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六年级《凡卡》一课的同课异构.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460761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六年级《凡卡》一课的同课异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评六年级《凡卡》一课的同课异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评六年级《凡卡》一课的同课异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六年级《凡卡》一课的同课异构.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评六年级凡卡一课的同课异构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面对充满灵性的儿童,我 们的课堂教学显得那样苍白!虽然我们都充分认识到追求语文教 学有效性的重要性,但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犹如明亮的灯塔,我 们教学的航船如何才能驶向光明的此岸呢?今天我有幸地听了 我们六年级何老师和滕老师同课异构凡卡一课,感受颇深, 主要从以下两大亮点谈谈自己的感受:一、找准“切入点”,让课堂明晰起来。一节成功的课必有一条清晰的课堂教学主线。而找准“切入 点”,引出教学主线,就能让课堂明晰起来。凡卡是一篇传统 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 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制度的黑暗。两位教师能对冗

2、 长的课文内容进行聚焦,理线,并找准“切入点”,让整个课堂 教学流程非常明晰。如:何老师从凡卡写信过程的三次“叹气”切入,先找出含 有叹气的三个句子,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教师语言铺垫,引导学 生说说“你从九岁的凡卡写一封信却叹了三次气,你读出了什 么? ”有的说读出“凡卡有很多烦恼,生活的很苦有的说读 出“凡卡在莫斯科学徒生活很悲惨。”接着何老师就顺势,自然 地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信的内容的环节,以“哪些地方最能表达凡 卡在城里学徒生活的悲惨? ”这一问题贯穿教学,指导学生认真 研读第8、1 0、1 5自然段,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在根 据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通过对重点段落 扣

3、住词句的分析,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读懂课文,体会情感, 并通过朗读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课堂教学流程非常清晰、明 朗。滕老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语言过渡:“在我 们的眼中,凡卡的学徒生活是非常悲惨的,那么,课文中的哪句 话最直接表达凡卡内心深处痛苦的呐喊?引导学生找出“我的生 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句话,并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 提出质疑:“为什么凡卡说自己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 如? ”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入对第8、1 5自然段的研读。从“挨 打、挨饿、睡不好”三个方面让学生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并在 每个局部学完后扣读“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形 成了一咏三叹的艺

4、术效果,整个教学主线非常清晰,教学结构严 谨。二、巧抓“训练点”,让课堂充实起来。“简约大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也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 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以文本为依托,找准训练点,让 学生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练笔训练?何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凡卡的悲惨学徒生活后,引读这句话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 叫指望? “有的说:“指望就是对生活的希望。”有的说:“在这 里的指望是对生活的期盼、期待。”接着教师就捕捉住文本中“言 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凡卡从乡下来到大城市莫斯科当学徒,他曾指望

5、曾指望还曾指望一”有的学生这样写:凡卡曾指望自己从乡下到大城市当学徒, 好好学本领,将来有一技之长好养家糊口;他曾指望到大城市挣 到许多钱,以后把爷爷接到大城市安度晚年;他还指望自己把手 艺学好,以后收几个穷人当徒弟,让更多的穷人也过上幸福的生 活。这种补白训练,让学生真正走进故事当中,走进凡卡的内心, 感受凡卡心中的这份美好的期盼。这美好的愿望基调是“乐”, 而凡卡的现实生活却是悲惨的,基调是“苦”的,以“乐”衬托 “苦”更进一步说明凡卡命运的悲惨,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对凡卡 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黑暗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这样有效地 训练,不但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阅读的主动性,而且充实了课堂。滕老师

6、在引导学生感悟凡卡的悲惨学徒生活以及内心呼喊 爷爷带他回乡下的强烈欲望后,安排了一个填写小诗的训练。当学生对凡卡悲惨生活的研读后,他们对凡卡的同情油然而 生。滕老师能捕捉这情感的蓄积点,安排了这样的练笔训练,巩 固了课文内容,升华了情感。缺乏:1、何老师引导学生练笔时,当学生练笔偏离主题时,教师 应该捕捉教学的生成点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从写得不好到写 得有进步,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2、滕老师的练笔设计以填写小诗的方式,显得“框架”太 多,束缚了学生的思路。教师或许出于对学生可能“无话可写” 的担忧而进行了过多过细的提示,致使学生几乎被“框架”束缚,“作品”雷同,原地踏步,也就很难有“创意”。薛法根老师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的言语 训练活动必须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开展,而不是已有水平的 简单重复。”所以,课堂练笔也要追求有效。我想,这就需要我 们每一个教师的努力,深入研读文本,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找 准练笔的有效训练点,让学生自由表达。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崇尚“简约为美,高效为旨”,让学 生在语文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津津有味地读,兴致勃勃地说, 快快乐乐地写,扎扎实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有效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