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申扎县永珠地区蛇绿岩特征及其意义.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572959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北申扎县永珠地区蛇绿岩特征及其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藏北申扎县永珠地区蛇绿岩特征及其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藏北申扎县永珠地区蛇绿岩特征及其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北申扎县永珠地区蛇绿岩特征及其意义.doc(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藏北申扎县永珠地区蛇绿岩特征及其意义 学习中心: 内蒙古 学 号: 090F29133043 姓 名: 蒋学臣 专 业: 资源勘查工程 指导教师: 谢继华 2015 年 9 月 19 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 蒋学臣 学号: 090F29133043 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藏北申扎县永珠地区蛇绿岩特征及其意义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

2、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论文以藏北申扎县永珠蛇绿岩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论文选题符合专业要求,能够正确引用文献资料,图件较丰富,写作规范,其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要求。在排版规范性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 (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姓名谢继华所在单位满洲里扎矿电大指导时间2015-9-2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学生姓名: 蒋学臣 学号: 090F29133043 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3、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藏北申扎县永珠地区蛇绿岩特征及其意义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论文选择藏北申扎县永珠地区蛇绿岩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较为详细的阐述了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从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分面分析了地球化学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研究蛇绿岩的意义,蛇绿岩研究不仅对恢复古板块构造模式和理解古代海洋岩石圈演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伴生铬铁矿是冶金、国防、化工等工业不可缺少的矿产资源等。 论文选题合理,逻辑

4、清晰,数据资料丰富,论述有据,格式较为规范,所得结论有一定实际意义,达到学士论文的水平和要求。 建议根据论文研究内容增加结论部分.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 (百分制): 86 评阅结论: 同意答辩 (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张洁所在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评阅时间2015.10.14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藏北申扎县永珠地区蛇绿岩特征及其意义,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

5、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蒋学臣日期:2015年9月19日摘 要 蛇绿岩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又称蛇绿岩套。蛇绿岩可以形成於洋中脊弧後盆地弧前盆地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等构造环境。现在大陆上发现的蛇绿岩,多数是大陆裂解或弧间扩张的产物,而不是洋中脊蛇绿岩。与蛇绿岩深成岩浆作用有关的矿产是铬铂金镍;当喷射的富金属卤水与海水反应,在低洼

6、地可形成铁铜锰矿床。此外,蛇绿岩中普遍伴生的蛇纹石,是重要的非金属矿产。本文针对藏北申扎县永珠蛇绿岩主要从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揭示其大地构造环境,同时就该区矿产对铬铁矿做了浅层的认识和分析。关键词:蛇绿岩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永珠目 录 一、引言1(一)蛇绿岩的定义1(二)蛇绿岩的产出环境及分类1(三)藏北蛇绿岩分布简述2二、区域地质背景3(一)区域大地构造3(二)地层3(三)岩浆岩5(四)变质岩5(五)构造5三、蛇绿岩的岩石特征7(一)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7(二)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8四、蛇绿岩的意义17(一)蛇绿岩的大地构造意义17(二)蛇绿岩中铬铁矿成矿意

7、义17致 谢19参考文献20图版I:22-2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一、 引言(一)蛇绿岩的定义蛇绿岩是一类特殊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岩石组合。它作为古大洋岩石圈或与古洋亲缘的构造单元的残余保存在各地质时期的造山带中,成为我们重建古大洋最直接的证据。蛇绿岩的术语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叶。蛇绿岩是法国地质学家Brongniant于1827年提出的一个古老术语,用来描述蛇纹石化的镁铁质岩石。Steinmann(1926)第一次明确指出蛇绿岩的三位一体组合。但这异味引起地界重视。1972年彭罗斯会议重新厘定了蛇绿岩的定义 1。会议以特罗多斯蛇绿岩为代表,把蛇绿岩定义为具有特

8、定成分的镁铁超镁铁岩石组合,完整的蛇绿岩岩石序列从下向上依次为(Coleman,1977):超镁铁质杂岩,由不同比例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组成,具变质构造组合;辉长质杂岩,通常具堆晶结构,常见橄榄岩和辉石岩,与超镁铁质杂岩比较,堆晶岩变形较弱;基性席状岩墙杂岩;常具枕状构造的基性火山熔岩。上覆伴生的沉积岩系,包括条带状硅质岩、薄层页岩夹层和少量灰岩;与橄榄岩伴生的豆荚状铬铁矿;此外还有富纳的长英质侵入岩和喷出岩1。国内学者常承法和郑锡澜(1973)最早报道沿雅鲁藏布江和班公错东巧带分布的蛇绿岩,并首次应用板块学说阐述了青藏高原依次缝合的历史。目前为止,青藏高原已确立20余处蛇绿岩带

9、。(二)蛇绿岩的产出环境及分类现阶段对蛇绿岩的研究表明两种构造环境可能产出蛇绿岩:洋盆扩张脊和消减带上(SSZ)。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蛇绿岩是现在大陆上的大洋壳残片,蛇绿岩产于多种构造环境中,大量事实证明蛇绿岩一般不产于正常的大洋中脊,多产于大陆边缘或岛弧附近多种构造背景的扩张脊,如大陆裂谷弧前、弧后、弧间、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转换断层的“交汇点”、或其中某两种或几种的过渡带或具有复合的背景2。2011年,Dilek等3正式提出新的蛇绿岩定义,并以蛇绿岩生成环境为依据将蛇绿岩首先分出两大类型, 即与俯冲作用无关的蛇绿岩和与俯冲作用相关的蛇绿岩(表1-1)。SSZ 型蛇绿岩是目前分布最为广泛

10、的蛇绿岩类型67。表1-1 蛇绿岩分类表与俯冲无关CM(陆缘型)MOR(洋中脊型)P(地幔柱型)与俯冲有关SSZBA-FA(弧后环境至弧前环境)FA(弧前环境)OBA-CBA(大洋和大陆弧后盆地)VA(火山弧型)(三)藏北蛇绿岩分布简述在藏北地区,蛇绿岩主要形成于侏罗纪,在中侏罗世早期侵位,证据是东巧变质橄榄岩底盘热变质晕角闪石的K-Ar年龄为179Ma8以及上覆的浅海陆相沉积岩时代为侏罗纪末至早白垩纪初期的910。在藏北地区,蛇绿岩出漏的范围很广(约200km),由北向南分为四个亚带。 安多亚带:是一个近东西向分布的带,有数个构造解体的蛇绿岩体组成。图玉多贡玛蛇绿岩体、多普尔曲一带的蛇纹石和

11、堆积辉长岩体,捷日窝玛基性岩墙群和安多的基性熔岩等;东巧伦坡拉亚带:由东巧、东风、赞中湖、扎加藏布等变质橄榄岩体、姜索日堆积岩、察曲山和罗布中等地枕状熔岩组成;江错那曲亚带:区内蛇绿岩体展布方向各异,组成除以变质橄榄岩为主外,出露较多的堆积岩露头;永珠纳木错亚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是一个规模较大且主要为单一的变质橄榄岩带。藏北蛇绿岩分布零星,但蛇绿岩的各种岩石组合均可以找到。永珠席状岩墙群,其规模之大,结构之完整在国内尚属罕见,岩石由蚀变辉绿岩,辉长岩和辉绿玢岩岩墙组成,向上与枕状玄武岩呈渐变过渡和侵入接触关系,发育有单侧或双侧冷凝边 13。据目前121516研究表明,藏北蛇绿岩主要为SSZ型

12、。申扎县永珠蛇绿岩带处于狮泉河永珠嘉黎结合带中部,呈NWSE向展布。二、 区域地质背景(一)区域大地构造青藏高原地体构架复杂。其北接塔里木陆块,东临扬子陆块,北东镶嵌阿拉善正北陆块,南、南西受印度陆块挤压,也正是由于如此的格局和更为复杂的地壳运动造就了青藏高原与众不同的区域构造布局(图2-1)。阿尔金祁连昆仑是特提斯复合地体、松潘甘孜羌塘拉萨古特提斯复合地体、喜马拉雅冈底斯新特提斯复合地体三者均为北西南东向展布,其间分布不同规模的缝合带和断裂。图2-1 青藏高原地体构架图(据许志琴,2012)11(二)地层研究区处于冈底斯北带,主要为冈底斯腾冲地层区。区内地层从前震旦系的念青唐古拉岩群(AnZ

13、Nq)开始,下岩组(AnZNq1)含有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绿泥白云石英片岩、含石榴石白云母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含二长石英岩、角闪变粒岩、含石榴石石英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片岩、含石英磁铁矿层、含石榴石糜棱岩,上岩组(AnZNq2)含有变质钙质粉砂岩、含石英大理岩、千枚状角闪石英片岩、绢云千枚岩夹角闪岩、白云绿泥千枚岩、千枚岩、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绿泥片岩。与以灰深灰薄中层状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条带状泥晶灰岩、结晶灰岩、粉晶灰岩为主的奥陶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然后以含有土黄色、灰黄色钙质页岩、灰紫色页岩、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岩,深灰色、紫红色中薄层状生物碎屑灰岩

14、、泥晶灰岩、粉晶灰岩互层的德悟卡下组(O3S2d)过渡到志留系,上层覆盖扎弄俄玛组(S3-4z),以灰白色薄中层状细晶、粉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深灰色、灰黑色结晶灰岩为主。泥盆系从下往上分布达尔东组(D1d)和查果罗玛组(D1C1c)。达尔东组(D1d)下部为灰色中层状角砾状灰岩、灰色紫红色微层、薄层、中薄层泥质灰岩、泥晶灰岩;中部为灰色中薄层状粉晶、细晶白云岩和灰色微层状泥晶灰岩;上部为浅灰色、灰色、深灰色微层状泥晶灰岩、粉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灰色微层、薄层状钙质石英粉砂岩。查果罗玛组(D1C1c)下部为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中部为浅灰色灰色厚层块状鲕粒灰岩、含砂屑鲕粒灰岩夹粒屑灰岩、粉微

15、晶灰岩、晶灰岩;上部为灰色厚层块状含生物碎屑灰岩。进而以这层块状生物碎屑灰岩过渡到.石炭系。石炭系主要为永珠组(C1-2y),其底部为灰绿、灰黑色微薄层状石英细粉砂岩、钙质页岩、页岩、夹多层生物碎屑灰岩;中部为灰绿色微层中薄层状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上部为灰白、青灰色中薄层状细中砂岩;顶部为钙质页岩,局部见砾石。永珠组上部为以灰色、灰白色、深灰色中层、中厚层状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砂砾岩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石英砂岩及冰水杂砾岩为主的拉嘎组(C2P1l)。二叠系按沉积顺序依次分布以黑色钙质页岩、灰绿色微中层石英细粉砂岩,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为主的昂杰组(P1a);以

16、灰白色、浅灰色、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为主的下拉组(P1x);以浅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夹灰岩薄层为主的木纠错组(P3m),与上覆的三叠系多布日组(T3d)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三叠系多布日组(T3d)下段以灰色、紫色薄层、中薄层状粗细粒钙质岩屑石英杂砂岩、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砾石和灰岩为主,多处具侵蚀面特征;上段底部为灰色中薄层状灰岩夹细碎屑岩,中部主要为灰色厚层状鲕状灰岩,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为主。侏罗系以橄榄质砂岩、砾岩、硅质粉砂岩夹放射虫硅质岩、砂屑灰岩为主的索尔碎屑岩(SSS) 和 以浅灰、深灰、灰黑色中薄层块状泥晶、粉晶、细

17、晶、砾屑灰岩、中粒、细粒大理岩夹钙质、硅质、泥质板岩、粉砂岩及少量页岩为主的日拉组(J3K1r)均与下伏三叠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白垩系则弄组(K1z)下部为灰色、深灰色中薄层、中层状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中砾岩;中部为灰灰白色微层、薄层状凝灰质杂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上部为灰色、灰黑色薄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凝砂质细砂岩、钙质粉砂岩及泥岩。上覆以灰色厚巨厚层状圆笠虫灰岩,夹少量灰绿、紫红色页岩为主的捷嘎组(K1jg)。竟柱山组(K2j)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竟柱山组(K2j)下段为紫色中层状细粗粒岩屑粉砂岩、钙质中细砂岩,底部为砾岩及含砾石条带细砂岩;上段为紫灰紫灰色中层、厚层状砾岩

18、夹钙质细砂岩。与上覆新近系以灰色厚层状砂砾岩、砾岩、杂色砾岩为主的乌郁组(N2W)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第四系主要为上更系统和全新统湖积、洪积、河流沉积的含砂粘土、砾石、砂砾石、砾质砂土等,厚度相对较薄。(三)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分布比较集中,以侵入岩为主,多期侵入。早白垩世晚期形成于火山弧环境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K12),肉红色,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组成。晚白垩世早期形成于同碰撞环境的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肉红色,中粗粒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似斑晶为钾长石、斜长石,基质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组成。晚白垩世晚期形成

19、于后碰撞环境的中粗粒二长花岗岩,肉红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组成。晚白垩世晚期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的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灰白色,中细粒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似斑晶为钾长石,基质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组成。(四)变质岩除AnZNq之外,区内变质岩主要为变质橄榄岩,其主要有方辉橄榄岩组成,次为纯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斜长橄榄岩,切发生强烈的蛇纹石化。(五)构造区内主要记录了两次大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燕山运动主要表现为班公错怒江带的形成以及古雅鲁藏布向北俯冲。喜马拉雅运动主要表现为雅鲁藏布古洋关闭,青藏陆内碰撞、高原褶皱

20、型形成,青藏强烈抬升。区内构造以NESW向和NWSE向为主,断层发育,断裂带的构造样式为由一系列相向倾斜、相背逆冲、相互平行的断层组成的断裂带(图2-2)。其次发育轴向北西南东向褶皱等。具有挤压、拼贴的构造特征。图2-2 剖面图图片不清楚三、蛇绿岩的岩石特征(一)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1、超镁铁质岩岩石类型有纯橄岩、辉橄岩。 纯橄岩(YZ04-1):墨绿色,块状构造。矿物主要成分为橄榄石,还少量的辉石和铬尖晶石。橄榄石含量约97%,发育大量的不规则裂纹且发生强烈的蛇纹石化。辉石质量分数约2%,短柱状,粒度23mm,铬尖晶石约1%,粒状,粒度0.30.7(图版I-1)。辉橄岩(YZ04-3):浅墨绿

21、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主要成分为橄榄石、辉石。橄榄石质量分数约70%,发育大量不规则裂纹且发生强烈的蛇纹石化。辉石质量分数约30%,板柱状,粒度 1.53mm不等,干涉色为级黄,但局部发生蚀变,干涉色为级红、蓝。2、堆晶杂岩主要由堆晶橄榄岩、堆晶辉石岩、堆晶辉长岩组成。还见有少量的橄长岩、橄榄辉石岩。均具典型的堆晶结构。辉橄岩(YZ18-1):浅墨绿色,堆晶结构,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主要成分为橄榄石、辉石。橄榄石质量分数约65%,发育大量不规则裂纹且发生强烈的蛇纹石化。辉石质量分数约35%,柱状,粒度 2mm,干涉色为级黄,但局部发生蚀变,干涉色为级红、蓝(图版I-2)。3、状岩墙群

22、主要岩性为蚀变辉绿玢岩、蚀变辉长岩、蚀变辉绿岩。具绿泥石化、葡萄石化等低温热液蚀变现象。辉长岩(CM02-1):浅绿色,辉长结构,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和辉石。辉石质量分数约40%,粒度约1mm,短柱状,镜下特征浅绿色,发育一组完全节理,正高突起,级黄。斜长石质量分数约60%,粒度11.5mm,板状,表面有高岭土石变现象,见聚片双晶。镜下特征无色,节理不发育,正低突起,干涉色为灰。斜长石最大消光角为28,类型为拉长石(图版I-3)。辉绿岩(CM02-2):辉长结构在较自形地长板状斜长石组成的三角孔隙中充填着他形辉石、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较自形的斜长石和他形辉石。

23、辉石质量分数约45%,粒度约0.3mm,粒状,镜下特征浅绿色,正高突起,级黄。斜长石质量分数约55%,粒度12mm,长板状,表面有高岭土石变现象,见聚片双晶。镜下特征无色,节理不发育,正低突起,干涉色为灰。斜长石最大消光角为28,类型为拉长石(I-4d)。辉绿玢岩(CM02-3):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斜长石和辉石为主,粒度12mm,斜长石质量分数为25%,见大量的聚片双晶和少量的卡纳复合双晶,表面无蚀变现象,聚片双晶最大消光角为28,属拉长石;辉石质量分数约20%,干涉色为级黄、级蓝。基质为辉绿结构,基质也有斜长石和辉石组成,粒度0.20.8mm,斜长石质量分数约30%,辉石质量分数约2

24、5%(I-4b)。4、枕状玄武岩呈灰黑灰紫色, 具斑状结构, 枕状构造。局部有气孔。斑晶为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 粒度12.5mm , 质量分数10 % 左右; 基质为交织结构, 斜长石呈针状或长板状, 晶体多具中空骸晶结构, 边界呈锯齿状, 具绿泥石化, 葡萄石化, 黝帘石化等。(二)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1、主量元素从岩石化学特征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本区两期超镁铁质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特征但也存在微细差异。与标准的地幔橄榄岩相比较其基性程度偏低,本区两期超镁铁质岩MgO 质量分数较低(表3-1)。堆晶杂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反映出具高MgO、FeO,贫SiO2、CaO、Al2O3、Na2O、K2O的

25、特点(表3-2)。席状岩墙群它具低TiO2、P2O5 ,高Al2O3、K2O 的特征。在(Na2O + K2O)SiO2 图显示为钙碱性系列(图3-1)。枕状玄武岩其岩石SiO2 含量变化在基型岩范围区间,CaO 质量分数变化反应为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在(Na2O + K2O)SiO2 图解中投影落在钙碱性系列岩区显示为钙碱性系列(图3-1)。从Al2O3 质量分数变化看, 又具有高铝玄武岩的特征,而高铝玄武岩正是消减带典型的岩石类型。反映本区玄武岩具有消减带上局部伸展构造区的特点。表3-1 超镁铁质岩岩石化学成分 (wB /%)表格尽量不要跨页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

26、gOCaONa2OK2OP2O5S-1039.920.090.57.820.680.0937.540.170.060.040.03S-1238.040.062.058.882.540.0836.30.30.080.040.03D604739.330.0616.890.320.0937.160.220.060.020.02S-536.940.081.037.090.440.0938.70.450.040.080.02S-839.30.080.4170.580.0837.460.360.040.040.03(注:1: S-10、 S-12 2:D6047、S-5 、S-8)SiO2TiO2Al2O

27、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P2O5138.980.0751.2758.351.610.08536.920.2350.070.040.03238.520.070.816.990.450.0937.770.340.050.050.02表3-2 堆晶杂岩岩石化学成分 (wB /%)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P2O5S-1538.380.111.3193.220.1435.160.450.160.060.04D516047.280.112.383.62.380.1225.512.660.090.040.01S-1048.970.1

28、217.421.022.340.088.8214.641.8810.04S-951.370.093.313.182.330.1322.3514.740.180.060.02表3-3 席状岩墙群岩石化学成分 (wB /%)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P2O5GSZ-749.870.8318.941.614.550.126.311.82.20.780.12SX-GS548.170.5120.661.294.580.126.312.52.210.850.05GS-650.191.2315.182.216.730.187.0210.62.80.640.15

29、GS-749.990.8618.680.765.370.126.2511.92.20.730.12GS-850.451.1515.522.626.90.186.629.782.90.640.11GS-947.910.8917.161.926.270.167.41122.30.360.08S-249.890.6815.544.34.50.188.349.823.480.520.06S-449.891.214.523.246.240.148.268.813.020.560.16表3-4 枕状玄武岩岩石化学成分 (wB /%)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

30、P2O5SX-GS150.071.4815.466.693.920.184.478.514.450.80.19SX-GS350.161.215.792.355.270.26.6410.43.150.610.24SX-GS448.871.2514.944.473.90.156.8611.91.840.960.27SX-GS651.121.5315.053.196.030.185.428.793.970.170.8D6185-148.241.416.324.122.420.12.9212.014.021.550.46D619047.250.9717.254.283.380.114.8412.093

31、.550.80.18(备注:本文原始化探数据引用于文献1320 24,下文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10-6。)图 3-1火山岩全碱硅(TAS)分类图2、微量元素两期超镁铁质岩的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相似,超镁铁质岩与原始地幔岩的微量元素特征相比,相容元素Cr、Ni、Co较富集,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Zr 均较贫化,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Sm、Eu、Dy、Y、Ho、Yb、Lu亏损(图3-3)。图3-2 超镁铁质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图3-3堆晶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图3-4席状岩墙群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图3-5枕状玄武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堆晶杂岩中呈现一

32、个完整的重力结晶分异韵律中自下而上其微量元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特征,另外比较明显的是Rb、Sr 、Ba 在浅色辉长岩中,其丰度值急骤增加,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因采样区域不同Sm、Eu、Dy、Y、Ho、Yb、Lu亏损程度明显不一(图3-4)。席状岩墙群本区岩墙群与标准洋中脊玄武岩相比较,K、Rb、Ba、Th 明显富集,Sr、Ce、Cr 相对富集,P、Zr、Hf 相近,Hf、Y相对亏损(图3-5)。 枕状玄武岩大亲石K、Rb、Ba、Th的丰度相对较高,略高于洋脊玄武岩的相对值。另外Ta、Nb 明显富集,Y、相对亏损(图3-6)。图3-6枕状玄武岩Hf/3-Th-Nb/16构造判别图3、稀土元素本

33、区两期超镁铁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相似,重稀土元素极度亏损,曲线平坦,分馏不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分馏明显(图3-7)。本区堆晶杂岩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期超镁铁质岩较为相似,具同源性。但轻稀土相对富集(图3-8)。这与本区超镁铁质岩浆源区、演化过程及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关。 本区席状岩墙群稀土曲线平坦,基本保持平衡。REE 略有富集,与过渡型洋中脊玄武岩特征相似,Ce 略显正异常,Eu异常不明显(3-9)。本区枕状玄武岩较岩墙群REE更加富集。轻稀土相对富集切分馏明显, 重稀土相对亏损(3-10)。特征与碱性玄武岩相似,具伸展构造区火山岩的特点。图3-7 超镁铁质岩稀土元素标准化分布图 图3-8 堆晶杂

34、岩稀土元素标准化分布图图3-9席状岩墙稀土元素标准化分布图图3-10枕状玄武岩稀土元素标准化分布图四、蛇绿岩的意义(一)蛇绿岩的大地构造意义永珠蛇绿岩带作为藏北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比较完整的蛇绿岩岩石组合,可能分别代表了一个古洋壳的下部和上部。永珠蛇绿岩各岩石单元组合仍可能代表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弧后盆地地壳。早中侏罗世, 拉萨地块中段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 跨越新特提斯北大洋和新特提斯南大洋。新特提斯南支(雅鲁藏布江洋盆)正处于快速扩张时期, 而北支(班公怒江洋盆)洋壳正值向南俯冲消减并逐步闭合1718 ,受两个洋盆共同演化的影响, 在永珠纳木错一带产生了弧后扩张,

35、形成了一个近东西向展布的大规模的弧后盆地, 形成永珠蛇绿岩套。晚侏罗世, 雅鲁藏布江洋盆发生大规模扩张并向北俯冲消减19 ,在此挤压构造体制下, 永珠纳木错弧后洋盆逐步萎缩、消失直至闭合碰撞造山。早白垩世末期, 永珠纳木错弧后洋盆消失殆尽20 , 蛇绿岩构造侵位最晚的地层为早白垩世多尼组, 在普强一带被早白垩世则弄群二段不整合覆盖, 标志着该带蛇绿岩带碰撞构造侵位发生在早白垩世,形成永珠藏布缝合带, 从此, 海水退出永珠纳木错弧后洋盆区, 海侵作用结束。由此可见,拉萨地块在中生代并不是一个统一的陆块。(二)蛇绿岩中铬铁矿成矿意义1、蛇绿岩铬铁矿的形成机制已知有重要工业价值的铬矿床可以分成两大类

36、:一类是产在具有韵律性层理的超镁铁一镁铁岩侵入体内的“层状铬矿床”;另一类是产在蛇绿岩的超镁铁构造岩建造内的“豆荚状铬矿床”21。通常蛇绿岩中的铬铁矿有2 个醒目的附存部位一堆晶岩的下部(属层状铬矿床)和变质橄榄岩的上部( 即通常所称的豆荚状铬铁矿)。蛇绿岩铬铁矿包括豆荚状和层状2 种产状。在学术界对层状铬矿的堆晶成因基本上已没有争议,其中,关于岩浆从底部向上逐渐结晶和重复的堆晶旋回与新岩浆的多次重复贯入、混熔以及氧逸度的变化等有关的观点基本上概括了堆晶铬矿目前的普遍认识22。而对豆荚状铬铁矿成因的认识则还不统一,主要为以下三种模式:堆晶模式、混熔模式、熔融再造模式。2、铬铁矿的研究意义对蛇绿

37、岩研究始终成为热点的原因不仅因为蛇绿岩研究对恢复古板块构造模式和理解古代海洋岩石圈演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伴生铬铁矿是冶金、国防、化工等工业不可缺少的矿产资源,在冶金工业生产不锈钢及各种合金钢、合金占据重要角色,在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其次,铬铁矿具有最早在熔体中结晶,最早熔融进入熔体相和抗风化等其他特殊的化学特性,使得其成为探讨研究上地慢岩石成因过程的有力载体。对铬铁矿的研究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铬铁矿资源,同时对研究地壳深部、上地幔物质运动的规律和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资源环境效应都有重要的意义。致 谢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给予我在论文选题、编写、修改过程中的悉心指导,老师严谨的治学

38、态度和渊博的知识让我受益非浅。同时也感谢实习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的关心和爱护,在此我为你们送上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真挚的祝福!参考文献1张琪,周国庆.中国蛇绿岩.北京,科学出版社M,2001.2王喜臣,王琳,刘扬等.蛇绿岩与铬铁矿J.矿床地质.2010,29(增刊):893-895.3Dilek Y, Furnes H. Ophiolite genesis and global tectonics: Geochemicaland tectonic fingerprinting of ancient oceanic lithosphereJ. GeologicalSociety of America

39、Bulletin, 2011, 123: 387 -411, doi:10.1130/B30446.1.4Hawkins J W. Geology of supra-subduction zones: 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 of ophiolitesC/Dilek Y, Newcomb S. Ophiolite Conceptand the Evolution of Geological Thought.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2003, 373: 227-268.5Reagan M K, I

40、shizuka O, Stern R J, et al. Fore -arc basalts and subduction initiation in the Izu-Bonin-Mariana systemJ. Geochemistry,Geophysics, Geosystems, 2010, 11 (3):1 -17, doi: 10.1029/2009GC002871.6Dilek Y. Ophiolites in Earth HistoryC/Dilek Y, Robinson P T. Ophiolites in Earth History. Geological Society

41、of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003, 218: 9-19.7Dilek Y. Ophiolite concept and its evolutionC/Dilek Y, Newcomb S. Ophiolite concept and the evolution of geological thought.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2003, 373: 1-16.8陈裕淇(主编).中国区域地质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9Girardeau J,Marcoux J,Fourcade

42、E et al.1985.Xainxa ultramafic rocks,central Tibet,China: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geodynamic significance.Geology,13:330-333.10邓万明,Pearce J A.1990.拉萨至格尔木(1985)和拉萨至加德曼都(1986)的蛇绿岩.见:青藏高原地质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18-241.11许志琴,杨经缓,李文昌,曾令森,许翠萍.青藏高原南部与东南部重要成矿带的大地构造定格于找矿前景J.地质学报,2012,86(12):1857-1869.12Pearce J A,De

43、ng Wanming.1988.The ophiolites of the Tibet Geotraverse,Lhasa to Golmud(1985) and Lhasa to Kathmandu(1986).in: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ibet(eds:Chang C,et al.).London,The Royal Society.215-238.13王永胜,曲永贵等.藏北永珠蛇绿岩的发现海底扩张的证据J.地质通报,2005,24(12):1151-1156.14王希斌,郑海翔,曹佑功.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段)蛇绿岩组合层序及特提斯洋壳演化的模式.见:李光岑等主编.中法喜马拉雅考察成果M.北京: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