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通用6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啥.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540188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通用6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通用6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通用6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通用6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通用6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通用6篇),供大家借鉴与收藏。第一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国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早期阶段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无知和迷信。这也是陈独秀首先提出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他所说的民主是指法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2、提倡新道德,反对

2、旧道德。旧道德的重要性是指以孔子学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是指男女平等、人格解放等。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另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文言文、新文学和旧文学的口号。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进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文。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新文化革命的基本上反映了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运动的新思想。新文化革命后,李大钊对西方文化运动的新思想的发展,从19月份开始。新文化革后,实质上反映了对西方文化革命的新文化革命的发展。新文化革命论文化革命论文化革命的新思想。第二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

3、“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

4、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胡适,他的首倡白话文.他对学生打比方说:你们用古文说对不起我完成不了任务。结果学生用了一大串文字说。可他却用“干不了,谢谢”五个字就搞定了 胡适在上发表一文,不仅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还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从而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现代公文语言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1997年第5期)第三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民主”是指民

5、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

6、的“新”之所在。即: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篇一:小学艺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运动会上快乐文明的拉拉队小学艺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运动会上快乐文明的拉拉队一、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尝试运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拉拉队员的欢呼声。2、通过演唱歌曲、情景表演等艺术活动,表现拉拉队员团结上进的精神风貌,培养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教学准备课件、手工材料、拉拉队使用的道具。三、教学重点:学习歌曲,表现拉拉队员团结上进的精神风貌。四、教学难点:尝试用节奏表现拉拉队员的欢呼声。五、教学过程:听音乐进教室来,跟老师一起来做运

7、动!(韵律操)一、导入:1、出示运动照片。同学们,你喜欢做什么运动呢?那看看这些照片你认识吗?2、出示拉拉队照片。当我们看到这些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的时候,我们的心情都特别的激动,来,看看这几张照片,他们又在干什么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音乐游戏:节奏练习1、教师敲击大鼓。来,我们来设想一下,他们可能在喊什么呢?2、听辨节奏。瞧,老师今天也带个大鼓来助威了,你能把这个节奏模仿出来吗?3、出示节奏,集体练习。4、出示“加油!加油!加油!”,集体练习。5、根据节奏设计拍手动作。虽然说同学们把这个口号读得很有节奏,很响亮,不过总觉得还缺少了点什么。哎,让我们试试,

8、我们读口号的时候再加上一些身体的动作,那么感觉就更带劲了,老师请各组的小朋友为这句口号设计不同的手势和身体动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6、分组设计,教师巡视。7、各组展示,评价。8、出示其中的两条节奏,进行合奏。三、学唱歌曲。我们的拉拉队真团结呀,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你会感受到小小拉拉队怎样的精神面貌呢?1、欣赏歌曲你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衬词、力度、速度、2拍子等表现了拉拉队的音乐形象)2、复听歌曲听到“加油”的时候用动作来伴奏。3、复听歌曲老师已经听到有些同学在跟着音乐唱起来了,好接下来让我们轻声跟唱,并找一找歌曲节奏完全相同的乐句。4、解决歌曲难点:你觉得什么地方最难

9、唱?A、出示歌谱、歌词,比较两个乐句相同和不同的地方。B、指导学生掌握切分节奏、弱起小节。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填词跟唱第一段)按照演唱的要求我们必须要重复,反复的地方等会儿让同学们自己来学习。6、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第一段。A休止符(拍手)B音准C节拍(强弱)D吐字(夸张)很平淡就体现不出激动的心情第四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

10、,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2.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的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封面。它从第

11、二卷起改称杂志。从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板书第9课 新文化运动一、的创办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也就是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那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背景知识。板书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上面的话简化一下,尽力做到言简意赅。学生回答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2、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二是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三是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教师引导上面三点中,哪一点是根本的?学生回答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教师引导那么请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前提是什么?学生回答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教师引导课本上提到“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我想问的是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与尊孔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留到后面回答。但有一点就是:新文化运动是反孔的,而新文化运动又是在袁世凯破坏共和、专制独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兴起的。因此,在“尊孔”与“专制、独裁”之间必然有联系。教师小结关于

13、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政治上:袁世凯专制独裁、破坏共和,为维持专制独裁,提出了“尊孔”。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思想上: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但思想界的“尊孔”逆流也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由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发起了旨在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文化运动。板书袁世凯独裁、尊孔、破坏共和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潮冲突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板书的内容,来判断一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句话的正确与否。学生回答这种说法不正确。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可以

14、明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有其阶级、经济、思想基础的。不是凭哪一个人随便造出来的。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板书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基本内容等要素。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同学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北京大学。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先生。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一字孑民,浙江绍兴人,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1916年2月,蔡元培到北京大学担任校长。他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改革,实行教授治校,鼓

15、励学术研究,为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一个宽广良好的言论空间。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思想。教师讲解蔡元培的治校方针,实际上为新思潮、新文化开拓了阵地。他当了北大校长后就骋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任文科学长,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因此当时,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上一节课的教员西装革履,下一节课的教员则长袍马褂。比如辜鸿铭,他讲的是英国文学,脑后却拖着一条辫子,因为他是拥护满清帝制的。新文化运动兴起是以的创办为标志的,这又是陈独秀的功劳。下面我们重点介绍陈独秀。教师讲述陈独秀,字

16、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创办,致力于唤醒民众。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陈独秀被捕入狱,险些遇难。虽然共和代替了帝制,但整个国家仍处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之中。一次一次革命的失败,使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而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现代强国,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国民思想革命。1915年9月,创刊。新文化运动由此揭开了序幕。从第二卷起改名,随主编陈独秀迁至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核心刊物。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一文,指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他认为“人

17、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由此,向青年提出了六点希望:同学们,这六点希望包含了民主、科学、开放、革新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陈独秀号召20世纪的新青年,彻底清除做官发财的思想,“精神上别构真实新鲜之信仰。”他主张当今的教育方针是:陈独秀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新国民。同学们,一个国家,一旦发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那么,不论这个文明曾经有过怎样的光荣,都不能不使人深刻反省它的积弊。看来,到新文化运动爆发时,不得不承认,我们珍爱的文化

18、传统必须进行一番认真的清理和变革了。鲁迅说:“不能革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确实是这样的。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上所提到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讨论一下,“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或者“新”的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在辛亥革命之后到五四运动前,原来儒家的纲常名教、封建道德,还是统治着人们的头脑。辛亥革命之前,民主、共和的舆论准备是很不够的,传统道德秩序并没有崩溃,解冻,否则,也就不会有1916年的袁世凯称帝,也不会有1917年的张勋复辟。皇帝虽然退位,而人们头脑中的皇帝尚未退位。辛亥革命吃亏的地方就是不像法国大革命前那样有一个启蒙运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从戊戌变法

19、时就很有名的杨度,帮助过孙中山的革命,坚决拥护改革,他竟然也上表劝袁世凯称帝。还有康有为,维新运动中的激进人物,他主张把孔教定为国教,列入宪法,重新像两千年前汉武帝时代那样独尊儒家,康有为同样也拥护帝制。这才引起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忧患。陈独秀在一文中说得很明白:“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实际上是从思想战线角度为辛亥革命补上了它缺少的一课。教师提问同学们,课本上有一句话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向尊孔复古

20、的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尊孔与专制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同学们,要想搞清这个问题,我们需先看一段材料。教师讲解同学们,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吴虞犀利地指出了儒教与专制的关系,特别对封建专制统治者借作护命符的孔子学说进行了勇敢的质疑和批判,打破了封建圣人的偶像,因此被胡适称为“四川省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英雄。”同学们,关于新旧道德的问题,旧道德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因此,要宣传民主与科学,必须批判旧道德。同学们,我们说,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

21、是文学革命。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学生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革新旧文化,就必须革新旧文学。正如陈独秀所说的:“要拥护那德先生(指民主),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指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于是,一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势不可免地发生了。1917年1月,胡适在上发表了,提出了文学改良需从八事入手。这“八事”是:教师过渡这“八事”被陈独秀称赞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陈独秀随后发表

22、了态度更为明确坚决的,陈独秀气宇轩昂地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请看投影。同学们,陈独秀的三个“推倒”,并不是全面否定古代文学。陈独秀所要推倒的古典文学,其实只是仿古的文学。就在这篇文章里,陈独秀用大量文学赞美古典文学的优秀部分,说中的“国风”,都是“斐然可观”的,魏晋以下之五言,改变堆砌之风,在当时可谓文学的一大革命,韩柳崛起,一洗前人纤巧堆砌之气,元明剧本,明清小说,“乃近代文学之粲然可观者。”他主要批判的是六朝靡丽的文风,明代一味仿古前后七子及桐城派的一些人物,称这些无病呻吟的人为“十八妖魔。”教师强调时代的需求,加上先驱者的主张和奋争,白话文学的主张取得了胜利。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

23、式规定白话为“国语”,通令全国中小学采用白话课本。从那时开始,中国的儿童的启蒙教育不再是似懂非懂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而是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适合于他们的东西。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白话文运动并不是文学革命的全部。李大钊在一文中说:“我的意思以为只是用白话作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只是介绍点新文学、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罗列点新名词,也算不得新文学。”鲁迅也说,白话文学“倘若思想照旧,便仍然换牌不换货。”所以,新文学的建设没有停留在胡适所讲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要求上,而是进一步致力于文学内容的革新。这一方面主要以鲁迅为代表。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发表了一系列深刻犀利的文章,猛烈抨击封建

24、伦理道德,为文学革命呐喊助威。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在新文化运动初期,鲁迅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文学创作实绩。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投影。教师讲解同学们,这段投影材料,选自鲁迅小说。这是一篇反对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中的“狂人”象征着一代还不能够被多数民众理解的文化先觉者,是一个英勇孤独的战士。他通过痛苦的反思,得出一个振聋发聩的结论:封建宗法制度“吃人”。在小说的结尾,鲁迅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他沉痛地写道: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鲁迅在之后,“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等著名小说,深刻揭示了封建

25、传统思想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他解剖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弱点,意在暴露社会病根,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他把自己这一时期的小说结集时,取名为。除鲁迅之外,还有郁达夫、叶绍钧等人的小说也从不同视角表现了社会黑暗、民族衰弱给知识青年的劳动人民造成的痛苦。教师过渡我们一般把基本内容为“四提倡、四反对”阶段的新文化运动叫早期新文化运动。它的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可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中国。板书二、“新世纪的曙光”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目内容,看后回答问题。学生看书板书1.“新世纪的曙光”教师提问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

26、“新世纪的曙光”?学生回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教师提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学生回答1918年,李大钊在上,连续发表了和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年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板书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学生回答教师强调课本上提到“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对这句话

27、的理解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入手。一是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对后来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近代化的因素的否定和对资产阶级文化的向往。二是大凡进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时必须进行“矫枉过正”。即“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否则,艰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体上看,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把中华民族引上了一条民主的、科学的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教师总结到现在为止,“新世纪的曙光”里面的两个问题(“新世纪的曙光”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同时板书)就学习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把这节课的内容用一个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布置作业1.创办杂志的是A.陈独秀

28、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答案:A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 平等 博爱 自由 科学A. B. C. D.答案:D3.把反封建内容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答案:C板书设计第9课 新文化运动第五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

29、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第六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初期

30、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经下几个方面: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先后发表了胡适的、陈独秀的文学革命由此开始。4、文学平民化新文化运动时期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的思想,提倡西方文化,总体内容体现为对西方启蒙思想的提倡。新文化运动,实质是探索中国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由1915年兴起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了勇敢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的“新”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