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pptx

上传人:青****9 文档编号:6610466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pptx(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知识导图考情分析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考点年份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公民的基本权利917(1)9108依法行使权利11 16(3)公民的基本义务 13(1)9目录(中考)考点第三课公民权利核心考点1 公民的基本权利核心考点2 依法行使权利第四课公民义务核心考点1 公民的基本义务核心考点2 依法履行义务考点公民权利第三课一、公民基本权利1.宪法的核心内容与核心价值。(P3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易失分点易失分点权力与权利。(

2、1)权力:一般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掌权、当权等中的“权”,应是指权力。(2)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它是与义务相对应的,如选举权、发言权等。公民权利第三课2.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P3339)公民权利第三课3.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P33)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4.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定条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内容、地位。(P33)(1)法定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

3、的人除外。(2)内容: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3)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公民权利第三课5.政治自由的内容、作用。(P33)(1)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作用: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公民权利第三课6.监督权的含义、内容、法律依据、法律要求、作用。(P34)(1)含义: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2)内容: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3)法律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

4、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4)法律要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监督权,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5)作用: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P34)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民权利第三课教材纵横教材纵横八年级下册第三课(详见P34)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

5、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详见P40)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监督权”相关知识点的整合公民权利第三课8.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及意义。(P3435)(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6、。(2)内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9.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侵犯人身自由的行为有哪些?(P35)(1)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2)侵权行为: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等等。公民权利第三课10.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及其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侵犯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有哪些?(P36)(1)内

7、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3)侵权行为: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等。11.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重要性是什么?侵犯公民住宅的行为有哪些?(P36)(1)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2)重要性: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3)侵权行为:非法搜查或者侵入公民的住宅。公民权利第三课12.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P36)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

8、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公民权利第三课13.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P3639)(1)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2)劳动权。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3)物质助权。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助

9、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4)受教育权。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5)文化权利。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公民权利第三课易失分点易失分点个人合法财产的判定。(1)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物等不能据为己有。(2)承包的果园、承租的房屋等不属于承包人(承租人)的个人财产。公民权利第三课14.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10、(P38)(1)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2)措施: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民权利第三课二、依法行使权利1.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P4142)(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同时,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

11、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2.遵守正当程序有何重要作用(意义)?(P42)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公民权利第三课3.公民应如何依法维护权利?(P42)(1)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2)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公民权利第三课4.公民维护权利的主要方式。(P4244)协商范围: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内容: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特点:快

12、速、简便解决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调解内容: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方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内容: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特点:仲裁程序较为灵活;仲裁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仲裁裁决可以在缔约的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诉讼意义: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运用: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

13、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公民义务第四课一、公民的基本义务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4650)公民义务第四课2.遵守宪法和法律。(P46)(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2)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要求: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

14、规范,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公民义务第四课教材纵横教材纵横八年级上册第八课(详见P91、94)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八年级下册第四课(详见P47)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利益”相关知识点的整合公民义务第四课3

15、.维护国家利益。(P47)原因(1)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3)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内容 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具体表现(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要求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公民义务第四课4.依法服兵役。(P4849)(1)原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

16、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2)要求: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3)制度: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5.依法纳税。(P50)(1)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2)未履行这一义务的表现及后果: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民义务第四课易失分点易失分点未成年人不需要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

17、于民。未成年人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履行应尽的义务;相反,如果违反税法不缴税,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公民义务第四课二、依法履行义务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理解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P52)(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2)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3)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公民义务第四课2.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表现和要求。(P5253)(1)表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

18、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要求: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公民义务第四课易失分点易失分点错误认识正确认识权利即义务;义务即权利。权利与义务有严格的界限,不能等同。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享有

19、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不可能完全等量。有关权利与义务的错误认识和正确认识。公民义务第四课3.法定义务必须履行的原因。(P54)(1)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2)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4.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P55)(1)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2)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

20、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公民义务第四课5.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P55、P57)(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公民义务第四课热点速览热点速览一场特殊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审查听证会在海南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召开,申请执行人系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上安乡人民政府,被执行人则是该校一位无故辍学适龄学

21、生的家长。这起因辍学引发的“官告民”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考点链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权利与义务等。命题探究1.这起“官告民”案件有何意义?(1)有利于引导适龄儿童少年自觉接受义务教育。(2)有利于营造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社会氛围。(3)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4)有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1)要提高法律意识,遵纪守法。(2)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拓展拓展1.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途径)有哪些?公民可以向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直接到有关部门反映;通过写信、打电话、电子邮件、走访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通过广播、

22、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监督;等等。2.公民应该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公民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采用合法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拓展3.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何重要意义?(1)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3)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4)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5)有利于公民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6)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拓展4.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做?当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

23、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要求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5.义务教育的含义及特征。(1)含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2)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拓展6.我国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7.我们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1)非诉讼途径:寻求学校老师或亲友的助;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情况;向当地居(村)委会、妇联、乡镇(街道)政府反映情况。(2)诉讼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拓展8.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拓展9.生活中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在向人敞开心扉时,

24、要认真选择倾听对象;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在使用互联网时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平时保管好自己的日记、信件等含有个人隐私的物品;当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隐私、损害自己的名誉时,应及时予以制止,并依法维权;等等。拓展10.名誉权。含义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重要性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公民的名誉代表公民的人格尊严。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侵权表现侮辱(公然谩骂他人,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水,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等)

25、、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后果轻则受到道德的谴责,重则受到法律的惩罚。拓展11.荣誉权。含义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法律规定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侵权表现 非法剥夺和侵占他人的荣誉;诋毁他人所获得的荣誉;等等。拓展12.肖像权。含义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法律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侵权表现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

26、击;等等。未侵权表现寻人启事上公布的照片;公布的犯罪分子的照片;新闻媒体公布的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照片;教室里悬挂的科学家的照片;等等。拓展13.姓名权。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法律规定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侵权表现 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自己的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等等。拓展14.财产权。分类定义情境示例占有权 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老王用自己的合法收入买了一辆车。使用权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老王用车每天接孙女

27、上下学。收益权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老王将车租出去获取租金。处分权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老王将车转让给他人。拓展15.如何有效防范侵犯智力成果权的行为?(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严厉打击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违法犯罪行为。(2)社会: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维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3)公民:坚决拒绝盗版、剽窃等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行为,发现侵权行为,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智力成果权受侵犯时,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拓展16.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促

28、进科学文化事业发展?(1)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科技先进工作者。(2)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3)倡导全民阅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4)修建阅览室,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拓展17.消费者权利的内容、侵权表现。权利内容侵权表现安全保障权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过期食品、问题疫苗、电信诈骗等。知悉情真权知悉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商品价格、产地、生产日期等标注不详等。自主选择权自主选择、决定购买的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强买强卖、垄断销售等。公平交易权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商品缺斤短两等。拓展依法求偿权 依法获得损害赔偿。售后服务

29、不好,商品出现问题不退换等。结社权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打击消费者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等。获得教育权获得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与信息。阻碍消费者获得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等。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不尊重他人等。个人信息得到保护权个人信息得到保护。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等。监督权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非法恐吓消费者等。拓展18.消费者维权的途径有哪些?(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其他调解组织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9.

30、自觉履行义务应该做到哪些?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拓展20.法定义务、基本义务、道德义务的区别和联系。法定义务基本义务道德义务区别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基本义务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道德义务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履行方式公民必须履行。公民必须履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履行。制定方式由宪法和法律规定,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确保履行。由宪法规定,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确保履行。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联系(1)法定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义务,道德义务的范围

31、比法定义务的范围广泛。(2)有些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是相通的。有些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定为法定义务,如: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等。拓展21.自觉履行道德义务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3)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5)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方法方法例1 2016,8漫画中监护人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劳动权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A.B.C.D.方法【思路分析】【参考答案】D D方法例2 2018,15【情境探究明理践行】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华华的生活场景,请你运用

32、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下午一到学校,芳芳神秘兮兮地递给华华一本捡到的同学日记(1)华华应该 。(2)理由 。方法【思路分析】【参考答案】(1)不看日记,并劝芳芳将日记还给同学或交给老师(2)尊重他人隐私和隐私权,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定真题真题A.依法服兵役B.遵守宪法和法律C.爱护公共财产D.人格尊严不受侵犯D D【解析】依法服兵役、遵守宪法和法律、爱护公共财产都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排除A、B、C。答案选D。1.2020,9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真题2.2018,92017年7月开始的“剑网2017”专项行动通过加大网络版

33、权执法力度,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此举有助于保护公民的()A.荣誉权B.名誉权C.财产使用权D.智力成果权D D【解析】网络侵权盗版行为属于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违法行为,开展“剑网2017”专项行动,旨在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D正确。真题3.2017,10新华社北京2016年11月27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强调,必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只要完善立法就可以保护财产权B.确保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C.我国当前产权保护制度已经完善D.为保护财产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D D【解析】本题主

34、要考查学生对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理解。A的说法是片面的,保护财产权除了需要完善立法外,还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司法公正,以及公民规范自身行为。B中“确保了”说法绝对,B不选。C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我国现阶段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该意见的出台为保护财产权提供了有力保障,D正确。真题4.2017,9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有()爱护公共财物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A.B.C.D.A A【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依法纳税等,是正确的。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是公民的

35、权利不是义务,不选。故选A。真题5.2016,11某校在深化法治校园创建活动中,要求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下列同学们的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按照交通标识骑自行车打听同学的秘密并到处传播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破坏路灯和座椅等公共设施A.B.C.D.A A【解析】打听同学的秘密并到处传播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破坏路灯和座椅等公共设施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正确,选A。真题6.2019,15【情境探究与法同行】以下是小安同学生活中的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我要趁扫黑除恶的机会举报老王。”“你有证据和线索吗?”“没有!我编。我就想让他日子不好过。”小安无意中听到爸爸妈妈的以

36、上对话。(1)此时,小安的正确做法是 。(2)理由是 。情境二同学亮亮把小安的自行车弄丢了。双方家长协商未果,产生纠纷。(1)小安应建议家长通过 方式来维权。(2)理由是 。制止要正确行使权利;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等等调解、诉讼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维护权利应遵守程序;等等真题7.2016,16【建设美好新增强人民获得感】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率领全省人民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成就,我省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来自:政治民主2015年12月7日,省人民政府开通了政务微博微信综合服务平台,旨在搭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直通车”。平台开通表明我省公民行使权有了新的渠道。监督(建议)真题8.2015,16【情满江淮共谱和谐】我省2014年民生工作也是“蛮拼的”,一项项民生新政,影响了你我的生活。2015年将继续“以保障基本民生为重点,织牢织密民生安全网,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相促进”。2015年我省决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年均公用经费基础定额由小学585元、初中785元,提高到小学625元、初中825元这一决定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受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