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周代的工艺美术电子教案.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608306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艺美术史——周代的工艺美术电子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周代的工艺美术电子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周代的工艺美术电子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史——周代的工艺美术电子教案.ppt(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周代周代的工艺美术的工艺美术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青铜工艺第三节陶瓷工艺第四节染织工艺第五节漆器工艺第六节玉雕工艺第七节结语第第三三章章 周周代的工艺美术代的工艺美术第一节 概述周代时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主要从周代时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主要从事农业。实行分封制度,在天子的统治下有许多分封的诸侯封国。事农业。实行分封制度,在天子的统治下有许多分封的诸侯封国。周代的社会政治的特点是: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周代的社会政治的特点是: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周代的爵位等级制度,有位次的尊卑。反映在祭祖、服饰、器物、车周代的爵

2、位等级制度,有位次的尊卑。反映在祭祖、服饰、器物、车马的使用等诸多方面。都要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得僭越。这种森严的马的使用等诸多方面。都要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得僭越。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给周代的工艺美术制作和发展以极大的影响。等级制度,给周代的工艺美术制作和发展以极大的影响。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考工记,它,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如如“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

3、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的论点,至今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根据根据考工记考工记的记载,周代的手工业的分工很细,六的记载,周代的手工业的分工很细,六种工艺就已分为三十个工种。从山西侯马周代铸铜遗址种工艺就已分为三十个工种。从山西侯马周代铸铜遗址出土的残铜模看,可知有的转作食器,有的转作带钩,出土的残铜模看,可知有的转作食器,有的转作带钩,有的转作钱币,其分工已专业化。而且许多用具器皿,有的转作钱币,其分工已专业化。而且许多用具器皿,要用几个工种相互协作来完成。例如造一辆车要用木工、要用几个工种相互协作来完成。例如造一辆车要用木工、金工、漆工、皮革

4、工等,可见其规模庞大,组织严密。金工、漆工、皮革工等,可见其规模庞大,组织严密。手工业生产,由工师、巫、工三级层层管理。手工业生产,由工师、巫、工三级层层管理。西周的工艺美术,青铜工艺仍是一个突出的具有代表性西周的工艺美术,青铜工艺仍是一个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此外,陶器、玉器、漆器等,也都有新的特色。的品种,此外,陶器、玉器、漆器等,也都有新的特色。第二节 青铜工艺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周代的青铜器同商代一样分为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o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

5、年不用”。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青铜器的分类烹饪器烹饪器鼎鼎。西周早期的鼎和商代相似。后来鼎腹渐渐变浅,底略平,最大腹径在底部。西周后期的鼎,腹体近半圆形,圜底,敞口,两耳渐向外张,鼎足由柱状变成马蹄状。大盂鼎西周形制为:立耳;深垂腹,腹上部饰曲折角兽面纹;足上部饰外卷角兽面纹、出脊,足下部略呈蹄形。鼎内铸有铭文19行,共291字。铭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记载

6、了周康王对贵族盂的训诰和赏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刖足奴铜鬲,一件特殊的作品,刖足奴铜鬲,一件特殊的作品,它表现了鬲下方座的守门者,它表现了鬲下方座的守门者,是个受了刖刑的奴隶。是个受了刖刑的奴隶。鬲鬲,古代用来煮粥的器具。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陶鬲,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西周中期以后盛行,常成组使用。甗。甗。西周的甗口微侈,腰间有铜箅,其它无多大变化。食器簋簋:西周时期的簋与商代相比变化较大。西周早期的簋增加了双耳,有的还在耳的下部装饰耳垂。西周晚期的簋除了有双耳以外还增加了盖,有的还在圈足上增加了三足,我们称为“圈三足式”。豆豆:陶豆的历史很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

7、陶中就有了,青铜豆在西周才出现,它的造型是浅盘粗柄,是用来盛菹醢等调味品的(菹,发“租”音,意为腌菜。醢,发“海”音,意为肉酱)簠簠:是西周才有的食器,出现在西周后期。浅腹,呈矩形,侧面看呈菱形,它是用来盛稻粱的。稻粱在周是珍贵的食物,使用簠来盛稻粱,是以区别其他的食物。盨:盨:西周新创的食器,造型介于簋和簠之间,方而圆角。西周早期县妀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西周早期凤纹方座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利簋造型庄重,双耳下有垂珥,圈足下置方禁。器身饰饕餮、夔龙纹。腹内底有铭文4行32字,记贵族利在武王伐纣获胜后第八天受赏制造此器,为西周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的一件青铜器。“善叔”铜盨这件盨器型、纹饰、大小均相同

8、。器身椭方形,弇口,垂腹,兽首耳有螺角;盖可卸置,盖上两组不相连接的翼形纽;矩形圈足外侈,前后两侧有弧门形缺口,沿部饰带状重环纹,由中线分左右,器、盖中部饰瓦纹,盖顶饰夔龙纹,其中心兽目突起,扉棱饰云纹,圈足饰垂鳞纹,器底有斜网格纹。兽叔盨酒器周代吸收了商亡国的教训,实行禁酒法令,因此商代精美的酒器在周代日渐衰落。周的酒器大概有五种。爵爵:周前期有爵,造型与商代一样,到了后期逐渐消失。斝斝:在周代数量不多的酒器。觚觚:西周前期的造型与商代相同,到了后期演变为一种接近杯子的造型。觯觯、卣卣:在周早期有,晚期消失。壶壶:在周代的造型变化较多。西周早期,壶体瘦长,有贯耳。西周中期的壶流行圈顶式盖,这

9、种盖拿下来可以当杯子使用,耳多为活环耳。晚期壶上的装饰纹样立体感增强,出现浅浮雕的效果。青铜牺尊青铜牺尊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陕西省张加坡西周墓地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父乙角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通高27厘米口长20.3厘米口宽9.8厘米1986年河南省信阳浉河港出土角为饮酒器。上有盖,盖顶有脊,脊的中部有桥形钮。器口呈橄榄形,颈部收敛,腹壁微鼓。一侧有首状,圜底,三棱锥状足。折觥西周前期重要代表性作品,制作精致华美。盖前端为垂角兽首,后端作饕餮,两侧饰夔龙纹,盖上扉棱前端作相随的两兽首,器周身饰饕餮纹、夔龙纹,中线及四隅有勾状扉棱。觥鋬上为兽首,中部为鸟

10、形,下垂象鼻。水器匜:是周代新发明的器型,为注水器,圆腹有流,后有柄,四足。一般被塑造为动物形。它和盘经常配套使用,用它淋水洗手,流下的水用盘盛。虢季子白盘 长方形,直口,圆角,深腹下敛,平底,四曲尺形足。四壁各有两个兽首衔环耳。口沿下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环带纹。此盘形制巨大,造型端庄雄浑,方圆结合,与纹饰结构一致,十分和谐。通体的八个兽首衔环耳铸造精致,增强了造型的凝重感。盘内底有铭文8行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受王命征伐匈奴,获胜得厚赏,因作此盘以为纪念。铭文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可与诗经相印证,也是杰出的西周金文书法作品。此盘为已发现最大的青铜盘,其用途不同于一般盛水用盘,作盛水、盛冰、沐浴之

11、用。西周晚期散氏盘西周晚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乐器周代崇尚礼,周人认为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听好的音乐能够让人平和、善良,心中不起杂念,所以周代的青铜乐器得到很大的发展。周人以乐为礼,一切吉凶、宾、嘉、军礼都要遵循礼乐制度,这是一种等级制度的表现,是统治者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但不论怎样,礼乐在中国的文化发展上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钟:是由商人拿在手里的钲演变而来的,在周时悬挂起来,成为我们现在见到的编钟。一个单独的大挂钟称为“特钟”。钟的形式是上部有柄,称为甬;柄旁边有挂纽,称为干;钟身的乳钉突起很长,叫做枚;钟的下端边缘呈向内弯曲的弧线。2006年汝城出土的西周有枚铜铙,铙是古代的敲击乐器。钟,打

12、击乐器,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斜挂的钟叫甬钟,直悬的钟叫纽钟。绝大多数的钟在敲击正鼓和侧鼓时可发出两个不同的音频,称为双音钟。多枚钟合为一组的称作编钟,其大小依次排列,每相邻两钟的音频存在一定关系。钟是祭祀祖先神灵、宴请嘉宾贵客等场合不可缺少的乐器。乐器晋侯苏编钟乐器晋侯苏编钟 西周西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铭文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16件。兵器在周代增加了戟,戟兼有矛和戈的功用,缺点是重量较大。周代的青铜器,装饰趋向

13、规格简单。青铜器的种类是相对减少,数量却是大大超过商代。考古学家认为,商代是重酒器的组合,而周代确实重食器的组合。战车上的部件翼翼龙龙纹纹戈戈龙虎戈龙虎戈 虎纹三角援戈虎纹三角援戈商周青铜器的比较周代青铜器器体较薄,最具特色的是出现长篇的铭文。从周代青铜器的铭文,可以看出这时期制器的目的:1.多数是作为祭祖的。2.歌颂周王的美德。3.对贵族功绩的赏赐。4.交换、婚嫁、诉讼等。周代青铜器的纹饰周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与商代不同,商代单独纹样和对称纹样多,而周代的二方连续纹样多,产生一种秩序感。周代早期的纹饰和商代比较接近,到了周穆王时,这种周代特有的肃穆艺术风格才形成。窃曲纹窃曲纹:是周代具有标志性

14、的纹饰,吕氏春秋记载到:“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对于窃曲纹的解释很多,它是动物变形和抽象化的图案的解释比较可靠。周代的窃曲纹由直线和曲线结合,显得非常和谐,中肯。鸟纹鸟纹:周代的鸟纹和商代不同,周代的鸟纹头向内转,整体形成具有动感的“S”形线,商代的鸟纹头与身体的方向一致,整体呈直线。环带纹环带纹:是周代应用的较多的一种纹饰,它是一种曲直结合的波浪线纹,主纹较宽,在视觉上比较突出,地纹较细巧,与主纹形成对比。重环纹重环纹:以抛物线形或者椭圆形为单位,横向排列重复。有一重的也有几重的。垂鳞纹垂鳞纹:类似鳞片的装饰纹样。瓦纹瓦纹:又称为横线纹,在陶器上称为弦纹。蟠螭纹蟠螭纹蟠虺纹蟠虺纹流

15、行于东周时期。虺是小蛇,由纠屈蟠绕的小蛇组成图案,以印模制造方法,用一个单位纹样作四方连续的排列组合,构成器身上的大面积装饰,产生类似织锦般的华美效果,其形体较大的称为蟠螭纹。东周时期由于青铜铸造技艺的精进,出现异常丰富的纹饰样式,有的并嵌错金银或玉石材料,使青铜器形成多色彩的表现效果。第三节 陶瓷工艺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西周时期的瓷器艺术比商代有较大的发展,在西安张家坡、普渡村,河南信阳市孙砦,安徽屯溪,江苏金坛等地均发现了西周的瓷器,以屯溪的瓷器最具有代表性。陶瓷特点:早期以红色粗泥陶为多,一般为绳纹,并常用回纹、重圈纹、S纹等作装饰,器形

16、多尊和簋。晚期素面较多,流行弦等装饰,器形以盂为多。造型特点:造型有变化。原料配制:十分注重科学原理。西周青瓷西周原始瓷双耳洗原始瓷尊(西周)原始瓷三系罐(西周)原始瓷豆:西周1986年绍兴县州山乡余家弄村出土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酱和调味品。敞口,束腰。下腹斜弧收,喇叭形圈足,内外壁有细密弦纹。施黄绿色釉,釉层厚薄不均,局部脱落。为越地早期原始瓷豆的典型器物之一。第四节 染织工艺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 在周朝,皇帝在最隆重的场合穿十二章纹。当诸侯卿大夫与皇帝一起参加祭祀时,

17、服装上的章纹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皇帝衣裳用十二章,公爵衣裳用九章,侯、伯只能用七章、五章,以下递减,这便是当时祭服制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是“上可含下,下不可拟上”。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华虫 山川龙宗彝 藻粉米黼黻火第五节 漆器工艺西周嵌蚌泡漆器嵌蚌泡是当时最常用的一种漆工装饰,它为螺钿漆器上溯到西周提供了实物证据。螺钿漆器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1954年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西周1号墓发现围绕在陶器周围的蚌泡,上面留有附着的漆皮。由于漆皮有折叠和重叠,推测漆皮里面原有一层木质或编织物的腔。继而在河南省陕县上村岭虢国墓地和洛阳庞家沟先后发现外壁嵌有6

18、枚蚌泡的漆豆和套在瓷豆之外的嵌有蚌泡的漆器托残片。1967年在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晚期115号墓也发现有这样漆器4件,器形为豆、俎、杯。漆器木胎已朽,仅存外形及各种蚌饰,经石膏浇注,获知原器形。彩绘兽面凤鸟纹螺钿漆缶彩绘兽面凤鸟纹螺钿漆缶漆缶造型虽已严重残损,但器物表面镶嵌的部分螺钿仍然得以保存下来,与漆绘交相呼应,色彩明快。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漆器第六节 玉雕工艺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玉器之大小和规格,不同种类有不同的用途。从传世玉器情况看,西周玉器有如下一些基本情况:所用的玉料较前期

19、略讲究质地美,所见大多用新疆产昆仑系玉和少量用辽宁产的岫玉。西周玉器的制作,除大量用最坚硬的昆仑山玉料所表现、所用工具较前期先进和琢玉技艺大大提高外,在其他方面则与殷商时期基本相似。1.圭。圭分为大圭、琬圭、琰圭、彀圭都有严格的规定。大圭:天子所特用的圭。琬圭:象德。圜形,即圭的上端呈弧形。寓意没有锋芒,治德结好的含义。琰圭:圭的上端呈内向弧形,两角尖起。彀圭:彀圭以和难,以聘女。特征是装饰彀粒纹。2.璧。一种礼器。有多种。天子礼天用的是大壁,又称苍璧。3.琮。是祭地的玉器。4.璇玑。圆形,中有孔,周边有牙。此外,还有玦、璜等玉器。礼器的产生根源于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礼制:等级差别。主要用于祭祀

20、、朝享、交聘、军旅等活动中。1、六器、六器按周礼大宗伯的说法: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即:以苍璧礼天:用青色玉璧来祭天-天神;以黄琮礼地:用黄色玉琮来祭地-地祗;以青圭礼东方:用青色玉圭来祭东方之神-青龙;以赤璋礼南方:用红色玉璋来祭南方之神-朱雀;以白琥礼西方:用白色玉琥来祭西方之神-白琥;以玄璜礼北方:用黑色玉璜来祭北方之神-玄武;即六器为:璧、琮、圭、璋、琥、璜其他礼乐器其他礼乐器珽、荼、笏:依身份地位不同而佩执,多为素面。玦:有缺口的环形玉器。用作礼器和佩饰。礼器:皇帝赐玦于军官,以示要他决心打胜仗;皇帝赐玦于被流放的臣子,以示不能回来。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赐玦则绝。龙形玦 商

21、河南安阳 妇好墓出土 西周玉虎纹璜器呈圆弧形,两端有小圓穿用以穿繁丝绳配挂。兩面花紋相同,雕兩隻虎,虎頭相背,虎面向外,張口瞋目,神情勇猛西周玉戈禮器。此玉戈黃綠色,全面均勻白化表面沾朱砂。援彎曲,中間有脊,前鋒尖銳,刃線不清楚,內作長方形略彎弧,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青綠玉,白化甚深,帶有少量硃砂。琢一小戈,略彎,有不甚明顯的中脊。玉珩玉質,色灰黃,局部雜赭斑。片狀,呈兩側對稱的條弧形,一端鑽一孔,另一端為雙孔,一大一小,小孔由單面鑽成。全器平素無紋。玉環玉質,有大片赭斑,器壁厚薄不均,器面光素無紋。西周玉素琮灰白色玉,有黃及灰色斑周玉素琮青玉,有黃赭色及黑色斑。為外方內圓之矮筒狀,淺射口,上下對穿大孔,全器光素無雕紋。本器附銅膽。西周玉璇玑東周玉石飾青白色玉石,帶黃斑,表面有附著物。鏤雕一有鬚的龍,線條優美,在足或鰭的部位上作孔穿。單面有紋飾,有刻眼睛,身軀的刻線流暢,小巧精美。西周玉鹿淡綠色玉,沾有硃砂。身軀前傾,大鹿角雄赳赳的。頸部和臀部各鑽一穿孔。第七节 结语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