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式镇墓兽纹饰研究.docx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573519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式镇墓兽纹饰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楚式镇墓兽纹饰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楚式镇墓兽纹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式镇墓兽纹饰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楚式镇墓兽纹饰研究一、引言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最早出土于战国楚墓,是楚墓典型的陪葬品。镇墓兽的造型早期是由头、体、座三个基本部件构成,后期又在头部增加了鹿角,使鹿角也成为基本部件之一,而纹饰在各个部位也都有雕刻。镇墓兽通常外形抽象,构思诡谲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以为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楚氏镇墓兽代表了楚地丧葬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其造型、颜色、装饰图案都能让我们领略楚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审美观。虽然国内对于楚文化的研究范围很广,但对镇墓兽的研究仅停留在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上,并没有

2、镇墓兽题材的专著。在国外,对镇墓兽的研究最多的是日本,“镇墓兽”这一名字就是日本的考古学家水野清一在20实际2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楚氏镇墓兽的纹样和形制,对他们的基本特征和含义进行了简单研究,作为楚文化的冰山一角,楚氏镇墓兽这一器物的研究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二、 楚氏镇墓兽的纹饰镇墓兽的材质一般以木制为主,制作工艺主要是雕刻和漆饰,所以大部分学者都将镇墓兽归于漆器一类。楚国的艺术受楚人的哲学思想、风俗、巫术文化的影响甚大,呈现出风格的独特化,因而楚国的漆器也显现出独特的形式特征。楚国漆器的技术在春秋时期就已发展成熟,早期楚国漆器主要是作为青铜器的附庸出现,一般用于祭祀场合,造型

3、和花纹都以模仿青铜器为主,后期发展至成熟时期才摆脱了原来的陪衬身份,甚至渗入了楚人的生活领域,出现在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中,风格也自成一体,造型多变且形制复杂,在装饰上常采用漆绘图案的方法。青铜器的纹饰通常是以模具浇铸成型来实现的,具有雕塑感,镇墓兽的纹饰则是结合了书法的特点,将书法中一气呵成的连贯性运笔融入到纹饰的勾画中,这种工艺的纹饰显得镇墓兽更有灵气,更能体现震慑力的作用。从楚国漆器工艺的角度来看,镇墓兽堪称是其中一支精品。楚国漆器的纹样具有绘画性,通常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四种纹样。镇墓兽上常出现的纹样以几何纹和动物纹居多,一般都是平涂填充和线条绘制两种方法,其中较多以黑漆为底,

4、上红、黄彩色。两者之中又以几何纹居多,动物纹较少。几何纹大都以卷云纹为主,动物纹主要是龙纹。纹饰在头、身、底座三部分都有分布,后期在头部增插的鹿角上也绘有花纹。镇墓兽的纹饰具有楚国漆器明显的特点绘画性,是将从青铜器上演化而来的龙纹、云雷纹进行出奇大胆的处理后,绘于器形表面,喷绘的内容与器物造型紧密配合,形成一种生动流畅、洒脱舒展的新的时代风格。楚氏镇墓兽应用这种花纹既保留了青铜器上的怪兽形象, 又充满了生机,显得极具现代感。在楚氏镇墓兽的纹样中,纹饰的作用不仅仅是表面装饰,对于镇墓兽造型本身也具有加深或附加其相关联的符号意义的作用,它们使镇墓兽不再是死气沉沉的器物,而是充满了生机的艺术品。(一

5、)几何纹春秋时期楚国漆器上的几何纹饰主要有卷云纹、勾连云纹、水波纹、勾连雷纹和波折纹,这时期的纹样一般都作为辅助纹样,与其他纹样组合图案。发展至战国时期,主要有山字纹、云纹、卷云纹、勾连云纹、云雷纹、三角形雷纹、勾连雷纹和绹纹等。这些纹样随着时代的不同呈现了不同的变化规律。镇墓兽的几何纹以卷云纹为主,卷云纹一般呈现行云流水般的流动性线条,充分说明楚国人对流动形式美感的追求。早期的镇墓兽被称作“祖型”,最早的楚氏镇墓兽是春秋中晚期的湖北当阳赵巷4号墓出土的,头作圆角方型,中立四棱柱性身躯,下接覆斗状方座。周身用红漆绘卷云纹。卷云纹是早期云纹的变化形态,造型是来回旋转的云纹,模仿了自然规律中周而复

6、始的运动规律。后期云纹造型在排列规律上出现了“S”型和“C”型两个基本形式。江陵雨台山出土的镇墓兽就是周身饰满“C”性的卷云纹,到了战国后期,除了正相旋、反相旋和正反相对旋之外,还出现了和三角形、凤纹相融合的结合云纹,造型上更加飘逸灵动。神首镇墓兽,底座雕刻卷云纹。(二)动物纹春秋时期的楚国漆器上装饰的动物纹样主要有龙、凤、饕餮纹、窃曲纹、鸟、兽等,这些纹样在器具上的呈现形式一般是相互结合。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漆器工艺的成熟,除了原有的纹饰以外,还增加了鹿、豹、猪、狗、兽纹、蛙、朱雀、鸳鸯、鹤、孔雀、金鸟、变形凤纹、变形鸟纹、鸟头纹、蟒、蛇、怪兽纹、辟邪、蟠虺纹等,当时这类动物纹饰,大部分都是作

7、为主要的装饰纹样,周边以几何纹作为衬托。楚氏镇墓兽的动物纹主要采用的是龙纹,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又变化多端,龙和凤是楚国艺术形式里面的主要表现形式,应用到镇墓兽上的龙纹不仅展现了纹饰上的创新,也使镇墓兽具有了观赏性的价值。江陵九店M268号镇墓兽,底座是云纹,身体部位是龙纹三、楚氏镇墓兽的形制(一)兽面兽面类镇墓兽的变化是头部变化为兽首,小眼、阔嘴,长舌或有或无,部分还出现了竖耳:身躯也随着头部的变化而相应的呈现出屈状的半截兽身,身带鳞片纹似龙体或底座带走彩绘卷云纹,以红黑色彩为主。兽首镇墓兽镇墓兽具有兽首的特征,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镇墓兽的造型从模糊走向了明细,从无生命特征走向了有生命特征,

8、镇墓兽在楚人意识中并不只是单纯的冥器,而使被赋予了生命和思想的内涵,这种改变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意识的。兽首造型一般多为龇牙长舌,形象诡异吓人,会起到镇、吓、噬的作用,与墓穴的风格相对应。同时,兽首还具有攻击镇压的特征,在某一方面也能体现墓主的威严和特权。(二)人面人首的镇墓兽变化有独特的规律。战国中期,头插一对鹿角,面部出现了人或似人的五官,并加之漆彩绘出眉、眼、鼻、嘴,雕刻出舌也加以彩绘。颈或直或曲,直身绘以卷云纹或曲折纹。到了战国晚期,这一人面镇墓兽出现了新的形式,面部以雕刻五官代替漆绘五官,面容越发安详,直颈直身。江陵雨台山M555出土镇墓兽的原型是楚人头脑中观念形态的创造物,并非现实中

9、原有,它的外形特征的原理与传说中的“龙”有相通之处,是楚人将自己崇敬的种种神异形象附加到镇墓兽的身上。因此,镇墓兽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具有引魂升天或驱邪镇墓的作用以外,还随着造型和纹饰的不同也具有了不同的附加功能。人面的造型使镇墓兽从无生命特征走向了拟人化,成为一个有面目有思想的“头部”,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头部功能的部件。(三)鹿角鹿角的基本特征是由底座、头身和鹿角三部分组成,底座是方形,座四周雕刻或才会花纹。身躯立于方座正中,与座套相组合。头部为面目狰狞、吐舌利齿、突额瞪目的兽形或人头,有单头、双头之分,头顶插有一对真的麋鹿角枝。战国时期对古代麋鹿十分珍视,由于麋鹿的生活习性与楚国的环境正好相符

10、,楚国湿地的环境成为麋鹿大量繁殖的乐土。山海经中山经中阐述“荆山,其兽多闾麋。”见证了楚地盛产麋鹿的事实。墨子公翰中写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可见当时这里地域辽阔,水泽丰富,有大量野生的麋鹿、犀牛等动物繁殖生息。楚国王室当年曾在这里置苑囿、蓄养麋鹿,是楚国王族的狩猎区。那时麋鹿还十分常见,是人们猎杀的主要对象,鹿角则成为贵族们的战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麋鹿的数量急剧锐减,显得愈发珍贵,逐渐开始被王公贵族豢养起来,成为等级身份的象征。麋鹿角被插入镇墓兽头部主要含义有四,一是楚人崇鹿,鹿角长而锐利,被认为是兵甲战争的象征,将麋鹿角放置墓中可以降伏和驱赶恶魔。将鹿角

11、插在镇墓兽头上,使镇墓兽有了驱赶鬼魅,保护死者形魄的灵性。二是麋鹿数量稀少,常被皇室贵族豢养,是地位、皇权等级的象征。三是麋鹿被视为神兽和瑞兽,具有祥瑞喜庆的特征,又因为鹿角可以再生,被认为具有引魂的作用。四是楚人惧蛇,医书记载鹿角可以“辟恶气”,也可以辟蛇,这也可算作是楚墓多出鹿角的原因。江陵天星观1号墓双头镇墓兽,是楚墓镇墓兽造型中最为怪诞、最为壮观的一件。结语楚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独特的地位,楚氏镇墓兽更是集聚了楚文化的精髓,它具有诡异、浪漫的艺术心理,又有夸张、抽象艺术风格的,外形上也以长舌、獠牙、突眼、屈伸的狰狞形态为主,凸显了楚文化中独有的巫术元素和原始艺术的观念。镇墓兽是雕塑和喷绘高度结合的产物,不仅具有镇墓辟邪、引魂升天的冥器的意义,还有高度的观赏价值,是艺术性的文化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