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竞赛题有答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1547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竞赛题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态变化竞赛题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竞赛题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竞赛题有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物态变化竞赛题物态变化竞赛题 一选择题 1. 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 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 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 ,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 厚的一层“白雪” ,如图 1 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 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 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 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 D、油层覆盖

2、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3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 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4、如图所示的 4 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5.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的是 ( ) A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白气” B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 C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白气” D

3、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 6将小锅放入盛有水的大锅中构成双层锅熬胶,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是因为 ( ) A夹层中的水起了散热作用 B夹层中的水不善于传热 C夹层中的水吸收了很大部分热量D夹层中的水温度保持在 100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 100 7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利用摄氏温标或热力学温标表示。用摄氏温标表示为 20,用热力学温 标表示为 293K。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 1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大于 1K B 温度升高等于 1K C 温度升高小于 1K D 无法确定升高的值与 1K 大小的关系。A.冰凉的衣服晾

4、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图 1-_8.为了保护航天发射台的安全,发射台的下部往往有一个大水池。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州”五 号发射时,我们从电视实况转播中看到,火箭喷出的炽热气体使水池内冒出了大量“白气” ,你认 为这“白气”主要是 A 水受热汽化成大量水蒸汽 B 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 水被气流冲起的大量水花 D 水蒸汽遇冷凝华成的大量小冰晶 9.如图 3 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 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 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A、 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5、B、 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 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10.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11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和-78.5。如 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 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12.在炒花生或栗子时,通常要往锅里放一些

6、沙子(或粗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炒锅的温度更高 B使花生或栗子受热均匀且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时间过长 C让沙子(或粗盐)吸收一些水分,使花生或栗子更加干酥脆 D让沙子(或粗盐)吸收部分热量,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花生或栗子变焦 13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很多地区持续严重干旱,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多次人工降雨在空中 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 成雨滴,形成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凝固 B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升华 C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汽化 D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熔

7、化 14. 如果发生油锅起火现象,下列做法中最不应该的是( ) A.加一些冷油,降低温度 B.立刻盖上锅盖 C.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来灭火 D.将蔬菜倒入油锅内 二填空题 1. 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 ,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 ,其中 “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 和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由 于 的原因。 2. 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 ,这是因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 。3. 冬天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 ,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图 3 -_些“哈气”

8、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4.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 ,它的最低温度可达80,即使在暖天气温也 只有20,如果要在南极大陆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根据下表中的有关数据,你认为选择_ _来做温度计的测温物质较为合适。南极的空气十分干燥,素有“白色沙滇”之称,其原因是 _。1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冰固态水银固态酒精038.8117 5.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 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 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

9、13不变;当外 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 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_。当 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 25C 不变时,外界温度为_。 6. 干湿泡温度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 玻璃泡包着湿布,另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包着湿布。将其放在室内,不包湿布的温度计显示的 是 温度;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要比不包湿 布的温度计的读数 ;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湿度)越 。 7.在地球上,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到天空中,这些水蒸气又随着风 运动到别的地方,雪是当水蒸气遇到冷空

10、气,在天空中经 而来的固态降水。 三实验探究题 1.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 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 (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 (2)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冰的熔化规律是 ; 2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 14 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 15 所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 15 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选填 “小于” 、 “大于”或“等于” )1 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选填 “升高” 、 “降低”或“不变” ) ,

11、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 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四综合运用题 1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 “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 证路基的稳定,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热-_棒(中空的铁棒) ,如图7所示,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m深,里面灌有液氨。请解释热棒是如何解 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的。2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热油汀取暖器,如图8所示。当小明用力晃动这 台取暖器时,可以听到其内部发出了液体流动的声音。小明找出说明书仔细 阅读后得知,这种取暖器将电热管安装

12、在散热片腔体内的下部;在腔体内电 热管周围注有导热油;在控制电路中装有双金属温控元件,当油温达到调定 温度时,温控元件会自行断开电源;在使用注意事项中特别强调这种取暖器 不能倒置或侧卧使用。请回答: (1)为什么用油做导热物质而不用水? (2)取暖器内部发出了液体流动的声音,说明油没有装满,这是为什么?(3)为什么强调不能上下倒置或放倒后通电加热?3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 。市面上的“足疗” 、体育场 上的“蜡浴” ,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 减轻。请问“蜡浴”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4.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

13、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 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 了这个技术问题。 (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图6)是由什么组成 的?它是怎样形成的?(2)分析“大水池”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5.5.下图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哪个房间的气温比较高。说明理由。6.6.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 ,于是他打开暖风, 很快就能除掉“哈气” ;夏天,在下大雨后,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 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

14、收到了相同 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7、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只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他的示数是 4,82时的示数为 80。仔细观察,他的刻度是均匀的。 (1)请以 x 表示任意温度时这只温度计的示数,以 y 表示这时的实际温度,导出用 x 表示 y 的公-_式。 (2)这只温度计的示数为 26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3)在什么温度时,这只温度计的温度等于实际温度。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选项 B 正 确。 2、答案:D 解析: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

15、的原因是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选项 D 正确。3、答案:B 解析: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 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选项 B 正确。 4、答案:C 解析 A 图中冰凉的衣服晾干属于蒸发过程,吸热;B 图中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过 程,吸热;C 图中冬天窗玻璃上的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属于液化, 放热;D 图中用干 手器将手烘干属于蒸发过程,吸热;所以属于放热过程的是图 C。 5、答案:B 解析: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白气”, “白气”是 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

16、;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这些小 冰花是房间内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白气”, “白气”是空气中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选项 B。 6、答案:D 解析:夹层中的水沸腾,温度保持在 100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 100,从 而使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选项 D 正确。 7、答案:B 解析:热力学温标中的 1K 等于摄氏温标中的 1。 8、答案:B 解析:炽热气体使水池内冒出的大量“白气”主要是水池内的水受热汽化成大量 水蒸汽,水

17、蒸汽上升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珠,选项 B 正确。 9、答案:A 解析: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内的水先达到沸点沸腾,而后 甲容器上方气压增大,甲容器内的水沸点升高(超过 100) ,甲容器内的水不沸腾,而乙试管内 的水温度超过沸点(100) ,开始沸腾,所以选项 A 正确。 10、答案:D 解析: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是干冰升华吸热,天热时向地上洒 水会感到凉快是汽化吸热,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是汽化吸热。熔化吸热是固体熔 化变成液体,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利用了熔化吸热,所以选项 D 正确。 11、答案:C 解析: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

18、度先下降到-78.5,首先达到二氧化碳的 液化点,所以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12、答案:B 解析:由于沙子(或粗盐)成碎粒,使花生或栗子受热均匀且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 时间过长,选项 B 正确。 13、答案:D 解析: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凝华,选项 AB 错误;小冰粒在 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熔化,选项 C 错误 D 正确。 14、答案:C 解析:若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则冷水密度大于油,下沉遇热沸腾,迫使燃烧的 油飞出,可能烫伤人或引起火灾,所以如果发生油锅起火现象,不能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来灭火。 该题选项为 C。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 答案:凝华 液化 冰棒熔

19、化吸热 解析: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 , “粉”是水蒸气凝华现象。剥开包装 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 , “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由于冰棒熔化-_吸热的原因。 2.答案:.熔点较低 解析: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熔点较低,便于雪的熔化。 3.答案:.冬天,对着玻璃吹暖风使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汽化;或开冷风也行,在玻璃前壁形成一层 冷气膜,使水蒸气不能在玻璃上液化。 4.答案:酒精 南极低温寒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造成的 解析:由于南极的最低温度可达80,低于固态水银的熔点,所以只能选择酒精来做温度计的 测温物质较为合适。 5.答案:67 -3解析:

20、由=,解得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 t=67。16 1618toooC CC 13 1323toooC CC 由=,解得外界温度 t=-3。6725 25toooCC C 6713 1323ooooCC CC 6答案:室内(空气) 吸热 小 小 解析:不包湿布的温度计显示的是空气温度;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热,蒸发有制冷作用,使周围 空气温度降低,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要比不包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小;两个温度计的 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蒸发得快,空气的水蒸气含量(湿度)越小。 7.答案:凝华 解析:雪是当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在天空中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 3、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 1.答案:(1)温度计

21、 (2)0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答案热胀冷缩;97;小于;不变;液化。 四、综合运用题四、综合运用题 1答案: (1)路基温度升高,液态氨吸热汽化,上升到热棒的上端; (2)气态氨通过铁质外壳向温度较低的大气放热,液化变成液态氨; (3)液态氨沉入棒底。如此反复,不断将地下的热量传递到大气中,确保路基处于冰冻状态 而不熔化,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2答案: (1)油是绝缘体,使用较安全。 (2)加热时油体积要膨胀,若腔体内注满油,易胀坏腔体,引起事故。 (3)避免电热管露出油面,在这种情况下,通电加热有可能导致电热管处于油面以上的部分 由于温度过高而损坏。 3.解析: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会

22、发生凝固现象,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人体吸热后,加 快血液流动。 4.解析:(1)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小水珠组成的,它是由水池里的水汽化后又降温液化成小水珠 飘浮在空中形成的。 (2)高温的火焰喷到水中,水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从而起到保护发射台的作用。水还直到减 震的效果,这也是一项保护作用。 5.5.解析:解析:乙房间的气温较高,两个壶中的水都在沸腾,壶嘴一定都在喷出水蒸气,但甲壶嘴上方 的“白气“很多,说明水蒸气遇到了较冷空气液化了很多小水滴。而乙壶喷出的水蒸气很少液化,-_说明乙房间温度较高。 6.6.解析:解析:水蒸汽遇冷才能凝结成效水珠形成“哈气” ,司机采取的措施都是从抑制气体液化的

23、条件 入手的。 在冬季,司机用暖风提高风挡玻璃的温度,使水蒸气不能再风挡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气” 。 在夏季下大雨时,车外温度较低,关闭车窗后,车内温度较高,风挡玻璃的温度较低. 车内水接 汽在风挡玻璃上遇冷可以凝结形成“哈气” ;此时打开空调制冷,使车内温度低于风挡玻璃的温度, 车内水蒸气不能在风挡玻璃上液化,从而起到预防“哈气”产生的作用。 7.解析:解析:(1)因为刻度是均匀的,所以温度计每增加相同的示数时,实际温度的增加也是相同的, 根据这一点可以试探性地写出 yax(a 为某一常量) 。但是根据题中所述的实际情况,当 x0 时,y 不大可能也是 0,这时 yb,于是 y 和 x 的关系在形式上应为 yaxb 由于 x4时 y2,x80时,y82,把这两组数据分别代入式,得到4ab2 80ab82 解之得 a1.05 b2.21 即 y1.05x2.21 (2)将 x=26代人式得这只温度计的示数为 26时,实际温度是 y1.05x2.21=1.0526-2.21=25.09 (3)由 y=x 代人式得解出 x44.2 这表示,在 44.2时温度计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