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2年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451881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22年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2年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22年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2022年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 .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 位置上。3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均会导致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C. 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

2、.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2.某同学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将少量的酵母菌混入适量的面粉揉成光滑面粉团后均等分装在2个洁净的塑料袋中,一组充满空气(甲组),一组则排净空气(乙组),扎紧袋口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20-30min。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B.该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C.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也会产生酒精D.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3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率都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B.年龄金字塔

3、底部的大小代表种群中最年轻年龄组的个体数C.出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时,其性比率为1:14 .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搭配植物可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D.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低于农田5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内质网上的核

4、糖体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6 .如图所示为M基因控制物质C的合成以及物质C形成特定空间结构的物质D的流程图解。下列相关叙述,M基因=1正确的是()物质糠(分滂蛋白) 樊蜉研J力01与做ft物质面物质cA.图中过程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种类较多的是过程B.基因转录得到的产物均可直接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控制模板C.组成物质C的氨基酸数与组成M基因的核昔酸数的比值大于1/6D.图中经过过程形成物质D时需依次经过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加工与修饰7 .现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鱼种群数量变化,并建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种群的;

5、I大于1,则可判断该种群以“J”型曲线增长8 .若种群的增长率小于1,则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C.若种群增长符合“S”型曲线,则种群数量一定不会超过K值D.若误将重捕个体中未标记个体记作标记个体,则估算的种群数量会偏小8. (10分)如下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 白眼;| ,S:(|(ACAi(KTAC- AtiTG ;CA(iKKCAGTGTicXiATG - TCAC ;GTCACXiA. 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B.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核糖核昔酸C.基因片段中有5种碱基,8种核昔酸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就会引起生物性

6、状的改变二、非选择题9. (10分)通过基因工程研制的某新型基因治疗药物,其本质是利用腺病毒和人P53基因(抑癌基因)拼装得到的重 组病毒。人的P53蛋白可对癌变前的DNA损伤进行修复,使其恢复正常,或诱导其进入休眠状态或细胞凋亡,阻止 细胞癌变。该药物的载体采用第一代人5型腺病毒,其致病力很弱,其基因不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无遗传毒 性;载体经基因工程改造后,只对细胞实施一次感染,不能复制,不会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药物的生产中,为了获得更高的安全性能,在载体一般应具备的条件中,科学家选择性地放弃了一般载体都应该具有的(在“能自我复制”“有多个限制性酶切位点”“在宿主细胞中能稳

7、定保存”中选答)。检测P53基因基因是否插入到染色体上,可从分子水平上检测,方法是。(2)如果要获取人类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53,可以采取的方法通常包括 和人工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的 大量扩增则可以采用 技术,该技术中需使用一种特殊的酶是(3)如果要获得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则胚胎干细胞可来源于 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原始性腺,也可以通过技术得到重组细胞后再进行相应处理获得。在培养液中加入,如牛黄酸 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了有效的 手段。10. (14分)在家蚕遗传中,幼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茧的黄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

8、性状,用D、d和B、b分别表示幼蚕体色和茧色的等位基因。不同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数量如下表:杂交组合亲本黑蚕黄茧黑蚕白茧淡赤蚕黄茧淡赤蚕白茧一黑蚕黄茧X黑蚕白茧45201550二黑蚕黄茧X黑蚕黄茧45016015050三黑蚕白茧X淡赤蚕黄茧248252246253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够判断茧色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杂交组合是.(2)组合二的子代纯合子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几率为.(3)有同学仅根据组合三亲子代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控制幼蚕体色和茧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理由是什么? (4)用遗传图解解释组合一的杂交现象。11. (14分)回答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

9、因植物的相关问题:甲乙丙丁汴:图中箭工所指的何罟帚限制酶识别和切割的付点(1)培育转基因植物过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并且可以通过 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利用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 键.(3)组成基因表达载体的单体是.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 (填过程)合成mRNA.(4)用两种限制酶Xbal和SacI (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 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下图中的何种Ti质粒? (5)将受

10、体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 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12.麻黄属植物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与月球运行周期紧密相关的植物,每年7月的满月时分,它们会分泌微小的含 糖液滴(花蜜),吸引附近的传粉昆虫。而在动物世界,很多动物都会在月球运行周期的不同时期上演不同的行为。例 如,蜕螂在滚粪球时利用偏振月光导航。(1)麻黄属植物分泌含糖液滴吸引传粉昆虫,其中含糖液滴属于 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植物(2)蜕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蜕螂以草食动物粪为食时,能否获得植物同化量的10%20%,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和易位会导致染

11、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的改变;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是否 发生染色体变异,但不能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 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详解】A.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A正确;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时能看清染色体形态,但基因属于分子结构水平,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来判断基因突变发生 的位置,B错误;C.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分离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错误;D.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

12、目加倍,D错误。2、B【解析】A、甲组充满空气,因此其中的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能产生水,因此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 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A正确;B、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和乙相互对照,B错误;C、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中空气会被消耗完,酵母菌会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酒精,C正确;D、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D正确。故选B。3、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要求考生明确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知道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数量的统计值,A错误;B、年龄金字塔底部的大小代表种群中幼年年龄组的个体数,B错误;C、出生

13、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C正确;D、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时,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当、迁出率与迁入率相当,但其性比率未必是1:1, D错误。故选C。4、D【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加 快物质循环,生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 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A、合理搭配植物,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物种多样性,A正确;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B正确:C、微生物作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利于加快物质循环

14、,C正确;D、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高于农田,其价值也高于农田,D错误。故选D。5、B【解析】A、在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正确;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不一定需要氧气的参与,如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均不需要氧气的参与,B错误;C、核糖体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 C正确;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相对稳定,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正确。故选Bo6 A【解析】过程是转录形成RNA,过程是对产生的RNA进行加工,过程是将加工的RNA片段进行拼接形成mRNA,过 程是翻译形成多肽链,过程是对多肽链加工形成蛋白质。【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参与碱基

15、配对的碱基有5种,而过程表示翻译,该过程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只有4种,A正确;B、从图中信息可知,控制该分泌蛋白合成的直接模板是物质B,而转录的产物是物质A,说明A还需要经过加工才能转录,B错误:C, C、由于M基因转录的区段只有一部分,并且物质A到mRNA,还要经历剪切掉一部分片段,所以组成物质C的单体数与组成M基因的单体数的比值小于1/6, C错误;D、核糖体合成的肽链应先经内质网初加工,再由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和加工,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及蛋白质合成与加工的相关知识,从图中要分析出转录后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 同时蛋白质的修饰和分泌在高尔基体。7、D【解析

16、】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可能会下降;而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可能会上升。【详解】A、若种群的之大于1,该种群也不一定以“J”型曲线增长,因为“J”型曲线的力应该大于1且一直保持不变,A错误;B、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若种群的增长率小于。时,则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而种群增长率大于0小于1时, 种群数量会不断增加,B错误;C、若种群增长符合“S”型曲线,

17、则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将在K值左右上下波动,即种群数量有可能会超过K值,C错误;D、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十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因此若误将重捕个 体中未标记个体记作标记个体,则估算的种群数量会偏小,D正确。故选D。8 A【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甘酸,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昔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 链,这四种脱氧核昔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A正确;B、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昔酸,B错误;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

18、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D、组成基因片段中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昔酸,有4种碱基,4种脱氧核昔酸,D错误。故选A.【点睛】熟悉基因的本质与结构组成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9、能自我复制DNA分子杂交技术自然界已有物种分离PCR热稳定的DNA聚合酶(Taq酶) 囊胚期 核移植分化诱导因子【解析】基因工程中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三种: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人工合成,其中利用PCR技 术扩增相当于DNA分子在体外进行复制,其数量是呈指数增长的。载体具备的条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 保存,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详

19、解】(1)据题意可知,载体经基因工程改造后,只对细胞实施一次感染,不能复制,不能污染。故在载体一般应具备的条 件中,科学家选择性地放弃了一般载体都应该具有的自我复制功能。检测P5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从分子水平上检测, 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2)如果要获取人类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53,可以采取的方法通常包括从从基因文库获取和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目的基因的大量扩增则可以采用PCR技术,该技术中因需要高温处理,故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酶是热稳定DNA聚合 酶。(3)在研究中如果要获得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则胚胎干细胞可来源于囊胚期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原始性腺,也可 以通过核移植技术得到重组细胞后再进

20、行相应处理获得。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向不同 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应用和胚胎干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 能力。10、组合一和二 1/4 否 由组合一(或二)数据可知黑色对淡赤色、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组合三亲代的基 因型为Ddbb、ddBb.两对基因不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dbb、ddBb产生的配子均分P DdBB x Ddbb黑蚕黄茧黑蚕白茧别为Db: db=l:l, dB: db=l:l,子代结果均符合组合三。*Ft IDDBb 2DdBb IddBb3黑蚕黄茧 1淡

21、赤蚕黄基【解析】分析表格:组合一子代中,黑色:淡赤色幻:1,全为黄茧,可确定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并可进一 步确定双亲基因型为DdBB和Ddbb;组合二子代中,黑色:淡赤色之3:1,黄茧:白茧之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Bb 和DdBb;组合三子代中,黑色:淡赤色=1:1,黄茧:白茧=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bb和ddBb,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组合一子代中,黑色:淡赤色切:1,全为黄茧,可确定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组合二中,黑色:淡赤色=3:1,黄茧:白茧引:1,也可确定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故能判断茧色这对相对性状的显 隐性的杂交

22、组合是组合一和组合二。(2)由以上分析可知,组合二双亲的基因型为DdBb和DdBb,子代纯合子基因型有DDBB、DDbb、ddBB、ddbb, 其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为DDBB,在纯合子中的概率为1/4。(3)由上述分析可知:黑色对淡赤色、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组合三亲代的基因型为Ddbb、ddBb,两对基因不论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Ddbb、ddBb产生的配子均分别为Db:db=l:L dB:db=l:L子代结果均符合组合三,故该同学认为控制幼蚕体色和茧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结论是错误的。(4)由以上分析可知,组合一双亲基因型为DdBB和

23、Ddbb,遗传图解书写时应注意写清各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相 关符号,如下图所示:DdbbDdBB黑蚕黄茧黑蚕白茧F* IDDBb 2DdBb IddBb3黑蚕黄茧1淡赤蚕黄英【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亲代的基因型,然后再 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1、稳定存在 磷酸二酯 脱氧核昔酸 RNA聚合酶 转录 甲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解析】农杆菌转化法(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1、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

24、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 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2、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 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 中染色体的DNA上。3、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

25、 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4、转化:目的基因插人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一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一目的基因 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详解】(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 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2)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在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3)基因表达载体的本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昔酸;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 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转录合成mRNAo(4)用两种限制酶Xbal和SacI (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

26、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甲、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l和SacI的切割位点,且用这两种酶切割可将目的基因插入T - DNA中,甲正确:乙、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SacI的切割位点,乙错误;丙、该Ti质粒中含有限制酶Xbal和SacI的切割位点,但用这两种酶切割不会将目的基因插入T - DNA中,丙错误;丁、该Ti质粒中不含限制酶Xbal的切割位点,丁错误。故选甲。(5)将受体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步骤。12、化学生物种群的繁衍将粪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蜕螂不能获得植物同

27、化量的10%20%,理由是10%20%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蟒螂是分解者,与植物不属于两个相邻营养级【解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麻黄属植物分泌含糖液滴吸引传粉昆虫,进行繁衍,其中含糖液滴属于化学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植物生 物种群的繁衍。(2)蜕螂属于分解者,将粪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皖螂以草食动物粪便为食时,但并没有获得植物同化量的 10%20%,原因是10%20%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皖螂是分解者,与植物不属于两个相邻营养级。【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