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监视和技术管理之探索.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456561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监视和技术管理之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工程质量监视和技术管理之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监视和技术管理之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监视和技术管理之探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工程质量监视和技术管理之探索工程质量监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各级质监 站在监视过程中不断提高、强化技术管理的工作,通过建立 技术管理制度,完善监视检测技术手段,提高监视人员业务 素质,加强技术理论研究和总结,建设信息化管理,促进了 工程质量监视工作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工 程质量监视工作也必须不断的改革和深化。加强工程质量监 视技术管理,是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监视管理水平的必然要 求,是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视效率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表达。为了进一步加强单县工 程质量监视技术管理工作,针对近年来工程质量监视技术管 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单县工程质

2、量监视管理工作再上新 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1、准确定位,明确职责每项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要认真做好“角色 定位”使能力与岗位相配套,使岗位与责任相对接。质量监 视工作的定位就是受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实施工程质量监视, 是政府监管职能在工程质量管理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真正 把好工程质量关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工程 质量的监视力度,充分发挥工程质量监视机构在工程建设中 的作用,提高工程质量监视机构不可替代的地位,才能有效 的保证工程质量。而技术工作在质量监视过程中的重要性是 不言而喻的。质量监视技术是工程技术的一个专业化的内容, 是我们质量监视工作内容中的工作方

3、法、工作技能的具体化。 所以工程质量监视工作其实就是一项技术管理,而担负这项工作的人员就应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切实的履行好工作职 责。2、通过树立技术权威性,不断增强执法权威性如何在监管工作岗位上竖权威,有权威,表达权威是我 们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更多时候,我们应该自己创造 权威,只要工作职责履行的好,技术权威性高,我们的执法 权威自然而然的就能得到增强。如何树立权威性呢?那就首 先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面对各种 新知识、新事物的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新 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去把握、去解决。 要继续分阶段、分层次地抓好培训工作,使监管人员能

4、够好 掌握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并能够自觉、准确地贯彻执行。 要从加强工程质量监视人员的规程、规范、标准的培训入手, 提高监视人员业务素质。我们不仅要面向监视层面和管理层面,更要面向一线操 作层面,实现技术培训的制度化、培训内容的多样化,并采 取定期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培训考核和现场检查相结合, 集中培训、调研学习交流相结合,敦促和引导参与工程建设 的各方不断提高遵守有关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 标准的意识和自觉性,使他们明确各自在工程质量上应当担 负的责任和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知法守法意识和质量意识, 不断夯实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常抓不懈,把质量监视 技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我们的权

5、威性通过一系列的培训 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得以进一步表达。3、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完善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工程技术标准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 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要继续分层次对工程 建设各方主体开展强制性标准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掌握标准、 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发现一起,纠 正一起,处理一起。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严格 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厉查处。要把健全和完善建设各方主体 工程质量技术保证体系作为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建立 健全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技术管理控制机制,敦促施工单位 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内部控制标准,使 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在科

6、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根 底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一流的工程质量”为目 标,以深化监视模式改革为主线,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监视技 术水平,要科学把握和遵循工程质量监视技术管理工作规律, 针对工程质量监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建 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工程质量水平持续稳 步提高,为确保工程构造安全和使用功能质量,求真务实, 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加强协调,狠抓落实;要提高工程质 量监视资料审核的效率。4、创新技术监管手段,改善监视方式方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强有力支持下, 我们已由眼看、手摸、锤敲转变为运用现代科学仪器开展质 量监管。我们要加快

7、发展工程质量监视系统信息化建设,确 保准确、及时、高效地提供信息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断强化工程质量信息和重大事项上报制度,是省建设厅及 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各地区的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和质量发 展趋势的重要途径。要逐步健全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视管理 信息系统,建立质量信息反应制度,实现全省联网,通过质 量监视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数据共享,提升工程质量监管 的水平和工作效率。5、依靠科技进步,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技术措施的研究,依靠科技进 步,针对目前影响工程质量的技术问题和薄弱环节,组织攻 关,要有所突破、有所前进。全省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出台了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方法和

8、制度,要继续深化质量通病 的综合治理。对住宅工程现场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 备加强监视抽查,强化对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前的室内环境质 量检测工作的监视。要采取举办专题讲座,优化治理措施, 列入巡查重点,强化工程监控,召开现场观摩会,采用现代 技术,组织技术攻关等措施,通过工程质量过程监视和竣工 验收备案把关等手段,治理工程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水 平。6、提高技术工作质量,确保工程验收资料的准确性和 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和工程检测报告全面记录了工程质 量控制的全过程,也是明确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使工程质量 具有溯源性的重要手段,是认定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强化对检测机构的监视检查

9、,采取有效措施规范 质量检测行为,严肃查处出具虚假报告等不良行为,真正做 到重要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直接进入数据系统,减少人为 因素,确保工程质量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利用现代 网络技术,查询检测结果,实施对检测行为的实时监视,进 一步健全完善检测机构数据库管理,将检测机构的不良行为 记入数据库,定期公布并作为对检测机构考核的依据。积极推广应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验收系统软件,促 进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的规范化,要通过建立同步检查制,监 视复核制,保证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的准确性。要通过密码管 理制、见证取样制、试件留置制、监视抽测制的行政措施和 数据自动采集、检测系统软件的技术手段,使施工单位的工

10、程质量验收资料中的复验报告和检测机构检测系统中的检 测报告由工程质量监视站开展自动监控、自动比对,保证验 收资料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7、加强监视档案的管理工程质量监视档案是质监事业发展的历史记录,是一种 不可再生的资源,是质量终生责任制中极其重要的全过程的 详实记录,是工程质量优劣与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在建设 施工、监理过程和质量监视中间检查、质量评定、工程缺陷 责任期及竣工验收的重要资料。要从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 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日常质监工作一并部署,一并落实。 质监档案的开发利用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落脚点,边建档、 边开发、边利用,努力服务于质量监视的中心工作。要不断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

11、建设。为提高档案查找的效 率,除编制文件档案归档目录、发文聚集、监视档案案卷目 录、全引目录等检索工具外,要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逐步实行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建立起了多途径、高效率的档案检索和查询体系。8、重视工程质量投诉工作工程质量投诉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加强工程质量 投诉处理是建设领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按照 国务院第431号令信访条例的规定,规范对工程质量投 诉的处理,牢固树立为民着想的服务意识,敦促责任单位妥 善处理好质量缺陷,建立工程质量信用档案,将建设过程中 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使用后投诉处理等情况开展记 录并向社会公布,并将投诉处理和不良行为记录挂钩,加大 对不良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投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