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7).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535095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7).ppt(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n第一节第一节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n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n第三节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1、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n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的过程,早就萌芽于古老的信用工具之中;但这一过程的最终完成则是在经历了几百年之后的20世纪。n现代信用货币形态多样形态多样,其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银行券;硬币硬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

2、认识到,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活期存款其本身就应视为货币;进入20世纪,人们意识到,如果不把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储蓄存款视为货币的存在形态,微观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和宏观调控中的货币供给就是不完整的。n生活中,现金、硬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存款与银行券,都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它们之间时时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这些现象说明,必须把它们视为同质的货币才符合实际。n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n今天的货币形态极其多样,很难一一列举,而且变化迅速。但无论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是信用货币 第一节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3、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1、现代银行功能、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创造存款货币n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n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2、存款货币创造的必要前提条件、存款货币创造的必要前提条件n其一,部分准备金制度 n其二,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另有列以下4点: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能力:支票、汇票现金流通 银行机构众多,转帐制度发达,存款可在不同银行多次流转 客户Dd不全部用现金提取,银行贷款不在同一时点全部收回 银行的存款

4、准备:部分准备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3 3、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1 1)两个基本概念)两个基本概念n原始存款:原始存款: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n派生存款: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的贷款等业务而衍生出来的存款,也是在原始存款基础上扩大的那部分存款(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用转帐结算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创造出来的存款)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2)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简单模型简单模型n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吸收存款,另一

5、方面又要把这些存款贷出去,放出去的贷款经过市场活动又成为另一家银行的存款,这些存款又会被这家银行贷出,等等。资金这样反复进出银行体系,使银行存款不断扩张。这就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n假定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为20%,同时假定任何银行都不存在超额准备的情况,而是把存款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后的部分全部用于贷款;借款人不提取现金,即没有贷款以现金形式流出银行系统;没有从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n假设某人把10000元现金存入A银行,从而使A银行的负债增加了10000元,在银行把存款贷出之前,银行的准备金也增加10000元。用T形账户表示就是:1000010000资产 准备金:

6、A银行银行负债存款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n按20%的法定准备金率,A银行的10000元存款只需保留2000元的准备金即可,剩余的8000元是可以贷出的。假设A 银行把8000元贷给了甲企业,则A 银行的T形账户变为:200010000资产A银行银行负债存款8000准备金贷款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n假定甲企业以支票的方式把这8000元支付给了乙企业,乙企业又以支票存款的方式存入B银行。B银行按照20%的法定存款准备率要求,提取1600元的法定准备金,其余6400元可用于贷款。则B 银行的T形账户变为:8000资产B银行银行负债存款准备金贷款16006400

7、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n假设B银行的6400元贷给了丁企业,丁企业以支票的方式支付给了戊企业,戊企业把支票存款存入C银行。C银行在只保留法定准备金的情况下,将其余5120元用于贷款C银行的T形账户为:128051206400资产 准备金:贷款:C银行银行负债存款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n根据同样的原理,C银行可以把多于20%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的存款用于贷放,从而形成D银行的存款,这一过程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如果商业银行用贴现或购买证券的方式运用存款,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再用一个完整的表表示:银行行新增存款新增存款(R)法定准法定准备金金(R

8、R;20%)银行放行放贷额(L)A银行行10000.002000.008000.00B 8000.001600.006400.00C 6400.001280.005120.00D 5120.001024.004096.00E 4096.00 819.203276.80F 3276.80 655.362621.44G 2621.44 524.2882097.152H 2097.152 419.831677.722I 1677.722 335.5441342.178J 1342.178 268.4361073.742 银行体系行体系 50000.00 10000.00 40000.00第二节第二节

9、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3)简单模型:公式推模型:公式推导u设:D:新增存款总额;R:原始存款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K:派生倍数=1/rd 则:新增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R1/rd n 派生存款=新增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u三个假设:超额准备金ER=0 或 re=ER/D=0 现金漏损 C=0 或 c=C/D=0 客户存款 D=Dd 或 Dt=0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u假设与公式推导 由于:超额准备金ER=0,因此: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总额R=法定准备金总额RR,因而:RR=R 又:RR=Drd 故:Drd=R 它说明,rd一定时,一定的R支持一

10、定水平的D D=R1/rd 两边同时变动,且用表示,则:D=R1/rd v 新增存款新增存款/派生存款派生存款总额:与:与R成正比,与成正比,与rd成反比成反比 v政策含政策含义:中央:中央银行可完全控制行可完全控制货币供供应/量量控制控制rd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4)复)复杂模型:模型:简单模型的修正模型的修正 u简单模型中的假模型中的假设 超额准备金ER=0 或 re=0 现金漏损 C=0 或 c=0 客户存款 D=Dd 或 Dt=0 u复复杂模型的修正模型的修正 超额准备金ER0 或 re0 现金漏损 C0 或 c 0 客户存款 DDd 或 Dt0 定期存款Dt与活

11、期存款Dd保持一定比例 t=Dt/Dd 定期存款准备金/活期存款=Rt/Dd=rt Dt/Dd=rt t 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银 行新 增 存 款法定准备(rd=10%)超额准备(re=10%)发 放 贷 款客户提现(c=5%)银行 转帐A B C D.10000 7600 5966 4534 1000 760 597 1000 760 597 8000 6280 4773 400 314 239 7600 5966 4534全部4000040004000300002000说 明:本表未考虑新增存款中的定期存款。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u复复杂模型:公式

12、推模型:公式推导 vD=R1/rd+c+re+rtt 派生存款=D-R 派生倍数K=1/rd+c+re+rtt v公式中:rd、rt:中央银行决定 c:银行客户决定 re:商业银行决定 t:客户、银行决定 v 结论:-中央中央银行无法独立控制行无法独立控制货币供供应/量量 -存款存款创造客造客观制制约因素:因素:银行行贷款的需求款的需求 -存款存款创造客造客观制制约因素:信因素:信贷管制政策管制政策 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n多倍存款的创造还有一个反向作用,即可以多倍收缩。其原理和存款的多倍创造相同,只不过变化方向相反而已。例如:假定

13、甲银行购买1000元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的债券,那么商业银行要用1000元准备金去支付,但银行只对这1000元保留了200元的准备金,支付1000元后导致准备金不足,有800元的缺口,银行只能通过收回贷款或其他资产来弥补。假设甲银行收回的贷款是存在乙银行的,则乙银行的存款减少800元,除用与800元对应的160元准备金支付外,还要收回640元贷款,等等。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整个银行系统的活期存款将减少5000元,计算过程与存款创造过程相同。第三节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体制下 的货币创造过程的货币创造过程|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源与流源与流n从商

14、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可以看到,虽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直接受制于法定存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客户体现率等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客户体现率等因素,但首要的是视其在授信中所获得的原始存款的数原始存款的数量量。而这些原始存款正是来源于中央银行创造和提供的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中央银行把通货投入流通,公众用通货向银行存款,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新的原始存款,中央银行的扩大信贷,往往直接的结果就是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这也相当于增加了他们的原始存款。第三节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体制下 的货币创造过程的货币创造过程n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

15、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虽不对虽不对一般企事业单位贷款,从而不能由此派生存款,但却一般企事业单位贷款,从而不能由此派生存款,但却掌握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掌握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源头”基础货基础货币的创造与提供币的创造与提供,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作为直接货币供给者,其作为直接货币供给者,其创造存款货币创造存款货币的存贷活动,从而能提供的货币数量,的存贷活动,从而能提供的货币数量,均建立在基础货币这个基础之上。当经济中原有的基均建立在基础货币这个基础之上。当经济中原有的基础货币以最大限度的为商业银行所利用并创造

16、出多倍础货币以最大限度的为商业银行所利用并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而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唯一的出存款货币而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唯一的出路是靠中央银行创造、补足基础货币。实际上,随着路是靠中央银行创造、补足基础货币。实际上,随着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不断发展,新的基础货币不断被中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不断发展,新的基础货币不断被中央银行创造出来,又经商业银行体系不断创造出满足央银行创造出来,又经商业银行体系不断创造出满足经济需要的追加货币供给经济需要的追加货币供给第三节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体制下 的货币创造过程的货币创造过程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n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经过商业银行

17、的存贷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货币供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基础应量的基础n数量上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总和。即:B=RC式中: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H代表);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第三节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体制下 的货币创造过程的货币创造过程2、货币乘数、货币乘数n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

18、。币乘数。n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货币乘数公式:m=Ms/Bn基础货币虽然是由通货(流通中的现金C)和存款准备R这两者构成,但在货币乘数中的作用并不一样。通货C虽然是创造存款货币不可或缺的根据,但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因此,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可示意如图:第三节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体制下 的货币创造过程的货币创造过程相应的代数表达式:又可整理为:又可整理为:第三节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体制下 的货币创造过程的货币创造过程相关概念相关概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legal deposit-reserve ratio)在法定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存款中必须缴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现金漏损(loss of cashes):客户将存款从银行以现金方式提取走。提现率(withdrawal rate):客户提取的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excess reserves(excess reserves rate)rate)商业银行总准备金中超过法商业银行总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部分的准备金称作超额准定存款准备金部分的准备金称作超额准备金,其与总存款之比称作超额准备金备金,其与总存款之比称作超额准备金率。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