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6437724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优秀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第1页,本讲稿共30页10-110-1概述概述原子光谱法:原子光谱法:根据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谱进行分析根据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的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基于测量试样所产生的原子蒸汽中基于测量试样所产生的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基态原子基态原子基态原子对其对其特征谱线特征谱线特征谱线特征谱线的吸收,从而定量测定化学元素的方法。的吸收,从而定量测定化学元素的方法。测定过程:测定过程:光源光源原子化器原子化器单色器单色器检出系统检出系统第2页,本讲稿共30页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1)(1)灵敏度高灵敏度高(可测到可测到

2、10-9-19-12 gmL-1)(2)(2)选择性好,准确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3)(3)测定范围广测定范围广(可直接测定可直接测定7070多种元素)多种元素)(4)(4)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第3页,本讲稿共30页10-210-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共振线和吸收线共振线和吸收线:共振线吸收线共振线吸收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为共振跃迁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为共振跃迁,所产生的谱线所产生的谱线共振线发射线共振线发射线:当电子从第一激发态跃会基态时当电子从第一激发态跃会基态时,则发射出同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谱线样频率的

3、谱线特征谱线特征谱线: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步不同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步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从基态 第一激发态时第一激发态时,吸收和发射的能量不同吸收和发射的能量不同,其共振其共振线不同线不同,各有其特征性各有其特征性.第4页,本讲稿共30页原子吸收法的定量基础原子吸收法的定量基础:原子吸收服从朗伯定律:原子吸收服从朗伯定律:若将入射强度为若将入射强度为I0的不同频率的光通过原子蒸汽,的不同频率的光通过原子蒸汽,吸收后其透过光的强度吸收后其透过光的强度Iv与原子蒸汽的厚度与原子蒸汽的厚度b b的关系,的关系,服从朗伯定律。服从朗伯定律。bI0Iv原子蒸汽原

4、子蒸汽 由于物质对不同频率的入射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因而透由于物质对不同频率的入射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因而透过光的强度过光的强度Iv和吸收系数和吸收系数Kv将随着入射光的频率而变化。将随着入射光的频率而变化。第5页,本讲稿共30页Iv的变化规律的变化规律 Kv的变化规律的变化规律 原子蒸汽在原子蒸汽在v0原子蒸汽在原子蒸汽在v0频率处有吸收频率处有吸收 中心频率(波长)中心频率(波长)-最大吸收系数所对应的最大吸收系数所对应的 频率(波长)频率(波长)吸收轮廓(半宽度吸收轮廓(半宽度)-吸收系数一半所对应的频吸收系数一半所对应的频 率(波长)率(波长)I0I 0 I 与 的关系第6页,本讲稿共

5、30页积分吸收积分吸收:原子蒸汽所吸收的全部能量原子蒸汽所吸收的全部能量,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称为积分吸收称为积分吸收(吸收线下面所包括的整个面积)吸收线下面所包括的整个面积)Kv-积分吸收系数;积分吸收系数;(积分吸收很难求)积分吸收很难求)v-频率;频率;c-光速;光速;e-电子电荷;电子电荷;m-电子质量;电子质量;N-单位体积原子蒸汽吸收辐射的原子数(单位体积原子蒸汽吸收辐射的原子数(基态原子数基态原子数基态原子数基态原子数)f-振子强度,表示能被光源辐射激发的每个原子的平均电子数振子强度,表示能被光源辐射激发的每个原子的平均电子数 (一定条件下,一定元素,(一定条件下

6、,一定元素,f f可视为一定值)可视为一定值)第7页,本讲稿共30页峰值吸收系数峰值吸收系数K0若能用若能用K0代替代替Kv A=kNbA=KC原子吸收法的定量基础原子吸收法的定量基础第8页,本讲稿共30页KK0 0=K=KV V的条件:的条件:的条件:的条件:光谱源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中心频率一致光谱源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中心频率一致(波长应是待测(波长应是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元素的特征谱线)发射谱线的半宽度必须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得多发射谱线的半宽度必须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得多(光源应发出(光源应发出锐线光谱锐线光谱)C C与与与与N N 的关系的关系的关系的关系基态原子基态原子N0可以

7、代表待测原子总数可以代表待测原子总数(忽略受热激发的原子数忽略受热激发的原子数Nj)浓度与基态原子数成正比浓度与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C C N Nv vD D 多普勒变宽多普勒变宽多普勒变宽多普勒变宽 由于原子在空间作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产生多普勒效应而引由于原子在空间作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产生多普勒效应而引起的,又称热变宽。起的,又称热变宽。V0-谱线中心频率谱线中心频率T-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Ar-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第9页,本讲稿共30页第10页,本讲稿共30页10-310-3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示意图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示意图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示意图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

8、示意图第11页,本讲稿共30页光源光源-空心阴极灯空心阴极灯作用:法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作用:法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作用:法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作用:法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要求:(要求:(要求:(要求:(1 1 1 1)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 (2 2 2 2)发射锐线光谱)发射锐线光谱)发射锐线光谱)发射锐线光谱 (3 3 3 3)强度大、稳定、寿命长)强度大、稳定、寿命长)强度大、稳定、寿命长)强度大、稳定、寿命长空心阴极灯:空心阴极灯:空心阴极灯:空心阴极灯:第12页,本讲稿共30页原子化器系统原子化器系统 MM 脱溶剂脱溶

9、剂 离解离解 激发激发MX(MX(试液试液试液试液)MX(MX(气态气态气态气态)M +X M +X 电离电离电离电离 M M+火焰原子化装置火焰原子化装置火焰原子化装置火焰原子化装置(1 1 1 1)雾化器雾化器雾化器雾化器:将试液雾化:将试液雾化:将试液雾化:将试液雾化(2 2 2 2)燃烧器燃烧器燃烧器燃烧器:形成火焰,是进入火焰的试样微粒原子化:形成火焰,是进入火焰的试样微粒原子化:形成火焰,是进入火焰的试样微粒原子化:形成火焰,是进入火焰的试样微粒原子化(3 3 3 3)火焰火焰火焰火焰:提供一定能量,促使试样雾滴蒸发、干燥:提供一定能量,促使试样雾滴蒸发、干燥:提供一定能量,促使试

10、样雾滴蒸发、干燥:提供一定能量,促使试样雾滴蒸发、干燥并经过热离解或还原在作用,产生大量基态原子并经过热离解或还原在作用,产生大量基态原子并经过热离解或还原在作用,产生大量基态原子并经过热离解或还原在作用,产生大量基态原子第13页,本讲稿共30页燃气助燃气试样预混合室燃烧器废液排放口雾化器火焰原子化装置火焰原子化装置火焰原子化装置火焰原子化装置第14页,本讲稿共30页非火焰原子化装置非火焰原子化装置非火焰原子化装置非火焰原子化装置(1 1)石墨炉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过程:测定过程:测定过程:测定过程:干燥阶段,干燥阶段,干燥阶段,干燥阶段,灰化阶段,灰化

11、阶段,灰化阶段,灰化阶段,原子化阶段,原子化阶段,原子化阶段,原子化阶段,烧净阶段烧净阶段烧净阶段烧净阶段(2 2 2 2)氢化物原子化器)氢化物原子化器)氢化物原子化器)氢化物原子化器第15页,本讲稿共30页分光系统分光系统组成:组成:组成:组成:分光系统:由色散元件、凹面镜和狭缝组成分光系统:由色散元件、凹面镜和狭缝组成分光系统:由色散元件、凹面镜和狭缝组成分光系统:由色散元件、凹面镜和狭缝组成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单色器的位置:单色器的位置:单色器的位置:单色

12、器的位置:放在原子化器后的光路中放在原子化器后的光路中放在原子化器后的光路中放在原子化器后的光路中检测系统检测系统组成:组成:组成:组成:检测器、放大器、读数和记录系统检测器、放大器、读数和记录系统检测器、放大器、读数和记录系统检测器、放大器、读数和记录系统第16页,本讲稿共30页仪器类型仪器类型第17页,本讲稿共30页10-410-4定量分析方法标注定量分析方法标注标准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共存组分间互不干扰)共存组分间互不干扰)共存组分间互不干扰)共存组分间互不干扰)配一组浓度合适的标准溶液系列由第浓度到高浓度配一组浓度合适的标准溶液系列由第浓度到高浓度配一组浓度合适的标准溶液系列由第浓度到高

13、浓度配一组浓度合适的标准溶液系列由第浓度到高浓度分别测定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分别测定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分别测定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分别测定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绘制作图,绘制作图,绘制作图,绘制A-cA-c标准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吸标准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吸标准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吸标准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吸光度,有光度,有光度,有光度,有A-cA-c标准其曲线求得溶液中待测元素浓度标准其曲线求得溶液中待测元素浓度标准其曲线求得溶液中待测元素浓度标准其曲线求得溶液中待测元素浓度A AC

14、 C第18页,本讲稿共30页标准加入法标准加入法 取等量的试样溶液,分别加入浓度为取等量的试样溶液,分别加入浓度为取等量的试样溶液,分别加入浓度为取等量的试样溶液,分别加入浓度为0 0、c c1 1、c c2 2、c c3 3的标准溶液,稀释到同一体积后,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的标准溶液,稀释到同一体积后,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的标准溶液,稀释到同一体积后,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的标准溶液,稀释到同一体积后,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吸光度。以加入的被测元素浓度为横坐标,对应吸光定吸光度。以加入的被测元素浓度为横坐标,对应吸光定吸光度。以加入的被测元素浓度为横坐标,对应吸光定吸光度。以加入的被测元素浓度为横坐标

15、,对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度为纵坐标,绘制度为纵坐标,绘制度为纵坐标,绘制A-cA-c曲线图,延长曲线至与横坐标相曲线图,延长曲线至与横坐标相曲线图,延长曲线至与横坐标相曲线图,延长曲线至与横坐标相交处,即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浓度。交处,即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浓度。交处,即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浓度。交处,即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浓度。A AC C0 0第19页,本讲稿共30页10-510-5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干扰及其抑制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干扰及其抑制电离干扰电离干扰 由于基态原子电离而造成的干扰,使火焰中待测由于基态原子电离而造成的干扰,使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量减少,测定结果偏低。元素的基态原

16、子数量减少,测定结果偏低。消除方法:降低火焰温度;加入比待测元素更易消除方法:降低火焰温度;加入比待测元素更易电离的物质;电离的物质;化学干扰:化学干扰:待测元素与试样中共存组分或火焰成分发生化学待测元素与试样中共存组分或火焰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原子化程度改变所总称的干扰。反应,引起原子化程度改变所总称的干扰。消除方法:加入释放剂;加入保护剂;加入基体改进消除方法:加入释放剂;加入保护剂;加入基体改进剂;剂;第20页,本讲稿共30页物理干扰:试样的物理性质改变所引起的干扰(粘度、试样的物理性质改变所引起的干扰(粘度、试样的物理性质改变所引起的干扰(粘度、试样的物理性质改变所引起的干扰(粘度、

17、密度、表面张力)密度、表面张力)密度、表面张力)密度、表面张力)光源干扰:光源干扰:谱线干扰谱线干扰谱线干扰谱线干扰-当光源产生的共振新附近存在有非待测元当光源产生的共振新附近存在有非待测元当光源产生的共振新附近存在有非待测元当光源产生的共振新附近存在有非待测元素的谱线,或试样中待测元素共振线与另一元素吸收素的谱线,或试样中待测元素共振线与另一元素吸收素的谱线,或试样中待测元素共振线与另一元素吸收素的谱线,或试样中待测元素共振线与另一元素吸收线十分接近时,均会产生谱线干扰。线十分接近时,均会产生谱线干扰。线十分接近时,均会产生谱线干扰。线十分接近时,均会产生谱线干扰。背景干扰背景干扰背景干扰背

18、景干扰在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气态分子、氧化物在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气态分子、氧化物在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气态分子、氧化物在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气态分子、氧化物和盐类分子等对光源共振辐射产生吸收而引起的干扰;和盐类分子等对光源共振辐射产生吸收而引起的干扰;和盐类分子等对光源共振辐射产生吸收而引起的干扰;和盐类分子等对光源共振辐射产生吸收而引起的干扰;或产生的固体微粒对光产生散射而引起的干扰。或产生的固体微粒对光产生散射而引起的干扰。或产生的固体微粒对光产生散射而引起的干扰。或产生的固体微粒对光产生散射而引起的干扰。第21页,本讲稿共30页10-610-6灵敏度、检出极限、测定条件的选择灵敏度、检出极限、

19、测定条件的选择灵敏度灵敏度定义:定义:定义:定义:S=dA/dcS=dA/dc 待测元素的浓度改变一个微小量(待测元素的浓度改变一个微小量(待测元素的浓度改变一个微小量(待测元素的浓度改变一个微小量(dcdcdcdc)时,吸光)时,吸光)时,吸光)时,吸光度的变化量(度的变化量(度的变化量(度的变化量(dAdAdAdA)S-S-校正曲线的斜率校正曲线的斜率校正曲线的斜率校正曲线的斜率火焰原子吸收法中常用特征浓度表示灵敏度火焰原子吸收法中常用特征浓度表示灵敏度特征浓度为:特征浓度为:特征浓度为:特征浓度为:产生产生产生产生1%1%1%1%的吸收或能产生的吸收或能产生的吸收或能产生的吸收或能产生0

20、.00440.00440.00440.0044吸光度吸光度吸光度吸光度时待测元素的浓度。单位时待测元素的浓度。单位时待测元素的浓度。单位时待测元素的浓度。单位 单位:单位:单位:单位:gg(mL1%mL1%)-1-1第22页,本讲稿共30页石墨炉中常用特征浓度表示灵敏度石墨炉中常用特征浓度表示灵敏度石墨炉中常用特征浓度表示灵敏度石墨炉中常用特征浓度表示灵敏度特征浓度:特征浓度:能产生能产生能产生能产生1%1%1%1%的吸收或能产生的吸收或能产生的吸收或能产生的吸收或能产生0.00440.00440.00440.0044吸光度吸光度吸光度吸光度是待测元素的质量。是待测元素的质量。是待测元素的质量

21、。是待测元素的质量。单位:单位:单位:单位:gg(1%1%)-1-1例:例:已知镁溶液的浓度为已知镁溶液的浓度为已知镁溶液的浓度为已知镁溶液的浓度为0.4 0.4 0.4 0.4 g g g g mL-1mL-1mL-1mL-1,用空气,用空气,用空气,用空气-乙炔乙炔乙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得吸光度为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得吸光度为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得吸光度为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得吸光度为0.2250.2250.2250.225,求镁的特征浓度,求镁的特征浓度,求镁的特征浓度,求镁的特征浓度第23页,本讲稿共30页检出极限检出极限 仪器能以适当的置信度检出的待测元素的最小浓仪器能以适当的置信度检出的待测

22、元素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空白溶液吸光度信号标准偏差的度或最小量。(空白溶液吸光度信号标准偏差的3倍倍所对应的待测元素浓度或质量)所对应的待测元素浓度或质量)检出极限是衡量仪器性能的一项重要综合指标检出极限是衡量仪器性能的一项重要综合指标火焰原子吸收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法:第24页,本讲稿共30页测定条件的选择:测定条件的选择:分析线分析线分析线分析线 通常选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通常选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通常选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通常选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空心阴极灯电流空心阴极灯电流空心阴极灯电流空心阴极灯电流 保证稳定和强度,尽

23、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保证稳定和强度,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保证稳定和强度,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保证稳定和强度,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狭缝宽度狭缝宽度狭缝宽度狭缝宽度 无邻近干扰谱线时,狭缝适当增宽无邻近干扰谱线时,狭缝适当增宽无邻近干扰谱线时,狭缝适当增宽无邻近干扰谱线时,狭缝适当增宽火焰火焰火焰火焰 根据用途选择火焰的类型(富然、贫燃)和状态根据用途选择火焰的类型(富然、贫燃)和状态根据用途选择火焰的类型(富然、贫燃)和状态根据用途选择火焰的类型(富然、贫燃)和状态观测高度(燃烧头高度)观测高度(燃烧头高度)观测高度(燃烧头高度)观测高度(燃烧头高度)调整光束与火焰的燃烧头高度,保证灵敏度和稳调整

24、光束与火焰的燃烧头高度,保证灵敏度和稳调整光束与火焰的燃烧头高度,保证灵敏度和稳调整光束与火焰的燃烧头高度,保证灵敏度和稳定性定性定性定性第25页,本讲稿共30页10-710-7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电磁波谱电磁波谱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 从射线到无线电波,以接近光速传播的能量从射线到无线电波,以接近光速传播的能量从射线到无线电波,以接近光速传播的能量从射线到无线电波,以接近光速传播的能量电磁波谱电磁波谱电磁波谱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按波长(频率、波数、能量)大小的顺电磁辐射按波长(频率、波数、能量)大小的顺电磁辐射按波长(频率、波数、能量)大小的顺电磁辐射按波长(频率、波

25、数、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所得到的波谱图序排列所得到的波谱图序排列所得到的波谱图序排列所得到的波谱图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物质能都选择性地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从基物质能都选择性地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从基物质能都选择性地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从基物质能都选择性地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从基态或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并可以在通过光的形势将态或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并可以在通过光的形势将态或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并可以在通过光的形势将态或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并可以在通过光的形势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跃迁回到低能级或基态。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

26、,跃迁回到低能级或基态。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跃迁回到低能级或基态。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跃迁回到低能级或基态。光作用于物质是,还可以发生折射、反射、衍光作用于物质是,还可以发生折射、反射、衍光作用于物质是,还可以发生折射、反射、衍光作用于物质是,还可以发生折射、反射、衍射、偏振及散射等现象。(非光谱分析)射、偏振及散射等现象。(非光谱分析)射、偏振及散射等现象。(非光谱分析)射、偏振及散射等现象。(非光谱分析)第26页,本讲稿共30页 高能辐射区高能辐射区高能辐射区高能辐射区 射线射线射线射线 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

27、迁 射线射线射线射线 来自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来自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来自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来自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光学光谱区光学光谱区光学光谱区光学光谱区 紫外光紫外光紫外光紫外光 来自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来自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来自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来自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可见光可见光可见光可见光 红外光红外光红外光红外光 来自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来自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来自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来自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波谱区波谱区波谱区 微波微波微波微波 来自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来自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来自分子转动

28、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来自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无线电波 来自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来自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来自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来自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电磁波谱:电磁波谱:电磁波谱:电磁波谱:射线射线 X 射线射线紫外光紫外光可见光可见光红外光红外光微波微波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按能量交换方向分按能量交换方向分按能量交换方向分按能量交换方向分 吸收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吸收光谱法 发射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发射光谱法 按作用结果不同分按作用结果不同分按作用结果不同分按作用结果不同分 原子光谱原子光谱原子光谱原子光谱线状光谱线状光谱线状光谱线状光谱 分子光谱

29、分子光谱分子光谱分子光谱带状光谱带状光谱带状光谱带状光谱光光光光谱谱谱谱法法法法第27页,本讲稿共30页波谱区波谱区波谱区波谱区波长范围波长范围波长范围波长范围光子能量光子能量光子能量光子能量/eV/eV/eV/eV能级跃迁类型能级跃迁类型能级跃迁类型能级跃迁类型 射线区射线区射线区射线区0.005nm2.5105原子核能级原子核能级原子核能级原子核能级X X X X 射线区射线区射线区射线区0.005-10nm2.5105-1.2102内层电子能级内层电子能级内层电子能级内层电子能级远紫外区远紫外区远紫外区远紫外区10-200nm1.2102-6.2近紫外区近紫外区近紫外区近紫外区200-4

30、00nm6.2-3.1原子的电子能级或原子的电子能级或原子的电子能级或原子的电子能级或分子的成键能级分子的成键能级分子的成键能级分子的成键能级可见光区可见光区可见光区可见光区400-780nm3.1-1.7近红外区近红外区近红外区近红外区0.78-2.5m1.7-0.5分子振动能级分子振动能级分子振动能级分子振动能级中红外区中红外区中红外区中红外区2.5-50m0.5-0.025远红外区远红外区远红外区远红外区50-1000m2.510-2-1.210-4分子转动能级分子转动能级分子转动能级分子转动能级微波区微波区微波区微波区0.1-100cm1.210-4-1.210-7射频区射频区射频区射

31、频区1-1000m1.210-6-1.210-9电子自旋或核自旋能级电子自旋或核自旋能级电子自旋或核自旋能级电子自旋或核自旋能级电磁波谱区电磁波谱区电磁波谱区电磁波谱区第28页,本讲稿共30页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原子光谱:原子光谱:原子光谱:原子光谱: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受到辐射后,在不同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受到辐射后,在不同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受到辐射后,在不同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受到辐射后,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各种光谱线的集合,每条谱线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各种光谱线的集合,每条谱线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各种光谱线的集合,每条谱线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各种光谱线的集

32、合,每条谱线代表了一种跃迁。代表了一种跃迁。代表了一种跃迁。代表了一种跃迁。原子光谱线是线性光谱线原子光谱线是线性光谱线原子光谱线是线性光谱线原子光谱线是线性光谱线元素由第一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最强,称元素由第一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最强,称元素由第一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最强,称元素由第一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最强,称为共振线(元素的特征谱线)为共振线(元素的特征谱线)为共振线(元素的特征谱线)为共振线(元素的特征谱线)分子光谱:分子光谱:分子光谱:分子光谱:产生于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产生于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产生于分子中

33、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产生于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化。化。化。分子激发时仅产生转动能级跃迁分子激发时仅产生转动能级跃迁分子激发时仅产生转动能级跃迁分子激发时仅产生转动能级跃迁-远红外吸收光谱远红外吸收光谱远红外吸收光谱远红外吸收光谱 振动能级跃迁振动能级跃迁振动能级跃迁振动能级跃迁-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 电子能级跃迁电子能级跃迁电子能级跃迁电子能级跃迁-紫外紫外紫外紫外-可见光谱可见光谱可见光谱可见光谱分子光谱时连续光谱(带状光谱)分子光谱时连续光谱(带状光谱)分子光谱时连续光谱(带状光谱)分子光谱时连续光谱(带状光谱)分子发生电子跃迁时,必然存在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分子发生电子跃迁时,必然存在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分子发生电子跃迁时,必然存在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分子发生电子跃迁时,必然存在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第29页,本讲稿共30页项目项目原子吸收法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相相同同分析原理吸收原理吸收原理能级电子跃迁电子跃迁定量分析的依据A=kbcA=kNb(A=KC)不不同同光谱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光源锐线光源连续光源单色器位置原子化器和检测器之间光源和吸收池之间原子吸收与分光光度法的比较原子吸收与分光光度法的比较第30页,本讲稿共3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