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视角下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探究.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449310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视角下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融视角下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视角下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视角下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探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融视角下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探究贫困问题长期以来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国政府致力解决的问题。从1982年起,中国开始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有效解决了近7亿人的脱贫问题,随着贫困人口的削减,扶贫的难度也在加大。2022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随后“精准扶贫的概念、内涵、方案等逐步完善。2022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标志着精准扶贫正式实施。精准扶贫是国家贫困治理方式的创新,也是贫困治理能力的提高,既是对传统扶贫政策的进展,又是新的贫困状况下的创新。精准扶贫政策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肯定的问题,其中

2、资金缺乏是制约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l县A村精准扶贫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了金融支持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为金融支持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提供肯定的借鉴。一、甘肃民族地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甘肃拥有两州五县的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是甘肃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族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进展相对落后,由于地理位置、进展基础、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的贫困较其他地区更为严重。因此,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是甘肃省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关系着全省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为了对金融支持甘肃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本文选择了l县A村作为讨论对象,通过对A

3、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阅历,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借鉴。一A村贫困户致贫缘由分析A村是l县的一个山区村,该村居住着汉族、回族和东乡族三个民族,人口共有100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3.4%,全村由7个社组成,共有245户。2022年底,A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11户,占总户数的45.31%;贫困人口498人,占总人口数的49.8%。该村的致贫缘由多种多样,有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因病等,依据致贫缘由对该村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统计详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A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致贫缘由多样,但是资金缺乏是致贫的最主要缘由,有87户次40

4、0人次的致贫缘由是资金缺乏,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78.38%和80.32%。其他致贫缘由中,缺技术33户次153人次,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29.73%和30.72%;因病致贫的有22户次98人次,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19.82%和19.68%;自身进展动力缺乏的有16户次31人次,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14.41%和13.65%,这些贫困户主要是因为家庭变故、长期贫困等,在思想上经受了肯定的压力,缺乏摆脱贫困的信念。此外,还有缺劳动力、因学致贫、因残致贫等。通过对这些致贫缘由分析可以看出,A村主要的致贫缘由是缺乏资金,因此,金融扶贫是A村摆脱贫困、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二A村精

5、准扶贫的措施A村依据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和贫困户的致贫缘由,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措施。从宏观上,改善基础设施,为精准脱贫奠定进展基础;从微观上,依据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致贫缘由,精准施策关心贫困户脱贫。在宏观上,主要是改善基础设施。2022年起,A村通过多方筹资,共投资482.3万元改造危房125户,易地扶贫搬迁30户,有效地解决了村民住房问题。饮水安全是制约A村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A村把饮水安全建设工程作为村集体的首要工程进行建设,实施了全村饮水安全管网建设,全村245户全部进行了饮水安全改造,自来水入户率到达100%。同时,A村共投资412.8万元进行村社道路改造,硬

6、化村社道路13.94公里,门台巷道20800平米。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转变了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微观上,A村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据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实行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主要包括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低保、危旧房改造、异地扶贫搬迁、圈舍改造、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关心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见表2。由表2可知,91户贫困户共415人得到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81.98%和83.33%,获得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贫困户将资金主要用于进展生产,提高脱贫能力。获得精准扶贫专项贷款91户贫困户中,其中55户将扶贫资金用来进展养殖业;15户将扶贫资金用于开拉面馆

7、;16户将扶贫资金用于贩卖蔬菜、牛羊肉买卖、运输等;4户将扶贫资金用于进展养殖业和外出开拉面馆;1户将扶贫资金用于进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由此可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为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但是,有20户贫困户没有获得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其中8户的致贫缘由是自身进展动力缺乏,缺乏脱贫致富的进展思路和项目;5户的致贫缘由是缺劳动力;3户的致贫缘由是缺技术,缺乏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使用基础与条件;2户的致贫缘由是因病致贫;1户的致贫缘由是因残致贫,还款能力较差;1户的致贫缘由是因学致贫,属于短期资金缺乏。由此可见,这些贫困户中,资金缺乏也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自身缘由没有获得

8、相应的资金支持。除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之外,A村实行了其它的精准扶贫措施。危旧房改造77户涉及贫困人口351人,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69.37%和70.48%,同时有22户进行了异地扶贫搬迁,其余的12户贫困户中有8户的住房不属于危旧房,另外4户因为缺乏资金未进行危旧房改造。此外,还有低保、圈舍改造等精准扶贫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同样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三甘肃民族地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A村虽然通过多种措施进行精准扶贫,特殊是通过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金融措施,为贫困户脱贫奠定了进展基础,但是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过程中仍旧存在以下问题。1.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项目缺乏创新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村

9、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过程中,获得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贫困户将资金主要用于进展养殖业、开拉面馆、做生意、进展种植业等,这些产业的进展仍旧是以传统产业为主,这些产业抵挡风险能力较弱。特殊是在进展养殖业或者种植业过程中,后续产业进展缺乏,使贫困户仍旧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假如这些贫困户受市场风险的影响,那么将来的还贷就困难,从而加大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开拉面馆、做生意等项目同样面临肯定的风险,这些项目仍旧没有稳定的收入预期,因此对精准扶贫贷款的还贷同样具有肯定的风险。因此,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具有相对稳定收入的项目较少,造成肯定的潜在金融风险,导致各金融机构的贷款主动性不高。2.金融支持精准

10、扶贫中精准度不高。精准扶贫要求“六个精准,这就要求对全部的贫困户,依据其不同的致贫缘由实行不同的措施,保障贫困户的精准脱贫。A村在金融扶贫过程中,虽然对贫困户进行了精准识别,但是在对贫困户实施扶贫措施过程中,有些贫困户被排斥在金融扶贫措施之外。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有些贫困户虽然致贫缘由是因病、因学、因残等,但是其中资金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些贫困户由于自身缘由,没有获得相应的金融支持。在危旧房改造项目中,虽然有4户贫困户住房属于危旧房,同样因为资金缺乏而未进行改造。这说明,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过程中精准度不高,没有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3.金融生态环境差制约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进展。甘肃民族地区大

11、多是经济进展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不仅缺乏经济进展的基础,同时也缺乏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条件。这些地区面临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缺乏脱贫致富的条件,返贫现象严重。金融机构进行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是要保障扶贫资金的安全,因此在发放各种扶贫贷款时应当有相应的抵押或质押。但是这些贫困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当前又没有相关的政策可以用其他生产要素进行抵押,如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这样导致了金融机构发放相关贷款的风险加大,制约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进展。此外,有些贫困户对精准扶贫贷款认识不清,特殊是一些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将扶贫贷款和无偿的扶贫资金混为一谈,这加大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4

12、.精准扶贫贷款监督困难。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后,为了信贷资金安全必定要对信贷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在精准扶贫各种贷款中,虽然也有相应的资金使用要求,主要是保障资金用于提高贫困户的收入能力、增加收入来源等方面。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民族地区贫困户得到相应的资金后,金融机构很难进行精确监督。贫困户没有具体的会计账目,金融机构无法精确了解资金的使用去向和使用数量。因此,导致有些贫困户在拿到精准扶贫贷款后,只将部分资金用于进展生产等,其余资金反而又存入银行赚取利息,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5.精准扶贫资金宏、微观不协调。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过程中资金主要是对贫困户专项信贷支持,这种资金支持方式虽然在

13、肯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的贫困状况,但是缺乏宏观基础。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进展基础较差、生态环境恶劣、经济水平较低、社会发育程度低等典型特点,但是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的关注较少,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贫困户的生存条件,“返贫风险较高。因此,在提高贫困户脱贫能力的同时,从宏观上加大投入,促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宏观环境的转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基础。二、金融支持甘肃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金融支持甘肃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虽然取得了肯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效率,进而促进甘肃民族地区精准脱贫。一通过“金融+民族特色产业,促进精准扶贫进展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14、有别于一般意义的贷款,但是当前精准扶贫贷款的各个环节大多数采纳传统贷款的方式,同时扶贫资金使用仍旧集中在农牧业等传统产业,资金风险较高,这制约了金融机构实施精准扶贫的主动性。因此,应依据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创新金融机构扶贫方式,通过“金融+民族特色产业的扶贫方式,一方面促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另一方面降低扶贫资金的风险。例如:A村的肉制品加工具有民族特色,但是家庭作坊进展方式无法产业化,因此通过金融支持该产业的进展,实现规模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同时可以形成稳定的脱贫基础。二通过“金融+人才培育,提高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能力精准扶贫这种“滴灌式的扶贫方式是以人的脱贫作为核心,而民族地

15、区贫困人口由于文化素养低,脱贫能力较低。由前文分析可知,技术缺乏是造成A村贫困的第二大缘由,技术缺乏的重要缘由是这些贫困人口缺乏把握脱贫致富技术的能力。因此,采纳“金融+人才培育的扶贫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通过金融支持贫困人口的人才培育,特殊是学习相关脱贫致富的技术,增添其脱贫致富的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三通过金融创新,提高民族地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精准度精准度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民族地区贫困户由于自身缘由而未得到金融支持,这降低了精准扶贫的精准度。这些贫困户大多数是因为缺乏进展思路、脱贫致富基础和条件等,影响了精准扶贫的精准度。因此,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依据这些贫困户的

16、特点,制定金融支持与其他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关心贫困户脱贫,提高民族地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精准度。四加强民族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民族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这是由客观的自然、经济等条件确定,但是其制约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进展。因此,加强民族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改善民族地区金融生态,金融机构依据民族地区的特点,制定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措施,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权威,实施“金融机构+政府的精准扶贫资金发放与监管,改善民族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五促进民族地区扶贫资金的宏、微观协调投入精准扶贫

17、、精准脱贫单纯依靠增加贫困户的资金投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在增加贫困户进展资金投入的同时增加宏观进展资金投入,特殊是促进民族地区进展基础的改善;增加生态建设投入,爱护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环境;增加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投入,提高少数民族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进展的投入等。金融机构依据民族地区特点,探究促进民族地区宏观环境改善的金融政策,形成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有利宏观环境。总之,资金缺乏是甘肃民族地区贫困的重要缘由之一,因此,金融机构在支持精准扶贫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金融创新途径,促进精准扶贫的进展,进而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作者:李长亮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参

18、考文献:1王旭明.从家计特征探析宁夏精准扶贫J.中国国情国力,202204.2陈辉,张全红.基于多维贫困测度的贫困精准识别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03.3姜再勇.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知J.甘肃金融,202201.4郑长德.基于包涵性绿色进展视域的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减贫政策讨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01.5沈茂英.四川藏区精准扶贫面临的多维约束与化解策略J.农村经济,202206.6鄢红兵.创新“金融+实施精准扶贫J.武汉金融,202209.7贡伟宏.青海省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探究J.青海金融,202205.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