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心灵 课件.ppt

上传人:guan****nli 文档编号:65047667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塑心灵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重塑心灵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塑心灵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塑心灵 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灵坊书系之心灵坊书系之重塑心灵重塑心灵华人世界影华人世界影响力最深远响力最深远的心灵导师的心灵导师 许宜铭许宜铭 著著觉觉醒醒 转转化化 成成长长 喜喜悦悦 最最适适合合自自我我分分析析的的 心心灵灵读读物物 重重 塑塑 心心 灵灵 在浩瀚无垠的世界中,本书给你提供了一份心灵地图,协助你探究心灵的奥秘、了解自己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协助你看清自我真实面貌。由此,你可以勇敢的面对自己生命的真相,重新编导自己的人生剧本,重新塑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精彩的自我。“心灵”究竟是什么?我们常常提及心灵,却无法具体认知心灵的现象,了解它对我们的人生有如何巨大的影响。事实上,心灵与我们非常贴近,如果能理解心灵的现

2、象及明白它与我们生命无可切割的联结,就会愿意对心灵做进一步的接触与探索,而不再觉得心灵的触及是如此困难与遥远。自我性格的形成与重塑自我价值感是学习而来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家庭价值观的呈现,因而检视自己、原生家庭,有助于改造自己,找出生命的动力,通过这样的察觉与改变历程,更能凸显生命的意义。“自我重塑”(self-reparenting)的动力必须来自于你自己。通过书中自我剖析的部分,你可以更进一步借着分析 自己与父母的互 动关 系来了解自 己。这是为了你自身的变革与成长,为了要重塑你既定的生命模式。阻碍自我能量展现的阻碍自我能量展现的十二个禁止令十二个禁止令 十二个禁止令禁止令(stoppe

3、r)形成的原因,是小时候我们从内在发出自然的需求、欲望或感情时,却受到父母长辈们的禁止,常常陷入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我们大约会在三到五岁时开始接受禁止令。禁止令的发生最初是父母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而形成的,因为孩子不了解生命里面存在着许多的不安和危险。十二个禁止令第一个禁止令是不要存在。孩童时期被体罚、羞辱、忽视时,会恨不得有个地洞可以钻下、希望自己消失。父母亲冷漠、不关心的态度会使你觉得自己的存在无足轻重。在心理上,父母亲给孩子最大的伤害就是漠视。十二个禁止令第二个禁令,不要当自己。由于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许,他们总是用自己理想中孩子应该表现的样子来评断你。为了得到父母的夸奖,你愈来愈远

4、离本来的自己,而成为父母所期待的样子。十二个禁止令不要亲近,是第三个禁止令。有些父母本身非常不善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肢体接触,如拥抱、亲吻。此外成人在焦虑状况下无心的呵斥,孩子可能诠释为“不要亲近”的信息。十二个禁止令第四个禁止令是“不要属于我们”。如果小时候父母比较偏心,而你刚好又不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那个人,你甚至曾经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长大之后,我们很难有归属感。在与别人的互动关系上总是格格不入。十二个禁止令不要长大,是第五个禁止令。有些父母很需要孩子需要他们,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才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有价值,所以,每次你要自己独立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被否定。十二个禁止令第

5、六个禁止令是“不要像个孩子”。在童年时期,每当你展现出活泼、好动的本性时,却遭到父母严厉的斥责与喝阻。我们会变得很难快乐起来,因为内在那个快乐的本质已经一点一滴地被扼杀了。十二个禁止令不要健康,这是第七个禁止令。当你身体健康时,父母很少关注你,当你身体不舒服时,他们就会对你特别好。你为了获得父母对你持续的关注,可能选择让自己成为一个体弱多病、欠缺生命活力的人。成长之后,尤其在人生面临困境时,各种病痛都会逐一浮现。十二个禁止令第八个禁止令是“不要正常”。小时候,当你表现正常时往往得不到父母照顾和关心,可每次你一歇斯底里时,你就会被关注。事实上,有许多孩子早就知道该如何“利用”自己的愤怒或情绪来控

6、制父母。十二个禁止令第九个禁止令是“不要成功”。在孩提 时期,当你很得意地完成了一件作品,得到的却是父母对你的批评与苛责 时,在潜意识中就会不自觉地去拒绝 生命中任何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当 然,这个部分是绝对无法用头脑觉察 到的。十二个禁止令不要重要,这是第十个禁止令。如果在长大的过程中,父母很少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也没有让我们了解我们对他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就可能会产生“不要重要”的禁止令。十二个禁止令不要思考,这是第十一个禁止令。也许在你小时候曾经非常好奇,可是当你在思考或发问时,却没有得到父母给你的鼓励和回应,于是,你渐渐地就陷入了这个“不要思考”的禁止令当中 十二个禁止令第十二

7、个禁止令是“不要感觉”。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里,几乎都认为情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些父母把情绪视为毒蛇猛兽,他们没有办法自然地接受孩子内心真实的情绪展现,所以每当孩子自由表达内在的感觉和需求时,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去扼杀或阻止孩子将真实的情绪流露出来。五种束缚自己的驱逐令五种束缚自己的驱逐令五种束缚自己的驱逐令有一个马车夫,驾着一匹神采飞扬的骏马肆意驰骋。有一天身后突然传来车主的口谕:“停!”马车夫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并不是主人。马车夫代表着我们的自我,而真正的主人是心灵,有时自我驱使我们去追求许多属于外缘的东西,或因童年时期体验产生的深刻烙痕,使我们一再陷溺在同样的应对模式中。五种束缚自己的驱逐令

8、驱迫令(driver)源起于童年时期,在与父母长辈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言语、情绪 举止、态度,使我们内心产生一种后天、非本能的驱迫性感受,即 我应该如何、如果不的话会怎么样。这些驱迫令如影随形使我们的内心时时感到紧张、焦虑和压迫,而无法享受自然愉悦的生活。五种束缚自己的驱逐令第一个影响我们的驱迫令是:“快一点!”有一些性格急切的父母常会催促孩子做什么都要快一点,孩子会敏锐地捕捉到这种信息中所蕴含的催逼性感觉,长大后内心会经常处于焦虑的状态,很难真正放松下来。五种束缚自己的驱逐令第二个驱迫令是:“要更努力!”要求完美、成就导向的父母从小总给孩子一个信息,你做得还不够,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你会总

9、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够,会不断地追逐成就感来建立自我价值,很难让自己停下来,充分去享受那种完成事情的成就感与自我满足感,很难欣赏自己。五种束缚自己的驱逐令第三个驱迫令是:“要坚强!”有些父母常对孩子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好汉打落牙要和血吞”这样的话。你的自我防御性会变得很强,你会很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弱点;当你感觉悲伤和无助时,很难对人求援或倾诉。五种束缚自己的驱逐令第四个驱迫令是:“要完美!”对孩子的要求比较挑剔、严格的父母经常很容易就挑出你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你会不断为自己的表现打分数,经常自责,并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五种束缚自己的驱逐令第五个影响我们的驱迫令是:“取悦别人”有些人会不断地表现出

10、自己可爱、善良 讨人喜爱的一面,尽量使周遭的每一个人感到高兴。这个驱迫令最主要形成的原因,来自于情感上比较匮乏、需要支持的父母,比如说:在离婚、单亲、丧偶的家庭。影响我们的七种负面影响我们的七种负面人格特质人格特质影响我们的七种负面人格特质在孩提时期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将在我们今后人生自我概念的建构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觉察你的人生剧本是如何形塑的,为了不让负面的影响延续下去,去理清影响自我概念的负面因子很重要。影响我们的七种负面人格特质第一个对我们影响很深的特质是:“过度批判的父母”。这类父母经常会使用全面性否定的话语指责孩子所犯的错误。孩子心中会有很深的自卑感和罪恶感,并且否定自己。

11、影响我们的七种负面人格特质第二个影响我们的特质是:“过度保护与过度干涉的父母。”这类父母经常会剥夺孩子独立学习、探索周围事物的能力。孩子长大后在面对问题或困难时感到退怯、无助、没有主见。影响我们的七种负面人格特质第三个影响我们的负面特质是:“首尾不一致、缺乏一贯性的父母。”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管教方式经常朝令夕改、缺乏一贯性的原则,使得孩子无所适从。长期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经常处于焦虑不安、困惑和矛盾的情绪里,他们对人无法信任、疑心病重,并且特别喜欢去探索别人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影响我们的七种负面人格特质第四个影响我们的负面特质是:“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父母。”小时候我们经常从父母那儿

12、接收到所谓的“双重信息”,比如说:父母常常告诉你做人要诚实,结果自己却经常说谎。这样往往会造成孩子心中极大的困惑和混淆,也会成为一个言行不一的人。影响我们的七种负面人格特质第五个影响我们的负面特质是:“不关心孩子、放牛吃草的父母。”仔细地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跟父母之间的距离一直很遥远,你的父母很少给你情感上的支持和回应,他们很少注意到你内在真正的感受和需求。长大后我们会很难对人有正面的回馈与表达。影响我们的七种负面人格特质第六个影响我们的负面特质是:“理论家型的父母。”有些父母很会讲道理,与孩子互动及表达关心的方式就是说理或说教,却很少对孩子表达自己内在的感情和关心。而当内心一再累积愤怒

13、造成反动时,孩子会变得比较容易走极端,做事情时会比较叛逆并缺少弹性。影响我们的七种负面人格特质第七个影响我们的负面特质是:“情感匮乏的父母。”这类父母通常因为自己的婚姻不幸,反而需要孩子来照顾他们情感上的需求。许多代理父亲、代理母亲的孩子便是在这样的家庭中训练出他们善解人意、过度敏感的人格特质。我们会理不清自己情感上的界线,常常将别人的问题往自己身上揽,但对自己的感觉和需求却往往视而不见。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第一个我们常玩的心理游戏是:“是的可是”。总是有一些比较热心帮助别人的人,会一再地掉入救援者这种心理游戏中,并一再地上钩。被这个心理游戏困住的人,可能在童

14、年时期就已经学会不断用牺牲者的角色,得到父母的注意和帮助,这样的人一直让自己扮演牺牲者,以吸引喜欢拯救别人的人出现。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第二个我们常玩的心理游戏是:“都是你害的!”经常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必须一个人承担责任时,他的内心会有巨大的担心和恐惧,因此他会纵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去玩这个心理游戏,而到最后却又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只因为这样子他可以不必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第三个我们常玩的心理游戏是:“挑拨离间”。一个喜欢挑拨离间的人,他的内在是很需要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很可能在他童年的时候父母就经常鼓励他玩打小报告的游戏,以至于在往后的人生里,他就会不断地用这种挑

15、拨离间的方式来建立自己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第四个我们常玩的心理游戏是:NIGYSOB(Now I got you son of bitch)我将它翻译为:“终于给我逮到了,你这狗娘养的!”会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一般来讲他童年时期的愤怒受到压抑、否定。在他的价值观和心里深处,一直认为愤怒是不好的,因此很害怕与他人有冲突。所以他通常会累积许多次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当内心积压许多无法对人表达出来的愤怒或不满的情绪,到了最后忍无可忍时终于一次爆发出来。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第五个心理游戏是:“官兵捉强盗”。这个心理游戏的玩法是你想做某件事时,心中隐约知道别人不认同,你明明知道自己做

16、某些事情会让身边那些爱你、关心你的人失望、伤心,可是你仍然会忍不住偷偷地做。当我们终于被身边心爱的人逮到的时候,会陷入强烈的自责、悔恨或是“我总是让爱我的人受伤”的念头中而无法自拔。最后通常会出现两种极端不同的结局:一种是将全部的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另一种则是将所有的过错都推给别人。事实上,只有真实地面对自己,坦诚面对自己的需求,才是唯一能终止这个心理游戏的方法。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第六个我们常玩的心理游戏是:“挑衅”。这个心理游戏的玩法是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觉,而用一些肢体语言或双重信息向对方传达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第七个我们常玩的心理游戏是:“法庭”。当冲突或挑衅发生时,当

17、事者会试图去找一个类似法官的人来评断,通过权威者或更多人的力量来支持自己的立场,他认为自己本身并不足以表达内在那股受委屈或不舒服的感受,他总是需要借由更多人的力量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第八个我们常玩的心理游戏是:“捕熊者”。捕熊者在要捕熊之前设下许多陷阱,用熊爱吃的食物引诱熊上钩。玩这个“捕熊者”的游戏的人,在小的时候父母只允许他表现出好的一面,对于不好的部分都一律否定。当他长大之后,会觉得只要一表现出负面的自己就不会被爱、被喜欢,会很敏感地察觉到别人对他的期待和需求,而不允许自己真实的情绪或情感流露出来。这个猎人是很深沉的,对自我的自尊心、自我价值感低落,他不敢直接表达真实的自

18、我。真实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是心跟心的交会,所以你必须先掌握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目前心里的感觉与需求,才能进一步体会他人的心;接下来是“表达与展现”,因时、因地、因人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光是察觉与表达只是单向的呼叫,还必须加上“倾听、同理”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童年时期我们与父母每一天的相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而那一些被我们称做“制约”的东西就这样进入我们的生命里面,因此,有许多能力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被剥夺了。人生概念人生概念人生概念到了六周岁的时候,内在孩童属于直觉的部分已经帮你选好了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好方式。所以在你六岁时,人生剧本的大纲就已经决定好了。人生概

19、念“人生概念”与“心灵能量分布状况”是早在你十二三岁时就已经决定的,往后的日子里你继续地演练、彩排,在你尚未正式登场前,你将自己的这个角色不断地彩排、一再地演练,直到你十七八岁剧本完成时,你才开始正式粉墨登场 人生概念 除非是你在人生剧本这一幕幕的演出当中,有所谓的“巅峰体验”(Peak Level),否则,你的人生就这样一再地重复扮演脚本上早已设定好的角色,直到你的生命结束为止。许宜铭心灵三部曲许宜铭心灵三部曲北京心灵坊出品北京心灵坊出品当当网有售:http:/ 博客连载:http:/ 或发短信15011233455与我们联系,如果需要心灵成长类的资讯,请写明“订阅”,或登陆北京心灵坊网站:注册,我们会把最新资讯提供给您。如果您希望对我们机构有更多的了解,请致电:(010)63240143(编辑部)(010)68625649(发行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方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