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汉代齐地尚巫之风考实-齐地.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616265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汉代齐地尚巫之风考实-齐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汉代齐地尚巫之风考实-齐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汉代齐地尚巫之风考实-齐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汉代齐地尚巫之风考实-齐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汉代齐地尚巫之风考实|齐地 作者:孙家洲 文史哲 2023年05期 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1-4721(2023)-0144-05 尚巫之风,流行于两汉全境、朝野上下。在上者,朝廷设有巫官体系,王侯将相豢养巫师成风,以至于发生了多次为害猛烈的巫蛊之祸;在下者,民间普遍信仰巫师的法力,特殊是在祭祀、治病、辟邪驱鬼等当时人极为重视的领域,给巫师留下了太多太大的活动空间。所以,晁错提出募民以实边的实施方案,还要在边疆地区为巫师以及巫术活动预先供应条件:“为置医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男女有昏,生死相恤,坟墓相从,种树畜长,室屋完安,此所以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

2、之心也。”1(晁错传)由此来看,官方承认巫师是人们生活中不行缺少的社会角色。特殊是敬畏巫师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造成了“巫祝赋敛受谢,民畏其口,惧被祟,不敢拒逆;是以财尽于鬼神,产匮于祭祀”2(散不足)的局面。西汉中期的有识之士已经在揭露:“今世俗饰伪行诈,为民巫祝,以取厘谢,坚健舌,或以成业致富,故惮事之人,释本相学。是以街巷有巫,闾里有祝。”2(散不足)直到东汉末年,还须要杰出的思想家接着批判“妇人不修中馈,休其蚕织,而起学巫祝,鼓舞事神,以欺诬细民,荧惑百姓妻女。羸弱疾病之家,怀忧愤愤,易为恐惊。至使奔跑便时,去离正宅,坎坷路侧,风寒所伤,奸人所利,盗贼所中。或增祸重祟,至于死亡,而不知巫

3、所欺误,反恨事神之晚,此妖妄之甚者也”。3(王符传)可见社会性的尚巫之风与汉王朝相伴始终。 假如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尚巫之风最盛的地区有:南部的楚、越之地(“越巫”在汉武帝时甚至在长安大行其道),北部的匈奴地区(“胡巫”的势力也曾渗透到中原腹地),中原地区有以陈为代表的华夏巫风,西部有秦之分野(含巴蜀),东部则有齐鲁地域。各地巫风并存,既相互交融,也保留着自己的特色。 汉代有齐鲁地区特点的巫文化以及尚巫风俗,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巫儿”习俗,是富于特性的齐地巫文化典型 “巫儿”习俗的来源,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下归咎于春秋时期的齐襄公。“始恒公兄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

4、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齐襄公的“淫乱”之举,在史书上始终是受批判的对象,他的乱伦行为理应受到人们的屏弃,不行能形成一种风俗并持续到汉代。因此,近年间有很多学者在论著当中,对齐地“巫儿”习俗的成因,另做推论,各有高见,不乏精彩。 我们在这里更为关注的是,“巫儿”习俗的实际内容。它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其一,长女名为“巫儿”,终身不嫁,当地风俗是否允许她们有性生活?从班固把这一风俗与齐襄公的兄妹“淫乱”相联系来看,好像在示意着家内性关系的存在。这是须要探讨社会史、婚姻史的学者关注的问题。假如上述示意属实,表明汉代的齐地还保留着相当原始的“族内血缘群婚”的残留形

5、态。其二,“巫儿”在各自的家中主持祭祀,其实际身份就是“家巫”。因为主祭原来就是巫师的职责所在。“民之精爽不贰,齐肃聪慧者,神或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使制神之处位,为之牲器”1(郊祀志上)这是由上古流传到汉代的巫觋文化观念,巫师有崇高地位的历史源头当在此。每家都有一位主持祭祀的女巫,真可谓是“家为巫史”了。如此,则齐地巫风之盛,实为全国之冠。此外,司马迁在记述春秋战国之交齐国的一段历史时,保留了一条可作参考的齐俗材料。贵族田乞(即田常)设计战胜国、高二相,使人到鲁国召回避难的公子阳生,私匿于田乞家中。随后,田乞起先了他的政治运作。“田乞请诸大夫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幸来会饮。会饮,田乞盛阳

6、生橐中,置坐中心,发橐出阳生,曰:此乃齐君矣!大夫皆伏谒。”4(齐太公世家)这位被侥幸扶立的齐君就是齐悼公。我们更感爱好的是,对田乞(常)自称其母有祭祀之事,汉代学者何休所做的注释:“齐俗,妇人首祭事。”何休是齐地人,他所说的妇人主持祭祀的“齐俗”,唯恐不仅仅是指古俗,极有可能是已持续到汉代。虽然这里出现的主持家祭的女性是母亲而非长女“巫儿”,但终归可以证明齐人确有以女子主持祭祀之俗。其三,在巫风盛行之处,主持家祭的“巫儿”必定在家内有较高的地位,甚至存在着操持家政的可能性。那么,“巫儿”与男性家长(即其父兄)的关系如何?这是探讨家庭制度及其变迁史的学者应当感爱好的问题。在推崇宗法制(以嫡长子

7、继承为其核心)的地区,如鲁地,根本不行能出现家中长女拥有特别地位的现象。是否可以揣测,齐地是以“巫儿”的形式,保留了上古东夷文化中不同于周礼的残存因子?但是,传世史料没有供应汉代的齐地女子拥有特别家庭地位的佐证。只能存疑待考了。 “巫儿”习俗,的确显示了一种地域特点显明的齐地巫文化的客观存在。 二、“神仙方士”之流人物,本不以齐地为限,但实以齐地居多 秦始皇曾派方士徐市等人“入海求不死之药。当此之时,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言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于是数巡狩五岳、滨海之馆,以求神仙蓬莱之属”。2(散不足)“汉兴,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仙人、

8、黄冶、祭祠、事鬼使物、入海求神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大尤尊盛,至妻公主,爵位重累,振动海内。元鼎、元封之际,燕齐之间方士瞋目扼腕,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术者以万数。”1(郊祀志下)可见,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齐地方士始终活跃在统治集团的上层。传闻中的“蓬莱仙岛”得以“落户”胶东海滨,应当视为齐地方士活动的结果。上述汉代的闻名方士,除了新垣平是赵人之外,其余皆为齐人。而且,新垣平的欺瞒实力与齐地方士相比,明显要稍逊一筹。他活动于汉文帝时期,“以望气得幸”,主要作为是“为上立渭阳五帝庙,欲出周鼎”,行骗不过一年有余,就无法自圆其说了,结果是“惧诛,谋为逆,发觉,要斩,夷三族”。1(五行志)且看齐地方士

9、的代表人物李少翁、公孙卿、栾大等,敢把汉武帝玩弄于股掌之间,“方术”要高超得多。“齐人少翁以方见上。上有所幸李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1(郊祀志上)这种不着边际的神奇故事,可以蛊惑人心,却无法反坐得罪。“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天子既诛文成,懊悔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大

10、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汉武帝对他特殊赏识,“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印,得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1(郊祀志)还特意制诏御史,以易经乾卦的爻辞“飞龙在天”、“鸿渐于般”来比方得到栾大的兴奋之情。封其为乐爱侯,“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十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天子亲如五利之弟,使者存问共给,相属于道。自大主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视不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真是何等风光。齐地向皇帝宣扬神仙之学的方士,为数众多,史称“齐人之士疏言神怪

11、奇方者以万数”,1(郊祀志上)可谓“蔚然成风”了。 三、齐地的“八神”系统,曾经是东方宗教祭祀、宗教崇拜的中心 首先应当加以说明的是,见于典籍记载的“八神”系统有二:一见于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条的郑玄注:“所祭有八神也。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蝃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又据正文所言:“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郑玄注二神为:“先啬,若神农者。司啬,后稷是也。”5(P1453)此处的“八神”,是天子在十二月实行腊祭的祭祀对象,而且皆与农事相关,体现了农耕国家的特点,而与一般风俗无关,更与我们正在探讨的齐地巫文化无涉。故可谓而不论。二见于史记封禅书及汉书郊祀志(另外汉书武帝纪

12、也有简略记载,顾炎武日知录卷27“汉书注”条已有断语:“武帝纪:元封元年,诏用事八神。谓东巡海上而祠八神也,即封禅书所谓八神。”)此处的“八神”则完全是齐地先民原始宗教信仰的遗物。 依据汉书郊祀志上的记载,齐地八神自古已有之,由于秦始皇的崇信,使它的影响扩大到全国。“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畤,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竟也。四曰阴主,祠三

13、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山;六曰月主,祠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盛山。盛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阳,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北,盖岁之所始。皆各用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圭币杂异焉。”至汉武帝时,又有“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之举。可见齐地八神的影响在接着扩大。直到西汉末年,匡衡等人奏请进行国家祀典改革,随着一大批地方淫祀的废止,齐地八神系统才淡出了历史舞台。 四、汉代形成于齐地的新巫俗“城阳景王”崇拜 城阳景王是西汉前期的宗室子弟刘章,在铲除诸吕的宫廷军事政变中,曾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勃、陈同等政变首领人物,曾许诺封以腹地大国为答谢。及至汉文帝入继大统,得知刘章及其弟刘

14、兴居的本意是欲拥护其兄齐王为帝,就把刘章兄弟视为异己,予以排斥。文帝只封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封地仅为一郡,周勃、陈同等人的许诺没有兑现,是朝廷负刘章兄弟在先。后来济北王刘兴居起兵造反,也有这种恩怨关系在其中发挥作用。而刘章虽得善终,也难免心怀怏怏。值得留意的是,刘章去世,齐鲁之人却把他尊为神灵,立祠祭拜,成为地方上的一大尊神。为汉家朝廷所贬抑的刘章,为何得到齐鲁民众的尊奉?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是齐鲁民众借以发泄对朝廷的不满。 城阳景王祠何时出现在齐地,已经难以考实。至迟在两汉之交即已存在,并且发挥过政治作用。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帝的重大举动,就是由随军的齐巫在祭祀城阳景王的场合下提出的建议

15、,从而变更了赤眉军仅求自保而没有政治目标的落后状态。“军中常有齐巫鼓舞祠城阳景王,以求福助。巫狂言景王大怒,曰:当为县官,何故为贼?有笑巫者辄病,军中惊动。而巫言益甚。前及郑,乃相与议曰:今迫近长安,而鬼神如此,当求刘氏共尊立之。六月,遂立盆子为帝,自号建世元年。”3(刘盆子传)在这里我们最感爱好的是,齐巫借其名义足以行事,反映出“城阳景王”崇拜在齐地是相当有效的。 到东汉前期,“城阳景王”崇拜在齐地不仅接着存在于民间,还得到了封王的用力支持。光武帝之子刘京在建武十五年封琅琊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汉明帝时正式就国,明帝为了表示对刘京的“恩宠殊异”,给他的封国扩大了六县之地(泰山郡的盖、南武阳、华

16、三县,东莱郡的昌阳、卢乡、东牟三县)。刘京的都城在莒县,恰恰是早年间城阳景王的都城所在。“国中有城阳景王祠,吏人奉祠。神数下言宫中多不便利”,3(刘京传)信奉城阳景王神灵的刘京,因此而上书朝廷,要求以华、盖、南武阳、厚丘、赣榆五县之地,换取东海郡的开阳、临沂两县,目的是改以开阳为自己的都城所在,此事竟然得到了汉章帝的批准。 对城阳景王的崇拜始终持续到东汉末年。曾经在齐地担当过营陵令、泰山郡守的应劭,在其所著风俗通义之怪神篇中,特设“城阳景王祠”条,记载了齐地的这一特别风俗和他自己的感观。据应劭所见所闻,城阳景王祠的设立在齐地相当普遍,并且由于商人轮番主持祭祀,使得规模越来越大,信众颇多,“自琅

17、琊、青州六郡,及渤海都邑、乡亭、聚落,皆为立祠,造饰五二千石车,商人次第为之,立服带绶,备置官属,烹杀讴歌,纷籍连日,转相诳曜,言有神明,其谴问祸福立应,历载弥久,莫之匡纠,唯乐安太守陈蕃、济南相曹操,一切禁绝,肃然政清。陈、曹之后,稍复如故”。2(怪神篇)青州六郡之地,据后汉书史弼传注引应劭汉官仪:“济南、乐安、齐国、北海、东莱、平原六郡,青州所管也。”青州六郡之外,还有琅琊、渤海两郡,盛行城阳景王崇拜的地区已经包括了齐鲁大部。应劭在出任营陵令之时,曾经仿效陈蕃、曹操的做法,下令严禁境内淫祀:“到闻此俗,旧多淫祀,糜财妨农,长乱积惑,其侈可忿,其愚可愍。今条下禁,申约吏民,为陈利害,其有犯者

18、,便收朝廷;若私遗脱,弥弥不绝,主者髡截,叹无反已。”6(怪神篇)只有对于城阳景王祠的祭祀活动,赐予保留,理由是刘章“本封朱虚,并食此县”,有安定社稷之功烈,“余郡禁之可也,朱虚与莒,宜常血食”。同时适当加以限制,降低其祭祀规格,“城阳景王,县甚尊之。自今听岁再祀,备物而已,不得杀牛,远迎他倡,赋会宗落,造设纷华,方廉察之,明为身计,而复僭失,罚与上同”。这道文告中还谈及此前的祭祀场面是“驾乘烹杀,倡优男女杂错”,6(怪神篇)接近于民间的大节盛典,其声势极为壮丽。 五、尚巫之风,干脆推动了从民间巫教到早期道教的转变 关于道教的起源,尽管道教徒可以把它推溯到远古时期,但它正式形成的时间其实是在东

19、汉后期,当然此前有其漫长的酝酿发展过程。它融会了原始巫教、道家和阴阳五行之学、神仙方士之说等文化因素,对此后的政治史、宗教史、思想史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追溯它的起源地,一在巴蜀,一在燕齐濒海之地(实以齐地为主)。早期道教的两大教团,一是“五斗米道”,起于巴蜀;一是“太平道”,源于齐地。它们在创教之初,都以巫术疗病的手段,广招信徒;举兵起事之后又都被官方和封建历史学家称为“妖巫”,说明道教的形成,必需有一个巫文化气氛浓裂的地域为其根基。“太平道”在齐地的勃然而兴,与该地流行阴阳五行、神仙方术之说干脆相关,更与齐文化的尚巫习俗有不解之缘。 西汉末年,齐地方士甘忠可、夏贺良等人编造和传播民间宗教典籍,

20、无疑构成了早期道教兴起的先声。“初,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忠可以教重平夏贺良、容丘丁广世、东郡郭昌等,中垒校尉刘向奏忠可假鬼神罔上惑众,下狱治服,未断病死。贺良等坐挟学忠可书以不敬论,后贺良等复私以相教。哀帝初立,司隶校尉解光亦以明经通灾异得幸,白贺良等所挟忠可书。事下奉车都尉刘歆,歆以为不合五经,不行施行”。1(李寻传)后来由于精通阴阳之学的李寻也喜好此道,而郭昌当时正担当长安令,劝李寻帮助夏贺良等人扩大影响。李寻很得哀帝信任,借机举荐夏贺良等面见皇帝,陈说“汉历中衰,当更受命”1(李寻传)的惊人之语

21、。哀帝竟然信任他们的鼓惑,上演了一场“改元”、“重受命”的闹剧。不多久闹剧收场,夏贺良等人被处死,但这场政治风波的影响却在朝野间接着存在并扩大。在朝廷,为王莽的专制和独立做了舆论打算;在民间,使包元太平经的流传有了政治资本。我们应当留意到,甘忠可、夏贺良是齐地方士,其早期的“传教”范围也是集中在齐地(依据汉书李寻传注引服虔、晋灼之说可知,夏贺良的籍贯重平县属于渤海县,丁广世的籍贯容丘县属于东海郡)。 “太平道”的主要典籍太平青领书,同样出自齐地。最早把它献给东汉朝廷的献书人宫崇,就是齐地琅琊人。史称:“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

22、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臧之。”3(郎顗传)干吉过于神奇莫测,可能是宫崇为了神化其书而假托的人物,宫崇或许就是该书的实际编造者。尽管宫崇所献之书为朝廷收禁,但是却依旧在民间流传。后来,黄巾军的首领张角利用此书作为反叛的舆论工具,它才再次成为朝野注目的对象。 还有一个现象,也是我们应当留意的:太平青领书问世前后,在舆论界享有盛名的士人郎顗和襄楷,都是齐人;特殊是襄楷,其行迹近于道士。史称:“郎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也。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安帝征之,对策为诸儒表,后拜吴令。时卒有暴风,宗占知京师当有

23、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诸公闻而表上,以博士征之。宗耻以占验见知,闻征书到,夜县印绶于县廷而遁去,遂终身不仕。”3(郎顗传)“襄楷字公矩,平原隰阴人也。好学博古,善天文阴阳之术。”3(襄楷传)他将宫崇所献的“神书”推崇为“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其文易晓,参同经典”。3(襄楷传)太平青领书得以重新进入朝廷,就是出自襄楷的献书之举。 稍做总结,不难发觉:甘忠可夏贺良、丁广世干吉宫崇郎顗、襄楷,形成了早期道教典籍传播的链条,而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上的人物都是齐人。 六、巫术与政治相结合的传统源远流长 在巫风很盛的齐地,巫术所具有的震慑人心的作用,很简单使它与政治相结合。以上

24、叙述中已经涉及在赤眉起兵、黄巾起事过程中,齐地巫师、巫风所起的作用,可见在两汉之交、汉魏之交,齐地巫术在由民变而引发政局根本变革的过程中,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假如我们把谛视的目光向前延长,就可以发觉,齐地以巫术服务于政治斗争的传统,在先秦时期就早已形成。 最明显的一例,当推战国时期的齐将田单据守即墨弹丸之地抗拒燕军进攻之役。“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4(田单列传)田

25、单的最终获胜,当然主要是人谋在发挥作用,但对于团聚齐人人心、坚决必胜信念而言,假借“神师”之举,明显也是至为关键的。 自战国延及汉代,齐人擅长于巫术与政治的结合,从一个角度体现了他们富于才智和权变的精神风貌。对此,我将以另文探讨,此处不再绽开。 简洁的结语:汉代流行于齐地的巫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很多方面的影响,早已超过了地域的局限,遍及于全国,有时甚至干脆作用于政治高层。论史者对于汉代齐鲁经学的重要地位,赐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探讨,而对于同样曾经发挥过巨大影响的齐地巫风,还缺乏系统探讨。本文的写作,就是为了在这一领域加以探究,聊充引玉之砖。 收稿日期:2023-10-12 作者介绍:孙家洲(1955-),男,山东莱州人,中国人民高校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探讨方向为秦汉史、思想文化史。中国人民高校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1008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