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伞形科、五加科.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602804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伞形科、五加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伞形科、五加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伞形科、五加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伞形科、五加科.ppt(1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板蓝根板蓝根 Radix IsatidisRadix Isatidis 来源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采制采制 秋季经霜后采挖。性状性状 性状性状 根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枝根或支根痕。根头稍膨大,顶端有盘状凹陷的茎基痕。四周有呈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质坚实,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板蓝根横切面 显微特征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含靛蓝,靛玉红、尿甙(urid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尿

2、嘧啶(uracil)、水杨酸、青黛酮、胡萝卜甙、2-羟基-3-丁烯基硫氰酸酯(2-hydroxy-3-butenyl thiocyanate)、表古碱(epigoitrin)等。功效功效 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病、发斑、喉痹、丹毒、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流感等。用量915g。红景天红景天 Radix et Rhizoma RhodiolaeRadix et Rhizoma Rhodiolae 来源来源 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大株红景天Rhodiola kirilowii(Regel)Regel及近缘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产地产

3、地 生于高山岩石处。分布西藏等地,现引种栽培成功。性状性状 根粗壮,圆锥形,肉质,黄褐色,根茎部具多数须根。根茎短,粗壮,圆柱形,被多数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叶。狭叶红景天 Rhodiola kirilowii(Reg.)Reg.植物形态植物形态长白红景天 Rhodiola angusta Nakai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含红景天甙(salidroside)、二苯甲基六氢吡啶、-异戊烯-3-O-D-葡萄糖甙、胡萝卜甾醇、小麦黄素、-谷甾醇、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醇、麦芽糖等。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其醇提取物具有强心、收缩血管、升压、抗疲劳、抗辐射、保护造血系统作用。红景天复方制剂具有抗衰老、改善机体骨

4、骼肌能量代谢、增强缺血心肌的泵血功能,纠正因缺血引起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作用。功效功效 性寒,味甘涩。能活血止血,清肺止咳;用于咳血、肺炎咳嗽、妇女白带。外用治跌打损伤、烫火伤。大青叶大青叶 Folium IsatidisFolium Isatidis 来源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松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采制采制 夏、秋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产地产地 各地栽培,主产于河北、黑龙江、河南、江苏、甘肃。性状性状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主根长。茎直立,高40100cm,上部多分枝。基生叶具柄,叶片长椭圆形,全缘或波形,有时呈不规

5、则齿裂,茎生叶互生,长圆形或长圆形披针形,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抱茎,全缘。复总状花序生于枝端,花梗长约510mm,花黄色;萼片4,花瓣4,倒卵形;雄蕊6,4强;雌蕊1。短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翅状,紫色。种子1。花期45月,果期6月。菘蓝(花期)Isatis indigotica Fort.菘蓝(苗期)Isatis indigotica Fort.性状性状 叶暗灰绿色,皱缩,有时破碎。完整叶片呈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520cm,宽26cm,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延成翼状叶柄。质脆易碎。气特异,味微酸、苦、涩。药材大青叶 Folium Isatidis 显微特征显微特征 粉末 深灰棕

6、色。表皮细胞垂固壁较平直或稍弯曲,表面观呈连珠状增厚。气孔不等式,可见23个气孔聚集具共同的副卫细胞。叶肉细胞或表皮细胞可见细小颗粒状或聚集成堆的蓝色靛蓝结晶。叶肉断面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无明显区分。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新鲜叶中含大青叶素B(isatan B)、靛玉红(indirubin)、色胺酮(tryptanthrin)、-谷甾醇。大青素B易被酶解或碱水解,生成吲哚醇,继而氧化聚合成靛蓝(indigo)。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1大青叶煎剂具有抗菌、解热、消炎作用。2靛玉红对小鼠白血病L1210具有较高的抑制率;体外试验,有明显抑制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聚合酶的活性,临床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

7、对小鼠肉瘤S180、小鼠Lewis肺癌、大鼠瓦克癌瘤256均有抑制作用。功效功效 性寒,味苦。能消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扁桃体炎、急慢性肝炎、乙型脑炎、丹毒、喉痹,痄腮等。用量915g。山楂山楂 Fructus CrataegiFructus Crataegi 来源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山里红Cpinnatifida Bgevarmagjor NEBr的干燥成熟果实。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产地产地 主产于东北、山东。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主含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齐墩果酸、枸椽酸及其单甲酯、二甲

8、酯、三甲酯,另含苹果酸、氯原酸、咖啡酸、维生素C、核黄素、金丝桃甙(hyperoside)等。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山楂果实呈类球形,径约12.5cm。表面深红色,布有细小白色斑点,顶端凹陷,边缘有宿萼,带果柄或有柄痕。种子弓状,5枚。通常横切,呈圆片状,果肉深黄色至淡棕色。气微清香,味酸微甜。山里红(花)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gjor N.E.Br.山里红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gjor N.E.Br.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药理实验证明,其提取物小剂量有降压作用;总黄酮可增加冠脉流量、抗实验性心肌缺氧、抗心律不齐。其

9、浸膏可降血脂。山楂酸可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性,助消化。功效功效 本品性微温,味酸、甘。能消食健脾、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小儿疳积、血瘀经闭、产后瘀血作痛、肠炎、痢疾、高血压症。用量912g。苦杏仁苦杏仁 Semen Armeniacae AmarumSemen Armeniacae Amarum 来源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山杏Parmeniaca Lvaransu Maxim及其近缘植物的种子。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采制采制 夏季果实成熟后采收,打碎果核,取出种子,晒干。产地产地 主产于北方,内蒙古东部、辽宁、河北、吉林产量大。性状性状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10、落叶性小乔木,高达10m。树皮暗褐色,有纵细裂纹。叶互生,卵圆形或广椭圆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截形,叶缘有细锯齿。34月,小枝顶端单生白色粉红色花,花瓣5或重瓣。果实直径34cm,有短柔毛,侧面有浅沟。56月成熟时黄色或红色。山杏的叶和果实比杏稍小,果肉较薄。西伯利亚杏 Prunus sibirica L.性状性状 种子扁心形,一端尖锐,长11.9cm,宽0.81.5cm,厚58m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珠孔位于尖端,近尖端边缘有短线形种脐,钝圆一端较肥厚,有椭圆形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线形种脊,自合点散出数条深棕色脉纹。种皮与胚乳薄,子叶2枚,肥厚,富油质,胚根介于子叶的尖端。气微,与水

11、共研可产生苯甲醛气味;味苦。显微特征显微特征 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1列,间有石细胞,常单个或35个成群,突出表皮外,埋于表皮的部位有大的纹孔。表皮下薄壁细胞中有小形维管束。外胚乳为1列颓废细胞;内胚乳细胞和子叶薄壁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含苦杏仁甙(amygdalin)3%,脂肪油50%,主为-桐油酸,并含苦杏仁酶(emulsin)、苦杏仁甙酶(amygdalase)、樱叶酶(prunase)、醇晴酶(oxynitrilase),此外含可溶性蛋白质、胆甾醇、雌酮、雌二醇等。苦杏仁甙经酶解或酸水解易生成氢氰酸、苯甲醛和葡萄糖。理化鉴别理化鉴别 1苦味酸钠反应阳性。2.杏仁加水

12、捣碎时,释放出苯甲酸气味。含量测定含量测定 按中国药典(1995版)苦杏仁项下测定,含苦杏仁甙(C20H27NO11)不得少于3.0%。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1水蒸气蒸馏部分具有镇咳、祛痰作用。苦杏仁甙分解产物氢氰酸微量具有抑制呼吸中枢,起镇咳平喘作用。2苦杏仁甙分解产物苯甲醛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3所含某些蛋白质有抗炎、镇痛作用。4.苦杏仁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对油酸型呼吸窘迫给合症(RDS)的实验动物,不仅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并可使病变得到改善。5.口服大量苦杏仁易中毒,首先作用于延脑的呕吐、呼吸、迷走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兴奋,后进入昏迷、惊厥,继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而

13、死亡。急救可用亚硝酸盐和硫代硫酸钠。功效功效 性微温,味苦,有小毒。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痰饮、肠燥便秘。用量4.59g。内服不宜过量。黄芪黄芪 Radix AstragaliRadix Astragali 来源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采制采制 春、秋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分别大小,理直扎捆后晒至全干。产地产地 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及内蒙古。野生或栽培,

14、品质均优良,但野生品量小。现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佳,销全国并出口。部分地区野生的膜荚黄芪质稍次,多自产自销。性状性状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蒙古黄芪 多年生草本,高4080cm。主根粗长,较直。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小叶片广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0.51cm,宽35mm,两端近圆形,下部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常比叶长,着花520余朵,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至浅黄色,长1.82cm,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具长爪;雄蕊10,二体。子房有长柄;荚果膜质,膨胀成半卵圆形,直径1.11.5cm,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向阳草

15、地及山坡。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现广为栽培。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膜荚黄芪 小叶613对,小叶片较大,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0.73cm,宽0.31.2cm;花冠长约1.6cm,子房被柔毛;荚果宽0.91.2cm,被黑色或黑白相间的短伏毛。生于林缘、灌丛、林间草地或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性状性状 根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并有较多横长线性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层。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强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

16、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药材黄芪横切面 显微特征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 木栓层有数列细胞,栓内层较窄,为35列厚角细胞;韧皮部射线外侧常弯曲,有裂隙,韧皮纤维成束与筛管群交互排列,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及管状木栓组织;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导管周围有木纤维束,射线中有时可见单个或24成群的石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蒙古黄芪粉末 黄白色。纤维束多成束,细长,直径830m,壁厚,非木化,表面有较多不规则纵皱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孔沟不明显,断端常纵裂成帚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4160m,导管分子甚短,纹孔呈椭圆形、类方形或类斜方形,排列紧密。

17、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椭圆形或类肾形,直径313m;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石细胞稀小,呈类三角形或类方形,直径约至60m,壁厚至10m,有层纹。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薄,有的细波状弯曲(图13-39)。膜荚黄芪 纤维直径622m,无色或橙黄色,断端较平截。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224m,有的内含橙红色色素块。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1皂甙类 黄芪皂甙(astragaloside)及大豆皂甙(soyasaponin)。2黄酮类 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3-羟基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calycosin)及其葡萄糖甙、2,3-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7,2二羟基3,4-

18、二甲氧基异黄烷及其葡萄糖甙、7,3二羟基-4,5二甲氧基异黄烷、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hydroxy-9,10-dimethoxypterocarpane)及其葡萄糖甙等。其中一些成分具较强的抗氧化活性。3多糖类 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出3种多糖;黄芪多糖(astragalan),分子量为36300;黄芪多糖,分子量为12300;黄芪多糖,分子量为34600。从中还分离出2种葡聚糖(AG-1,AG-2)和2种杂多糖(AH-1,AH-2)。AG-1和AH-1具有免疫促进作用。从膜荚黄芪根中分离得具免疫激活作用的酸性多糖,其构成为:L-阿拉伯糖-D-半乳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

19、摩尔比为6:9:8:30)。4氨基酸类 蒙古黄芪含21种氨基酸,其中天冬酰胺(asparamide)、刀豆氨酸(canavanine)、脯氨酸(prolin)和-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含量较高。有认为-氨基丁酸为降压有效成分。5.其它成分 含14种以上微量元素,其中硒含量为0.040.08ppm;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甜菜碱(betaine)及多种甾醇类化合物。理化鉴别理化鉴别 1取粉末0.5g,加水5ml,浸渍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加0.2 茚三酮溶液2滴,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显紫红色(氨基酸、多肽)。2取

20、粉末1g,加甲醇5ml,浸渍过夜,滤过,取滤液1ml蒸干,用少量冰醋酸溶解残渣,加醋酐浓硫酸试剂(9:1)0.5ml,溶液由黄色转变为红色青色污绿色(甾醇类)。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1黄芪皂甙甲能明显促进淋巴结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生成。2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和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及抗寒时间。能显著增加小鼠脾脏、肝脏DNA、RNA和蛋白质的含量。并有抗肿瘤及降低小鼠血糖作用。3黄芪皂甙动物试验有抗炎和降压作用,并可升高家兔血浆中cAMP量与促进小鼠再生肝的DNA合成。4黄芪煎剂可增加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并能促进小鼠淋巴细

21、胞对羊红细胞的免疫特异玫瑰花结的形成,亦有较强的利尿作用。5黄芪能明显延缓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自然衰老过程,能延长细胞寿命1/3左右。此外,黄芪具有保护肝脏、抗乙型肝炎病毒、抗辐射、抑菌及抗心率失常等作用。含量测定含量测定 取本品粗粉约1.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l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甲醇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20,20,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提取2次(20,2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35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5cm,长12cm),以水50

22、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40乙醇洗脱液,继用70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内,用甲醇稀释到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甲甙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2l与61,对照品溶液2l与4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一甲醇水(13:6: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0烘约57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楚,稍候,在波长s530nm,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本品以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甙(C44H68O4)不得少于0.0

23、4。功效功效 性温,味甘。能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用量930g。甘草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采制采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茎与须根、切成1m左右的长段,晒至67成干,将根和根茎分别打捆绞紧,置通风干燥处至完全干燥。也有刮去栓皮的,该品称粉甘草。产地产地 主产于内蒙古

24、、甘肃、新疆、按产地分为西甘草和东甘草,前者产于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后者产于东北、河北及山西等地,以内蒙古伊盟的杭旗一带、巴盟的橙口、甘肃以及宁夏的阿拉普旗一带所产的甘草品质最佳,新疆产量最大,并大量出口。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甘草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被白色短毛和腺鳞或腺毛。根茎圆柱形,主根甚长,粗壮,外皮红褐色至暗褐色,味甜。茎直立,小枝有棱角。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全缘;托叶早落。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状、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上部渐细成花柱。荚果弯曲成镰刀状,表面密被褐色刺状腺毛。种子28粒,黑色,光滑。

25、花期67月,果期79月。常生长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沙质土处。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已人工栽培,栽培三年以上可采收。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胀果甘草 植物体局部密被淡黄褐色鳞片状腺体,无腺毛;羽状复叶小叶37,边缘波状,总状花序一般与叶等长;荚果短小而直,膨胀,无腺毛,略有不明显的腺瘤。花期78月。分布于新疆南部、甘肃等地。生于盐渍化土壤。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光果甘草 植物体密被淡黄褐色腺点和鳞片状腺体,无腺毛;小叶19,下面密被淡黄色腺点;荚果扁直,长圆形或微弯曲,光滑或有少许不明显的腺瘤。花期68月。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生于荒漠或带盐碱草原、荒地。性状性状 根呈圆柱形,长可达1m,直

26、径13.5cm。表面红棕色至灰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沟纹,并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稀疏的须根痕,外皮有时呈鳞片状剥裂而露出黄色内皮;质坚硬,折断面粗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横切面棕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至皮部偏弯,并常成放射状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并有削去茎枝和根的疤痕,断面中心有髓。气微,味极甜 胀果甘草 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光果甘草 根及根茎有的分枝;外皮灰棕色,不粗糙,皮孔细而不明显。药材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甘草药材横切面甘草药材横切面甘草药材横切面甘草药材横切面 性状性状 显微特征显微特征 1根和根茎

27、横切面 甘草 木栓层数至30列,外侧数列红棕色。皮层有纤维束;有的细胞含红棕色树脂状物质。韧皮部由韧皮纤维束、韧皮薄壁细胞及筛管群等间隔排列,外侧筛管群多颓废作条状;纤维壁厚,微木化,纤维束周围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射线稍弯曲,常与韧皮部其他组织分离而现裂隙。形成层环不甚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至数列细胞,径向延长;导管直径大,常单个或23个成束;木纤维束周围细胞也含方晶。髓由薄壁细胞组成,有的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胀果甘草 韧皮部及木质部射线多皱缩而成裂隙;皮层无含棕色物细胞。光果甘草 韧皮射线平直不偏弯,少裂隙。2粉末 淡棕黄色 甘草 纤维细长,微弯曲,直径814m,壁极厚

28、,微木化。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增厚,微木化或非木化。方晶类双锥形、长方形或类方形,长至24m。具缘纹孔导管形大,直径约至160m,具缘纹孔较密。木栓细胞棕红色,壁薄,微木化。淀粉粒单粒椭圆形、卵形或类圆形,直径310m,脐点点状或短缝状;复粒稀少。此外,可见散在的草酸钙方晶、棕色块、射线细胞等。胀果甘草 粉末中草酸钙方晶直径717m,长至34m;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44m,具缘纹孔较密或极为致密。光果甘草 粉末特征与甘草基本相同。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1三萜皂甙类 总含量为6%14%,主为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占生药量的5%12%,为甘草酸(glyc

29、yrrhizic acid)的钾、钙盐,甘草酸水解后得2分子葡萄糖醛酸和1分子18-甘草次酸(18-glycyrrhetic acid)。另含游离的甘草次酸4%7%、甘草次酸甲酯(methylglycyrrhetate)、甘草内酯(glabrolide)、3-,2,4-二羟基齐墩果-11,13(18)-二烯-30-羧酸甲酯(methyl-3-,2,4-dihydroxy-olean-11,13(18)-diene-30-oate)、24-羟基甘草次酸甲酯(methyl-24-hydroxy-glycyrrhetate)、24-羟基甘草次酸(24-hydroxy glycyrrhetic aci

30、d)等。2黄酮类 从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30多个,为抗溃疡,镇痉的有效成分。这些成分有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异甘草甙元、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新异甘草甙、异甘草呋喃糖甙(liqurazid)、鼠李糖异甘草甙(rhamnoisoliquiritin)、甘草利酮(licoricone)、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等。光果甘草根还含抗菌有效成分3-羟基甘草黄酮醇(3-hydroxyglabrol)、4-甲氧基甘草异黄烷(4-methoxy-glabridin)、3-甲氧基甘草异黄烷、刚毛甘草异黄烷A(his

31、paglabridin A)、刚毛甘草异黄烷B 及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糖甙(licuraside)等。3多糖类 从中分得一种中性多糖(glycyrrizan UC),分子量为6900,是由L-阿拉伯糖,D-半乳糖,D-葡萄糖和L-鼠李糖以摩尔比为10:37:27:1组成,为阿拉伯-3,6-半乳糖-葡萄聚糖型多糖。此外,从甘草中还分离出四氢喹啉化合物:5,6,7,8-四氢-2,4-二甲基喹啉(5,6,7,8-tetrahydro-2、4-dimethylquinoline),5,6,7,8-四氢-4-甲基喹啉(5,6,7,8-tetrahydro-4-methylquinoline),。尚含甘草

32、新木脂素(liconeolignan)和甘草香豆素。还证明甘草粗提取物Lx 为一种非甘草次酸的甙元糖蛋白,有免疫抑制作用。理化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少许置白瓷板上,加80%(v/v)硫酸数滴,显黄色,渐变橙黄色(甘草甜素反应)。品质标志品质标志 有报道,用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三种甘草中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的含量,结果新疆产甘草含量较高,分别为7.12%及11.1%;新疆产光果甘草分别为3.40%及4.02%,甘肃产胀果甘草分别为3.72%及4.60%。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甘草甜素对由组胺及幽门结扎所形成的大鼠实验性溃疡无抑制作用,但除去甘草甜素的甘草膏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有

33、疗效,且甘草中黄酮甙类对大鼠实验性溃疡亦有明显保护作用。另报道,甘草甜素能明显减少大鼠幽门阻断导致的溃疡发生率,但对胃液分泌量不但不减少反有增加趋势。2甘草浸膏、甘草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均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使多种动物尿量及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加。3解毒作用 甘草浸膏及甘草甜素对某些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都有一定的解毒能力,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解毒机制为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甘草甜素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能与毒物结合,以及甘草甜素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4止咳平喘作用 甘草次酸有明显的中枢性镇咳作用,大剂量的甘草次酸可使小鼠呼吸

34、抑制。5甘草浸膏口服,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肝脏的变性或坏死显著减轻,肝细胞内的糖原及核糖核酸恢复,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6甘草次酸具有抗炎作用,该作用与其激素样作用有关。功效功效 性平,味甘。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挛急疼痛、痈疽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用量1.59g。也作为提取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的原料,又用于食品业作矫味剂。炙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 Preparata黄柏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Cortex Phellodendri 来源来源 本品为

35、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和黄皮树Pchinensis Schneid的干燥去掉周皮的树皮。前者习称“关黄柏”,后者习称“川黄柏”。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采制采制 36月剥取树皮,鲜时刮去粗皮,晒干。产地产地 关黄柏主产于东北、河北、内蒙古;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湖南、甘肃亦产。性状性状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黄檗为落叶乔木,高达25m。树干木栓层厚,表面灰褐色,具纵向不规则沟裂。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3,狭卵形卵状长椭圆形,叶缘有细锯齿或呈波状,具缘毛。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花小黄绿色。核果球形,浆果状,成熟时紫黑色,有特殊香

36、气。花期56月,果期910月。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黄皮树为高1012m的乔木,树皮略灰棕色,木栓层薄。小叶715对,卵状披针叶,叶背密被长柔毛。生于山林,河边树丛。性状性状 川黄柏 稍卷曲的半管状或板片状,厚36mm;外表淡黄棕色,残留栓皮灰棕色,有横向皮孔痕;内表面淡黄棕色,断面深黄色。性状性状 关黄柏 栓皮大部刮除,板片状,厚1.54mm。外表面淡黄色至绿棕色;残存的栓皮灰黄色;内表面黄色至黄棕色;体轻,质硬带韧性,折断面纤维性片状,鲜黄色或黄绿色。气微,味极苦,粘液性。显微特征显微特征 1关黄柏横切面 木栓细胞含黄棕色物。皮层有石细胞和纤维束,石细胞壁厚,有层纹。韧皮射线宽24列细胞。韧皮

37、纤维众多,与韧皮薄壁细胞交互成层排列,纤维黄色,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粘液细胞多见。川黄柏皮层细胞较关黄柏多。2关黄柏粉末 黄色。纤维与晶纤维多见,鲜黄色,直径1638m,壁厚木化。石细胞类圆形、类长方形、不规则分枝状,鲜黄色,壁厚,层纹明显,有的可见孔沟。可见粘液细胞、草酸钙方晶及淀粉粒。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关黄柏主含小檗碱(berberine)0.6%2.5%,并含黄柏碱(phellodendrine)、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碱(magnoflorine)、雅托碱(jatrorrhizine)、白栝楼碱(candicine)、蝙蝠葛任

38、碱(menisperine);另含黄柏酮(obacunone)、柠檬苦素(limonin)及-谷甾醇、豆甾醇。川黄柏含小檗碱1.4%5.8%,亦含木兰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理化鉴别理化鉴别 1取乙醚提取后的粉末,用乙醇提取,提取液加盐酸、过氧化氢后振摇,溶液呈红紫色。2取粉末1g,加乙醚10ml冷浸,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冰醋酸1ml和浓硫酸1滴,放置,溶液显紫棕色(黄柏酮反应)。3取1项中所得乙醇溶液,加KI试液,产生黄色沉淀,用KI溶液(150)洗涤后,甲醇重结晶,析出黄色针状结晶。取此结晶少许,用少量硫酸溶解,加没食子酸的乙醇溶液(120),溶液呈绿色。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1黄柏煎

39、剂、醇浸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2小檗碱具有抗菌、降压、中枢抑制、抗炎、乙酰胆碱增强作用。总生物碱有收缩末梢血管、运动抑制作用。3黄柏碱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有轻度的箭毒样作用,能抑制由乙酰胆碱引起的蛙腹直肌收缩反应。4黄柏能增强家兔离体肠管的收缩,所含小檗碱也能增加收缩幅度,黄柏碱能使张力及振幅增加。功效功效 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菌痢、肠炎、黄疸、尿路感染等;外用治疮疹、口疮、湿疹、黄水疮。用量312g。外用适量。人参人参 Radix GinsengRadix Ginseng 来源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

40、燥根。栽培品称“园参”,野生者称“山参”。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采制采制 园参于910月(白露至秋分)间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加工成不同规格的商品:(1)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支根晒干;如不除去支根晒干,则称“全须生晒参”;剪下小支根及细根晒干称“白参须”。(2)红参;系将园参剪去小支根,蒸透(36小时)后烘干或晒干。剪下的支根和细根蒸后干燥者称“红参须”(3)糖参:人参鲜根置沸水中浸烫37分钟,取出后用针扎孔;再浸于浓糖液中23次。每次1012小时,取出干燥。山参于7月下旬至9月果熟变红时易于发现,采挖。山参一般加工成全须生晒参。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主根肥大,肉质,圆

41、柱形或纺锤形,常分枝,顶端有一明显的根茎,每年增生一节,有时自根茎分生不定根。茎单一,直立,无毛。掌状复叶轮生茎顶,通常一年生者(播种后翌年)生1枚三出复叶(习称三花),二年生者生1枚五出复叶(习称巴掌),三年生者生2枚五出复叶(习称二甲子),四年生者生3枚五出复叶,并开始抽生花序(习称灯台),以后每年递增1枚复叶,最多可达6枚五出复叶(习称六批叶)。复叶有长柄,小叶常为5,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812cm,宽35cm,边缘有锯齿,上面沿脉有稀疏刚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总花梗较叶长。花小,淡黄绿色;花萼五齿裂;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岐。浆果状核果扁圆形,成熟时鲜红色(习称亮红顶)

42、,内含半圆形种子2粒。花期67月,果期79月。山参生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或疏林下。分布东北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园参广泛栽培于吉林和辽宁,通常在10月下旬播种,出苗后三年移植,再生长3年(共6年)可采收。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性状性状 生晒参主要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下部有支根23条,着生多数细长须根(全须生晒参),须根上偶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顶端根茎(习称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具不定根(习称艼)和数个交互排列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主根质

43、较硬,断面淡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及多数放射状裂隙。气微香而特异,味微苦、甘。性状性状 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稍短,多具2个支根而呈人字形或圆柱形,长210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部有细密的环状横纹。根茎具多数密集的芦碗与纺锤形下垂的艼,须根稀疏而细长,长约为主根的12倍,质柔韧,珍珠疙瘩多而明显。人参 Radix Ginseng人参 Radix Ginseng人参叶 Folium Ginseng 显微特征显微特征 生晒参主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皮层窄。韧皮部中有树脂道散布,内含黄色分泌物,近形成层处有较多树脂道环列,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形

44、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径向稀疏排列,木射线宽广。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众多淀粉粒。人参横切面皮层(偏振光)人参横切面皮层 产地产地 园参主产于吉林抚松、辑安、靖宇、敦化,辽宁及黑龙江亦产。山东、河北、山西、湖北等省亦有栽培。山参主产于东北三省,量少。性状性状 红参全长617cm。主根长310cm;表面红棕色,半透明,上部有时带土黄色,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可见环纹,下部具有23条扭曲支根。质硬而脆,折断面平坦,角质样,中心色较浅。糖参表面淡黄白色,上端有较多断续的环纹,下部有23条支根,全体可见加工时的点状针刺痕,味较甜。显微鉴别显微鉴别 生晒参粉末 米黄色。树脂道碎

45、片呈管状,内含黄棕色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m,棱角尖锐。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20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6个分粒组成。导管多网纹或梯纹,稀有螺纹。根茎中导管旁偶有木纤维。此外有类方形或多角形的木栓细胞。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1人参皂甙 人参根中主要含有人参皂甙(ginsenoside)类化合物,如人参皂甙Rx(x=o、a1、a2、b1、b2、b3、c、d、e、f、g1、g2、g3、h1、h2)等。多数为四环三萜的达玛烷型皂甙,其次为五环三萜的齐墩果烷型(C型)皂甙,如人参皂甙Ro,达玛烷型皂甙为主要的活性成分。由于甙元不同,达玛烷型皂甙又可分为20(S)-原人参二

46、醇(20(S)-protopanaxadiol)型皂甙(A型)和20(S)-原人参三醇(20(S)-protopanaxatriol)型皂甙(B型)。皂甙中的糖有葡萄糖、鼠李糖、木糖、阿拉伯呋喃糖等。A型和B型的皂甙酸水解后,C20位上的甲基与羟基发生差向异构并环合,分别得到人参二醇(panaxadiol)和人参三醇(panaxatriol),而得不到真正的皂甙元20(S)-原人参二醇和20(S)-原人参三醇。红参中含特有成分人参皂甙Rh2、20(R)-人参皂甙Rh1、20(R)-人参皂甙Rg2、20(S)-人参皂甙Rg3、人参皂甙Rs1、人参皂甙Rs2、20(R)-原人参三醇(20(R)-p

47、rotopanaxatriol)和具有氧化脂质作用的2-甲基-4-吡喃酮-3-O-D-吡喃葡萄糖甙(2-methyl-4-pyrone-3-O-D-glucoside)。目前从生晒参、红参、糖参中共分离取得到32种人参皂甙。2人参多糖 从人参根中分出12种人参单体多糖,分为水溶性多糖(GR-3,GR-4,GR-5)和碱性多糖(GRA-3,GRA-4,GRA-5)。人参果酸亦为SA与SB酸性杂多糖的混合物,SA的组成以中性糖为主有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等;SB组成以酸性糖为主如半乳糖醛酸等。3人参多肽 从生晒参中分离得到2种人参多肽(ginseng peptides)分别为分子量1000的11

48、肽和分子量1300的12肽。4聚乙炔醇类化合物 至今已从人参根中分离得到12种聚乙炔醇类单体成分。如人参炔醇(panaxynol)、人参环氧炔醇(panaxydol)、人参炔三醇(panaxytriol)、人参醇(panaxacol)、十七碳-1-烯-4,6-二炔-3,9-二醇、十七碳-1-烯-4,6一二炔-3,8,10-三醇、十七碳-1,8-二烯-4,6-二炔-3,10-二醇等。从红参中共鉴定出四种聚乙炔醇类成分。生晒参中不含人参炔三醇,认为人参炔三醇为红参特有成分。5挥发油 生晒参的挥发油中含有-,-,-,-榄香烯,2,6-二特丁基-4-甲基苯酚,反式-麝子油烯,-、-古芸烯(-、-gur

49、junene)等20余种成分。红参挥发油含量与所含成分种类均较少。从人参中还分得一个非蛋白氨基酸-氨基丁酸,为一重要的神经传导递质。此外,尚含有单糖、双糖、多糖,多种氨基酸,有机酸与脂肪酸,维生素B 和C及一些微量元素等。人参地上部分叶、茎、花、种子等均含有人参皂甙。茎、叶中以原人参三醇类皂甙居多。从人参茎、叶中还分离得到了微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人参总皂甙含量(%),通常白参23.5,红参3.84.9,支根6.512,芦头6.507.26,白参须9.312.3,红参须8.311.7,叶712.2,果实20,花蕾15,种子0.7,参皮88.8。理化鉴别理化鉴别 1取粉末0.5g,加乙醇5ml,振摇

50、,过滤,滤液少量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锑氯仿饱和液,蒸干显紫色。(甾萜类)含量测定含量测定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LC-3A(岛津),岛津Chromatopac C-RIB型数据处理机,LDC/107型示差折光检测器。色谱条件 色谱柱:Lichrosorb N H2柱(4.6mm15cm,5m,Merck);流动相;甲醇乙睛乙二醇醋酸铵(30:70:5:10.6,并以0.14mol/L冰醋酸调整pH6.0);流速:1.0ml/min。标准曲线 精密称取人参皂甙Rb1、Rb2、Rc、Rd、Re、Rg1纯品各约2mg于1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定容后,取3.0、5.0、7.5、10.0、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