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模板学习资料.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5271002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模板学习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模板学习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模板学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模板学习资料.ppt(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模板第一节小气候的特点小气候小气候小气候小气候所谓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不所谓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不所谓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不所谓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不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形成了近地气层和土壤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形成了近地气层和土壤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形成了近地气层和土壤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形成了近地气层和土壤上层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上层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上层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上层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农业小气候农业小气候农业小气候农业小气候 是以农作物为下垫面所形成的小气候,或是以农作物为下垫面

2、所形成的小气候,或是以农作物为下垫面所形成的小气候,或是以农作物为下垫面所形成的小气候,或者说是以农田为研究对象的小气候,也称作物小气候或者说是以农田为研究对象的小气候,也称作物小气候或者说是以农田为研究对象的小气候,也称作物小气候或者说是以农田为研究对象的小气候,也称作物小气候或农田小气候。农田小气候。农田小气候。农田小气候。1.什么叫小气候和农业小气候什么叫小气候和农业小气候?2不同下垫面麦地麦地坡地坡地水域与山地水域与山地花卉花卉3棉田棉田草原草原林地林地水域水域4 小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辐射因素,另一小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辐射因素,另一个是局地平流或湍流因素

3、。前者为热力因素,后者为动力基础。个是局地平流或湍流因素。前者为热力因素,后者为动力基础。由小范围下垫面性质和构造不同而产生辐射收支差异形成由小范围下垫面性质和构造不同而产生辐射收支差异形成由小范围下垫面性质和构造不同而产生辐射收支差异形成由小范围下垫面性质和构造不同而产生辐射收支差异形成的小气候,称为的小气候,称为的小气候,称为的小气候,称为“独立小气候独立小气候独立小气候独立小气候”。由于受性质不同的邻近地段移来的空气影响形成的小气候,由于受性质不同的邻近地段移来的空气影响形成的小气候,由于受性质不同的邻近地段移来的空气影响形成的小气候,由于受性质不同的邻近地段移来的空气影响形成的小气候,

4、称为称为称为称为“非独立小气候非独立小气候非独立小气候非独立小气候”。小气候形成因素小气候形成因素 辐射因素占主导地位时,独立小气候表现突出,而大风、辐射因素占主导地位时,独立小气候表现突出,而大风、辐射因素占主导地位时,独立小气候表现突出,而大风、辐射因素占主导地位时,独立小气候表现突出,而大风、阴雨天气条件下,辐射因素变次要,平流因素变主导时,小气阴雨天气条件下,辐射因素变次要,平流因素变主导时,小气阴雨天气条件下,辐射因素变次要,平流因素变主导时,小气阴雨天气条件下,辐射因素变次要,平流因素变主导时,小气候成为非独立的小气候。候成为非独立的小气候。候成为非独立的小气候。候成为非独立的小气

5、候。5很稳定 小气候规律具有相对稳定性。由于小气候尺度小,所产生的小气候差异不易被混和。因此,各处小气候现象比较稳定,几乎天天具有相同的规律性。但不同季节和天气类型略有差异。小气候的特点小气候的特点6差别大从产生小气候现象来看,由于小气候考虑尺度很小,局地差异不易被大规模空气运动所混和,所以在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的气象要素差异很大。如对于大气候而言气温递减率小于等于1,而小气候气温递减率可高达几百几千度。7范围小研究对象水平范围垂直范围大气候 105107102105小气候10-210410-21028第二节、农田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第二节、农田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一一 活动面和活动层活动面

6、和活动层1、活动面、活动面 活动面是热量和水分交换最显著的物体表活动面是热量和水分交换最显著的物体表 面。农田土壤、植物和大气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输送面。农田土壤、植物和大气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输送 和能量转换,在小气候形成上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能量转换,在小气候形成上起非常重要的作用。2、活动层活动层 实际上,对小气候形成起物理基础作用的不实际上,对小气候形成起物理基础作用的不 局限于活动面,而是以发生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层次中,局限于活动面,而是以发生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层次中,这一发挥物理基础作用的层次称为活动层或作用层。这一发挥物理基础作用的层次称为活动层或作用层。9二、二、活动面的能量平衡活

7、动面的能量平衡RT=P+B+LEC+IA+QC+QT RT=P+B+LEC+IA+QC+QT R RT T 为农田活动面的净辐射;为农田活动面的净辐射;P P 为农田活动面与大气的乱流热交换;为农田活动面与大气的乱流热交换;B B 为活动面与下层土壤间的热交换;为活动面与下层土壤间的热交换;LELEC C 为农田蒸散耗热;为农田蒸散耗热;I IA A 为作物净光合作用消耗的热量;为作物净光合作用消耗的热量;Q QC C 为叶片积累的热量;为叶片积累的热量;Q QT T 为叶片与株茎内部的热交换。为叶片与株茎内部的热交换。IA,QC C,QT T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上式可简化为: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8、上式可简化为:RT=P+B+LEC C10三、活动层中的乱流交换近地面物理属性的垂直输送,是由乱流推动的,除一部分乱流是由热力原因引起外,大多数乱流是由于农田对风的摩擦减速而产生的。这种摩擦减速,完全可以视为地面连续不断地从风中吸收动量的过程,从而产生一个由气流到地面的连续向下的动量通量。11 太阳辐射到达农田植被上表面时,一部分被植物叶面反射,一部分被叶面吸收,一部分穿过植株空隙或透过叶面深入到下面各层直至地面。对于不同作物,或者同一作物不同的生育期,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不同。第三节、农田小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农田小气候的基本特征一一 农田中光的分布农田中光的分布12 农田中

9、总辐射强度、直接辐射强度和散射强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是相似的,都从植株顶部向下递减,并都是在开始时递减较慢,在中间层迅速削弱,再往下递减速度又缓慢下来。因此,过分密植的农田不利于下层透光,培植适当的株型,对有效利用太阳能很重要。13 光能在植物群体中的铅直分布,符合比尔一朗伯光能在植物群体中的铅直分布,符合比尔一朗伯特特(BeerLambert)(BeerLambert)指数定律,即光线自上而下依次指数定律,即光线自上而下依次减弱。减弱。I:I:株顶向下至某一高处的照度;株顶向下至某一高处的照度;I I0 0:到达株顶的照度;到达株顶的照度;I IIo:Io:相对照强度;相对照强度;E:E:自然

10、对数的底;自然对数的底;F:F:株顶向下至某一高度的累计叶面积指数;株顶向下至某一高度的累计叶面积指数;K:K:叶层的消光系数。叶层的消光系数。14 二二 农田中温度的分布农田中温度的分布 农田中温度的分布,决定于农田辐射差额和农田乱流情况。农田中温度的分布,决定于农田辐射差额和农田乱流情况。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和栽培措施下,温度分布是不同的。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和栽培措施下,温度分布是不同的。生长发育初期生长发育初期 谷类作物在谷类作物在分蘖以前,分蘖以前,因茎叶幼小,与裸地因茎叶幼小,与裸地情况基本相同,即情况基本相同,即白昼盛行日射型,夜间盛行辐射型的温度白昼盛行日射型,夜间盛行辐射型的

11、温度分布。分布。15 作物的生长盛期作物的生长盛期,茎高叶茂,株间和株顶以上的空气交换茎高叶茂,株间和株顶以上的空气交换大为降低。温度垂直分布:大为降低。温度垂直分布:午间最高温度和夜间最低温度出现午间最高温度和夜间最低温度出现在作物层中的茎叶最密集的部位(外活动面)在作物层中的茎叶最密集的部位(外活动面)。作作物物发发育育后后期期,茎叶枯黄脱落,太阳投入株间的光和辐射增多。农田的温度分布,与与生生育育初初期期相相近近,最最高高和和最最低低温温度度,出出现现在地面附近在地面附近。16 水水田田的的温温度度分分布布,紧紧贴贴水水面面的的一一薄薄层层,白白天天蒸蒸发发耗耗热热多多,夜夜间间冷冷却却

12、慢慢,所所以以与与旱旱地地情情况况相相反反,白白昼昼为为辐辐射射型型,夜夜间间为为日日射射型的温度分布型的温度分布。温度在水田上的分布情况和旱地有异温度在水田上的分布情况和旱地有异 17 三三 农田中的湿度分布农田中的湿度分布 农田中的湿度分布和变化,决定于温度、农田蒸发、乱流水汽交换强度的变化。白昼空气乱流使水汽蒸发向上输送,夜间使水汽流向作物层,并凝结为露或霜。作物生长初期,作物蒸腾面不大,作物的蒸腾量不是农田蒸散量的重要部分,农田绝对湿度分布和裸地一样,白昼随高度降低,夜间相反。作物生长后期,农田的绝对湿度分布又和裸地几乎一样,即白昼随高度降低,夜间相反。18 农田中相对湿度的分布农田中

13、相对湿度的分布 决定于温度和绝对湿度的分布。作物生长初期作物生长初期,相对湿度的分布与裸地相同,不论,相对湿度的分布与裸地相同,不论昼昼夜夜相对湿度都是相对湿度都是随高度而降低。随高度而降低。作物生长末期作物生长末期,白天白天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和生育中期相近和生育中期相近,夜间夜间地表温度较低,地表温度较低,最大最大相对湿度又出现相对湿度又出现在地表附近在地表附近。作物生长盛期,白天作物生长盛期,白天相对湿度在相对湿度在茎叶密集区茎叶密集区域附近域附近最最高高,地表地表附近附近次之次之;夜间夜间气温都较低,株间相对湿度在所气温都较低,株间相对湿度在所有高度上都有高度上都比较接近比较接近。19 四

14、四 农田中风的分布农田中风的分布 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断减弱,最初减弱很快,以后减慢,到达一定距离后不断减弱,最初减弱很快,以后减慢,到达一定距离后不再变化。从垂直方向看,风速在作物层中叶稠密部位受再变化。从垂直方向看,风速在作物层中叶稠密部位受到较大削弱,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风速较大,离边行到较大削弱,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风速较大,离边行较远的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较远的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可以用如下可以用如下可以用如下可以用如下经验函数经验函数经验函数经验函数来描述来描述来描述来描述 垂直分布垂直分布垂直分布

15、垂直分布 生长初期生长初期生长初期生长初期,风速的垂直分布与裸相似随高度,风速的垂直分布与裸相似随高度,风速的垂直分布与裸相似随高度,风速的垂直分布与裸相似随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的增加风速增大的增加风速增大的增加风速增大 生长盛期生长盛期生长盛期生长盛期,风速随高度呈,风速随高度呈,风速随高度呈,风速随高度呈“S”“S”“S”“S”型分布。型分布。型分布。型分布。2021 五五 农田中二氧化碳的分布农田中二氧化碳的分布 作物层内二氧化碳浓度在茎叶密度最大层次附近为最低。作物层内二氧化碳浓度在茎叶密度最大层次附近为最低。从清晨到中午从清晨到中午,作物茎叶密集的高度上二氧化碳浓度最低作物茎叶密集的高

16、度上二氧化碳浓度最低,午后可降至最接近地面的地方。夜间,从傍晚到清晨,午后可降至最接近地面的地方。夜间,从傍晚到清晨,由于作物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农田中二氧化碳的由于作物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农田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由下向上不断递减。浓度由下向上不断递减。22农田中农田中农田中农田中COCO2 2浓度垂直分布浓度垂直分布浓度垂直分布浓度垂直分布 白天白天白天白天,农田是,农田是,农田是,农田是COCO2 2的汇;大气是的汇;大气是的汇;大气是的汇;大气是COCO2 2的源。的源。的源。的源。夜间夜间夜间夜间,农田是,农田是,农田是,农田是COCO2 2的源;大气是的源;大气是的源;大气是的源

17、;大气是COCO2 2的汇。的汇。的汇。的汇。白天白天白天白天,垂直分布曲线由地面向上递减。,垂直分布曲线由地面向上递减。,垂直分布曲线由地面向上递减。,垂直分布曲线由地面向上递减。夜间夜间夜间夜间,COCO2 2浓度的最低点出现在作物层的某一高度上,并由浓度的最低点出现在作物层的某一高度上,并由浓度的最低点出现在作物层的某一高度上,并由浓度的最低点出现在作物层的某一高度上,并由此向上、向下浓度明显增大。此向上、向下浓度明显增大。此向上、向下浓度明显增大。此向上、向下浓度明显增大。23第四节第四节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2.2.改良农田小气候的技术措施有哪些改良农田小

18、气候的技术措施有哪些?简单叙述这些措施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简单叙述这些措施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耕作措施耕作措施松土松土镇压镇压 垄作垄作栽培技术措施栽培技术措施确定种植行向确定种植行向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实行间作、套作实行间作、套作覆盖塑料薄膜与地膜覆盖塑料薄膜与地膜适时灌溉适时灌溉耕翻耕翻24一、耕作措施的小气候效应耕作措施的小气候效应1.耕翻耕翻耕翻的气象效应:使土地疏松,土壤中空气含量增加,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有调节土温减慢蒸发,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等作用。252、松土、松土(1)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的蓄)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

19、的蓄水能力,对下层土壤来说,有保墒效应;水能力,对下层土壤来说,有保墒效应;(2)使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削弱上下层土壤间热交换,)使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削弱上下层土壤间热交换,增加土壤表层温度的日较差;增加土壤表层温度的日较差;(3)低温季节,松土层有降温效应,下层有增温效应,高温季)低温季节,松土层有降温效应,下层有增温效应,高温季节,松土层有升温效应,下层有降温效应。节,松土层有升温效应,下层有降温效应。3、镇压、镇压 土壤经过镇压后,空隙减少,具有调节土温和改土壤经过镇压后,空隙减少,具有调节土温和改善水分输送的功能。善水分输送的功能。(1)减小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土壤的毛管

20、量,加速土)减小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土壤的毛管量,加速土壤水份蒸发;壤水份蒸发;(2)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土壤温度的日较差;)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土壤温度的日较差;(3)在土壤干燥时,镇压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在土壤干燥时,镇压可以保持土壤水分。264、垄作、垄作 垄作能使土壤疏松层加厚通气良好,提高表层垄作能使土壤疏松层加厚通气良好,提高表层土壤温度,对保持下层土壤水分有良好效果,在多土壤温度,对保持下层土壤水分有良好效果,在多雨时,还有利于排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雨时,还有利于排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一般南北垄的东西两侧,土壤温度相关不大;而东西垄一般南北垄的东西两侧,土壤温

21、度相关不大;而东西垄的南北两侧温度有显著差异,南侧温度远高于北侧,就整体的南北两侧温度有显著差异,南侧温度远高于北侧,就整体平均来看,南北垄的土壤温度高于东西垄。平均来看,南北垄的土壤温度高于东西垄。垄作地凸起垄作地凸起,蒸发面加大,上层土壤干燥疏松,下导土壤蒸发面加大,上层土壤干燥疏松,下导土壤湿润。湿润。27二、栽培技术措施二、栽培技术措施1.种植行向的气象效应 在夏半年,东西行向的受光照时间比南北行向要多。冬半年,南北行向受光照时间比东西行向多,为了使农田通风良好,还要使行向与作物生长盛期出现最多的风向接近。28农田的通风透光性密度的加大而减弱,空气湿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种植

22、方式不同,其气象效应也不同,采取宽、窄行种植方式能增加株间光照,改善农田通风条件和温、湿度状况。2.种植密度的气象效应293.间作、套种的气象效应间作和套种改平面受光为立体受光,增加了光合面积和作物层内的透光性,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同时改善了农田的通风条件,保证二氧化碳有供应,提高了光合效率。304.4.灌溉的气象效应灌溉的气象效应农田灌溉后,反射率降低,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增加,同时由于农田中蒸散加剧,土壤温度降低,空气湿度增大,高温时灌溉地上气温比未灌地低,夜间低温时,灌溉地气温较高,并使表层土壤日期较差减少。315.覆盖塑料薄膜的气象效应覆盖塑料薄膜的气象效应 (1)蓝色膜对水稻育苗效果好。因

23、为蓝色膜比无色膜透过的蓝紫光多,增温和缓,保湿适宜,秧苗叶绿色含量增加,立枯病发病低,有利于培育壮秧。6.简述覆盖塑料薄膜的小气候效应。(2 2)银色膜对冬春蔬菜大棚栽培效果好。)银色膜对冬春蔬菜大棚栽培效果好。因为银色膜反射性能好,当太阳因为银色膜反射性能好,当太阳光照在膜上时可以全反射出来,有利于光照在膜上时可以全反射出来,有利于蔬菜全面受光,使茎叶粗壮,果实提早蔬菜全面受光,使茎叶粗壮,果实提早成熟,着色好。另外,银色膜还可以驱成熟,着色好。另外,银色膜还可以驱走蚜虫,减轻作物病虫害。走蚜虫,减轻作物病虫害。323.为了提高作物层内的透光性,应采取哪些措施为了提高作物层内的透光性,应采取

24、哪些措施?农业上采用套种,合理密植等措施使农作物充分吸收阳光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利用大棚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CO2浓度和温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334.为了提高作物层内的通风性,应采取哪些措施为了提高作物层内的通风性,应采取哪些措施?间作、套作合理密植垄作修剪34第五节第五节 地形和水域小气候地形和水域小气候太阳辐射在坡地上的分布规律是:在纬太阳辐射在坡地上的分布规律是:在纬度度3050N的地区,到达偏南坡地上的的地区,到达偏南坡地上的太阳辐射总量都比水平面上多,而偏北太阳辐射总量都比水平面上多,而偏北坡地都比水平面上少;东坡与西坡介于坡地都比水平面上少;东坡与西坡介于南、北坡之间,两者相差

25、不大。南、北坡之间,两者相差不大。坡地地面上日平均温度坡地地面上日平均温度的高低主要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坡地吸收辐射能的多少,所以它取决于坡地吸收辐射能的多少,所以它的分布规律的分布规律与太阳辐射的分布相似与太阳辐射的分布相似。地形对风速影响的规律一般是:凸地形对风速影响的规律一般是:凸出地形顶部风速最大,侧风坡中部次之,出地形顶部风速最大,侧风坡中部次之,迎风坡较小,背风坡和低洼处最小。迎风坡较小,背风坡和低洼处最小。一、地形小气候一、地形小气候7.7.简述地形、水域小气候的特点。简述地形、水域小气候的特点。(一一)坡地小气候坡地小气候35(二)谷地小气候(二)谷地小气候 由于周围山地的遮蔽,使

26、谷地的日照时间由于周围山地的遮蔽,使谷地的日照时间比空旷平地短,太阳辐射总量比平地少,与外界比空旷平地短,太阳辐射总量比平地少,与外界热量和水汽的交换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形成了热量和水汽的交换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形成了谷地小气候。谷地小气候。谷地的气温日变化谷地的气温日变化较四周山坡和山顶剧烈。较四周山坡和山顶剧烈。谷底和山坡之间有山谷风存在。山谷风在夏谷底和山坡之间有山谷风存在。山谷风在夏季最明显,而在冬季较弱。白天,谷风把水汽带季最明显,而在冬季较弱。白天,谷风把水汽带到山顶,使山顶湿度增加,谷底湿度减小;夜间,到山顶,使山顶湿度增加,谷底湿度减小;夜间,山风又把水汽带回谷中,使谷底湿度增

27、加,山顶山风又把水汽带回谷中,使谷底湿度增加,山顶减小。减小。36二、水域小气候二、水域小气候 水面的辐射平衡比陆地大。水面的辐射平衡比陆地大。由于水体吸收的辐由于水体吸收的辐射能主要用于蒸发耗热和水体储存热量的能力很射能主要用于蒸发耗热和水体储存热量的能力很强,所以水体温度升高不大。强,所以水体温度升高不大。水域上空气温变化的大小与水域面积和深度有水域上空气温变化的大小与水域面积和深度有关。水域面积越大,深度越深,气温变化越小;关。水域面积越大,深度越深,气温变化越小;反之,则气温变化较大。反之,则气温变化较大。水域对沿岸陆地的春季回暖和秋季降温都有延水域对沿岸陆地的春季回暖和秋季降温都有延

28、缓作用,对冬季降温也有缓和作用。因此对沿岸缓作用,对冬季降温也有缓和作用。因此对沿岸的越冬作物和果树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春、秋的越冬作物和果树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春、秋两季,当霜冻发生时,沿岸农田也能减轻或免受两季,当霜冻发生时,沿岸农田也能减轻或免受霜冻的危害。霜冻的危害。37第六节第六节 果园小气候果园小气候(一)果园中的光照状况(一)果园中的光照状况 从从树形树形来看,小型果树的生产力比大型果树高,来看,小型果树的生产力比大型果树高,因为树的表面积占树体积的比重大。因为树的表面积占树体积的比重大。从从栽种方式栽种方式看,一般认为宽行距、窄株距的方看,一般认为宽行距、窄株距的方式可以增加单

29、位面积的栽植密度,减少光能浪费,式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栽植密度,减少光能浪费,较为有利。较为有利。从从行向行向来说,一般认为南北行向的果园,在一来说,一般认为南北行向的果园,在一天中树冠上光照分布均匀,上午东面受光,下午西天中树冠上光照分布均匀,上午东面受光,下午西面受光,光照时问也相等。而东西行向的果园,在面受光,光照时问也相等。而东西行向的果园,在生长期内树冠南、北两侧面的直接辐射相差太大。生长期内树冠南、北两侧面的直接辐射相差太大。当阳光照射到树冠上时,当阳光照射到树冠上时,由于树冠的吸收与反射,越由于树冠的吸收与反射,越到树冠内部光照越弱到树冠内部光照越弱。38(二)果园内的温度状况(二

30、)果园内的温度状况 冬季,果园内的日平均气温较果园外稍高。冬季,果园内的日平均气温较果园外稍高。春季、春季、秋季对落叶果园来说,白天气温比果秋季对落叶果园来说,白天气温比果园外高,夜间相反。园外高,夜间相反。夏季,白天气温比果园外低;夜间相反。夏季,白天气温比果园外低;夜间相反。(三)果园内的湿度状况(三)果园内的湿度状况 果园内果园内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几乎全年几乎全年都高于都高于果园外空旷地果园外空旷地。39(四)果园内风的状况(四)果园内风的状况 一般密植果园内,冠层风速明显小于裸地,而一般密植果园内,冠层风速明显小于裸地,而树冠内几乎没有风。当行向与风向平行时,园内风树冠内几乎没有风。当行

31、向与风向平行时,园内风速减弱较小,但仍较裸地小速减弱较小,但仍较裸地小1/21/3。(五)果园小气候的调节(五)果园小气候的调节 1,果园地面覆盖,果园地面覆盖 2,果园灌溉,果园灌溉 3,树干涂白,树干涂白 4,修剪整形,修剪整形 5,兴建果园防护林,兴建果园防护林408.从农业气象角度来看,为什么要修剪果树?修剪果树是可以使每片叶子和树枝内部的叶子都能充分的光合作用。因为果树具有向光性和顶端优势(又称极性,是指果树树冠上部枝条的先端和垂直位置较高的枝芽,其生长势最强,下部的枝芽生长势依次减弱的现象。)还有就是避免烧果出现(例如橘子是最明显的),使树枝的营养均匀的分布。41 农田营造防护林后

32、,能产生多种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小气农田营造防护林后,能产生多种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小气候效果,风速减小,蒸发减慢,土壤和空气湿度增大。冬季候效果,风速减小,蒸发减慢,土壤和空气湿度增大。冬季增加农田积雪的厚度和均匀度,夏季减少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增加农田积雪的厚度和均匀度,夏季减少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防御大风、干热风、干旱和霜冻等多种气象失。同时还可以防御大风、干热风、干旱和霜冻等多种气象灾害的危害。灾害的危害。林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效应。林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效应。第七节、护田林带小气候第七节、护田林带小气候 423)林内的湿度总比林外高。)林内的湿度总比林外高。4)森林能增加降水。)森林能增加

33、降水。5)森林上空上升运动较强)森林上空上升运动较强 。森林小气候特点森林小气候特点1)当太阳辐射照射到森林上时,林冠能吸收)当太阳辐射照射到森林上时,林冠能吸收35%75%的太阳辐射,而到达林内地表的较少,在稠的太阳辐射,而到达林内地表的较少,在稠密林中,到达地表的仅有密林中,到达地表的仅有2%,在稀疏林中可达,在稀疏林中可达25%。2)林内白天气温较低,夜间气温比空旷地高,日较)林内白天气温较低,夜间气温比空旷地高,日较差减小。差减小。43 课课 堂堂 作作 业业1.什么叫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2.改良农田小气候的技术措施有哪些?简单叙述这些措施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3.为了提高作物层内的透光性,应采取哪些措施?4.为了提高作物层内的通风性,应采取哪些措施?5.怎样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怎样提高温室内CO2的浓度?6.简述覆盖塑料薄膜的小气候效应。7.简述地形、水域小气候的特点。8.从农业气象角度来看,为什么要修剪果树?44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