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模考真题 · 山东省名校高三4月语文模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451833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模考真题 · 山东省名校高三4月语文模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2模考真题 · 山东省名校高三4月语文模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模考真题 · 山东省名校高三4月语文模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模考真题 · 山东省名校高三4月语文模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 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 益久,则气愈婿。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 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 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何以作之气?日: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日:”主上 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 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农 工

2、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 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日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日辱 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土,由土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 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选自清龚自珍明良论)材料二: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 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 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 吾日:”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 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 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 诗人之

3、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日: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 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 下有风俗。(选自明顾炎武廉耻)材料三: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选自论语为政)注嫡:通偷”,苟且。小宛是出自诗经小 雅中的一首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 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 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C.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 彼阉然媚于世者/能

4、无愧哉D.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 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卿,又称六官,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后往往称吏、户、 礼、兵、开h工六部尚书为六卿。B.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太平盛世祭祀两神,后“社稷”成了国家的象征。C.书,古代的文体,可指书信,或指奏章文书。文中与谏逐 客书中的“书”用法不同。D.曹,与伦、侪、徒、属等均有辈、类之意;也指古代分科治 事的官署和部门,如刑曹、兵曹、功曹。文中意思为前者。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开篇都批评了当时世

5、衰道微、士人不知廉 耻之风日盛这一社会现状。B.材料一论述了从农工至卿大夫各阶层不知廉耻而带来的对自 身、家庭、国家不同程度的危害。C.材料二批评了北齐读书人教子的方式,赞扬了颜氏教子不随 波逐流、不争于仕途的做法。D.材料三运用对比,认为用政令、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 免于犯罪,但并无羞耻之心。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兹训I,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2)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 尝无独醒之人也!14 .简要概括三则材料让世人知耻明耻的方法。10. B11. C12. C13. (1)这些教导,像太阳星辰一样光辉,都是圣人贤士

6、正 确的言论,是从古到今最好的告诫。(2)但是凛冽的寒冬中有不 凋的松柏,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而 在那些昏暗的日子,确实也不会没有独自清醒的人啊!14. 材料一认为国君要尊重官员,君明则臣良。材料二认 为朝廷要注重对世人的教化。材料三认为统治者要用道德来 统治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 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于乱世”作“仕”的后置状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彼者”作后一句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C。故选Bo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

7、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用法不同”错,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的一个奏 章,“书”指奏章,与文中的书用法一样。故选Co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不争于仕途”错。原文为“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 曹为之”,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 们这样干。表明严氏不愿子辈没有尊严地取得官职,这是一种 操守,不表示“不争于仕途”,不在为官上积极进取。故选Co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兹训”,这些教导;“炳”,光辉;“危言”,正确的 言论。(2) “已”,停止;“彼”,那些;“固”,确实。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8、材料一,结合“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 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如果国君对待大臣像对待犬马一 样,大臣就会像犬马那样要求自己;如果国君像对待官吏一样 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按官吏的标准要求自己。可概括出,认为 国君要尊重官员,君明则臣良。材料二,结合“朝廷有教化,则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 天下有风俗”,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 下才有良风美俗。可概括出,认为朝廷要注重对世人的教化。 材料三,结合“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来 统治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 正自己的错误。可概括出,统治者要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 来约束百姓。

9、参考译文: 材料一:读书人都懂得廉耻,那么国家就永远不会有耻辱了。读书人 不懂得廉耻,这就是国家的最大耻辱。我遍览近代的读书人, 从他们向皇帝陈述政治主张、开始做官时起,具有廉耻心的人 已经很少了。当官越久,知耻的精神就越差劲。名望越高,巴 结的恶习就越顽固。地位越接近皇帝,逢迎的手段就越巧妙。 到做了三公、六卿,官位并非不高,然而在他们身上,像古时 候大臣那种高尚的、为人表率的自持风格,不只是眼睛看不 到,耳朵听不到,就连睡觉也梦不到了。大臣讲究节操的盛 况,已完全没有了。这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是没有使朝廷官 员知耻的精神振作起来的缘故。怎样才能振作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呢?答:首先是教育朝廷

10、官员懂得廉耻。贾谊在规劝汉文帝时说:“如果国君对待大臣 像对待犬马一样,大臣就会像犬马那样要求自己。如果国君像 对待官吏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按官吏的标准要求自己。” 这些教导,像太阳星辰一样光辉,都是圣人贤士正确的言论, 是从古到今最好的告诫。务农做工和肩挑背扛的人不懂得廉 耻,只是使他自受侮辱;有钱的人不懂得廉耻,只是使他们的 家庭受到侮辱;读书人不懂得廉耻,可以说是侮辱了邦国;如 果卿大夫不懂得廉耻,就可说是侮辱了天下。不懂得廉耻的 人,由一般的老百姓上升为读书人,由读书人上升为小官、大 官,这就从他们自身自家受侮辱,扩大到整个天下受侮辱。材料二: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

11、义被抛弃,廉 耻被损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寒冬中有不 凋的松柏,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而 在那些昏暗的日子,确实也不会没有独自清醒的人啊!最近读 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 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 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我当时低头不答。怪哉,此人 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 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 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 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罗仲素说:教

12、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土人优良的节 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土人便有廉耻;士人有 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材料三: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 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 统治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 正自己的错误。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中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 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什亡八九,州县多为簿 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 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毙,皆倚

13、办于晏。晏初 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末年兼领,未几 而罢。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 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 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 “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至于句检簿书、出纳钱谷,事虽至细,必委之土类;吏惟 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常言:“土陷赃贿,则沦弃于时, 名重于利,故土多清修;吏虽洁廉,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 吏多贪污。”然惟晏能行之,它人效者终莫能逮。其属官虽居 数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绐。当时权 贵,或以亲故属之者,晏亦应之,使俸

14、给多少,迁次缓速,皆 如其志,然无得亲职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 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 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 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汆,歉则贱枭, 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 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免,某月须如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 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 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晏始 为转运使,时天下见户不过二百万,其季年乃三百馀万;在晏 所统则增,非晏所统则不增也。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 季年乃千馀万缗。晏为人

15、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 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毙,通“资”。这里指计量,估计。晏指刘晏,中 唐名臣。汆:买入,与果意思相反。蠲,指蠲免、减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 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 甚贱之忧.B.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 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天下无甚贵甚贱 之忧C.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 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

16、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 贱之忧D.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 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 贱之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 卫”之意,镇是指军镇。B.度支,古官署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下有度支郎 中,总管会计事务。C.符牒,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可分为官符和度牒,是官府 给僧道的证明文件。D.万缗,本义为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后引申为计量单位,这里 用来形容赋税之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的一项是(3分)A.刘晏最初

17、担任转运使时,只主管陕东各道,陕西各道全由度 支主管。但是到了后期,刘晏兼管度支,但不久便被罢官。B.刘晏担任转运使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户口繁衍起来;而且 属于刘晏统辖的户口增加;不是其统辖的,户口就不增加。C.刘晏精力充沛,机智过人,因战事所驻扎的重兵需要县官供给给养,所消耗的费用多得不可估量,全靠刘晏独自办理。D.刘晏是个勤勉力行,治理有方的人,只要事务清闲就一定要在当天决断完毕,后来讲论财利的官员没有能比得上他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2)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免,某月须 如干救助1

18、4 .刘晏才华出众、治理有方,请简要分析他对待百姓的治国方 法。(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 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 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 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 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 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 用,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 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19、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 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 息,仔细概括。【解答】(1) “常以厚直募善走者”,“善走者”作“募”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D; “置递相望”,“递相 望”动词用作名词,指用来传递和前后相望的驿站,作“置” 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C。译文:他常以优厚的待遇招募善于 奔走的人,并设置了前后相望的驿站,以探测和上报各地物 价。虽偏远之地,不出几天,也都能报到转运使司来。他把钱 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变,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 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故选:Ao (2) C. ”可分为 官符和度牒”错,“符牒 :1.符移关牒

20、等公文的统称。2.官 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官符和度牒”是“符 牒”的一种词义,不是分类。故选:Co (3) D. “只要事务清 闲就一定要在当天决断完毕”错,原文“事无闲剧,必于一日 中决之”意思是,无论事务清闲抑或繁剧,都一定要在当天决 断完毕。“无”是无论。故选:Do (4)“滋多”,增加;“广”,拓宽;“理财”,掌理财务;“以养民为先”,把关 心民间疾苦作为先务。译文:刘晏还认为户口增加,赋税征收 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掌理财务,以关心民间疾苦为 先务。“不稔”,年景不丰;“端”,苗头;“蠲免”,免 除赋税;“如干”,若干。译文: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丰的 苗头,就要

21、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蠲免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 济资助若干物资。(5)结合“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概括 出:设置了前后相望的驿站,以探测和上报各地物价。结合 “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 之忧”概括出: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变,全部控制在手中因 此民间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结合“办集众务,在于得 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概括出:选择通达 敏捷、精明强干、廉洁勤勉的人。或(他认为读书人大多清廉 自修,吏人大多贪污受贿/担任要职、处理繁难事务的官员,必 定是当时选拔出来的得力人员。)结合“其理财常以养民为 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概括出:刘晏掌理财务,以关心民间

22、疾 苦为先务,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答案:(1) A (2) C (3) D (4)刘晏还认为户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 然拓宽。所以刘晏掌理财务,以关心民间疾苦为先务。知院 官开始见到年景不丰的苗头,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蠲免若 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5)设置了前后相 望的驿站,以探测和上报各地物价。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 变,全部控制在手中因此民间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选 择通达敏捷、精明强干、廉洁勤勉的人。或(他认为读书人大 多清廉自修,吏人大多贪污受贿/担任要职、处理繁难事务的官 员,必定是当时选拔出来的得力人员。)刘晏掌理财务,以 关心民间疾苦为先务,各道分

23、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参考译文:当初,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数年之间,全国户口散失 了十之八九,州县多被藩镇占据,赋税不再上缴朝廷,朝廷的 库存消耗殆尽。唐朝变故频仍,戎狄每年侵犯边境,在战事所 到之处,驻扎重兵,依靠县官供给给养,所消耗的费用多得不 可估量,全靠刘晏办理。刘晏最初担任转运使时,只主管陕东 各道,陕西各道全由度支主管。到了后期,刘晏兼管度支,但 不久便被罢官。刘晏精力充沛,机智过人,善于灵活地处理多 变的事情,办得恰到好处。他常以优厚的待遇招募善于奔走的 人,并设置了前后相望的驿站,以探测和上报各地物价。虽偏 远之地,不出几天,也都能报到转运使司来。他把钱粮方面孰 轻孰重的权

24、变,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 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他常主张:“要想办理好各项事务, 关键在于用人得当。所以,必须选择通达敏捷、精明强干、廉 洁勤勉的人,对他们加以任用。至于考核簿籍文书,支付钱粮 等项工作,是一定要委派读书人去做的;而吏人只能书写公 文,不应随便讲话。”他又常说:“读书人陷于贪赃受贿,就 会被时世所抛弃,因此看待名声重于财利,所以读书人大多清 廉自修;吏人即使廉洁自守,最终还是不能显贵荣华,因此看 待财利重于名声,所以吏人大多贪污受贿。”然而,只有刘晏 才能实行这些主张,别人效法刘晏,到头来还是赶不上刘晏。 刘晏的属官即使身在数千里以外,奉行刘晏的教令还是和在

25、刘 晏面前一样,讲话办事,都不敢欺骗说谎。当时,有些权贵人 物将亲朋故旧嘱托给刘晏,刘晏也应承他们,领取薪俸的多 少,升迁官阶的快慢,都符合他们的意愿,但是刘晏从不让他 们亲理职事。他所管辖的交场、船场、巡院等处,凡是担任要 职、处理繁难事务的官员,必定是当时选拔出来的得力人员。 所以,在刘晏去世之后,掌管财赋的有名人物,多数是刘晏旧 日的属下。刘晏还认为:户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 拓宽。所以刘晏掌理财务,以关心民间疾苦为先务。各道分别 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一月,必须陈述所在州县的 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如果丰收,就以高价买入;如 果歉收,就以低价卖出。有时还将谷物换成

26、杂货,供给官用, 或者在丰收之地出卖。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丰的苗头,就要 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蠲免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 物资,到了预定之期,刘晏不待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 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他并不等到百姓疲困流亡, 饥饿而死以后,才去赈济百姓。由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户 口繁衍起来。刘晏开始担任转运使时,全国的户口不过二百 万,到他任职的后期,全国户口发展到三百余万。属于刘晏统 辖,户口便增加;不是刘晏统辖的范围,户口就不增加。在刘 晏任职的初期,财赋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到他任职的后 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刘晏是个勤勉力行的人,无论 事务清闲抑或繁剧,都一定要

27、在当天决断完毕,不让事情过 夜,后来讲论财利的官员没有能够赶得上他的。【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 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 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 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 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 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 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 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 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

28、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 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 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 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山东省济宁市一中2022届第二学期高三4月模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10 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 赐绯服。因大脯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 对。黄幡绰日:”此乃泰山之力也。”(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乙)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 济宁以巡阅河

29、防纤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 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 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 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 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 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越超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 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 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 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 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 候日出。风雨骤

30、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 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 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 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 日:“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 不可以中阻也。”(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 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播播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 动摇承之。或日,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 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注释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曾公:曾国

31、藩。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0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纤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 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纤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纤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 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纤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 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11.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0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

32、 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 “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 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 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12 .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

33、峻,道路崎 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 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 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 境。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 品,兼赐绯服。(2)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 遽止也。14 .(乙)(丙)二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 道理?【1014题答案】 【答案】10. Dll.

34、B12, D13 . (1)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 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 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2)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 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 立即停下来。14 .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 阔。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 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 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

35、,并列成分之间也 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 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 句中,“以巡阅河防”,“河防是巡阅的宾语,“河 防”后面停顿;“纤道”是“泰安”的谓语,“泰安”后面停 顿,排除AC; “乘山轿”,“山轿”是“乘”的宾语,后面停 顿,排除B。本句译为: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 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 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 入了山中。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 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

36、需要分门别类, 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 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B项,“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 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说 法错误。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是干支纪日。故选Bo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 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D项,“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说法错误。薛 文最后是引用曾国藩的话,不是自语。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

37、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 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 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旧例”,名词用作状语,按照旧例;“惟”,只有;“骤”,突然;第二句得分点:“俄”,不久;“夷”,平坦;“向”,先 前;“遽”,立即。【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 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 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 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38、。本题题干是“(乙)(丙)二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 结合“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 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 烟,瞬息变灭”分析,可以得出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 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结合“俄登天门,道忽坦夷, 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分析,可以得出 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结合 “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 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分析,可 以得出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

39、译为辅。具体 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 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 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 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 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 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 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 可。译文:(甲)唐明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任封禅使。张说的 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

40、,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了,爵 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 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因为举行盛大宴会按 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发现郑镒的官位飞跃上升,感到奇 怪,就问他原因,郑镒没有词儿来回答。优人黄幡绰说:“这 全靠泰山的力量啊。”(乙)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 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 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 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 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 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

41、天门,转过 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 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 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 没有去。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 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 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 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 一种不同的景象顿 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 停下来。等达到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 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 似一条带子。远远地注

42、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 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 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 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 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 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 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 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 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 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 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丙)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

43、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 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 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 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 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 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 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 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二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帝好土功,既作许昌宫,又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

44、总 章观,高十余丈。力役不已,农桑失业。司空陈群上疏日:“昔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今丧乱之后,人民 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以边境有事,将士劳 苦,若有水早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 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帝答日:“王业、宫 室,亦宜并立。”群日:”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 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今二虏 未平,诚不宜与古同也。”帝乃为之少有减省。帝聃于内宠,妇官秩石拟百官之数,凡数千人。廷尉高柔上 疏日:“昔汉文惜十家之资,不营小台之娱;去病虑匈奴之 害,不遑治第之事。况今所损者非惟百金之费,所忧者非徒北 狄

45、之患乎!可粗成见所营立,以充朝宴之仪,讫罢作者,使得 就农;二方平定,复可徐兴。帝报日:“知卿忠允,乃心王 室,辄克昌言,他复以闻。”帝又欲平北芒,令于其上作台观,望见孟津。卫尉辛毗谏 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加以损费 人功,民不堪役。且若九河盈溢,洪水为害,而丘陵皆夷,将 何以御之! ”帝乃止。(摘编自资治通鉴魏纪五魏明 帝)文本二魏书曰:帝容止可观,望之俨然。自在东宫,不交朝臣,不 问政事,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 谐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

46、 一经耳目,终不遗忘。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 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 倦。评曰: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 百姓凋敝,四海分崩,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 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哉,其殆疾乎!(编自三国志魏书明帝 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 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B.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 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C.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官室烧焚/是以萧何/建 武库

47、/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D.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 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农桑,耕种田地与植桑饲蚕,泛指农业生产。古代统治者 皆以劝农桑为治国要略。B.劳力,旧指体力劳作的人或劳动力,含贬义。文中“劳力”就是这个意思。C.容止,文中指人的仪容举止、容貌风度。如孝经:“容止可观,进退可度。”D.评日,是三国志传后的评论。相类的有史记的“太史公日”汉书的“赞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魏明帝先后兴建或修复许昌宫、洛阳宫等,面对司

48、空陈 群的谏阻,明帝认为帝王宫殿建设与帝王之业同等重要。B.高柔劝谏魏明帝,认为应在平定吴国、蜀国之后方可慢 慢兴建宫室,明帝认可他说的话,请他继续直言进谏。C.魏明帝即位之后,礼遇大臣,拨冗去繁,戒绝虚浮华 靡,且行军用兵,决断大事,文武大臣都很佩服。D.魏明帝沉稳坚毅,做事果断,率意而行,记忆超群,甚 至侍从小臣父兄子弟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都不会遗忘。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可粗成见所营立,以充朝宴之仪,讫罢作者,使得就农;(4分)(2)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4分)14.文本二文末有“其殆疾乎!”的论断,请根据文本一的内 容,简述作者得出这一推断的理由。(3分)10. B11.B (文中“劳力”应指兴役劳民之意)。12 . D (“甚至侍从小臣父兄子弟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都不会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