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优秀教案6篇.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449909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优秀教案6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he easiest thing in the world is to give up. It takes hard work. Who makes people want to be a not easy person.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孙权劝学优秀教案6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 .利用课文注释和教师提示读懂课文。2 .朗读课文,揣摩语言,领会人物形象。3 .积累词汇。4 .教育学生努力读书。【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

2、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二、简介作者作品1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三、学生齐读课文1 .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但当涉猎:只。见往事耳:知道。2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

3、多务辞,以:拿,用,介词。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就晚了啊!何:怎么,为何。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1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 .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就学。3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是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4 .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5 .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一议论结友。6 .思考:(教案)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1

4、.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思考讨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2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

5、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思考讨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3 .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七、说话训练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

6、感受。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八、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二。板书设计:孙权劝学1 .资冶通鉴2 .劝学:辞就(恳切、关心)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2 .讲述内容,背诵课文,揣摩语言,说出_给人的启示。二、过程与方法1 .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等资料,孙权和吕蒙的故事。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生动的对话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2 .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孙权劝学与伤仲永,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

7、大。2 .勉励学生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翻译、背诵课文。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形象。难点:美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读出韵味。体味对话的情味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练习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道出了三国时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了解一下三国时吕蒙的故事。(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1 .多媒体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一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2 .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作者、作品及背景的资料。之后,多媒体显示。(三)整体感知,背诵

8、课文1 .初读课文,准确认读。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字音。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请一位学生认读,由其他学生订正。2 .译读课文,把握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字词,翻译课文。(有不会翻译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2)小组竞赛。全班分四个小组,分发练习资料,完成后派代表展示。(文言字词句解释)教师指导,并适时点拨。3 .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背诵思路。学生齐背。(四)合作研讨,品析对话1)品析言简意丰、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课件显示)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

9、个性。3)积累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五)体验反思,总结全文。提问:吕蒙由不学到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思考,踊跃发言。教师评议,赞赏中含期盼,给他们信心。(六)比较阅读,延伸拓展比较阅读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小组合作探讨后交流。师生共同总结。(七)积累运用,布置作业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2)如果你的朋友也像吕蒙不爱学习,你会怎样劝说?请写一个片段。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3内容预览:孙权劝学教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10、,提高自学能力。学习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学习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了解作品:、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的语气。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2、译一译:圈点勾画

11、,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疑难词语探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3、议一议: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

12、可。)二、导学过程、小组展示合作探究,互动释疑1、合作探究:“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1、模仿表演:2、体验反思:你怎样看待吕蒙读书迅速长进这一事情?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呢?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1、总结存储:2、课外延伸: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孙权劝学【拓展阅读】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

13、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过:(2)诣:(3)就:(4)悉:2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 .句子翻译(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译文:(2)吾

14、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译文:4 .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答:5 .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答: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_后你的体会。课后背诵全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朗读成诵。2、反复朗读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意。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

15、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反复朗读,当堂背诵。教学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揭题板块二:风采展示(1)学法交流要求: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方(2)预习检测要求:学生到黑板前展示预习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文学常识、正确读音、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字词句、多义同词(3)我有我风采要求:共享预习中的收获、探讨预习中的疑问板块三:感悟文本(1)初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朗读得失。(2)品读课文,探讨人物神态、心理,概括人物性格。板块四:拓展延伸要求:从

16、孙权的劝说艺术、吕蒙虚心学习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板块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一劝学一关心下属吕蒙一一就学一一知错就改鲁肃一一赞学一一赏识进步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5【教学目标】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重点】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板书课题)2、学生自读

17、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3、翻译课文:齐读课文。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板书)。初谓岂邪掌但耳熟若就遂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全班讨论翻译课文5、分角色朗读:先同桌练习再请三位同学朗读讨论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6、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

18、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7、质疑问难8、巩固拓展:试背课文(比赛)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全班讨论9、作业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6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2 .通过预习、解释重点词语,把握基本内容。3 .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深入理解文意,提高学生阅读感受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4.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过程与方法运用: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问答法;以朗读贯穿全文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领会劝说的艺术。2、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

19、同的语气语调。2、理解鲁肃赞学与孙权劝学之间有何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刮目相待动画视频。2、出示课题。3、补充介绍作品、作者。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朗读欣赏(听准字音和停顿)。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3、预习汇报:解释部分没有注释的词语。4、学生自由读课文、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问。5、结合图片,概括内容要点。三、研读课文,朗读加深体会。1、分析第一层:(1)一劝:揣摩:“不可不学!”句式有何特点?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孙权对吕蒙怎样的心理?(2)二劝:思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

20、此话时的神态?揣摩:“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劝说好吗?为什么?(3)小结第一层,探讨朗读技巧,指导朗读。2、分析第二层:(1)揣摩:“卿今者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这与孙权劝学有什么关系?(2)揣摩:“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思考: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总结全文对话为主的特点,回顾体会人物对话语气,分角色朗读。4、谈谈学习的感悟:明白什么道理或得到什么启迪;欣赏读书的名人名言。四、作业设计。1、找出文中两个成语,分别解释并各造一个句子。2、搜集三国故事中的成语、熟语、典故或名言警句共五个(条)。成语、熟语请查明并写出意义,典故请简要写出事情。3、假如你的好朋友上课经常违反纪律,学习没有上进心,你打算怎么劝说他?以上就是语文网分享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