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预防.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574854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5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暴发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医院感染暴发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暴发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暴发预防.ppt(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院感染暴发预防与控制宜宾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高锐华主要内容 医院感染概况 医院感染暴发原因 控制对策一、医院感染的概述(一)概念医院感染:1、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2、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现状与挑战 概述概述涉及部门、人多涉及学科多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多感染病原菌变化、病毒感染诱发因素增多基础工作薄弱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频繁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重视不够,医务人员全员性参与不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执行不力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侵入性操作、抗生素

2、、老龄化、投入不足,专职人员队伍不稳定灭火队(三)危害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回放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案例五案例六案例一1、事前无充分的认识和准备2、无传染科及专业人员3、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4、急诊科条件差,通风条件更甚2003年4月24日,医院被封闭,千余名医院工作人员与三百多例住院病人被隔离22天。北大人民医院93名医务人员被SARS-CoV感染2003年非典期间,卫生部正式公布的医务人员感染率为18.38%。有的医院院内感染非常严重,除了与非典病毒的传染性强有关外,缺乏有效、正确的防护措施是个重要原因。非典的暴发流行,把医院感染推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性与职业保健问

3、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案例二1、管理混乱,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程。2、手术室、产房等布局、流程、环境、实施等均不符合开展无菌技术的要求。2005年12月,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1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9名患者单眼被摘除 灭顶之灾该医院被迫关闭案例三 2008年9月西安交大新生儿院感事件(8名婴儿死亡)存在的问题:1、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消毒方法错误;2、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清洁;3、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4、医务人员手、病房物体表面、奶瓶和奶嘴、暖箱注水口等检测结果菌落严重超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污染);5、报告不及时。案例四 2009年3月,天津市

4、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造成6例感染,5例患儿死亡存在问题:1、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2、新生儿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没有更换;3、对收入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在入院诊断、抗菌药物使用、给氧等方法均有明显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漠视工作要求,存在安全隐患;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忽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缺乏报告意识;消毒及诊疗措施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案例五 山西太原某医院血液透析病人,20名丙肝抗体阳性。存在问题:1、消毒方法不正确。2、不能实施专机血液透析和专区处理血液透析器。3、使用工业用的过氧乙酸对血液透析器进行消毒,存在交叉感染和安全隐患。缺乏有关规章制度。重

5、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存在诸多交叉感染的隐患。案例六关于分支杆菌院感事件2010年3月,保定市发生的80人“注射感染”事件被认定为重大医源性感染事故为偶发分支杆菌造成的感染。卫生部门已依法吊销了孙的护士执业证书及肇事医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案例六关于分支杆菌院感事件2009年8月底至11月下旬,在汕头市谷饶镇华侨医院至少18名产妇进行过剖腹产手术受到感染非结核性分支杆菌。13年前曾轰动全国的“深圳妇儿医院院感感染事件”发生,造成“168名孕妇、儿童集体感染”的元凶非结核性分支杆菌。(起因为错误配制消毒剂,将1%的消毒原液稀释了整整20倍,令用于浸泡手术器械的消毒液失去灭菌作用,从而造成大规

6、模同源感染。)严重危害:1、患者:延长住院日,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威胁生命(也包括医务人员)。2、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受到威胁、医疗纠纷增加、相关人员被处分,吊销执业资格3、医院:声誉受损、行政处罚、停业整顿或关闭、经济赔偿4、社会:进一步损害医院和医务人员形象,增加医疗行为的风险。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组建高素质,多学科的管理团队,应对感控内涵扩展需要;改变医院感染监测模式,重视过程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推广组合干预方法和SOP,科学预防医院感染;改进医院感染督查方式和要求,促进学科发展;收取医院感染预防费,停止支付部分医院感染诊疗费。美国联邦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中心停止支付部分医院感染诊疗费2

7、008年10月1日后出院的病人,如出现以下八类情况,CMS将不再支付给医院相关费用:手术遗留异物 空气栓塞配血不合 插管相关尿路感染褥疮 血管插管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冠脉搭桥术后的纵膈炎医院内获得的外伤骨折、脱臼、颅内损伤、挤压伤、烧伤以及其他外源性的影响。概况(五)医院感染与预防的重要性 1、医院感染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2、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永恒 3、医疗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4、医院感染是患者接受治疗中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吗?5、三分之一可以预防 6、医院感染“零”宽容,是医院抓质量决心 一种文化 一种追求 一种目标 压力二、医院感染暴发原因(一)组织机构不健全 1、部门设置

8、与人员配置不到位 100张床以下的医院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00-250张实际开放床位应至少配置一名专职人员。2、三级网络不健全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3、专业队伍不稳定(二)、制度不完善监测网络监测网络报告制度报告制度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三)医院感染培训不到位1、医务人员:培训的覆盖率多少、有无死角?培训内容掌握程度如何?本单位感染控制的最薄弱环节是那些?正确的消毒隔离方法?科室和职工的职责和义务?2、专业队伍培训:每年至少一次省、市级培训(四)医务人员对院感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五)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 1、手卫生 (1)设施配备不足(非手触式

9、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剂、干手设备)(2)依从性 2、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1)配好的药液(2小时之内使用)、无菌静脉输液液体无时间标识(2)无菌物品无开启时间(开启后24小时之内使用)(3)器械浸泡消毒、灭菌不规范(戊二醛灭菌时间为10小时)可复用的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未集中到消毒 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器械清洗不彻底 消毒方法不正确(4)隔离 3、医疗废物收集不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不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未及时毁形)4、个人防护意识差(六)感染病例 1、迟报、漏报;2、登记表(缺项、字迹潦草、填写错误、缺感染登记表);3、标本送检率低(七)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最重要的,是医院不能给病人

10、带来最重要的,是医院不能给病人带来伤害!伤害!丁格尔南三、医院感染暴发预防与控制健全管理组织,明确管理责任完善制度,细化工作规范,制定暴发管理的制度或应急预案加强重点部门的院感控制落实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 加强监测报告及处置工作 重点管理(耐药菌管理、非结核菌分支杆 菌院感控制)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加强防护职业暴露标准预防 手卫生专项工作 (一)健全管理组织 明确管理责任建立独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健全三级网络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要求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一个医生、一个护士

11、为成员)(一)健全管理组织 明确管理责任明确管理责任人 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责任制度,明确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指挥系统。(二)完善制度监测网络报告制度应急预案(三)完善制度加强重点部门院感控制手术室、新生儿科、ICU、血透室、消毒中心供应室、口腔科、生化实验室、治疗室、内镜室(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六)落实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 加强监测报告及处置工作 重点管理(耐药菌管理、非结核分支杆菌院感控制)(七)加强防护 职业暴露 标准预防 医疗废物管理 手

12、卫生专项工作监测报告与处置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 发现医院感染暴发的途径:1、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 2、常规监测资料的及时汇总与分析 3、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结果分析 4、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的报告监测报告与处置(一)监测 发现医院感染暴发的途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常规监测资料的及时汇总与分析、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结果分析、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的报告 常见的方法全院综合性监测、现患病调查、目标性监测、暴发监测监测报告与处置(二)报告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2009年10月1日施行 规范的颁布,使医院感染暴发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监测报告与处置1

13、、概念: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监测报告与处置2、报告时限及程序:散发病例报告:报告责任人医生 报告范围散发病例 报告程序报告科室感控医生,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表2份(1份交院感办、1份归入病例存档)。报告时限:在24小时内监测报告与处置院感暴发报告之一 报告责任人:医生及医务人员(包括检验科)报告范围:5例以上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

14、A、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及护士,科室主任不能排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办公室。B、感染办公室及时向分管院长及院长汇报,分管院长及院长组织专家进行排查,不能排除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时限:医院于12小时内报告监测报告与处置院感暴发报告之二 报告责任人:医生及医务人员(包括检验科)报告范围: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卫生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 院感染。报告程序:A、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及护士,科室主任不能排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办公室。B、感染办公室及时向分管院长及院长汇报,分管院长及院长

15、组织专家进行排查,不能排除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时限:医院于2小时内报告监测报告与处置(三)处置 1、立即组织力量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确认。临床医生、药剂、检验、护理等 尽快查清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医院感染暴发时的应急措施 2、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患者及陪伴和探视人员、医务人员(包括工人):手、咽、肛、血液、痰 物表:床、床头柜、操作台、仪器、门把手 用品:消毒剂、药品、注射器、输液器、器械、病原学标本采样。医院感染暴发时的应急措施3、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隔离病人 对已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

16、立即进行隔离,直至传染期结束方可解除隔离。已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科室应立即停止收容新病人,并做好随时和终末消毒。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直至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为止。医院感染暴发时的应急措施3、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环境消毒:物表、帘子、空气、地面。手卫生:配置速干手剂(每床)、听诊器、体温计等固定。保护易感人群,标准预防 积极实施医疗救治,组织专家提供治疗方案,保证医疗安全。一次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后,应积极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耐药菌管理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

17、的传播,卫生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目的: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耐药菌管理 宜宾市一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控制规范(2008年)一、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提高病原菌送检率 各级临床医生是病原菌送检的责任人,对有病原菌感染的病人,应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

18、素提供依据。(二)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1、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病例时,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和医院感染办公室。耐药菌管理 2、医生发现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时,报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于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办公室。3、检验科、临床医生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暴发时,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要求报告。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的传播(一)认真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隔离患者 首选单间隔离,相同病原体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耐药菌管理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安置在一起。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次标本

19、(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2、加强防护 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前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实施手卫生。耐药菌管理 加强诊疗护理操作防护 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应严格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在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物、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脱去手套和隔离衣。3、严格消毒 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

20、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实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试消毒。耐药菌管理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二)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静脉留置针、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耐药菌管理四、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一)临床医生应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

21、】4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二)临床科室主任和药事委员会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结核分支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88号)非结核分支杆菌特点: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导致免疫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近年来,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发生因手术器械、注射器及医疗用水等灭菌不合格、使用不规范造成患者手术切口、注射部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事件,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职业暴露(一)

22、概念 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二)职业暴露方式 1、皮肤针刺伤或锐器切割伤;2、粘膜或破损皮肤(如皲裂、皮肤炎症)接触感染性材料;3、皮肤虽然完整无破损,但大面积或长时间(几分钟或更长)接触感染性材料。(三)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操作时未戴口罩、帽子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手破损未戴手套针头回套医疗废物收集不规范用手直接接触利器手卫生执行不力职业暴露的处理(一)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

23、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二)报告、登记、保密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办公室分管院长院长 (三)评估和确定 (四)预防性用药 (五)预防和咨询标准预防(一)概念 即假定所有病人的血液都有潜在的传染性,医护人员在处理血液、体液时要视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为传染源。(二)目的 1、降低医护人员和病人、病人和病人之间疾病传播的危险性;2、预防医院感染;3、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4、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三)标准

24、防护具体措施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或伤口时必须戴上手套接触可能喷涨的血液、体液时,必须戴上口罩、眼罩、穿上防护衣。切勿套回已使用后的针帽(小心处理,针头放入利器盒)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伤口或脱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1、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卫生。(四)三级预防一级预防: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感染性疾 病科门诊的医务人员。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的防护口罩。二级防护: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

25、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面具或防护眼镜。三级防护:1、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护人员。2、除二级防护外,还需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手卫生专项工作 一、概念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搓揉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手卫生专项工作手消毒效果应

26、达到如下相应要求: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10cfuc.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5cfuc.每季度进行手监测。手卫生专项工作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二)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一)的原则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手卫生专项工作2、直接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

27、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及配餐前。手卫生专项工作(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四)洗手方法 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流程进行洗手,认真搓揉双手至少15秒钟。手卫生专项工作(五)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液于掌心。2、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流程进行搓揉。3、搓揉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结束语 院感无小事 凡是从小抓 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