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573627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传统的生活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邻里之间关系冷漠、了解程度浅、互助意识弱和人际关系趋于功利化是目标社区当前邻里关系的表现。这些现状都不利于和谐邻里关系的建立。因此,通过加强社区文化宣传,合理规划社区的布局等措施来改善邻里关系淡化的现状,能有效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关键字: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社会团结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scale of city expands unceasingly

2、, peoples traditional life mode has been greatly impa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ighborhood has also changed considerably. The indifference of the neighborhood,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the weak sense of mutual aid and the tendenc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the performance of t

3、he current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of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se conditions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neighborhood relations. Therefore, the enhancement of Community culture propaganda, enhance the neighborhood affinity and identity. Rationally plan the layout of the co

4、mmunity, improve the Community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 interaction of the residents. Thus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neighborhood relations, and strive to build a harmonious community.Key words: urban community ;neighborhood relations; social solidarity目 录摘要.1Abstract .2引言.3一、城市社区居民邻里关系的现

5、状调查.1(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二)当前目标社区邻里关系的问题探析.2二、邻里关系不和谐的根源探析.4(一)社区居民的人口异质性较大.4(二)社会分工导致邻里之间的联系减少.5(三)城市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大.6(四)社区结构不合理,公共活动区域有限.7(五)城市人独有的价值观.7三、改善邻里关系的路径选择.8(一)加强社区文化宣传,增强邻里亲情感和居民认同感.8(二)社区居委会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增强居民互助意识.8(三)为居民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缓解生活压力.9(四)合理规划社区的布局,增强居民有效互动.9(五)居民树立正确的邻里交往观念.10附录.12结论. . 14参

6、考文献.15谢辞.16一、城市社区居民邻里关系的现状调查(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社区“社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提出,他认为社区是若干亲族血缘关系结合成的社会联合。强调血缘关系和联合,即共同体。最早将社区概念引入中国的费孝通先生则认为,社区是聚集在一个地方分工合作的人及其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而构成的社会,说明社区是由特定地域人群及其关系的组合。然而这些概念已与今天的社区概念相去甚远,社区的形成除了人口、地缘因素外,更增加了产业、文化、制度、心理等元素。综上所述,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及其关系所形成的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制度与组织完善的社会共同体”。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

7、国的社区大多数是人际关系淡化的陌生人社区。2.邻里关系邻里关系是指“同一居住地的居民彼此之间相互认可特定的角色,据此形成亲密的互动关系(邻里关系),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感情,由此构成比较独立的“小群体”。本文中的邻里关系是指:目标社区中邻里关系的现状,社区邻里互不往来、彼此陌生、缺乏沟通、邻居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也是邻里弱化关系的表现。(二)当前邻里关系的问题探析为了解铜川市新区XX社区邻里关系当下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路径,从而促进邻里更好的交往,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本次调查通过偶遇抽样的方式,在铜川市新区XX社区抽取了120名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20

8、份,回收105份,回收率为87.5%,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83.3%。根据问卷可知目标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 社区居民之间的人际交往缺少认同感调查显示,针对“您是否重视邻里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30%的居民回答的“一般”,60%的居民是“不太重视”,只有10%的居民很重视邻里关系。根据调查结果,对于“你和邻里的关系如何?”这项问题选择“关系一般”和“从不来往”的被调查者中,年龄在20岁40岁的达到50%,而40岁60岁之间的占到31%,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占19%。(如图1)大多数年轻居民根本不在乎邻里之间的关系,对同一个社区内邻里之间的人际交往缺少认同感。图1:被

9、调查者在“邻里关系的重视度”问题的年龄分布图2.社区居民之间关系冷漠,互助意识淡漠俗话说,千金买屋,万金择邻。邻里就如同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初级社会群体关系,也是我们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单位制或者村舍的社区中,邻里之间有困难相互帮助,相互串门相互交流走动,邻里关系比较和谐。而现在居民如同被固化在混凝土的空间里。邻里之间不交流,大门紧闭,只是从小小的猫眼里窥探门外。因此,也没有办法在社区内进行社交,情感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当问到“遇到麻烦会第一时间找谁帮忙?”被调查者中75%的人选择父母和朋友;10%的人选择物业;10%的选择亲戚;只有5%的人会选择邻居。可见,本社区中居民的互助意识比较

10、淡漠。3.邻里交往的渴望度比较高,现实交往却受到阻碍“远亲不如近近邻”,这句话流传已久。自古以来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有快乐共同分享,有困难相互帮助,邻里互助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问卷中70%的调查对象表示在家中遇到紧急情况,第一时间会想到找邻居帮忙,这说明邻里之间的潜在需求比较高,只是目前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阻碍了邻里之间的交往。在调查对象中,大多数人(75%)会找自己亲近的人帮忙,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实际地去找邻居帮忙,这说明邻里之间的现实交往受到很多因素的阻碍,使得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美好传统逐渐地消失。本社区年轻人居多,调查显示75%的居民是在职人员或者学生,只有5%的居民是无业者,25%

11、的居民是退休人员。(如图2)在职人员和学生的生活比较忙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搭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彼此之间缺少互动,大多数居民根本不在乎邻里之间的关系。因此,想要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会受到多重的阻碍。Sheet2Sheet1职业状况无业 5%学生 20%在职 30%退休 20%若要调整图表数据区域的大小,请拖拽区域的右下角。图2: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布状况4.邻里之间了解程度较浅,交往频率低针对本社区内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本文设计了“你知道邻居的姓名吗?”、“你知道邻居的工作吗?”、“你知道邻居家有几口人吗?”以及“你知道邻居的性格吗?”四个递进指标来衡量铜川市新区XX社区内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选

12、项 邻居姓名(%) 邻居工作(%) 居家人口(%) 邻居性格(%)完全知道 20 15 7 5大部分知道 60 50 35 15不太知道 15 30 50 65完全不知道 5 5 8 15合计 100 100 100 100表1:XX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情况由表可知,当问及问题的程度加深时,知道的居民越来越少。由此可见,铜川市新区XX社区内居民的了解程度较浅。针对“你是否去邻居家串门?”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铜川市新区XX社区只有5%的调查者经常前往邻居家串门;22%的被调查者偶尔去;七成(73%)的被调查者从来都不去邻居家串门。由此可见,这个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频率很低。5.人际关系更加趋向

13、功利化大量资料显示,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竞争随之加剧。因此,人际关系往往是功利的,这个在城市社区邻里关系上也可以看出来。根据“您觉得有必要和邻里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吗?”这个问题,有60%的居民选择视情况而定。因此,当建立邻里的关系会关系到自身利益时,居民将会努力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在这个商品房住宅小区,居民之间不同属于一个组织或集体,不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合作的机会也特别少,因而邻里关系不和谐。二、邻里关系不和谐的根源探析(一)社区居民的人口异质性较大1.地域差异根据调查而知,本社区为商品住宅小区,不同于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居民都是以血缘或地缘结合在一起,一个村子的居民大多数都相互认识

14、,谁家有红白喜事,大家都会过来帮忙。平时也相互串门,走动比较频繁,邻里关系自然比较亲密。也不同于单位大院,居民都是以业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有着相同的工作单位,上班的时候或上下班途中都会有一定的交流和互动。这样小区内的居民之间相互了解,更有益于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本次调查的小区是商品住宅小区,居民来自于不同的地方,社区的居民也形成了两类分化,一类是水平的分化,包括居民的民族、语言、文化和职业等。另一种是垂直的分化,是指居民在收入、财富、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异。这种分化使得社区居民的异质性增加,即原本没有交集的个体开始居住在同一个社区。这无疑阻碍了邻里之间的交流。2.职业差异根据调查显示,铜川市新区X

15、X社区的居民大多数是年轻人。居民都来自不同的职业,大多数是在职人员或者学生。他们的工作圈,生活圈,休闲娱乐圈是相互分离的。年轻人的生活模式是早上从居住地到单位工作,下午下班后去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直到晚上才回到居住的地方。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比较少,认知度比较低。因此,居民之间缺少认同感。3.人口流动相对较快城市相对于农村人口的流动量比较大,人口流动速度较快。邻里是不断变化的陌生人。从而增加了社区的人口异质性。所以人员的构成特别的复杂,邻里之间了解也比较困难,相互之间很陌生,很难建立邻里关系。同一个住宅小区的居民可能居住了好几年都不认识。(二)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导致邻里之间的联系减少1. 社会分工日

16、趋细密,个人分化趋于显著在传统的社区中,邻里之间相互共同享有一定的资源。特别是在农村社区中,由于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集体意识会抑制差异,所以社会高度一致。这就是发生在传统社会或者不发达发地区的机械团结。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精细,个体差异越来越显著,机械团结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在现代社会中,个体与群体个性化发展较快,差异本身比较大,再加上差异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大多数工作是由人们在各种曲折的协作中完成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生活更精细,因此当遇到一些例如维修之类的零活,自己解决不了时,一般邻居可能也无法解决,这时候就有可能和各种行业的人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

17、道进行远程的交流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样能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这种过于细化的社会分工割裂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联系。导致社会关系的暂时性和冷漠。2.社会的变迁和网络的普及减少了居民面对面的交流社会的变迁和网络的普及,使居民之间的交往方式更加多元化。在传统社区中,居民的交际范围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和距离较近的居民建立关系,邻里关系也因此比较和谐。而现在在城市社区中,随着4G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更加多样化,交往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邻里不再是自己的熟人,大多数居民的熟人通过网络就能联系到。因此很多居民可能在网络里是熟悉的人,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陌生人。城市居民感觉没有必要和邻里有过多的交情。

18、这种内心的邻里交往的淡漠感自然产生了现实中的距离感,阻碍了邻里之间的了解和交流。3.城市社区治安的恶化导致居民关系紧张近年来由于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城市居民之间的戒备心比较多。对于陌生人,相互之间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判断和怀疑。因此,居民之间相互也很防备,很少有来往。城市社区的治安恶化也和邻里之间互助意识淡薄有着密切的关系。邻里之间关系冷漠,几乎不怎么联系,给各种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因此,社区治安更加恶化。邻里之间更是高度紧张加强防范,社区居民各人自扫门前雪。不敢去多管闲事,相互之间的关心和问候也会减少。这使邻里之间本来就不密切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三)城市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大

19、1.生活节奏快,时间和精力有限在农村社区中,村民的生活压力比较小,社交范围有限,人们之间的交往有需求也有时间限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凑,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心理压力比较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实现自身的价值,经常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加班。紧张的学习状态,快节奏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几乎处于饱和甚至超负荷的状态。邻里交往的时间也被大量的工作占用。人与人之间只追求大体上不碍事就好,邻居之间的交流和来往更是如此。城市居民辛苦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下班只想放松自己,压根就没有和邻里建立关系的精力和心境。2. 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大,与邻里沟通少虽然说,邻里在居民的心里

20、仍然有守望相助的功能,但是由于居民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再加上社会网络的发展,当遇到一些麻烦,城市将居民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或者网络上的专业人员来帮忙。因为城市居民会考虑时间成本,当向邻居求助的时候,得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即使这样,这个问题也不一定能解决。这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3.业缘关系和趣缘关系群体在城市居民内心的地位较高业缘关系和趣缘关系的地位高于地缘关系,即使有闲暇时间,城市居民会和同事或者好友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或者运用到家务,教育子女、拜访亲友等方面。想要建立亲密的邻里关系机会很少。(四)社区结构不合理,公共活动区域有限城市的人口不断地增多,城市住房有限。因此小区

21、中多层和高层的住宅楼越来越多。比起以往农村的瓦房和传统社区的平房,在搭建邻里交往平台这个层面,多层和高层住宅楼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如果没有必要,每一层的住户永远都是只到达自己的楼层。这样使得居民之间的交往是单向化的,减少了居民之间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因此,亦不便于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传统的平房,居民住宅的大门有着采光和通风的功能,白天家中有人,大门总是敞开的,而楼房住户的大门几乎不作采光和通风。因此,城市居民总是有随手关门的习惯。无论家中有没有人,家门总是紧闭的。所以,过去邻里之间的串门在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登门拜访。于是,除非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否则,城市居民不会随便到邻居家走动。大家都习

22、惯无事不登三宝殿。由于社区内建设用地有限,而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居民的公共交往空间有限,这也阻碍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五)城市人独有的价值观1.城市人独特的情感体验齐美尔的城市社会学思想认为,大城市给人们带来了复杂多变的印象,消耗了城市市民大部分心力,给人们带来了高度的精神刺激和独特的城市体验。并进一步形成大城市市民较为复杂的人格特征:世故、含蓄、厌烦、孤独、表面化和追求个人自由独立。由于社区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居民,生活环境复杂,因此居民都习惯伪装自己的情感世界。不在乎邻里关系,这些都是城市居民独有的社会特性。另外,城市人的人际交往讲求时效性,他们会以最经济最方便的方式去维系自己的交际圈,

23、大部分的交往会借助于网络。因此,邻里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造成邻里关系淡化的原因。2.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本次调查中,针于是否有必要建立和谐邻里关系这个问题,60%的被调查者都选择视情况而定,他们把人际交往看作是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这导致了邻里之间的交往出现了单向化。再加上各种权钱交易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人际关系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影响,变得更加功利化。货币经济和理性掌控各个方面,城市人在为人处世上更加趋向冷默和公正,城市居民不是很热衷于投入大部分情感去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钱和价值也因此成为城市人交往的媒介,所以城市人开始变得斤斤计较。在处理邻里关系的时候,也是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

24、和情感,和谐邻里关系也很难形成。三 改善邻里关系的路径选择(一)加强社区文化宣传,增强邻里亲情感和居民认同感1.树立社区邻里和谐的观念,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经常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在社区建设宣传栏,分发和张贴宣传资料。在小区的公共区域印刷有关邻里和谐的标语,警示社区居民加强和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打破邻里相互不认同的隔阂。2.榜样示范法在社区内进行和谐邻里模范家庭和个人的评比活动,并对模范人物和家庭进行表扬,树立模范在居民内心的高大形象。模范人员起带头作用,带领社区居民去团结邻里,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定时定点的举行一些社区的文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相互了解,加强邻里之间的认同感。(二)社区居委

25、会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增强居民互助意识1.居委会着力搭建邻里之间的活动平台和互助平台加强邻里之间的互动,给居民创建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可以承建邻里聊天室、建设邻里谈心亭、举办邻里纳凉晚会等活动。使邻里之间的关系从陌生转为熟悉,从熟悉转为密切,增进友谊和信任。2.搭建“邻里互动、社区联动”的活动平台通过邻里之间的结对帮助、互助服务、安装爱心门铃、小孩之间的学习互助小组等,进一步营造“邻里一家亲,温馨在社区”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组织居民进行个人才艺大赛、邻里共分享、社区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改善邻里之间自我封闭的邻里关系。3.改善社区的治理方式,鼓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这种参与式的管理方式

26、可以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激发居民参与邻里之间活动的热情。通过开展“感恩邻里,幸福社区”和“把爱撒向邻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三)为居民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缓解生活压力1.改善社区的坏境改善社区内的坏境,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努力将社区打造成有特色的社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治安有序的社区。让居民走进社区有真正回家的感觉和想留步放松的闲情逸致。2.增设休闲娱乐和放松的场所在社区周围建设方便居民休闲娱乐和放松的场所,城市居民可以就近进行自己的娱乐消遣,同时为同一个社区的居民提供了相互了解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打破社区邻里之间内心的隔阂。从而试着去接受邻里之间的相

27、互问候或者主动地和邻里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3.社区内成立心理咨询平台和情绪宣泄的场地社区内成立心理咨询平台和情绪宣泄的场地,方便解决居民心理上的压力,只有心理上轻松了,才能敞开心扉和身边的人去交流沟通。社区应设有专门的社会工作服务站,招聘一些专业的社工,帮助居民处理日常生活的难题。缓解居民生活的压力。(四)合理规划社区的布局,增加居民之间的了解1. 合理规划社区的布局不管是高层还是多层的规划设计都应该为和谐邻里关系的建立做准备。增加同层的住户,因为同一楼层之间相互交流比较方便,住户的增多使邻里之间的见面率也增加,彼此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见面的次数多了,难免会产生一些互动。住户多也比较方便居民交

28、流的选择,这样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小区内住宅楼的设计应该多样化,供居民选择。2.实行片区化的管理小区内应该实行片区化的管理,增强同一片区居民之间的了解,有条件的话,可以几栋住宅楼共用一条通道或者大门,提高居民之间的接触率,增强居民之间的相互认同感。3.增设公共场所在小区中增添一些居民活动的娱乐场所,居民可以在饭后散步,增强体育锻炼。完善小区的配套设施,如社区内的文化馆、中心休闲区、草坪绿地、体育器材等,这些是社区居民人际交往必备的资源。比如运动器材的安装,可以让爱好锻炼的居民相互了解和认识。设计简单儿童游乐区,这样可以增加有小孩的家庭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或者以两个或多个小孩之间的互动

29、为媒介促成家长之间的互相了解。只有交往的场地而缺乏交往的平台,也很难创造共同参与活动的机。很难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五)居民树立正确的邻里交往观念1. 成立专业的社工服务队伍社会工作讲求人在情境中,有什么样的人际交往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际交往方式。城市社区居民的邻里关系问题不只是居民自身的问题,更应该考虑社区内的人际交往的大环境出现问题。在社会上招聘社工专业人才,运用专业的方法针对铜川市XX社区的现实交往环境,链接社区内外的资源,整合本社区社交支持系统,为社区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2.大力提倡绿色交往大力提倡绿色交往,帮助居民改变错误的交往观念。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即在平常的人际交往中多一

30、点真诚,在宽容自己的同时也接纳别人。3.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督促居民学习人际交往技巧。一是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善于听取别人的故事,并给予真诚的回应。二是给予回应,这是对对方的尊重,让对方感受到你也在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三是尊重别人的隐私,适当的把握邻里交往的空间,不侵犯别人的个人空间附件1:铜川市新区XX社区居民邻里关系调查问卷尊敬的居民:您好!我是咸阳师范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正在做一项有关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问卷调查。我本次调查是为了了解本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旨在促进邻里更好的交往,建设和谐社区。本次调查按照随机的方法选择了一部分居民作为本社区

31、的居民代表,您是其中的一位。本次调查不用填写真实的姓名,对您的信息我会严格保密,只用于调查研究,请您放心作答。相信您会认真完成。非常感谢您的配合!1、您的年龄? ()A 20-40岁 B 40-60岁 C 60岁以上2、您目前的职业状况? ()A无业 B上学 C 在职 D 已退休3、您居住的小区类型?()A廉租房 B经济适用房 C公租房 D商品房4、你是否重视邻里之间的关系? ()A 很重视 B一般 C不太重视5、您和邻里之间的关系怎样? ()A关系很好 B关系一般 C从不来往6、你是否经常前往邻居家串门? ()A经常 B偶尔 C从不7、您知道邻居家有几口人吗? ()A完全知道 B大部分知道

32、C不太清楚 D完全不清楚8、您知道邻居家家人的姓名吗?()A完全知道 B大部分知道 C不太清楚 D完全不清楚9、您知道邻居在哪里工作吗 ? ()A完全知道 B大部分知道 C不太清楚 D完全不清楚10、你知道邻居的性格特点吗?()A完全知道 B大部分知道 C不太清楚 D完全不清楚11、当你在家中遇到紧急情况你是否想到找邻居帮忙?()A是 B否12、遇到紧急情况你实际会向谁求救?()A父母 B朋友 C亲戚 D邻居 E物业13、您觉得有必要和邻里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吗?()A有必要 B 没必要 C 视情况而定结 语我国经济的发展的阳光普及到了各大小城市,当然,铜川市也不例外。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铜川市

33、新区XX社区,数据来源于本次发放的问卷。根据调查,铜川市新区XX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主要有一下几点:一,社区内邻里之间的人际交往缺少认同感。二,社区居民的之间关系冷漠,互助意识淡漠。三,邻里交往的渴望度比较高,现实交往却受到阻碍。四,邻里之间了解程度较浅,交往频率低。五,人际关系更加趋向功利化。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下面的解决对策:一,加强社区文化宣传,增强邻里亲情感和居民认同感。二,社区居委会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减少冷漠,增强互助意识。三,改善社区环境,改变社区在居民内心的原有功能。四,合理规划社区的布局。增加居民之间的了解。五,居民树立正确的邻里交往观念。本文的研究暂时告一段落,本文提出的一

34、些解决方案可能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对于本文的观点,有哪些不足和错误,希望老师给予意见和建议。我一定会虚心接受并修改。参考文献1夏建中.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蔡禾.城市社会学讲义M.人民出版社,2011.43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 第四版.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4孙健.城市社区邻里关系陌生化的路径选择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1)5仇晶.城市居民邻里互动的实证研究以三个社区类型为例D. 长沙中南大学,2007.6李芬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城区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7邢晓明

35、城镇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社会学分析J学术交流,2007,(12)8詹婷婷.中国探索重建社区新型邻里关系EB/OL.新华网2010.119 胡秀萍.浅析现代住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l.安徽农学通报,2007(10)10 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11 许敏亚.积极构建新型的社区邻里关系J.2006(5)12 王敬尧.参与式治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 -14.13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 安云风.北京人的邻里关系J.北京观察,2001(9)15廖常君.城市邻里关系淡漠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城市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