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3篇 教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6415859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3篇 教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3篇 教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3篇 教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3篇 教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3篇 教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3篇 教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1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学问与实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务、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驾驭学问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实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实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3、口头表达实力的熬炼。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正确相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建历史的动

2、力相互关系。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觉图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驾驭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距今年头,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育学生的读图和识图实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实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加民族骄傲感。(2)正确相识人类历史的起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

3、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觉图板书设计: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自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导入新课: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闻,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闻。展示多

4、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鼓动学生争先回答,依据实际状况确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简洁介绍考古的一些学问,如化石、定年方法等。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二、 北京人发觉时间:1929年发觉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头:2070万年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运用工具,运用自然火三、 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巩固练习:(见课件)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索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

5、发觉的时间、地点、生存年头、体貌特征。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头,分组探讨依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探讨。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依次,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依次。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白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读第5页最终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头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

6、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运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窟中发觉海蚶壳说明白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探讨后回答。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学问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实行分组抢答的形式。多媒体展示,激励学生自己动手。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相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

7、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建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觉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

8、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过程(1)老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改变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足够,须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起先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相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视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立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视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

9、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详细地点后,启发学生视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状况,找寻分布特点。(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终一段小字,然后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四)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情愿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

10、么?(依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随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好用的表格,对所学学问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五)举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闻、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学问。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夫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河姆渡居民会建立房屋,还会开挖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2、

11、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三、大汶口居民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第3课 华夏之祖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闻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育学生搜集信息的实力、快速阅读历史学问的实力及归纳概括的实力等。2、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相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加民族意识。方法:采纳讲解并描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

12、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闻,呈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教学资源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一直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2学问与实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务、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驾驭学问的要求。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实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实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3、口

13、头表达实力的熬炼。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要求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2、观点显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课时1课时课型活动课方式与方法以探讨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活动:成语故事表演1.从课文或参考书中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列出书目。2.选出你们最喜爱的一则成语故事。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1)写故事稿。(2)扮演故事中A、B、C角。(3)尽量想方法打算一些协助性的道具(留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服装等,请参考课文插图)。2.

14、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演讲各自打算的成语故事。1.谈谈你参加活动的感想。2.从你扮演的人物的立场、角度谈谈对所演讲的历史故事的看法。3.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各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激励为主,让全部的学生尝试胜利的喜悦)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3民族团结是人民教化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

15、县。这一政策胜利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样,共同发展。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驾驭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究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楚的相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许多尝试,其中有胜利的阅历,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实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育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在学习中驾驭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缘由、内容和

16、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吸取历史学问,训练学生识图的实力,并激励学生即时运用学问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训练学生通过小组探讨体会合作、沟通所带来的学习乐趣。过程与方法:采纳情境教学,通过结合四川当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真实材料,创设为老师做向导的情境,完成对民族区域自治由名称到地位,由含义到缘由的层层深化的学习。通过对所供应学习材料的选择性阅读,组织学生探究探讨阿坝州的发展改变及缘由,引导学生驾驭历史学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设计课后活动“查找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将

17、本课的学习升华。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结合本地历史,培育学生酷爱家乡、关注家乡建设事业的品质,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真实的感受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旺盛的根本保证。从而进一步相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课后活动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志向。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解决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化,相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学生在改错环节中通过订正错误结论,自发的感悟和体验自治政策的基础、前提与核心,从而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

18、施的缘由。解决策略:通过对阿坝地区古代、近代各民族交往概况的归纳,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建的,各族人民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力气,得出应当同等对待和团结各族人民,进而得出:唯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方能实现对各民族的充分敬重与真正同等。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及五十六个民族图片。进入教室, 观看视频或倾听歌曲。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民族团结的气氛,创建出学习本课的良好情境。引入“猜一猜”:展示老师旅游的照片,让学生揣测拍摄地点。讲解并描述:虽然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的旅行留下了美妙印象,但也产生了许多疑问,所以邀请本地同学做向导,故地重游,解决疑问。看照片

19、,发觉它们拍摄于本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的景点九寨沟(因老师的邀请对下面的教学活动产生新奇)。首先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令学生发觉,本课学习可能与自己的家乡四川省有关,并产生主子翁的意识,激发学习的爱好。新课学习一、 走进四川观民族投影:四川省民族分布概况资料。提问:通过材料,大家能否说出四川省民族分布的特点?点评学生回答后讲解并描述:四川省的民族分布特点与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大体相同。提问:谁能在课本中快速找到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讲解并描述:自秦朝起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便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频繁迁徙、相互融合至今已形成了相互依存、不行分别的关系,下面让咱们走进阿坝,来进一步了解新中国的民族关系吧。

20、阅读材料并得出如下结论: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多,一些少数民族聚居而大部分民族杂居在一起。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回答: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通过运用地方史材料,增加学生的学习爱好,并训练其阅读的实力,同时紧密联系课本,让学生体会到课本所述的学问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新课学习二、 重游阿坝看自治问题1:阿坝作为行政区划的全称是什么?这一名称体现了我国哪项制度?用书上的语言回答这一制度在我国有怎样的地位?点评讲解并描述,并投影出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提问:除了阿坝这样的自治州外,我国还建立了哪些级别的自治地方?大家齐声回答投影: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点评并对建立自治地方的状况作简要补充,以突出其广泛

21、性。问题2:照片阿坝州召开第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中体现出今日的阿坝人拥有哪些权利?点评并总结:参政议政,当家作主,引出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问题3:阅读与阿坝州历史有关的材料,说说由古至今,阿坝地区各族人民是如何相处的?点评并归纳出:古代相互交融,近代休戚与共,历史和现实确定了各民族必需同等、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真正的实现了这一点。投影:某位同学的错误相识,提问:屏幕上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是否正确。投影:1954年宪法书影。点评并总结出:自治的前提、基础、核心与目的。过渡: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之后,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仍以阿坝州为例,进行小组探讨。学生说出: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自

22、治二字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并回答: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依地图回答五个自治区的建立状况。学生就图片进行回答,如: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代表等。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内容,发觉历史为各族人民共同创的,将来需各族人民共建,必需各族同等,团结一心。通过对错误言论的辨析,进一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内涵。通过名称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明确该制度的名称、地位。训练学生的读图实力,与初中地理学科间学问相互渗透。通过对图片进行提问,培育学生对各类资料的运用实力。在探讨和发言中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当今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并感受到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通过辨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热

23、忱,并藉此深化理解这一政策。新课学习三、 整理资料见发展活动:课前分发本课学案,内容为阿坝州民主改革、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文教事业建州前后的概况。问题1:请选择一组你感爱好的材料,结合课本议一议阿坝自治州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哪些因素促成了阿坝州的巨变?问题2:依据探讨结果,你能从中得出我国政府实行的又一项民族政策吗?点评后讲解并描述:综合大家的结论,可知:各民族共同发展为我国又一项基本国策。问题3:课本上还列举了哪些民族发展的典型事例?点评后提问:现阶段我国为推动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西部大发展实施的战略是什么?投影:播放视频西部大开发 四川大跨越。老师强调:西部大开发的概况和意义

24、。学生各取所需,完成设计好的学案,时间允许的状况下进行沟通。学生分别阐述阿坝州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变及造成巨变的缘由。学生探讨后发言。阅读课本,找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实现共同发展的例子。观看视频,了解国家政策对家乡社会生活的影响。采纳分组学习,自选材料的方式,以学生为本,敬重其爱好爱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结合课本与视频资料,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课堂小结讲解并描述:今日通过与大家的游历和资料整理,我们共同完成了今日的学习任务,我对阿坝地区的相识也加深了。大家是否也驾驭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活动:请大家说出在今日的学习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体现我国民族关系的词语板书:相关词汇,突出“民族

25、团结”学生自主发言,回忆本课所学学问,并从众多词汇中发觉本课民族团结的主题,进而得出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学生可在本环节中自主回忆所学的学问,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回顾本课主题。拓展老师:简述青海玉树“4.14”震灾,与学生沟通感受。投影:播放图片及歌曲我们是一家人。提问:在四川震灾两周年之际,请大家共同鼓舞玉树同胞,让他们感受民族大团结的力气。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该环节的活动,培育民族情感,并培育其坚毅的意志,相互激励,互帮互助的精神等。课后延长提问:民族团结的事业须要大家来维护,你能举出更多对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共同发展有贡献的人物吗?学生自主发言或课后查找。将课堂学习延长至课外。教学设计小结:本课设计重在运用乡土材料,以课本学问为基础,在教学各环节设计的过程中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原则,注意学生实力的训练与情感的培育,力争在教学中,从学生的需求动身,让学习在情境中步步延长,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