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理论色彩原理.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5253704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1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理论色彩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色彩理论色彩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理论色彩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理论色彩原理.ppt(1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进入第一章 色彩概念一 色彩产生的三要素二 色彩的范畴第二章 色彩三要素一 明度二 色相三 纯度第三章 色彩表示法一 混色系统二 显色系统三 色立体的结构原理及用途下一页第四章 色彩对比规律一 色相对比二 明度对比三 纯度对比四 色彩的其他对比第五章 色彩调和理论一 同一调和二 近似调和三 对比调和1.四 几何形状的调和第六章 色彩心理一 色彩视觉心理下一页上一页二 色彩性格三 色彩知觉现象第七章 色彩形式美手法一 色彩平衡 二 色彩比例 三 色彩节奏 1.四 色彩呼应 2.五 色彩重点3.第八章 色彩的应用4.一 标志和包装5.二 宣传册和书籍上一页返回色彩是人们对不同频率的光的感知。色彩是

2、人们对不同频率的光的感知。它既有其客观属性又与人眼的构造有着它既有其客观属性又与人眼的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密切的联系。色彩产生的三要素色彩产生的三要素1.光源光源2.被照射物体被照射物体3.可感觉色的眼睛和大脑可感觉色的眼睛和大脑色觉这一色觉这一人眼人眼重要的功能是视网膜锥细胞在重要的功能是视网膜锥细胞在明亮环境下生理活动的结果,对波长为明亮环境下生理活动的结果,对波长为390760nm的可见光谱具有辨色的能力。视网膜锥细的可见光谱具有辨色的能力。视网膜锥细胞内含有感受红、绿、蓝三种基本原色的感光色素,胞内含有感受红、绿、蓝三种基本原色的感光色素,分别为感红色素、感绿色素和感蓝色素,每一种色分

3、别为感红色素、感绿色素和感蓝色素,每一种色素对某一段光谱发生兴奋,产生各种颜色知觉。三素对某一段光谱发生兴奋,产生各种颜色知觉。三种感光色素对应的最敏感波长分别为种感光色素对应的最敏感波长分别为580nm、540nm、440nm。研究人员发现人眼中感受三原色的锥细胞数量研究人员发现人眼中感受三原色的锥细胞数量之比为红:绿:蓝二之比为红:绿:蓝二40:20:1,这说明人眼对蓝色,这说明人眼对蓝色的敏感程度远远低于对红色的敏感程度。的敏感程度远远低于对红色的敏感程度。返回当光照射到物体时会发生当光照射到物体时会发生透射(入射光经过折射穿过物体的透射(入射光经过折射穿过物体的现象)现象)吸收吸收反射

4、反射返回光源光源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两种: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两种:自然光自然光-主要是阳光主要是阳光人造光人造光-电灯、蜡烛等电灯、蜡烛等太阳光太阳光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返回太阳光:太阳光:太阳光包含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太阳光包含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r射线。光可用波长来描射线。光可用波长来描述述太阳光中能被人眼感觉的部分称为可见光,包括太阳光中能被人眼感觉的部分称为可见光,包括红(红(630-750纳米)纳米)橙(橙(595-630纳米)纳米)黄(黄(580-595纳米)纳米)黄绿(黄绿(560-580纳米)纳米)

5、绿(绿(500-560纳米纳米)蓝绿(蓝绿(480-500纳米)纳米)蓝(蓝(435-480纳米纳米)紫(紫(400-435纳米)纳米)返回返回色彩的范畴色彩的范畴 无彩色无彩色-反射光与透射光在视觉中并未显反射光与透射光在视觉中并未显示出某种单色光的特征时,既无彩色(黑、白、示出某种单色光的特征时,既无彩色(黑、白、灰)灰)有彩色有彩色-繁殖能感受某种单色光特征,既繁殖能感受某种单色光特征,既有彩色有彩色返回视觉所能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视觉所能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有明度、色相、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基本的构成要素返回明度(明度(V)色

6、彩的明暗程度。靠近白端位高明度色,色彩的明暗程度。靠近白端位高明度色,靠近黑端为低明度色,中间为中明度色;有靠近黑端为低明度色,中间为中明度色;有彩色加白提高明度,加黑降低明度。彩色加白提高明度,加黑降低明度。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彩一旦发生,明度即同系单独呈现出来。色彩一旦发生,明度即同时出现。素描即将对象的色彩要素抽象为明时出现。素描即将对象的色彩要素抽象为明暗关系。明度是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结构暗关系。明度是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结构的关键。的关键。返

7、回色相(色相(H)色彩不同的相貌色彩不同的相貌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的红、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的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其中某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其中某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相的概念。色彩印象,这就是色相的概念。若明度为骨骼,色相就是肌肤,它体现若明度为骨骼,色相就是肌肤,它体现了色彩外向的性格,应用色彩理论中通常用了色彩外向的性格,应用色彩理论中通常用色相环而不是直线排列色色谱表现色相系列。色相环而不是直

8、线排列色色谱表现色相系列。返回纯度(纯度(H)即色彩的鲜浊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即色彩的鲜浊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颜色,都具有一定的鲜浊程度即纯度。有色相感的颜色,都具有一定的鲜浊程度即纯度。不同原色相的颜色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等。不同原色相的颜色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等。色彩可以由四种方法降低其纯度:色彩可以由四种方法降低其纯度:加白:纯色中混合白色,可以减低纯度、提加白:纯色中混合白色,可以减低纯度、提高明度,同时各种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高明度,同时各种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加黑:纯色混合黑色即降低了纯度,又降低加黑:纯色混合黑色即降低了纯度,又降低了明度,各

9、种颜色加黑后,会失去原有的光亮感,了明度,各种颜色加黑后,会失去原有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着、幽暗。而变得沉着、幽暗。加灰:纯度混入灰色,会使颜色变得加灰:纯度混入灰色,会使颜色变得浑厚、含蓄。相同明度的灰色与纯色混合,浑厚、含蓄。相同明度的灰色与纯色混合,可得到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可得到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柔和、软弱的特点;加互补色:纯度可以用相应的补色掺加互补色:纯度可以用相应的补色掺淡。纯色混合补色,相当于混合无色系的淡。纯色混合补色,相当于混合无色系的灰,因为灰,因为一定比例的互补色混合产生灰,一定比例的互补色混合产生灰,如黄加紫可以得到不同的灰黄。如

10、果互补如黄加紫可以得到不同的灰黄。如果互补色相混合再用白色色相混合再用白色淡化,可以得到各种微淡化,可以得到各种微妙的灰色。妙的灰色。无彩色没有色相,即纯度为零。无彩色没有色相,即纯度为零。返回混色系统的理论根据是:任何色彩混色系统的理论根据是:任何色彩都可以由光的三原色混合而成。都可以由光的三原色混合而成。色光的色光的三原色三原色是:红、绿、蓝,而色料的三原是:红、绿、蓝,而色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三原色的纯度高、色是:红、黄、蓝。三原色的纯度高、鲜明、是色彩中的基本色。三原色中任鲜明、是色彩中的基本色。三原色中任意两色加以混合所得的色称为中间色,意两色加以混合所得的色称为中间色,也叫第

11、二次色。三原色和中间色混合,也叫第二次色。三原色和中间色混合,或者两间色相加,可以得到复色,也叫或者两间色相加,可以得到复色,也叫三次色。三次色。伊登十二色相环下一页返回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为中性混合。(一)加法混合(一)加法混合(二)减法混合(二)减法混合(三)中性混合(三)中性混合返回 加法混合是指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

12、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而: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翠绿色

13、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返回返回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

14、紫的补色黄(淡黄)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的颜色为间色:红色蓝色紫色红色蓝色紫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黄色蓝色绿色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所下降。返回返回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

15、理特征所产生的视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合。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1、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似,但在明度上却是

16、相混各色的平均值。2、空间混合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称空间混合。合称空间混合。返回空间混合返回显色系统显色系统依据实际色彩的集合给予系统的依据实际色彩的集合给予系统的排列和称呼而组成的色彩体系。如孟排列和称呼而组成的

17、色彩体系。如孟塞尔表色系统、奥斯特华德表色系统、塞尔表色系统、奥斯特华德表色系统、日本色彩研究会表色系统、德国日本色彩研究会表色系统、德国DIN表色系统等。表色系统等。返回显色系统的理论依据是把现实中的色彩按照色相、显色系统的理论依据是把现实中的色彩按照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基本性质加以系统地组织,然后定出明度、纯度三种基本性质加以系统地组织,然后定出各种标准色标,并标出符号,作为物体色的比较标准。各种标准色标,并标出符号,作为物体色的比较标准。通常用三维空间关系来表示明度、色相与纯度的关系,通常用三维空间关系来表示明度、色相与纯度的关系,因而获得的主体结构,称为色立体。因而获得的主体结构,称为

18、色立体。色立体的科学性在于它所标示的颜色样品都是按色立体的科学性在于它所标示的颜色样品都是按照科学的颜色测定理论,已精密的测色仪所测定的标照科学的颜色测定理论,已精密的测色仪所测定的标准色样,可供印染、染料、印刷、造纸、美术设计等准色样,可供印染、染料、印刷、造纸、美术设计等各行业的颜色工作者作为配色的参照样本,以及得色各行业的颜色工作者作为配色的参照样本,以及得色彩进行完整的逻辑分析,并可从直觉上感受色彩的量彩进行完整的逻辑分析,并可从直觉上感受色彩的量与秩序之美。与秩序之美。色立体的基本骨架色立体的基本骨架以无彩色为中心轴,顶端为白,底端为以无彩色为中心轴,顶端为白,底端为黑,之间的分布不

19、同明度渐次变化的灰色,黑,之间的分布不同明度渐次变化的灰色,色相环呈水平包围着中轴,呈圆形,色相环呈水平包围着中轴,呈圆形,这上面的各色与无彩色轴连接,表示彩这上面的各色与无彩色轴连接,表示彩度,靠近无彩色轴处彩度低,离无彩轴愈远度,靠近无彩色轴处彩度低,离无彩轴愈远彩度愈高彩度愈高现在世界范围内用得较多有三种色立体,现在世界范围内用得较多有三种色立体,美国的孟塞尔色立体,德国的奥斯特华德色美国的孟塞尔色立体,德国的奥斯特华德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返回色立体的基本骨架孟塞尔色立体孟塞尔色立体模型返回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

20、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相比较,能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称为色彩对比。称为色彩对比。色彩的对比规律,就是研究色彩之间存在的色彩的对比规律,就是研究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差异。不同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和面矛盾与差异。不同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和面积、形状、位置以及心理效应的差别构成了色彩积、形状、位置以及心理效应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在于色彩对比因之间的对比。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巧妙使用。各种因素差别越大,色彩对比效素的巧妙使用。各种因素差别越大,色彩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缩小或减弱这些关系,对比效果就果就越强烈,缩小或

21、减弱这些关系,对比效果就会趋向调和。会趋向调和。返回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色彩并置时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色彩并置时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之为色相对比。之为色相对比。色相的对比的强弱决定于各色在色相环上的距色相的对比的强弱决定于各色在色相环上的距离即它们的夹角大小,由强到弱依次是离即它们的夹角大小,由强到弱依次是互补色相对比(互补色相对比(180度)度)对比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120度)度)中差色相对比(中差色相对比(90度左右)度左右)类似色相对比(类似色相对比(60度以内)度以内)邻近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45度左右)度左右)同类色相对比(同类色相对比(15度)度)返回互补

22、色相对比互补色相对比伊顿指出伊顿指出“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互补色的对比是互补色的对比是很有价值的色彩关系。很有价值的色彩关系。互补色处于色相环直径两端,夹角为互补色处于色相环直径两端,夹角为180度。确定两种颜色是否为互补关系,度。确定两种颜色是否为互补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相混,看看能否产生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相混,看看能否产生中性灰色,如果达不到中性灰色,就需要中性灰色,如果达不到中性灰色,就需要对色相成分进行调整,才能寻找到准确的对色相成分进行调整,才

23、能寻找到准确的补色。补色。典型的补色关系是红与绿、蓝与橙、黄与典型的补色关系是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这几种补色对比总是包含了三原色,因紫。这几种补色对比总是包含了三原色,因为任何原色的补色都是由其他两个原色相混为任何原色的补色都是由其他两个原色相混合而成,也可以说包含了全部色相。合而成,也可以说包含了全部色相。补色对比使色彩对比达到最强的程度,效补色对比使色彩对比达到最强的程度,效果强烈,其对立性促使对立双方的色相更加果强烈,其对立性促使对立双方的色相更加鲜明,因此补色对比是最有美感价值的配色。鲜明,因此补色对比是最有美感价值的配色。梵高的绘画具有极强的色彩张力,来自于它梵高的绘画具有极强的

24、色彩张力,来自于它对于补色关系的有效利用。对于补色关系的有效利用。返回对比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色相距离在色相距离在120左右的对比,一般称为左右的对比,一般称为对比色相对比,如:品红、黄和青,红、黄对比色相对比,如:品红、黄和青,红、黄绿和青蓝,橙、绿和青紫。绿和青蓝,橙、绿和青紫。对比色相对比的色相感,要比邻近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的色相感,要比邻近色相对比鲜明、强烈、饱满。丰富,容易使人兴对比鲜明、强烈、饱满。丰富,容易使人兴奋激动和造成视觉以及精神的疲劳。这类瞩奋激动和造成视觉以及精神的疲劳。这类瞩子的组织比较复杂,统一的工作也比较难做。子的组织比较复杂,统一的工作也比较难做。它不容易单调,而

25、容易产生杂乱和过分刺激,它不容易单调,而容易产生杂乱和过分刺激,造成倾向性不强,缺乏鲜明的个性。造成倾向性不强,缺乏鲜明的个性。返回中差色相对比中差色相对比色相环上间隔色相环上间隔90左右的色彩之间的左右的色彩之间的对比色相差比较明确,色彩之间的对比对比色相差比较明确,色彩之间的对比比较明快,介于类似色与对比色之间,比较明快,介于类似色与对比色之间,如橙黄与红、红与蓝紫、蓝与黄绿等。如橙黄与红、红与蓝紫、蓝与黄绿等。中差色的是一种常用的色彩对比关系。中差色的是一种常用的色彩对比关系。返回类似色相对比类似色相对比类似色的配色,一般是在色相环上类似色的配色,一般是在色相环上60度以度以内的色彩组合

26、,如从红一橙一黄,从黄一绿一内的色彩组合,如从红一橙一黄,从黄一绿一蓝绿,或从绿一蓝一蓝紫等。由于类似色相之蓝绿,或从绿一蓝一蓝紫等。由于类似色相之间邻近,色彩逐渐变化,秩序性强,故色彩的间邻近,色彩逐渐变化,秩序性强,故色彩的组合配色十分协调,极容易形成统一的色调。组合配色十分协调,极容易形成统一的色调。并且与同一色相的配色相比又不乏色彩变化,并且与同一色相的配色相比又不乏色彩变化,其配色效果调和统一又清新明快其配色效果调和统一又清新明快返回邻近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色相环上顺序相邻的色相,色相差别小,色相环上顺序相邻的色相,色相差别小,夹角在夹角在45左右,如红与橙、黄与绿、橙与左右,如红与

27、橙、黄与绿、橙与黄这样的色并置关系,称为邻近色相对比,黄这样的色并置关系,称为邻近色相对比,属色相弱对比范畴。这样的色彩对比关系中属色相弱对比范畴。这样的色彩对比关系中已存在共同因素,如红和橙、黄和绿,橙色已存在共同因素,如红和橙、黄和绿,橙色已有红色的倾向,绿色已有黄色的倾向。邻已有红色的倾向,绿色已有黄色的倾向。邻近色相的对比在色相的弱对比中仍显清晰,近色相的对比在色相的弱对比中仍显清晰,各色特征明显,是整体调和又包含变化的色各色特征明显,是整体调和又包含变化的色彩对比关系。彩对比关系。返回同类色相对比同类色相对比色相环上距离较近的色彩关系,色相环上距离较近的色彩关系,色相差别很弱,夹角在

28、色相差别很弱,夹角在15左右,如中左右,如中绿与翠绿、黄与柠檬黄、朱红与大红绿与翠绿、黄与柠檬黄、朱红与大红等。同类色的对比效果的色相差别很等。同类色的对比效果的色相差别很小,对比中色彩的形状认知感模糊,小,对比中色彩的形状认知感模糊,色调统一,是调和的色彩对比关系。色调统一,是调和的色彩对比关系。返回返回明度对比明度对比色彩之间因明暗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色彩之间因明暗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之为明度对比。称之为明度对比。根据蒙塞尔色立体明度色阶表,把明度轴根据蒙塞尔色立体明度色阶表,把明度轴由黑至白分为由黑至白分为9个等级,分别用个等级,分别用N1到到N9表示,表示,把接近明度轴黑色的三级

29、色彩称为低调色,低把接近明度轴黑色的三级色彩称为低调色,低调色朴素、沉闷、迟钝、厚重、雄大、有孤寂调色朴素、沉闷、迟钝、厚重、雄大、有孤寂感;四级至六级的色彩称为中调色,中调色温感;四级至六级的色彩称为中调色,中调色温柔、甜美、稳定、坚强、丰富、有稳健的感觉;柔、甜美、稳定、坚强、丰富、有稳健的感觉;七级至白的色彩称为高调色,高调色具有优雅、七级至白的色彩称为高调色,高调色具有优雅、明亮、寒冷、活泼、柔和、轻盈的感觉。明亮、寒冷、活泼、柔和、轻盈的感觉。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在明度轴上三级差以内的对比称为明度弱对比,在明度轴上三级差

30、以内的对比称为明度弱对比,由于在明度轴上跨度小,又称为短调对比;四至由于在明度轴上跨度小,又称为短调对比;四至六级差别的对比称明度中对比,又称为中调对比;六级差别的对比称明度中对比,又称为中调对比;七级差别以上的对比,称明度强对比,又称为长七级差别以上的对比,称明度强对比,又称为长调对比。调对比。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明度对比调式大体划分为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明度对比调式大体划分为以下九种:以下九种:高长调具有积极的、明快、强烈、清晰的效果;高长调具有积极的、明快、强烈、清晰的效果;高中调具有明朗、轻松的效果;高中调具有明朗、轻松的效果;高短调具有淡雅、柔和、明亮的效果,象征女性;高短调具有淡雅、柔和、

31、明亮的效果,象征女性;中长调稳健、沉着、有坚强的,男性的,丰富的中长调稳健、沉着、有坚强的,男性的,丰富的效果;效果;中间中调神秘、有含蓄丰富的效果;中间中调神秘、有含蓄丰富的效果;中短调沉着、含蓄、模糊而丰富;中短调沉着、含蓄、模糊而丰富;低长调较强烈,有爆发性,具有威严和庄重感;低长调较强烈,有爆发性,具有威严和庄重感;低中调低沉、具有苦恼和苦闷感;低中调低沉、具有苦恼和苦闷感;低短调则幽暗、沉闷、忧郁、缺乏生气。低短调则幽暗、沉闷、忧郁、缺乏生气。返回返回纯度对比纯度对比色彩之间因鲜浊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纯色彩之间因鲜浊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纯度对比。度对比。纯度对比可以体现在单一色相

32、的对比中,同纯度对比可以体现在单一色相的对比中,同色相可以因为含灰量的差异而形成纯度对比;也色相可以因为含灰量的差异而形成纯度对比;也可以体现在不同色相的对比中,据孟赛尔研究的可以体现在不同色相的对比中,据孟赛尔研究的纯度色标数值,红色是色彩系列之中纯度最高的,纯度色标数值,红色是色彩系列之中纯度最高的,其次是黄、橙、紫等,蓝绿色系纯度偏低。当其其次是黄、橙、紫等,蓝绿色系纯度偏低。当其中一色混入灰色时,视觉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们中一色混入灰色时,视觉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纯度差。黑色、白色与一种饱和色相对比,之间的纯度差。黑色、白色与一种饱和色相对比,既包含明度对比,亦包含纯度对比,是一既

33、包含明度对比,亦包含纯度对比,是一种很醒目的色彩搭配。由于目前现有染料、颜种很醒目的色彩搭配。由于目前现有染料、颜料和印刷油墨等色料纯度是很低的,因此纯度料和印刷油墨等色料纯度是很低的,因此纯度对比的范围实际上缩小了。对比的范围实际上缩小了。可以用以下方法改变一个色彩的纯度:可以用以下方法改变一个色彩的纯度:加入无彩色:纯色混合白色可以降低其纯加入无彩色:纯色混合白色可以降低其纯度,提高明度,同时色彩变冷。各色混合白色度,提高明度,同时色彩变冷。各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色彩感觉柔和,轻盈,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色彩感觉柔和,轻盈,明亮。纯色混合黑色,降低了纯度,又降低了明亮。纯色混合黑色

34、,降低了纯度,又降低了明度,同时色彩变暖。各色加黑色后,会失去明度,同时色彩变暖。各色加黑色后,会失去原来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稳、安定、深沉。加原来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稳、安定、深沉。加入中性灰色,会使色味变得浑浊,相同明度的入中性灰色,会使色味变得浑浊,相同明度的纯色与灰色相混,可以得到不含明度和色相变纯色与灰色相混,可以得到不含明度和色相变化的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化的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点。加互补色:加入互补色等于加进深灰色,加互补色:加入互补色等于加进深灰色,因为三原色相混合得深灰色,而一种色彩如果因为三原色相混合得深灰色,而一种色彩如果加它的补色,而其补

35、色正是其他两种原色相混加它的补色,而其补色正是其他两种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所以也就等于三原色相加。如果所得的间色,所以也就等于三原色相加。如果不是原色,在色相环上看,任何一种色具有两不是原色,在色相环上看,任何一种色具有两个对比色,而它的补色正是这两个对比色的间个对比色,而它的补色正是这两个对比色的间色,也就等于三个对比色相加,也就等于深灰色,也就等于三个对比色相加,也就等于深灰色。色。加入其他色:一个纯色加入其他任何有加入其他色:一个纯色加入其他任何有彩色,会使其本身的纯度,明度,色相同时彩色,会使其本身的纯度,明度,色相同时发生变化。同时,混入的有彩色自身面貌特发生变化。同时,混入的有彩色

36、自身面貌特征也发生变化。征也发生变化。高纯度色的色相特征明确,有力、艳丽、高纯度色的色相特征明确,有力、艳丽、生动、活泼,对视觉刺激的效果强,对心理生动、活泼,对视觉刺激的效果强,对心理情感作用明显,但容易使人疲倦,不能持久情感作用明显,但容易使人疲倦,不能持久注视。低纯度的色相则特征较弱,含蓄,对注视。低纯度的色相则特征较弱,含蓄,对视觉刺激的效果柔和,注目程度低,能持久视觉刺激的效果柔和,注目程度低,能持久注视,大自然丰富细腻的色彩变化体现了纯注视,大自然丰富细腻的色彩变化体现了纯度对比的平和特点。度对比的平和特点。返回返回、色彩的面积对比色彩的面积对比视觉所能观察到的色彩现象定有面积存在

37、,两视觉所能观察到的色彩现象定有面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共存于同一视觉范围内,必定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共存于同一视觉范围内,必定会产生不同的面积比例,不同的面积比使色彩显示会产生不同的面积比例,不同的面积比使色彩显示出不同的强度,产生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出不同的强度,产生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色彩面积对比是指各种色彩在画面中占据量的色彩面积对比是指各种色彩在画面中占据量的多与少,大与小的对比。一个色彩的强度与面积因多与少,大与小的对比。一个色彩的强度与面积因素关系很大,同一组色,面积大小不同,给人的感素关系很大,同一组色,面积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之间色相的差别、明度、纯度的对比觉不

38、同。色彩之间色相的差别、明度、纯度的对比都建立在一定面积的基础之上都建立在一定面积的基础之上歌德认为色彩的明度与面积决定其在画面中的强度。歌德认为色彩的明度与面积决定其在画面中的强度。他把纯色的他把纯色的6色相定为下面的数值:黄色相定为下面的数值:黄3、橙、橙4、红、红6、紫、紫9、青青8、绿、绿6,并将一个圆分成,并将一个圆分成36个扇形等分,以表示色彩个扇形等分,以表示色彩的力量比,其中黄占的力量比,其中黄占3分,橙占分,橙占4分,红绿各占分,红绿各占6分,紫占分,紫占9分,蓝占分,蓝占8分。这就是说,只有这种比例的色光混合后分。这就是说,只有这种比例的色光混合后才能是白光,如果才能是白光

39、,如果6种色光都是均等的种色光都是均等的6分,混合出的光分,混合出的光不是白光,而是橙黄色。灯光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从太不是白光,而是橙黄色。灯光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从太阳光谱中看出,它的七色并非等量的,而是与歌德所说的阳光谱中看出,它的七色并非等量的,而是与歌德所说的比例相当。把歌德的色彩平衡比例可以用色盘旋转的方法比例相当。把歌德的色彩平衡比例可以用色盘旋转的方法来实现,分别在两个圆盘上按:和:来放置黄色来实现,分别在两个圆盘上按:和:来放置黄色和紫色,旋转后前者出现黄灰色而后者出现中性灰,说明和紫色,旋转后前者出现黄灰色而后者出现中性灰,说明其色彩的平衡理论是成立的。其色彩的平衡理论是成

40、立的。下一页返回、色彩的形状对比、色彩的形状对比色彩的形状是和面积共存的,形状就是面积所色彩的形状是和面积共存的,形状就是面积所表现出来造型上的曲直以及形态上的聚散,对比效表现出来造型上的曲直以及形态上的聚散,对比效果会因为其形状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效应。果会因为其形状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对比各色形状集聚的程度越高,色彩受边缘错对比各色形状集聚的程度越高,色彩受边缘错视影响的边缘相对短,各自的稳定性越好,色彩强视影响的边缘相对短,各自的稳定性越好,色彩强度越能得到集中表现,色彩对比效果强烈,不易产度越能得到集中表现,色彩对比效果强烈,不易产生视觉混合,发生空间混合的可能性小。具有集聚生视觉混

41、合,发生空间混合的可能性小。具有集聚感的造型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正圆感的造型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正圆形的集聚程度最高。形的集聚程度最高。3、色彩的肌理对比、色彩的肌理对比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和结构。色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和结构。色彩的肌理效果总是伴随着材料的变化而出现不彩的肌理效果总是伴随着材料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效果。由于材料的表面组织的结构不同,同的效果。由于材料的表面组织的结构不同,吸收与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能够影响物吸收与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能够影响物体表面的色彩效果。光滑的表面反光能力强,体表面的色彩效果。光滑的表面反光能力强,色彩不够稳定,

42、明度有提高的现象;粗糙的表色彩不够稳定,明度有提高的现象;粗糙的表面反光能力很弱,色彩稳定;粗糙到一定程度面反光能力很弱,色彩稳定;粗糙到一定程度后,明度和纯度比实际有所降低。如玻璃,瓷后,明度和纯度比实际有所降低。如玻璃,瓷器、陶器、金属、塑料、木材、纺织品等材料器、陶器、金属、塑料、木材、纺织品等材料所表现出的色彩肌理千差万别。同一种色彩,所表现出的色彩肌理千差万别。同一种色彩,用在不同的材质肌理上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用在不同的材质肌理上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果。肌理的感觉可以通过触觉和视觉来感受,肌理的感觉可以通过触觉和视觉来感受,作为视觉要素之一的肌理,指的是触觉肌理作为视觉要素之一的肌

43、理,指的是触觉肌理的视觉表现,视觉的肌理可以引起人们不同的视觉表现,视觉的肌理可以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设计实践上材料与肌理的色彩的心理感受。设计实践上材料与肌理的色彩表现越来越受到重视。表现越来越受到重视。4、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之间因为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色彩之间因为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冷暖对比。人的感觉器官会对不同的色彩会产生温暖或人的感觉器官会对不同的色彩会产生温暖或寒冷的感觉,这种感觉差异主要靠色相特征来实寒冷的感觉,这种感觉差异主要靠色相特征来实现。一方面是自然界温度变化的色彩表现,如阳现。一方面是自然界温度变化的色彩表现,如阳光、火焰、月色、冰

44、雪等色彩差异;另一方面是光、火焰、月色、冰雪等色彩差异;另一方面是人类长期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感觉器官对自人类长期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感觉器官对自然现象的感受以及产生的心理变化之间下意识的然现象的感受以及产生的心理变化之间下意识的联系,导致如同条件反射一样,视觉与触觉的感联系,导致如同条件反射一样,视觉与触觉的感受,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而产生各种心理变化,受,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而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看到红橙色光都会联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看到红橙色光都会联想到火焰、太阳,心理上会产生温暖和愉悦感。想到火焰、太阳,心理上会产生温暖和愉悦感。看到蓝色,同样产生联想会产生寒冷的

45、感受。看到蓝色,同样产生联想会产生寒冷的感受。从人的色彩心理效应上把色相环上的红、从人的色彩心理效应上把色相环上的红、橙、黄系列定为暖色系,其中橙色是最暖的色橙、黄系列定为暖色系,其中橙色是最暖的色彩;把绿、青、蓝系列定为冷色系,蓝青色为彩;把绿、青、蓝系列定为冷色系,蓝青色为最冷的色彩。橙色与蓝色是补色对比中冷暖差最冷的色彩。橙色与蓝色是补色对比中冷暖差异最强的色彩关系。由于任何色彩加白后明度异最强的色彩关系。由于任何色彩加白后明度提高而色相变冷,加黑后明度降低而色相偏暖,提高而色相变冷,加黑后明度降低而色相偏暖,所以在无彩色系中,把白色称为冷极,把所以在无彩色系中,把白色称为冷极,把返回黑

46、色称为暖极。孟赛尔色彩体系与奥斯特黑色称为暖极。孟赛尔色彩体系与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中色彩越是靠近色立体上部瓦德色彩体系中色彩越是靠近色立体上部越冷,越靠近下部越暖。越冷,越靠近下部越暖。色彩的冷暖概念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色彩的冷暖概念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同一色彩处于不同的色彩环境会表现出不同一色彩处于不同的色彩环境会表现出不同的冷暖倾向。同的冷暖倾向。返回同一调和同一调和在色相、明度、纯度中有某种要素完全在色相、明度、纯度中有某种要素完全相同,变化其它的要素,称为同一调和。相同,变化其它的要素,称为同一调和。当三种要素有一种要素相同时,称为单性当三种要素有一种要素相同时,称为单性同一调和,有两

47、种要素相同时称双性同一同一调和,有两种要素相同时称双性同一调和。调和。单性同一调和包括:单性同一调和包括:同一明度调和(变化色相与纯度)同一明度调和(变化色相与纯度)同一色度调和(变化明度与纯度)同一色度调和(变化明度与纯度)同一纯度调和(变化明度与色相)同一纯度调和(变化明度与色相)双性同一调和包括:双性同一调和包括:同色相又同纯度调和(变化明度)同色相又同纯度调和(变化明度)同色相又同明度调和(变化纯度)同色相又同明度调和(变化纯度)同明度又同纯度调和(变化色相)同明度又同纯度调和(变化色相)显然,双性同一调和比单性同一调显然,双性同一调和比单性同一调和更具一致性,同一感极强和更具一致性,

48、同一感极强。返回近似调和近似调和在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中,有某种因素在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中,有某种因素近似,变化其它的要素。近似调和比同一调和的近似,变化其它的要素。近似调和比同一调和的色彩关系有更多的变化因素。色彩关系有更多的变化因素。近似色相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度)近似色相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度)近似明度调和(主要变化色相、纯度)近似明度调和(主要变化色相、纯度)近似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色相)近似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色相)近似明度、色相调和(主要变化纯度)近似明度、色相调和(主要变化纯度)近似色相、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近似色相、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近似明度、纯度调

49、和(主要变化色相)近似明度、纯度调和(主要变化色相)返回对比调和:对比调和:对比调和是以强调色彩的变化而组对比调和是以强调色彩的变化而组合的和谐效果。这种调和中的色彩各要合的和谐效果。这种调和中的色彩各要素都可能处于对比状态,因此这种色彩素都可能处于对比状态,因此这种色彩效果更加活波生动,若要达到某种既有效果更加活波生动,若要达到某种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和谐美。就需要靠某种变化又有统一的和谐美。就需要靠某种组合秩序来实现,所以也称秩序调和。组合秩序来实现,所以也称秩序调和。返回几何形状的调和几何形状的调和几何形状的调和是美国色彩学家伊顿几何形状的调和是美国色彩学家伊顿的色彩调和理论。的色彩调和理

50、论。二色调和二色调和凡是通过色相环中心的两个相对的颜色凡是通过色相环中心的两个相对的颜色(互补色)都是可以组成调和的色组。(互补色)都是可以组成调和的色组。三色调和三色调和凡是在色相环中构成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凡是在色相环中构成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色是调和的色相。也可将这些角形的三个色是调和的色相。也可将这些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或任意不等边三角形使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或任意不等边三角形使其三点在图中自由转动,可找到无限个调其三点在图中自由转动,可找到无限个调和色组。和色组。四色调和四色调和凡是在色相环中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凡是在色相环中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色是调和的色组,如果采用梯形或不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