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课件 (1).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537028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20.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课件 (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课件 (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课件 (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课件 (1).pptx(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形象鉴赏l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景物。1.诗中的抒情主人公l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2、景物:l形象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3、事物形象(咏物诗)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l(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宋之问:因诗杀亲、卖友求荣、趋炎附势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常见人物自我形象列举形象特点形象特点代表代表诗人人代表代

2、表诗句句豪放洒脱、傲岸不羁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悲壮矢志报国、慷慨悲壮 思亲念友、思念故乡思亲念友、思念故乡 献身边塞、建功立业献身边塞、建功立业 相思难解、儿女情长相思难解、儿女情长 旷达洒脱、豪迈乐观旷达洒脱、豪迈乐观李白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凭谁问,

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陶渊明 陆游辛弃疾王维 王昌龄李清照苏轼l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宰相巍巍坐庙堂 (南宋)醴陵士人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这首词刻画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八个“经量”各有

4、什么作用?写作背景: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九月,“(宰相)贾似道请行经界推排法(丈量田地,重定税额)于诸路,由是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益竭”(续资治通鉴)。A.关注背景,知人论世分析方法l答案:刻画了宰相、臣僚、太守三种人物形象。前两个“经量”,揭示了宰相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独断专横的性格特征;三、四两个“经量”刻画了臣僚看宰相眼色行事,争上奏章、附和捧场的奴才相;五、六两个“经量”揭露了太守趋炎附势的轻狂行为;末两个“经量”是对宰相乃至皇帝的绝妙讽刺。l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

5、途。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B.寻找意象,分析寓意l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请简要分析答:词中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美丽、娇羞好奇的少女形象。词的上片写少女

6、荡秋千的姿态,“慵整”二字通过动作描写极为传神地写出少女的娇憨可爱,“露浓花瘦”一语侧面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词的下片用“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却把青梅嗅”通过细节、神态描写刻画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C.分析手法,抓住特征常见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突出手法分析人物形象1、概括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即主人公是哪一类人,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

7、人等等。2、分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哪些性格特点。3、阐明作用: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八次乡试皆名落孙山,终生不得志于功名。l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概括特点)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

8、过人才智。(分析诗句)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阐明作用)(2019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熏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

9、的豪放和志趣。境情景 景物 物象 景物的特点、氛围 作者 情感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闲适恬淡、清新自然、和谐静谧、安宁祥和、繁华热闹、高远辽阔、雄奇壮美、幽僻冷寂、苍凉悲壮、生机勃勃、瑰丽雄壮、凄寒萧条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长江 淮山 江帆 山泉 晚云 新月 塞鸿色彩绚丽的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浔阳山水图。对浔阳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境与情的关系)3.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诗歌。(景与情的关系)1、诗中描

10、写了哪些意象(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景与境的关系)吴松道中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问题:开头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答案: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细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景色,营造了深秋时节凄冷、感伤的意境。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自号石湖居士。姜夔: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景境关系答题 步 骤 B概括景物特征(

11、意境 氛围)C感悟作者情感(理想 抱负)A列举景物(物象)(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诗歌最后以“景物”来传达、折射、作者的感情)葛溪驿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列举景物:缺月 孤灯 风露 鸣蝉 半黄的疏桐叶等。分析氛围:衰残 凄凉的秋景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以及烦乱的心境以哀景写哀情 思路:关系 +景物 +意境 +情感步骤:描写营造表达明确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

12、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1 1 1 1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2 2 2 2 事物形象的主要类别事物形象的主要类别事物形象的主要类别事物形象的主要类别画 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1 1)具有)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意义的形象的形象本诗中作者本诗中作者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

13、,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表达了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的高风亮节。(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缥缈。也。也泛指青翠的山。泛指青翠的山。取次:随便,任意。取次:随便,任意。为为什么要写什么要写杜杜鹃鸟鹃鸟?古人古人认为认为杜杜鹃鹃的啼叫声好像在

14、的啼叫声好像在说说:“不如不如归归去!不如去!不如归归去!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乡之情。之情。这这首首词词的主的主题题是写游子思是写游子思乡乡,最,最适宜从描写杜适宜从描写杜鹃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动,委婉含蓄。,委婉含蓄。连绵十里的亭台楼阁,紧挨着青翠的山色延伸过去,在百花掩映的草树丛中,传来了杜鹃的啼鸣。它们热切地叫着,仿佛要同出门在外的旅人搭话。可不像那些轻浮的黄莺儿,只管自由自在地来回乱飞。从午梦中我被惊醒了,初晴的阳光正在四下里闪动。“不如归去!不如归去!”那声声的啼叫听来愈加分明。作为漂泊天涯的游子,我又何尝没有返回家乡的想法?奈何那归去的日

15、期啊,却至今难以确定!小 结 1古诗中的事物形象: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3 3 3 3 古诗中事物形象的感情类别古诗中事物形象的感情类别古诗中事物形象的感情类别古诗中事物形象的感情类别1 1、表达志向、表达志向 早梅早梅 齐己齐己万木冻欲折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先发望春台。一枝先开,幽香素艳一枝先开,幽香素艳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在京城独占鳌头应律:按季节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微风吹拂

16、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2 2、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 在狱咏蝉在狱咏蝉 骆宾王骆宾王 西陆西陆蝉声唱蝉声唱,南冠南冠客思深。客思深。不堪玄鬓不堪玄鬓影影,来对白头吟。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谁为表予心。注:注:西陆,指秋天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徒南冠,指囚徒玄鬓,指蝉玄鬓,指蝉高唱、难飞高唱、难飞高洁的品性、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政治上不得意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

17、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3、表达喜好和兴趣、表达喜好和兴趣 菊花菊花 元稹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花开尽更无花。花中最后凋谢花中最后凋谢对菊花的喜爱对菊花的喜爱4 4、抒发愁情幽愤、抒发愁情幽愤 柳柳 李商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已带斜阳又带蝉。春柳繁盛、秋柳枯凋春柳繁盛、秋柳枯凋自伤迟暮、自

18、叹身世自伤迟暮、自叹身世5、反映社会、批判现实、反映社会、批判现实 官仓鼠官仓鼠 曹邺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谁遣朝朝入君口?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6 表达讽刺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

19、,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小结:诗人托物(借物)的目的 诗人托物诗人托物讽世讽世 诗人借物诗人借物喻人喻人 诗人以物诗人以物自喻自喻 诗人托物诗人托物明理明理 诗人托物诗人托物言志言志 表达诗人表达诗人情感(追求、理想)情感(追求、理想)表明了表明了生活哲理生活哲理 象征了象征了人物或精神人物或精神诗人托物诗人托物抒情抒情 表达表达对对的讽刺与批判的讽刺与批判例例题题引路引路小松小松杜荀鹤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

20、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自小自小刺头刺头深草深草里里而今渐觉而今渐觉出蓬蒿出蓬蒿自身特点:自身特点:“刺头刺头”即即“指松树苗长满松针,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又直有硬”寓旺盛的生命力。寓旺盛的生命力。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松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小松中

21、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这首诗以小松喻人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刻画刻画“小松小松”形象,借以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的精神,同时也,同时也批评批评“时人时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势。方法总结1 1、挖掘物象、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契合点”(物(物与人一体)。与人一体)。2 2、分析诗人写这一分析诗人写这一“物物”的的原因原因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言之志。)3 3 答出形象的答出形象的意义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