿岸的森林产生了兴趣,开始了伐木生意。他们向上游进发,对鸭绿江上游700公里的林带进行砍伐。采下的木材集中在一个个自然形成的码头,然后扎成木排向下游运输,这种木筏的运输到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还有很红火的市场,19

24、41年下游的水域建成了水丰电站,1987年太平湾电站建成,鸭绿江下游水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史以来的冰冻现象消失了,同时水流变得平缓,淤积现象加重,使得航道变浅,也彻底地结束了鸭绿江中可以看到放木筏的场面。木材运输到安东后,形成了几十个木材集散地,这就是鸭绿江早期水路码头的雏形,也是丹东港早期的基础。 港口的开埠:清朝政府建立县制以后,即着手建立水运设施,光绪二年(1876年),张云祥任知县以后,动员民工筑堤坝、修码头,以利于木材的运输。从光绪二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这二十年中,共修筑堤坝1500多延长米,修筑码头(土石)4处。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

25、朝政府同日本侵略者签定了卖国的马关条约,除赔偿外,还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从此,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开始了大规模的资源掠夺,日本资本家在安东经商、开工厂,许多日本商人在安东的鸭绿江沿岸进行木材的采伐、加工、贩运,把从鸭绿江上游采伐的木材,用水运到沙河口、大东沟、孤山一带,再运输到朝鲜和日本国内去。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日本在安东设立最大的木材公司-日清义盛公司,与早年入侵的沙俄-森林会社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发生冲突,并有伤亡。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战胜,从此,日本独自占有了安东,由安东军事掌管署掌管。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设置了军用木材厂,全权经营鸭绿江流域的木材,后改为木材厂。光绪

26、三十二年(1906年),中日联合创立了鸭绿江采木公司,垄断了鸭绿江右岸自临江起到24道河沟间30公里江面及其支流所有的木材采伐和木材专卖权。当年的10月8日日本取消了对安东的军事管制,将行政管理权移交给满铁株式会社管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置安东海关港务部,商人组织了商务会,安东具备了对外贸易的条件。同年根据1903年10 月8日中美签定的中美通商条约,为了扩大中美通商条约和中日通商航海条约,安东正式开辟为港口商埠。 光绪年间(1883年前后),丹东港已经有了雏形。 1907年3月14日,按照安东海关一号布告,安东海关被正式确定为对外贸易港。当时的海关长:留页斯巴库。为英国人。现在还

27、留有当时的海关房屋,为现在的浪头港务公司所有,被边防中队作为营区。 1933年5月,成立安东航政局。 1948年4月改名为辽东航务总局,当年9月接管了安东省政府的造船厂。 1949年改名为东北航政总局安东航政局。 1950年11月改名为东北航政总局安东港湾管理局。 1951年7月,全国航务会议决定撤消东北航政总局安东港湾管理局,成立大连区港务局安东办事处。 1957年7月交通部将营口、安东两港划归省直接管理,改名为安东航务办事处。 1960年,合作化开始,将民船组织的木帆船合作社合并到办事处。 1965年改为安东港务管理处。 1965年3月1日,随着安东改为丹东,名称也改为丹东港务局。 196

28、9年-1991年,丹东港务局为丹东市交通局隶属的国有二级企业 1988年7月25日,大东港投入使用,并且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对外开放,但是只有两个泊位,两台门座式起重机,型号为M 1030 ,丹东港开始有了海港。至今,大东港已经与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贸易往来。 1991年,丹东港务公司因为港址要搞开发区,整体进行了搬迁,人员和设备都搬迁到了浪头港,也有部分人员到了大东港,但是很少。同时丹东港务局脱离了交通局管理,成为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局,机构为:浪头港务公司、大东港务公司、航道管理处、建港指挥部、外理公司、轮驳公司。 1994年,大东港的续建工程结束,又新建了两个泊位,购置了5台新门机,这

29、是丹东港第一次购置新型门机。 1998年6月和7月,新成立了电力公司和国际客运公司,开通了丹东-仁川的国际客运航线。 2023年成立了国际集装箱公司,购置了集装箱装卸桥和集装箱正面吊。购置了2台大吨位的门座式起重机。东港码头现在已经有大型设备10台。 丹东港位于鸭绿江桥的下游西侧,东面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港区水深在涨潮是桥下7.5米,枯潮为3.3米,航道在枯潮是,最浅处为1.1米,吃水在3.6米以下的船舶可以乘潮水进出港口,大船要在锚地抛锚卸载后进港, 港界:丹东港(安东港)的港界有多次的变化。1903年10月,在上海签定的关于扩大中美通商条约和中日通商航海条约的规定,决定丹东(

30、老安东)辟为商埠,1907年3月14日,中国的满清政府安东海关发布了一号布告,规定了港界:上界为从沙河口横断鸭绿江划一直线,下界为日本租界的西头(现在的铁路路基基堤)横断鸭绿江划一直线,面积为500万平方米。 1913年10月,安东与奉天(沈阳)通车,鸭绿江开始建设大桥,大桥的建设是从19111919年,该桥为现在的断桥,在抗美援朝中被美国的飞机炸断,现在留有中方的一端,成为丹东现在的一个爱国教育基地和公园。大桥的建设给航运带来了不便,因此,日本方面要求中方延长港界,中日双方经过协议,安东海关发布了109号布告,宣布将港界重新划定:上界不变,下界延长到五道沟口横断鸭绿江划一横线,港区面积达到了

31、760万平方米。 解放后,即1950年,重新划定的港界为:内港上界自鸭绿江大桥的下端75米开始,向江心划一直线,下端到浪头码头悬崖最下端向东划一直线的所有水域。 安东港码头陆域:丹东港的陆域面积为80万平方米,路界是自鸭绿江桥下距离75米起,沿江至丹东港的船坞沟门东岸止,北至港址所属范围为界,丹东港的岸线也比较长,总长为4865米,在1934年,安东港岸属于日本租界地的江岸,全部由满铁会社建筑,分石砌、木造两种,其中石砌的护岸长1605.9米,木造的长415.1米,相连的属伪满洲国护岸由海关建造,几乎全部为木造,长达351.25米,与怡隆洋行(119.45米)、太古洋行(236.9米)、安东总

32、商会(451米)等建造的护岸相连,现在开发区的旅游船处仍然可以看到。 在安东港内港界内,上至沙河口,下至六道沟,全长为4865米,内设码头为19处,建鸭绿江大桥以后,高度的帆船不能航行到桥上,因而桥上的码头多数不能利用,仅桥下的码头可以使用。 1、六道沟码头 即原来的旧满铁码头1931年以前建成,码头长2471米,其中水泥岸壁码头长120米,可以直接停靠船舶,其余的为石砌码头,可以停靠小型船舶。主要为木帆船。 2、安东码头即海关码头,有固定式永久性码头两座,全长2146米,还有浮动式趸船码头4座,长160米。木岸临时码头5 座,长100米。供船舶停靠装卸用的自然岸坡3处,长840米。码头前水深

33、4.1米。 3、永久性的码头名称为 一、二号码头,一号码头可以停靠200-500吨以下船舶作业,二号码头主要停靠木帆船。码头设有铁路专用线,有四栋前方仓库,总面积为5343平方米,露天货场6处,面积为82840平方米。一号和二号码头可以同时停靠200吨的货轮4艘,可以停靠木帆船7艘。 1964年,在港区西侧地段又新建了两个泊位码头,即三号和四号码头,在三号和四号码头上,设置了Q5251型门座式起重机两台,但是考虑到码头的船下距离比较低,故将门机的走行部分切除。该门机在1992年因为丹东港址变成丹东开发区,迁移到浪头港,安装在现在的大明砂石公司,而三号、四号码头,就是现在丹东较大的饭店-安东阁的楼基。 丹东港在太平湾电站建成前(1987年),逆江53.8公里可以抵达长甸河口、拉古哨等地,开有客运船舶两条,航线为丹东-河口。解决了河口村民的出行。电站建成以后,鸭绿江航道被阻断,但是历史上的冬季航道冰冻消失,使丹东港成为不冻型港口。 1991年,老丹东港因为是政府搞开发区,全港动迁到浪头港,从此,原来的丹东港区,一个百年的港口,到此结束了它的使命。丹东港也开始了新的征程。 丹东港 东港话 丹东美食 丹东发展 时事丹东 山东港口 参观东港心得 丹东五四红旗团委丹东共青团 丹东旅游计划 东港区妇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