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603253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ppt(1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 一、关于文学研究会一、关于文学研究会1 1、概况、概况成立时间:成立时间:19211921年年1 1月,北京;主要发月,北京;主要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代表作家:叶绍钧、起人:沈雁冰、郑振铎;代表作家:叶绍钧、冰心、许地山、朱自清;共同倾向:为人生;冰心、许地山、朱自清;共同倾向:为人生;主要特点:冷静、客观、写实;会刊:主要特点:冷静、客观、写实;会刊:小小说月报说月报。2 2、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区别、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区别文研会主要反映广大农民、妇女、知识分子的文研会主要反映广大农民、妇女、知识分子的命运,注重表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

2、生活环境;创造社命运,注重表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创造社主要反映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和痛苦,集中表现他们主要反映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和痛苦,集中表现他们身边的事情,甚至自己的事情。身边的事情,甚至自己的事情。问题小说是文研会主要表现形式,自我小说、问题小说是文研会主要表现形式,自我小说、身边小说是创造社主要表现形式。身边小说是创造社主要表现形式。文研会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创造文研会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创造社强调抒发个人主观情绪和感受。社强调抒发个人主观情绪和感受。文研会多为传统型作家,本土色彩较浓;创造文研会多为传统型作家,本土色彩较浓;创造社多为才子型诗人,有留洋背景。

3、社多为才子型诗人,有留洋背景。3、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文学研究会的宗旨1、文学研究会宣言文学研究会宣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和失意时的消谴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的游戏和失意时的消谴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对于人生很切要的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对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正同劳农一样。正同劳农一样。”2、文学研究会简章文学研究会简章第二条:第二条:“本会以研究本会以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4、”3 3、小说月报改革宣言小说月报改革宣言:“同人以为今同人以为今日谈新文学非从事模仿西洋而已,实将创造中国日谈新文学非从事模仿西洋而已,实将创造中国之新文艺,对世界尽贡献之责任:夫将欲取远大之新文艺,对世界尽贡献之责任:夫将欲取远大之规模尽贡献之责任,则预备研究,愈久愈博愈之规模尽贡献之责任,则预备研究,愈久愈博愈广,结果愈佳,而不论如何相反之主义咸有研究广,结果愈佳,而不论如何相反之主义咸有研究之必要。故对于为艺术的艺术与为人生的艺术,之必要。故对于为艺术的艺术与为人生的艺术,两无所袒。两无所袒。”4、“为人生为人生”的文学之含义的文学之含义一是要求文学要真实地表现现实人生,尤一是要求文学

5、要真实地表现现实人生,尤其表现那些平凡人们的苦难人生、黑暗人生、其表现那些平凡人们的苦难人生、黑暗人生、卑微人生,如实写出中国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卑微人生,如实写出中国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二是企图通过文学来传播一种启蒙主义思二是企图通过文学来传播一种启蒙主义思想,唤起想,唤起“人的觉醒人的觉醒”,促进,促进“人生的改良人生的改良”。第一节第一节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与与“乡土小说乡土小说”庐隐、许地山、王统照、王任叔、王鲁彦等作家庐隐、许地山、王统照、王任叔、王鲁彦等作家1、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闽侯南屿乡人。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闽侯南屿乡人。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

6、真面目意思。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意思。她说:她说:“我简直是悲哀的叹美者我简直是悲哀的叹美者”(庐隐自传庐隐自传)。)。“于悲苦中寓生路于悲苦中寓生路”。(庐隐创作的我见庐隐创作的我见)同为同为闽中闽中“三才女三才女”,庐隐不像冰庐隐不像冰心,生前拥有许多桂冠,死后还有许多心,生前拥有许多桂冠,死后还有许多公园和纪念馆,供一代代小读者追思凭公园和纪念馆,供一代代小读者追思凭吊;也不像林徽因,高贵,高雅,作为吊;也不像林徽因,高贵,高雅,作为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永远为国人所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永远为国人所景仰。家乡福州对于她来说,景仰。家乡福州对于她来说,“又似眷又似眷恋又似嫌恨恋又似

7、嫌恨”。庐隐自传对童年生。庐隐自传对童年生活少有正面提及,甚至连籍贯、出生地、活少有正面提及,甚至连籍贯、出生地、父母亲的名字也都语焉不详,这就为后父母亲的名字也都语焉不详,这就为后人的研究留下许多谜团。人的研究留下许多谜团。庐隐庐隐追求悲剧美,与她的不幸人生有密切关系。追求悲剧美,与她的不幸人生有密切关系。冰心冰心与与林徽因林徽因全都出身名门贵族,唯有庐隐的童年全都出身名门贵族,唯有庐隐的童年最为不幸:出生时恰逢外祖母去世,故被视为不祥之最为不幸:出生时恰逢外祖母去世,故被视为不祥之物而遭人白眼;六岁时失去父亲,从此饱受寄人篱下物而遭人白眼;六岁时失去父亲,从此饱受寄人篱下的悲哀。的悲哀。(

8、信了上帝稍稍抚慰信了上帝稍稍抚慰“那童年的残破的心那童年的残破的心”)又又经历了太多亲友死亡之不幸,几年间母亲、丈夫、哥经历了太多亲友死亡之不幸,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品集出版的作品集灵海潮汐灵海潮汐和和曼丽曼丽之中。之中。冰心与林徽因全都找到如意郎君,拥有稳定美冰心与林徽因全都找到如意郎君,拥有稳定美满的家庭,唯有庐隐的爱情、婚姻最为不幸:初恋满的家庭,唯有庐隐的爱情、婚姻最为不幸:初恋失败后,她爱上志同道合的同乡郭梦良,但郭是有失败后,她爱上志同道合的同乡郭梦良,但郭是有妇之夫,使她妇之夫,使

9、她“备受奚落之苦备受奚落之苦”。婚后两年,夫君。婚后两年,夫君病故,她怀抱幼女扶柩返乡。其后与小她十岁的李病故,她怀抱幼女扶柩返乡。其后与小她十岁的李唯建再结连理,但四年之后,她却因难产结束了唯建再结连理,但四年之后,她却因难产结束了3535岁短暂的生命。岁短暂的生命。五四时期自觉以女性意识和女性视角来探索女性命运的作家。注重表现人生过程中的矛盾和纠葛,表现叙事主人公对人生的悲剧性感受和体验。茅盾赞叹她“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庐隐是第一人”,又批评她后来“改变了方向”,在自己和自己的周围画起一个圆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笔墨凝缩于对人的内部世界,对自我的探索上,

10、偶尔探头朝外一望,就又缩了回去,于是出现了所谓“庐隐的停滞”。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WritingWomeninModernChina)之中,与萧红、苏雪林和石评梅等人并列为与萧红、苏雪林和石评梅等人并列为1818个重要的现代中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国女作家之一。代表作: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主人公大都是五四时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女性。作品着重表现的不是她们觉醒时的欣喜,而是觉醒后社会的压迫、庸俗情感的纠缠以及现实的灰暗所带给她们的幻灭、失望、苦闷、彷徨与悲哀的情感。实际上这正是五四落潮期时代青年苦闷彷徨的艺术反映,也带有庐隐自我精神危机的投

11、影。海滨故人中中露莎正是庐隐自我形象的化身。她正是庐隐自我形象的化身。她与云青、玲玉、莲裳、宗莹等几位伙伴暑假中曾来到与云青、玲玉、莲裳、宗莹等几位伙伴暑假中曾来到海滨联袂欢唱,憧憬人生;但毕业后不几年她们便在海滨联袂欢唱,憧憬人生;但毕业后不几年她们便在社会家庭的压迫下风流云散,各自抚着自己的人生创社会家庭的压迫下风流云散,各自抚着自己的人生创伤而暗自叹息。虽然她们也曾想游戏人间,但结果却伤而暗自叹息。虽然她们也曾想游戏人间,但结果却“被人间游戏被人间游戏”。不过这些时代女性虽然忍受着内心。不过这些时代女性虽然忍受着内心的创伤和痛苦,却从没有放弃过抗争。那不绝如缕、的创伤和痛苦,却从没有放弃

12、过抗争。那不绝如缕、贯穿始终的对贯穿始终的对“人生是什么人生是什么”的焦灼而苦闷的呼问正的焦灼而苦闷的呼问正是她们执着探索人生、抗争命运的体现。是她们执着探索人生、抗争命运的体现。这种这种自我探索式的女性视角决定了庐隐小说艺术形式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主观视角,在体式上则多用书信体、日记体,以便直接抒写那哀婉缠绵的情感。如如或人的悲哀或人的悲哀是连缀亚侠给女友是连缀亚侠给女友的的9封信组成。封信组成。丽石的日记丽石的日记从题目便可以看从题目便可以看出采用的是日记体。出采用的是日记体。海滨故人海滨故人虽然由于刻画的人物众多,因而虽然由于刻画的人物众多,因而采用更为宏阔与自由的采用更为宏阔与自由的

13、第三人称客观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客观叙述视角,但,但这种视角大多是与人物,如露莎、云青的视角同一这种视角大多是与人物,如露莎、云青的视角同一的,其实是一种不断漂移的第三人称限知叙述视角。的,其实是一种不断漂移的第三人称限知叙述视角。同时作品还穿插了不少人物之间的书简,如露莎给同时作品还穿插了不少人物之间的书简,如露莎给云青、云青给露莎、梓青给露莎的书信等。在这些云青、云青给露莎、梓青给露莎的书信等。在这些书简中,叙述人在以第一人称主观视角,叙述自己书简中,叙述人在以第一人称主观视角,叙述自己的情况,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讲述着其它的情况,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讲述着其它人物的故事。其实整个

14、作品的故事就是在这些人物人物的故事。其实整个作品的故事就是在这些人物视角的不断转移中叙述出来的。视角的不断转移中叙述出来的。2、许地山许地山(18931941)(1 1)、生平与创作、生平与创作笔名落华生。福建漳州人。文学研究会中较特殊的作家(另类),文风既现实,又浪漫,既实在,又玄妙。出生于台湾台南市,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思想修养形成了小说创作的独特个性别样人生的小说。接受了佛教关于“人生皆苦”的思想观念,一开始创作就发出了“生本不乐”的叹息。(2)、别样人生的小说、别样人生的小说一是他的小说大多以我国南方沿海或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的社会生活为题材,因而带

15、来明显不同于内地中国的异域风光与情调异域风光与情调。如命命鸟叙写一对缅甸青年的爱情悲剧;商人妇叙写一个先后流落到新加坡和印度的华人弃妇;缀网劳蛛叙述马来半岛一位珠商妻子的生活。这“别样的人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浪漫清新的感觉。春桃与铁鱼的鳃。二是他的小说虽然也描写了沉重的人生苦难并探索着人生意义,但他的答案既不同于冰心的“爱”,也不同于庐隐的“哀”,而是充满一种澄澈的宗教宗教色彩色彩。例如商人妇当叙述人“我”感叹她命苦时,惜官却说:“人间的一切本来没有什么苦乐的分别: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眼前所遇的都是困苦,过去,未来的回想和希望都是快乐。”正是这种坦然接受命运的挑战

16、,尽自己努力而为的人生观使惜官超越了现实人生的重重磨难,而走向了一种澄澈纯净的宗教境界。许地山早年热心于妇女问题的研究妇女问题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小说集缀网劳蛛的12篇作品中,以女性作为主人公的占了7篇。而佛教的“多苦观”,使他对于中国妇女的苦难遭遇认识的更为深刻与透彻,并因此对妇女的不幸命运产生了极大的同情与怜悯,更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揭示了妇女这种屈辱地位形成的社会根源。缀网劳蛛一开始,主人公尚洁尚洁便处在一种莫名的精神压力莫名的精神压力下:一是外面关于她与谭先生的谣言,二是她丈夫对她品行的怀疑。但尚洁并不争辩,她信奉圣经里的话:“我们都是从渺茫中来,在渺茫中住,望渺茫中去”

17、,只要“自己无愧”就行了。就在这个夜里一个窃贼来偷东西摔伤了,尚洁出于人道主义的同情,不但制止了仆人对贼的鞭挞,还为贼疗伤。恰好这时长孙可望回家了,因此用刀刺伤并遗弃了尚洁。几年后丈夫终于悔悟,把她接了回去,并自我处罚到海岛去受苦偿过。尚洁认为人的命运尤如蜘蛛的网,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补织这张网,“所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只能听其自然罢。”尚洁人生观中既有面对磨难顽强挣扎、坚韧奋斗的积极因素,也有安于命运的宗教宿命论色彩。这既是一部分宗教信徒的艺术概括,也包含五四落潮期一部分青年面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与选择。虽然这种人生观与时代主潮有所抵

18、触,但有助于人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许地山在北大(3 3)、佛教根本教义:“苦、集、灭、道”四谛。许地山对宗教有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使他的作品明许地山对宗教有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使他的作品明显表现出神秘色彩和玄妙倾向,对现实人生和终极人显表现出神秘色彩和玄妙倾向,对现实人生和终极人生的双重关注。生的双重关注。他对人生采取一种认同苦难的态度,主张承受苦难、忍受苦难,在认同与顺应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无论小说还是散文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设寓式的结构方式,这种方式有一种明显的启发力,诱人思考,但显得比较呆板,且说教味道较浓。许地山文学创作中的“佛”缘确实是很深厚的,尤其是对人生大彻大悟的

19、认识;清淡雅丽、从容不迫的叙事方式;含蓄蕴藉的抒情手法;娴静自然、温顺忍让的人物性格;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启人深思的隐喻与象征,全都在一种冲淡调和的佛教思想观照下统一起来。这一切不但令许地山早期的文学作品达到了浪漫传奇、哲理玄想和现实浪漫传奇、哲理玄想和现实人生的奇妙和谐人生的奇妙和谐。而且使得许地山的早期创作达到了同时代一般作家所难以企及的境地。许地山许地山缀网劳蛛缀网劳蛛(片断)(片断)“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放出来的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么远,可是等到粘着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它不晓得那网什

20、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破法。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一个好的。”“它的破网留在树梢上,还不失为一个网。太阳从上头照下来,把各条细丝映成七色;有时粘上些少水珠,更显得灿烂可爱。”“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史夫人还要说时,妥娘来说屋子已收拾好了,请她们进去看看。于是,她们一面谈,一面离开那里。园里没人,寂静了许久。方才那只蜘蛛悄悄地从叶底出来,向着网的破裂处,一步一步,慢慢补缀。它补这个干什么?因为它是蜘蛛,不得不如此!现实主义的推进和深化现实主义的推进和深化 1919-1924:雪后、微笑、沉思(爱与美的幻灭),一

21、叶、湖畔儿语(人生的血与泪)早期象征写实兼容并存;1925-1927:黄昏、沉船开始踏进现实主义;1928-1934:五十元、山雨(描写北方农村的第一部坚实小说)现实主义趋于成熟;1935-1944:春花、华亭鹤以现实主义为基调,渗进新的象征成份。4、王鲁彦王鲁彦(19011944)王鲁彦的小说精神上受鲁迅影响很大,但创作风格并不相近。他虽然能够用尖峭、激愤的笔触来剔露和批判社会人生的黑暗现象,追求鲁迅的“忧愤深广”,但有时却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缺乏鲁迅的冷峻与含蓄。他的有些作品又有着较强的主观抒情味道,在小说写法上显示出另外一种追求。王鲁彦的小说大多描写南方乡镇的农民、小有产者、小地主的生活

22、,通过他们的生活状况来反映中国农村在战乱困扰和商品经济侵蚀下日益衰败的景象。黄金第二节第二节叶圣陶、冰心的小说叶圣陶、冰心的小说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1、生平与创作、生平与创作字圣陶,江苏苏州人。字圣陶,江苏苏州人。长期从事教师和杂志编辑工作。五四时期开始致长期从事教师和杂志编辑工作。五四时期开始致力于新小说的创作,力于新小说的创作,19191919年加入年加入“新潮社新潮社”,成为,成为“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作家作家。19211921年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倡年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倡导导“为人生为人生”的艺术。短篇小说集的艺术。短篇小说集:隔膜隔膜、火灾火灾、线下、线下、城中、未厌

23、集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长篇小说倪焕之倪焕之,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散文集脚步集,文艺谈等。,散文集脚步集,文艺谈等。叶圣陶老舍曹禺塑像塑像2、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基本倾向:基本倾向:(1)、表现对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穷愁等文言小说显示出关心下层的苦难生活,主题严肃。这也是一个人?(又题一生)外,还有低能儿等作品,也有“爱”与“美”的倾向。似乎大自然和艺术之美都具有洗涤人心、催人觉醒的力量。(2 2)、描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隔膜”,呼唤,呼唤“爱爱”与与“美美”的回归。的回归。隔膜展开人的精神上的相互

24、隔绝,却又不得不虚伪地、无聊地互相敷衍的痛苦;苦菜表现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隔膜,知识分子认为饶有趣味的种菜的喜悦,农民却只感到沉重劳作无以维持生计的“苦”;一个朋友里夫妻之间也仅存所谓共同生活,而缺乏思想、感情上的沟通。叶圣陶提出的“隔膜”,与这时期鲁迅小说中关于“国民性改造”,有相通之处。(3)、“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潮流过去之后,善于运潮流过去之后,善于运用平实、诙谐、讽刺的手法刻画学校知识分子和市用平实、诙谐、讽刺的手法刻画学校知识分子和市镇小市民的精神历程,显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镇小市民的精神历程,显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对此,茅盾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智识分子的

25、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从1919到1923年间,他先后发表了40多篇短篇小说(多数收入隔膜、火灾两集),上述题材便占去三分之二。主要贡献:主要贡献:代表作:饭、潘先生在难中、搭班子、风潮,阿凤、多收了三五斗对小市民知智识分子灰色生活的描写,尤其对对小市民知智识分子灰色生活的描写,尤其对教育界知识分子性格和命运的描写,从短篇小说教育界知识分子性格和命运的描写,从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在难中到长篇小说到长篇小说倪焕之倪焕之都表现了都表现了这个特点。这个特点。(1)、他的小说创作让人看到教育救国的理想是空泛的,难以实现的;(2)、小市民知识分子的性格、命运往往随时

26、代风云的变化而变化,缺乏坚定执著的信念,摆不正个人与时代的位置;(3)、最早用长篇小说描写教育界知识分子命运的作家,较早在作品中集中描写教育界知识分子命运的作家。艺术特点:艺术特点:(1)、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冷静真切的观察中摄取平凡具体的生活题材,“一本真诚”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很少直接抒发主观见解,而是向读者呈现客观生活的本身,在冷峭里隐含着热情和倾向,把日常生活刻画得出神入化。(2)、讲究章法,苦心经营。结构浑凝而匀称,紧密而舒畅,注意详略安排,前后照应,开头结尾和细节描写。(3)、语言朴实凝炼,明晰纯净,生动流畅,富有较强表现力。形成冷峻而朴实、严谨而自然、淡泊而隽永的风格。19

27、30年7月,朱自清在北平的清华园,写了一篇题为我所见的叶圣陶的小散文,内中提及1921年秋第一次见到28岁的叶圣陶时的感受,为他那年纪并不老但“朴实的服饰和沉默的风度”所感染。在其后的交往中,朱自清在叶圣陶身上,见到很多看似寻常却也崎岖的景象,并认定,叶氏的沉默寡言而不喜欢论辩、极为和易而从无怒色,是一种智慧之举;此外,提笔从容而文稿极清楚、生活随意却极有秩序、态度积极却不怎么浪漫,这些,均“出于天性”,出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文如其人,见性明心,从叶圣陶的小说里,可以读出他不同时期心境的迁变。3、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在难中写于1924年11月,发表于翌年元月小说月报第16卷第1期,是作者描

28、写旧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的卑琐人生”的代表作,标志了叶圣陶风格逐渐成熟。(1 1)、患得患失的小市民典型、患得患失的小市民典型 主人公潘先生是典型的灰色人物。他带着全家躲避战乱,通过逃难前的慌乱,逃难中的狼狈,惶惶然又即返回乡镇,逃到租界后的庆幸,写字幅为凯旋的军阀歌功颂德等行为,塑造出一个自私、疑惧、投机、苟安、卑琐,具有多侧面而又统一的小市民性格典型的,在当时是要比一般小说高出一筹的。生活于小地方,任职于小学校,这两个两个“小小”字,字,决定了潘先生小市民的性格。决定了潘先生小市民的性格。因为是小地方,小学校长算是一个人物,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也可以带来温饱不愁的生活。精于计算的潘先

29、生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很在乎小学校长的职位。把妻儿扔在上海,只身冒险返回让里;为博得局长高兴,不顾实际情况通知开学;丢弃正义感,违心逢迎得胜军阀等等,无不为了保住这一职位。小地方的小学校长难免缺乏大胸怀大主见,所以才会“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他会和车夫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讨价还价,他会动不动就产生家破人亡的感觉,他也会满足于“陶陶然酌一杯”地享受生活。通过逃难前的慌乱,逃难中的狼狈,逃到租界后的庆幸等行为,将潘先生患得患失、自私卑怯的小市民式知识分子心态,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2)、谋篇布局讲究章法、谋篇布局讲究章法叶圣陶以讲究章法著称。他参加过最后一科科举考试,古文功底扎实,还

30、编注过一些古典文学读本。对古代文学的文心意法深谙其妙,总能以意役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他很懂得短篇小说的终篇艺术,在“融和致密”、“清音有余”的审美原则下,努力追求摇曳多姿、异彩纷呈的境界。其短篇小说的结尾,自己颇为自得,批评家更为推崇。朱自清说“他最擅长的是结尾,他的作品结尾,几乎没有篇不波俏的。”(叶圣陶的短篇小说)钱杏邨认为其小说“往往在收束的地方,使人有悠然不尽之感。”(叶绍钧的创作考察)A、结构浑凝而匀称,紧密而舒畅。潘先生在难中共三章,写了三个片断。三个片断前后照应、环环相扣。第一个片断:逃难上海。第一个片断:逃难上海。开篇通过列车晚点、车站拥挤、灯光昏暗,巧妙交代了“难中”的背景

31、和“逃难”的基调。当小镇受到战争威胁时,潘先生张惶失措,带着一家人仓惶逃到了上海。在上海,他把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看成是“圣地”和“乐园”。在租界的旅馆里,他不顾“刺鼻的油腥味”和“阵阵的尿臭”,自我陶醉地喝起了酒。第二个片断:奔忙让里。第二个片断:奔忙让里。到上海的第二天早上,潘先生想到自己不辞而别,怕丢掉学校里的职位,又不顾夫人的劝阻,急急忙忙地回到了让里。为了获得上司的“赏识”,他积极筹办开学事宜。他发出开学通知书关心的不是学生们能来与否,而是局长看了会“先得我心”。战火再起,为了“保家”、“活命”,他跑到红十字会办事处去申请入会,借机给自家领了红十字会会旗,给全家领了红十字会徽

32、章。第三个片断:平安之后。第三个片断:平安之后。先是潘先生听到正安失守的消息,仓惶逃入洋人的“红房子”里避难,巧遇先他而到的上司与同事,尴尬之极进退两难;战事停止后,为欢迎得胜军阀杜统帅潘先生违心书写颂辞。进一步表现了潘先生胆小麻木、苟且偷安、缺少正义感的奴性心理。B、注重开头与结尾,结尾尤见功力。注重开头与结尾,结尾尤见功力。成功的作品之所以能给读者以审美享受,离不开结尾的艺术,决不可本暗示给读者的东西说尽写绝。叶圣陶强调“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其短篇小说的结尾,有不少富有指向性和暗示性,读者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去补充。好不容易挨到战乱

33、结束,这一天潘先生到教好不容易挨到战乱结束,这一天潘先生到教育局,被推举为获胜军阀写欢迎牌坊。就在潘先育局,被推举为获胜军阀写欢迎牌坊。就在潘先生大书生大书“功高岳牧功高岳牧”、“威镇东南威镇东南”、“恩隆德恩隆德溥溥”时,战乱中的惨象时,战乱中的惨象“拉夫,开炮,烧房屋,拉夫,开炮,烧房屋,奸淫妇女,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奸淫妇女,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还闪现,还闪现于他的眼前。小说在众人于他的眼前。小说在众人“看他对上一句什么看他对上一句什么”的期待中嘠然而止,余味缭绕,意蕴悠长。的期待中嘠然而止,余味缭绕,意蕴悠长。(3)、细节描写传神入化、细节描写传神入化叶圣陶长于冷静地解剖人物心

34、理,通过传神入化的细节描写,把潘先生“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十分透彻。小说没有离奇的故事情节,写人物也很少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正面冲突,而是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灵魂的一些细微的内心活动,来揭示人物性格。作品第二部分,潘先生冒着风险返回让里后,忙去探听“局长究竟有没有照常开学的意思”;当消息得到证实,并且还得知局长扬言要裁员时,作品这样写人物的内心:“潘先生听了,仿佛觉得一凛;但又赞赏自己有主意,决定从上海回来到底是不错的。”潘先生由惊异而庆幸而沾沾自喜,淋漓尽致表现了小人物患得患失的卑怯性格。潘先生为了讨好上司忙着筹备开学之事,没想到战事吃紧,“铁路真个不通了”,这一来他的

35、积极表现不仅是徒劳一场,而且连老婆孩子也不知道要抛到外面多长时间。“他心头突然一沉,似乎觉得最亲热的一妻两儿忽地乘风飘去,飘得很远,几乎至于渺茫。”传神表现了人物因徒劳而沮丧,以及忧虑一家人安危的心情。潘先生接到红十字会的“旗子和徽章”时,“像捧着救命的神符”,心头升起“一种神秘的快慰”。这位一心只想自己和家人的小人物,又以“学校还有个侧门,也得张一面旗”,“徽章这东西太小巧,恐怕偶尔遗失了”为理由,多讨了一面旗子和几个徽章。然而,“学校的侧门上并没有旗,原来移到潘先生家的大门上去了”;多讨的徽章,一个是妻子的,另外两个是儿子的。人物替自己盘算的精细、周密,以及占了便宜便得意的市侩心态被清晰地

36、揭示了出来。(4 4)、)、语言富有表现力语言富有表现力叶圣陶既是作家,又是语言学家。现代作家中,他是语言修改最多、也是最细的一位。他说过,“在我,写小说是一种苦事情。下笔向来是慢的;写了一遍,要重复诵读三四遍,多则十几遍,其实也不过增减几个字或者一两句而已。”创作如此,一旦有再版机会,仍要精心修改。考虑到“内容如果改动很大,那就是新作而不是旧作了”,这类修改的重点总是放在语言的锤炼与规范上。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法,它通过人物语言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可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潘先生在难中语言朴实凝炼,明晰纯净,生动流畅,富

37、有较强的表现力。形成了冷峻而朴实、严谨而自然、淡泊而隽永的语言风格。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心理的语言、神态进行描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心理的语言、神态进行描写。写。如写潘先生两次喊黄包车的情形,非常准确地写出了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第一次喊黄包车,是经历了逃难失散之后,他的声色是“威严”的,嗓门极“入调”,还附以傲慢的手势,“伸出两个指头扬着说:只消两辆!两辆!”把人物“从毁灭和危难的当中捡回性命”的快慰及自鸣得意写了出来。第二次喊黄包车是听说战火逼近了,这时他惊惶失措,“心头突地乱跳”,见到车后连连喊:“车!车!”前后两次同是叫车,前者踞傲、做作,后者惊恐、失态。通过对人物在不同情形下不同神态

38、的描写,准确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叙述语言要注意用词、修辞、语法。小说叙述语言要注意用词、修辞、语法。句中的重点词语在语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句意甚至文意,往往能表现一个句子乃至一篇文章的主旨。修辞方法的使用能使词语、句子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更加有力地表现作者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语法特征往往表现为句子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抓住了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就抓住了语句的含义及作者的感情倾向。叶圣陶小说的终篇艺术叶圣陶小说的终篇艺术一、醒明本旨一、醒明本旨收拢全文收拢全文遗腹子描写一对夫妇生了七胎女孩,第八胎是男孩却又夭折了。丈夫乐极生悲,醉酒落河而死。妻子

39、发了疯只说自己又怀了孕,然而遗腹子总不见分娩。小说这样结尾:这时候,颇有些人来为大小姐二小姐说亲了。作者开头与结尾一文中这样评析:“这句话有点冷隽,见得后一代又将踏上前一代的道路,生男育女,盼男嫌女,重演那一套把戏,这样下去,正不知何年何代才休歇呢。”(另例多收了三五斗)二、事不言尽二、事不言尽意味无穷意味无穷成功的作品之所以能给读者以审美享受,离不开“空白”艺术。倘若把本可以暗示给读者的东西说尽写绝,难免失去本该特有的魅力。潘先生在难中结尾旁边看写字的一个人赞叹说:“这一句更见恳切。字也越来越好了。”“看他对上一句什么,”又一个说。就在潘先生大书“功高岳牧”、“威镇东南”、“恩隆德溥”时,战

40、乱中的惨象还闪现于他的眼前。小说就此嘎然而止。实在是余音绕梁、余味无穷。如果再写出第四句的具体文字,则大煞风景、神韵全无。(另例风潮)三、题外借形三、题外借形以景结情以景结情叶圣陶善于把人生的见解“寄托在不著文字的处所”。他的小说的结尾用题外借形、以景结情之法,显得别有韵味、不同凡响。寒假的一天描写两个儿童见表兄在城里街头进行爱国宣传,衰老的舅父怕他闯祸,急忙从乡下赶去。就在老人身影渐渐远去之时,作者笔锋一转,结尾巧妙地题外借形、以景结情:檐头滴滴搭搭挂下融雪的水来。这檐头滴水是象征舅父为表兄忧伤的泪,还是表兄替国家痛心的泪,抑或衬托两个儿童对“爱国何以有罪”的思考?似乎都不是。它旨在造成一种

41、虽不可言传,却完全可以意会的具象效果。(另例寒晓的琴歌)四、呼应有法四、呼应有法融和致密融和致密叶圣陶曾以物体为喻,主张一篇作品“当是个融和致密有生机的球体”。(文艺谈十二)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十三四岁就结婚,又让儿子“把当年的故事重新搬演一回”,还自以为有“福分”。小说以“醉”字开篇,以“醉”字贯穿始终,收笔还是落在“醉”字上:我忽然想起,假如我那位朋友死了,我替他撰家传,应当怎样地叙述?有了!简简括括只有一句话:“他无意中生了个儿子;还把儿子揿在茸己的模型里。”呀!谀墓之文哪有这种体例:原来我喝醉了。如此终篇,和此前多次写“醉”遥相呼应、互衬互补,堪称“融和致密”之典范。(另例皮包)叶绍钧

42、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在难中(开头)(开头)车站里挤满了人,各有各的心事,都现出异样的神色。脚夫的两手插在号衣的口袋里,睡着一般地站着;他们知道可以得到特别收入的时间离得还远,也犯不着老早放出精神来。空气沉闷得很,人们略微感到呼吸受压迫,大概快要下雨了。电灯亮了一会了,仿佛比平时昏黄一点,望去好象一切的人物都在雾里梦里。揭示处的黑漆板上标明西来的快车须迟到四点钟。这个报告在几点钟以前早就教人家看熟了,现在便同风化了的戏单一样,没有一个人再望它一眼。象这种报告,在这一个礼拜里,几乎每天每趟的行车都有:大家也习以为当然了。叶绍钧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在难中(结尾)(结尾)潘先生觉得这当儿很有点

43、意味,接了笔便在墨盆里蘸墨汁。凝想一下,提起笔来在蜡笺上一并排写“功高岳牧”四个大字。第二张写的是“威镇东南”。又写第三张,是“德隆恩溥”。他写到“溥”字,仿佛看见许多影片,拉夫,开炮,焚烧房屋,奸淫妇人,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在眼前一闪。旁边看写字的一个人赞叹说,“这一句更见恳切。字也越来越好了。”“看他对上一句什么,”又一个说。冰心冰心(19001999)1、生平与创作生平与创作温馨的家庭,爱的摇篮。温馨的家庭,爱的摇篮。宗教经历与情怀。宗教经历与情怀。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女作家。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女作家。小说、散文、(小)诗的开创性。小说、散文、(小)诗的开创性。冰心纪念馆冰心纪

44、念馆/爱心公园爱心公园冰心与海冰心与海 我的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漫长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不折细流”的大海。冰心心如海阔,胸有海岳,这就是冰心。心如海阔,胸有海岳,这就是冰心。冰心与海特别有缘,也特别喜欢海。冰心与海特别有缘,也特别喜欢海。19971997年她在年她在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一文中深情写道:一文中深情写道:“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忆起的就是海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忆起的就是海”。又说:。又说:“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我一想到海,我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我一想到海,我的心就开阔了起来,宁静了下去。的心就开阔了起来,宁静了下去。”(我的童年我的童年)她所憧憬的极

45、乐境界是:她所憧憬的极乐境界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春水一一0 0五五)冰心非常珍视两副对联,这两副对联都与冰心非常珍视两副对联,这两副对联都与海有关。海有关。其一:海阔天高气象其一:海阔天高气象风光霁月襟风光霁月襟其二:世事沧桑心事定其二: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胸中海岳梦中飞前者是她福州老家东院厅堂前者是她福州老家东院厅堂的楹联,可看作是谢家的家训,的楹联,可看作是谢家的家训,对冰心影响极深,是她的人格理对冰心影响极深,是她的人格理想,也是她的人格境界。后者是想,也是她的人格境界。后者是她她1

46、924年留美其间集龚定庵诗句年留美其间集龚定庵诗句而成,由梁启超书写,悬挂家中而成,由梁启超书写,悬挂家中厅堂,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厅堂,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冰心冰心爱海爱到痴迷程度,早已爱海爱到痴迷程度,早已引起人们探究的兴趣。她在引起人们探究的兴趣。她在往事往事(二)(二)五五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曾有人问冰心曾有人问冰心“为何爱海?如何爱海为何爱海?如何爱海?”听到这种提问,她总觉得听到这种提问,她总觉得“快乐快乐充溢充溢”,“并非喜欢这问题,是喜欢并非喜欢这问题,是喜欢我我这心身上直接自海得来的感觉这心身上直接自海得来的感觉”。对此,她的回答是:对此,她的回答是:“爱海是

47、这么一点一分爱海是这么一点一分的积渐的爱起来的的积渐的爱起来的”。这自幼就无意识地积淀起。这自幼就无意识地积淀起来的对于海的爱恋,后来发展成有意识的对于海来的对于海的爱恋,后来发展成有意识的对于海的膜拜与颂扬。冰心把自己在海边的幻想,对大的膜拜与颂扬。冰心把自己在海边的幻想,对大海的向往,以及这种情感中的哲理因子逐渐凝成海的向往,以及这种情感中的哲理因子逐渐凝成对于人生问题的探索,对于价值取向的思考。她对于人生问题的探索,对于价值取向的思考。她“以海为师以海为师”并非姑妄言之,海之魂已深深植入并非姑妄言之,海之魂已深深植入她的生命之中。她的生命之中。1901年年5月,因随父母移居上海,还在七个

48、月,因随父母移居上海,还在七个月襁褓中的冰心,就在福州往上海的轮船上见到月襁褓中的冰心,就在福州往上海的轮船上见到了日后令她痴迷的海。了日后令她痴迷的海。“这是我童年活动的舞台这是我童年活动的舞台上,从不更换的布景,我是这个阔大舞台上的上,从不更换的布景,我是这个阔大舞台上的独脚独脚,有时在徘徊独白,有时在抱膝沉思。,有时在徘徊独白,有时在抱膝沉思。”面对大海,她弛骋着自己的天真幻想,面对大海,她弛骋着自己的天真幻想,“感到感到了无限的欢畅与自由了无限的欢畅与自由”。(。(海恋海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冰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冰心“爱的哲学爱的哲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她的泛爱思想主要

49、来自基督教的基本内容之一。她的泛爱思想主要来自基督教的影响,但又不是一种教义的强加,而是自我心灵的影响,但又不是一种教义的强加,而是自我心灵反复感悟后的升华。海每每成为这种认同与升华的反复感悟后的升华。海每每成为这种认同与升华的载体。在她心目中海载体。在她心目中海“很美很美很美很美”,是那样,是那样“丰神丰神”、“潇洒潇洒”、“虚怀虚怀”、“广博广博”。她所憧憬的。她所憧憬的极乐境界是:极乐境界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一0五)冰心冰心往事往事一一借人物之口慨叹:借人物之口慨叹:“可可惜这么一个古国,上下

50、数千年,竟没有一个惜这么一个古国,上下数千年,竟没有一个海化海化的诗人的诗人!”痴情写海,妙笔传神,冰痴情写海,妙笔传神,冰心本人其实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心本人其实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海化海化”的的诗人诗人。大海阿大海阿!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繁星一三一)因深情爱海而痴情写海,构成了冰心创作中引人入胜因深情爱海而痴情写海,构成了冰心创作中引人入胜的海的景观。冰心写海的名篇很多,直接以海为题的就有的海的景观。冰心写海的名篇很多,直接以海为题的就有海恋海恋、海上海上、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说几句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