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458847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闲暇之余,老师们感慨较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开展,如今 学生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君不见:与老师“顶牛”的现象多了; “反 其道而行之”的行为也增多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成了教师工作顺利 进行的“拦路石”。一、逆反心理的界定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 抵触情绪(如我们常见到学生当众顶撞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 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 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尊从(或抗拒)。逆反心理是集 正确逆反与错误逆反于一体,逆反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是 人们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其实什么事情都可一

2、分为二地看待,逆反心理也是如此,有一那么 成功利用逆反心理做活广告的轶事对我们不无启发。某酒厂在闹市处 设一酒坛,上写“不准往里看”的字样,过往的行人偏往酒坛里看, 这一看,就闻到了酒的醇香,进而将注意力转到“这是什么酒?哪个 酒厂酿造”的思路上来。这比“请闻我们厂的酒”的广告效果要好得 多。逆反心理现象,是每个人心理开展的必要、重要的过程。总体上 看它是一种抵触性的心理倾向,但严格意义上可还分积极意义和消极 意义两种情况,区别的关键就是看具有逆反心理的行为意向是否有利 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可是大多数读者却采取 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由此可见,逆反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很有趣的心

3、理现象,要是能巧妙加以利用,它可以产生有益的、积极的影响。老 师应该抓住逆反心理的这一特点,大胆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厌学、令老师头疼的学生并不少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完 全可以采用“激将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探究,从而调 动学习的积极性,化“逆反”为“上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注意方法,把握教育时机。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个别学生 要采取耐心说服的方式,采用谈话、谈心的方法,尽量减少严厉批评 的次数。谈话、谈心也尽量不在办公室,找个僻静之处,师生坐下来 谈心交换思想。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又能消除师

4、生间的敌 对心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可根据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暗示、 点拨、侧击、提醒、警示、谈心、批评,可以从暗示开始,效果不佳, 再逐步升级,当学生意识到了就适可而止。对个别学生的缺点,教师 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任何人都有缺点,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 个别学生只不过是缺点多了些。任何人都有优点,没有优点的人也是 不存在的,个别同学的优点只不过是有待于我们去发现而已。所以, 老师对个别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应该胸怀宽阔的去包容,时间一长,这 些学生就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了。包容只是对学生缺点和小错误而 言,而对学生的较严重的错误,必须批评教育,这是教师的职责。批 评教育

5、中要包含宽容,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决不能“没完没了”。 学生认识到错误了,就要适可而止。宽容之心表达着老师的涵养和肚 量。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切记不可火上浇油。当 学生正处在情绪激动时,教师要先稳定学生的情绪。学生发火并有攻 击性语言时,教师可先退一步。“冷处理”“软着陆”是消除学生逆反 心理的最正确方式。另外,教师在与学生谈心解决思想问题的时候,要 认真观察,选择学生心情最好的时候,这样才容易切入主题,学生才 能欣然接受老师的教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逆反心理很多时候是教育的“绊脚石”,但只要老师擦亮慧眼,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就一定能轻松智对逆反心理,取

6、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于集体各项实践、班级舆论导向和健康人格的形成等。二、逆反心理的成因(一)主观因素人的心理现象依赖于主体与周围客观条件的对立统一,最终要通 过主体活动表现出来。就逆反心理而言,就是在客观环境要求与主观 需要、情感、认识不相符合时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反映出主体对客 观的强烈抵触情绪。逆反心理的表现,就是在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 要相违背时所出现的心理现象。1 .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 兴旺,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 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 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开展

7、。尤其是在接触 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 是青少年思维的开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 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2 .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 性征越创造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 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 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 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 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 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 和成

8、人感意向驱散了。3 .青少年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开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 和心理的开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 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青少年在心理学认知发 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缺乏,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 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 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 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 指点、提醒、催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 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二)客观因素。1 .家庭

9、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 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 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 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 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 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 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 生抵触,在情绪上出现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父母管教子女往往 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 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

10、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希望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 企图让孩子按自己的设想去生活。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对抗行为在所难 免。对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 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2 .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 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 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 离和方法上的不当。具体来说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为完 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教

11、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正确、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 式的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 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 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 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 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 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一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 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 道而行之。3 .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晌同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在众多同辈群体中, 青少年受

12、同辈群体的影响最突出,对同辈群体的依赖最明显。这是因 为在青少年同辈中,青少年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 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 能到达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青少年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 为倾向那么对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的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比方在青 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就会对一些青少年 在心理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 仿性,容易导致其逆反心理形成。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 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4 .群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群众传播事业的开展,群众传播媒

13、体对青 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 途径,而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群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 作上因着力群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 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 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 由于群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 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 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三、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要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尤其要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

14、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认。1 .加强教育者指导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被教育者。从形式上看, 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 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或目标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长和 开展,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种相 互依存的关系,被教育者需要我们的指导,教育者教育指导的作用又 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开展能力方面实现。正 确解决这一关系及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 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 索,敬业工作尊重青少年。进而才会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 消除逆反心理。2 .

15、加强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无论是心理 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 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 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 感魅力。对于生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 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体会,学生们的 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 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 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

16、消除了。3 .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或者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积极的 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那么是一种动摇力量。为此,加强对同辈 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 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 者有效控制和指导,那么更是必要的。4 .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 化现象和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常常是因 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 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 把

17、它提出来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 帮助青少年建构正确的认知,防止盲目的追随。这也可预防、消除逆 反心理。5 .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常言道:良药苦口 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 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 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 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 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 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 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

18、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 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 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啻是个好方法。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呢?1 .爱心和尊重是应对“逆反心理”的前提要想消除或预防逆反心理,爱心和尊重是前提。“尊重学生,并 不能取代教育本身,但剥夺了对学生的尊重,就谈不上任何教育。”“实话实说”节目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书中写到:他喜欢语文, 是因为语文老师对他好,语文老师常对他的作文大加赞赏(后来他知 道自己当时的作文只不过是套路而已),语文老师写给他的评语是:“该生至今未发现任何缺点。”可是崔永元的数学老师却以此为把柄, 咬着牙说;“听说你红得发紫,这回我

19、要给你正正颜色。”崔永元后来 的日子可想而知。他的这位数学老师不懂得学生的自信心是夸出来 的,反而说一些打击崔永元的话,更严重的是有一次使崔永元当众蒙 羞,从此,崔永元对数学有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绩一落千丈,甚至 到如今对数学还畏惧不已,称数学为“疮疤”、“泪痕”。这个典型事例有力地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大,正 确的教育方式关系学生的一生幸福。正如刘良华教授所说:“一个人 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他的这一生就基本上没有 希望。”“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能够对学 生的成长发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的,往往是那些:善于鼓励、赏识、 宽容学生的老师。”爱心是教育的

20、真谛,而尊重那么是教育的底线。我 们都应向崔永元的语文老师、席慕容的数学老师学习,多一些关爱与 宽容,让学生在关爱与尊重中找到快乐的源泉。2 .以赏识教育为中心,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化解学生潜在的逆反 心理“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要加大对学生的赏识教育,与学生在情 感上进行耐心地交流,及时了解其想法,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过:“中国人是最小气的,大局部 人都把自己收入的40%存入银行,不舍得花。但最小气的还不是把钱 存入银行,而是很吝啬把表扬的话送给别人。”因此,及时大方 地赏识、表扬学生非常重要,它像一个“法宝”,是教师教育学生的 关键。老师要在平时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

21、光点,并以此为契机,采取多 种形式与学生交流。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可以春风化雨,而不是疾言 厉色。多从小处入手,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在全班同学面前 多表杨。我班有个学生成绩落后,个性较固执,但我发现他值日做得 特别好,就经常在全班表扬他,在不断的赏识激励中,他从未出现过 顶撞老师、破坏班风的行为,而且成绩越来越有进步。我采用赏识激 励的方法,“征服” 了不少看似“棘手”的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以感情来赢得感情,以心灵来感受心灵”, 只有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人格的丰碑铸进学生的心灵中,才 能到达无往不胜的境界。3 .揣摩心理规律,发挥逆反心理的正效应,智慧应对“逆反心理”。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还需要智慧。每个 老师都要善于巧用心理战术,合理地采用“激将法”,激发学生的潜 能,以智取胜。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