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409109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感受朴实自然的口语色调。2.分析杜十娘、李甲、孙富几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3.鉴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胜利塑造。4.感受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华蜜生活的精神。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冯梦龙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行复合。”封建社会的女性就处于这种可怜的地位上,传统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华蜜的追求压制到了最低限度,这要求中没有爱情,没有敬重,而只有被社会所承认的婚约。2、作者冯梦龙,在评述当时的说书艺术时说:“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

2、,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盄,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其实他的小说也追求这种效果,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打动了多数读者的心。二、介绍作家作品: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名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他少有才气,曾嬉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须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缘由;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扬,最终忧愤而死。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

3、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在小说方面,他除编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间歌曲桂枝儿山歌等。此外他还改编了精忠旗酒家佣等戏曲,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话本”原指“说话人”所用的底本。后来有一些底本经过“说话人”不断地丰富,经过文人加工,渐渐成为供人阅读的短篇小说。这种短篇小说也就被称为“话本”。文人(主要是明代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就称为“拟话本”。冯梦龙搜集了宋、元、明三代五百多年中的“话本”和“拟话本”加以整理、修改

4、和重写,并加入他自己的创作,共120个短篇,编成“三言”。话本又可称为平话小说,它对我国小说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三言”是平话小说的总汇,也是探讨短篇平话小说的重要材料。“三言”编选的目的在于“喻世”“警世”“醒世”。作者怜悯弱者:孤儿寡妇、妇女、农夫、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对于压迫者的凶残、贪鄙、狡猾,表示了极大的愤恨。但是书中也夹杂一些迷信、宿命论以及义仆报主之类的思想,这是阅读时应当加以分析批判的。“三言”中优秀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有许多篇的主题,是对爱情和友情的歌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美妙的情操。从故事的完整,特性的显明,语

5、言的生动和富有活力这些方面来看,无疑地是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三、分析情节:1.开端:开头至“若翻悔时,做猪做狗。”写鸨母无义逼李甲,十娘有心欲从良。2.发展:“是夜,十娘与公子议及终身之事”至“各各垂泪而别。”写柳遇春仗义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随官人。3.发展:“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写孙富歹意破姻缘,李甲薄情卖佳人。4.高潮:“却说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鱼之腹。”写痴情女怒沉百宝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5.结局:最终一段。写李甲追悔成狂疾,孙富担惊为怯鬼四、情节设疑1.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提示:想摆脱苦海,寻机从良。)2.杜十娘自己有银

6、两,为什么不早告知李甲,而让他犯难?(提示:摸索李甲的诚意。)3.李甲筹集到银两赎出她后,她为什么还是不把实情告知于他?(并未对李甲完全放心。)4.杜十娘为什么不选择走别的路,非要选择自杀?(提示:从良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而今希望破灭,只有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不满和抗拒。)5.杜十娘是爱李甲的,为什么不在把百宝箱送给李甲之后,才投江而死?(提示:她已深刻地相识到自己选错了人,既然不是真正的爱情,她为什么还要把东西留给李甲那?)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三。其次课时一.复述故事情节二.分析评价主子公的人物形象:1.杜十娘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结合课后练习二,先列提纲,培育学生的概括

7、实力。(激励多种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确定)杜十娘漂亮。(外貌描写)杜十娘热忱,心地和善。(李甲手头越紧,她心头越热)杜十娘聪慧。(不露富,考验李甲)杜十娘刚毅、坚决。(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作品主子公杜十娘是一个漂亮、和善、聪慧、坚毅的女子。杜十娘的漂亮,课本的第2段有正面的描述:“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当李甲“囊售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甘愿受鸨母的咒骂,甚至干脆跟鸨母冲突起来,足见其和善与热忱。杜十娘的聪慧才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她为了和李甲

8、结合,做了周全的打算,精密的安排。她用计骗过了狡猾的老鸨,把出卖声色所得的金银财宝贮存起来,非常有效地运用这些财宝。她深知礼教的力气,估计会受到李甲家庭的反对,所以对以后的去处作了种种支配。二是她的多才多艺,文中有“妙音,六院推首。风吟鸾吹不足喻其美”之语。当她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羞辱的地位时,苦痛悲观,但仍刚毅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有意装扮得那样整齐,督促李甲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人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信任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自己关于华蜜生活志向的幻

9、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抗拒。杜十娘这种至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毅和坚毅。2.李甲的人物形象: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他已经到了快要被鸨母赶出去的地步了,这时,十娘却同他商议托身的事。假如他是个坚毅而不自私的人,就会像十娘那样坚决地主动地想办法。但是,他不是这样的人。既能脱出逆境,又能得到十娘,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所以他也去多方借钱。可是,他到处被动,而且一遇到困难就心灰意懒,没精打采,这说明他对十娘并不忠诚,十娘由于自己的努力,跳出了火坑。这事实上也是救了李甲,使他脱出逆境,所以在返家途中,每谈到往事,他“必感谢流涕

10、”。可是,李甲这样的人,既可以因为惧怕“老父性严”而抛弃十娘,也可以在感到困顿贫寒的时候,把十娘当商品卖掉。孙富利用他的这些弱点,用毒辣的手段进行哄骗和破坏,说出“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这些骇人听闻的话,又辟出千金买十娘,这样一来,使李甲既可以不触父怒,躲避了“人之多言”,又有得到“千金”的代价,怯懦而又自私的李甲,当然就中了孙富的毒箭,走上了牺牲别人的可耻的自私自利的道路。3、孙富的形象: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当他抓住李甲的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

11、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4鸨母的形象:只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的下三流货色。5、柳遇春的形象: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三、综合分析,鉴赏1、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对追求华蜜、被迫牺牲的妇女寄予深切的怜悯,对背信弃义的纨子弟和破坏他人华蜜的阴险小人表现了极大的憎恨。2、小说末尾,写李甲、孙富不久死去,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作品结尾写李甲重病、孙富不久死去,表现了作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这是源自佛教的思想,影响着古人的思维方式。3、杜十娘为什么要投河?除了投河还有其它方法

12、么?杜十娘投河是因为她对爱情的彻底悲观。她追求的不仅仅是婚姻,而是爱情。否则区区一千两卖价,完全可以自行加倍买回。那盐商孙某若死贪美色拒收金钱,杜完全可以买通官家,将此不识趣者锒铛入狱。若白道走不通那咱们走黑道,雇个游侠,将李甲孙某在月黑风高夜杀了灭口,全部凭证取回。婚姻证件自然作废,买卖合同以无效处理,当船只靠岸,杜十娘已彻底回来自由身,不受命于妓院,不受命于夫君,成为单身贵族。 此后,杜十娘可以作N种选择。 回到最熟识的地方。 原来的鸨妈是欢迎她的,做为妓院花魁,卖价仍旧高。况且已是自由人,不须要再次卖身,不过是做妓院的客座红牌。只是将心比心,对旧式妇女来讲,面子上好像过不去。当时赎身从良

13、,已经断了与旧院子的恩义,这样子再回去,自己给自己耳光。 那么,或者去别的妓院谋生活。身上所携财宝,做为养老用。重新起先接客生涯,不过是为了有些事情做,每天不致孤独空虚。以其美貌姿色,到哪里都可以红起来。因不愁衣食,所以店大欺客,看谁顺眼挑谁,心下不会太牵强。这样的职业,算得优差。 创立自己的企业: 杜之本意,是嫁与李甲,假如夫家接受她,她就扮贤妻良母做她的夫人,假如夫家不接受她,她完全可以带李郎独立门户,如白娘子般在背后出钱出力,过完备丰裕的二人世界。 但是李甲鼠目寸光,无福消受。那么杜以雄厚资产,若不愿再入虎穴,完全可以创立自己的妓院。若喜爱劳碌与社交,那么就亲任鸨母,若不愿辛苦,那么就做

14、董事长,让下面的人打理一切,每年坐收渔利。将来遇到另外的可心人,可以如李瓶般携丰厚资产嫁过去。 隐瞒出身,再世为人: 隔了遥远的时间,我很难真正体会当时杜十娘的心态。或许对那时候的妇女而言,社会压力浩大,名声最要紧,不象现在这样,笑贫不笑娼。有了花寨历史,总归是一样霉点,难以洗净。 杜小姐大可以从京城消逝,找另外的城市卷土重来。当时应当还是属于户籍管理制度。可是因交通不便利,信息传送缓慢,人口流淌的管理特别差。 比如到扬州买个院子,闭门不出,买几名奴仆管家,用钱买下个干妈,从今自称富有双亲早死,被干妈在闺中养大,清白无辜。有才有貌有嫁妆,不愁嫁不到好男人。从今不再抛头露面,在家相夫教子。若丈夫

15、日后不幸有外遇,自己有余钱,也不必怕,完全可以离婚一嫁二嫁三嫁。 爱情面前不必讲自尊。 我替杜十娘设计了N种生活,然而,没有计算之内的,是她真正爱李甲这个人,且是唯一的爱。 李甲的错误,在于钱都在父亲大人手里,父亲不认儿媳要断绝经济支持,他立即无计可施,手头拮拘,不得已出此下策,将身边女人卖掉。他事前可不知道杜十娘腰缠万贯。夫妻之间,贵在沟通。都怪杜十娘不早告知他,既免了他数月来为钱苦恼,也免了她自己的被转手。 杜十娘假如真爱这个人,以今日已婚妇女标准,还是可以挽回的。李甲不是苦痛流涕表示一万分的忏悔了吗?他又不是爱上了别的女人。杜十娘爽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旧事不提,再给他次机会吧。或许从今真

16、的就执子之手白头到老了。 这么多种计算,这么多条路,条条大路可通自由华蜜生活。我替杜十娘惋惜。她几乎具备全部做华蜜欢乐女人的资本:年轻,美貌,富有。然而她眼光不准,遇到克星,从今香消玉殒命归黄泉魂飞魄散。 或许对她而言,世间最在乎的人背叛了她的感情与信任,对于性情刚烈的她已是致命打击,爱情上假如无望,悲愤交集之下,金钱美貌等同于尘土,此世已无丝毫可留恋。 因此,我在这里用一颗现代女性的心一个冷静女人的头脑安排着她的财宝设计着她可以走的路,但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她最终还是在那船上心碎落泪,挥手散尽身边物,怒投江心,找寻她无嗔无怨的世界去了。4、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定的?依据是什么?杜十娘的

17、悲剧是必定的。她是京华名妓,以自己的美貌、聪慧和才情赢到了公子王孙们的欢心。但是她不愿过那种非人的生活,“久有从良之志”,遇到性儿温存、忠厚志诚的李甲,就把真正的爱情献给了他。在李甲“囊无一钱,衣衫都典尽”遭到虔婆驱除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命运与李甲紧紧地结合起来,并对李甲反复地进行爱情的考验,最终完全信任李甲是个忠实的情侣,于是帮助李甲设法把她从火坑中赎出,结成真正的夫妻。她怀着成功的喜悦和对华蜜生活的向往,跟着经过急难考验的情侣,奔向了自由的天地。但是,杜十娘却没有料到,在她所生活的时代,对妇女来说,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火坑;特殊是她所依靠的李甲,却原来是个怯懦、自私、卑鄙的伪君子。她的考虑,她

18、的幻想,她的努力和挣扎,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如磐重压之下,显得何等微弱无力!李甲和孙富在酒楼上的一番简短的谈话,就轻易地粉碎了杜十娘的幻想,使她又一次被推到了被人买卖玩弄的商品地位上。这就向读者提出了一个肃穆的问题:为什么杜十娘这样缜密的算计,却敌不过酒楼上几分钟的谈话呢?很明显,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缘由,不仅仅是由于李甲的自私、卑鄙和怯懦,更主要的是由于潜在的封建压迫和社会的邪恶势力。在封建社会里,不允许有身份的人去娶这种“娼妓贱妾”,不能“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相反,买卖妇女的行为,却是允许的。李甲、孙富的性格,正是这种社会道德观的产物。李甲之父李布政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虽然没有出场,却客观存

19、在,使怯懦的李甲精神上产生恐惊感。他既爱杜十娘,又不敢带她同归故里。富商子弟孙富利用这种潜在的封建势力和李甲的冲突心理,从中进行破坏,企图以重金买取杜十娘。市侩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逼迫,必定导致杜十娘的悲剧。故事的思想性还在于对封建势力的剧烈的抗拒精神。李甲确定把杜十娘卖给孙富,一场交易好像已经做定,似乎杜十娘的命运是注定了。这时,杜十娘用自己的生命作了最终的搏斗。自杀,是杜十娘当时惟一能摆脱“商品”命运的方法。她一死,孙富不能满意淫欲,李甲无法得到千金,杜十娘也可以摆脱被羞辱被玩弄的生活。杜十娘用自己的生命,向旧社会作了鞭挞、控诉和抗争。宁愿抗拒而死,不愿屈辱而生,这种和黑暗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

20、神,光照千古,具有震慑人心的感情力气。 三、总结故事中的女主子公杜十娘,是个名妓。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小说是把主角杜十娘和李甲、鸨儿、众姐妹以及孙富等人的关系,立体地编织成一个社会生活的整体来加以表现的。它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内心活动、爱好、习惯等,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困难的关系,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面貌。把人和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来表现,小说中的人物就变得那样活灵活现,那样真实可信,那样具有典型意义。杜十娘和其他人物的关系,又是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而逐步表现出来的。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把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

21、建宅”。认为“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需事先筹划,细心支配,否则就不能恰当地运用材料建立房屋。而结构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支配和组织上。本文在艺术上明显地保留了话本的特点,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塑造人物主要是在情节发展中完成,而且善恶分明,性格特点非常突出。作者运用富于特征的细微环节刻画杜十娘的性格。作品描述杜十娘听到李甲“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的话以后,先有惊讶的表示,等到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的意思明白说出后,她却只“冷笑一声”。这些表情,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刚毅和镇静。描述杜十娘督促李甲快去兑银子,“微窥公子”,见李甲“欣欣似有喜色”,这不但刻画出李甲的龌龊心

22、理,也表现出杜十娘感情上所受的沉重打击。在十娘的内心充溢了苦痛的时候,作品出现了一段关于杜十娘“用意修饰”的细微环节描写。明显,这极其深刻地表现了她勇于担当不幸,表现了她另有准备而支不愿使别人识破她的准备,表现了她慎重其事地做最终一次梳妆以告辞人世的心情。这些描写更突出了她的坚毅不屈和有胆有识。杜十娘把描金文具中的各种稀奇的珠宝投掷江中,最终抱匣跳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这些动作,这使杜十娘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胜利地运用对话描写表现杜十娘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杜十娘在跳江以前向李甲所说的一席话,表现了她对华蜜生活的热情追求和这种志向破灭后的痛心,表现了她对“眼内无珠”和“负心薄倖”的李甲的鄙视和忿

23、恨,对自己错误委身和“命之不辰”的无限感慨,表现了她悲愤交集的困难心情。补充资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的多重意象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三言”中的名篇,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或许正是这个缘由,这篇小说被编入了中学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四册的中国古代小说单元中。据考证,杜十娘是冯梦龙依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15651616)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当属明代的“拟话本”。故事叙述的是: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可李甲生性懦弱、自私,虽然也对杜十娘真心爱

24、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他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这个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戏曲、电影,也曾被翻译成外文,流传到日本、欧洲等地,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除了杜十娘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感人以外,小说中的“百宝箱”这个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的意象创建也是其中的重要缘由之一。作者对这个意象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

25、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事实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最终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当地赎出杜十娘。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次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辞柳遇春和众姊妹打算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这是情节发展的其次个阶段。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值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

26、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珍宝一一投之江中,最终自己也“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却悔之晚矣。这是情节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作为连接故事线索的“百宝箱”如同千丈游丝,有萦花粘草之妙;恰似蜻蜓点水,若即若离;又像神龙之宛游,忽隐忽现。“百宝箱”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的四次出现,对情节发展起着示意和推动的作用,前三次出现(其中第一次是示

27、意)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第四次出现,读者才茅塞顿开。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奇妙所在。其次,“百宝箱”是叙事编辑的妙笔。小说中,“百宝箱”先合后开,延长故事的隐私,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详细而言有两点:1.限制叙事距离,形成叙事节奏。“百宝箱”的四次出现,是紧接着前一事务完成的新事务的打算,是在旧惊慌解除之际的新惊慌的来临,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情节跌宕多姿,曲折变化。2.调整叙事视角,制造叙事张力。我国传统小说,叙述故事多采纳全知视角,事务的前因后果、线索的来龙去脉、人物的一生行事等都要向读者交代得一清二楚,否则就会有叙事不完整之嫌。杜十娘

28、却不同,它采纳限知视角,使读者起先并不知道百宝箱为何物,也不知道杜十娘日常隐私积攒百宝箱的详细状况和心态,直到杜十娘被李甲出卖之际,开箱取宝投江之时,才知道她还有一个百宝箱。这样读者就会想到: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又为什么始终不愿把百宝箱的隐私告知李甲?在关键时候又为什么不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白白地将它沉入江底?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答正体现了作者的良苦专心,也是读者理解小说内涵的关键。再次,“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缘由原委是什么?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历史意义如何?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种揣测和诠释,然而却总是不尽人意。比如有人认为,李甲是残害杜十娘的干脆

29、凶手,是他的“负情”把杜十娘推入江中;也有人认为孙富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干脆缘由,假如没有孙富的挑唆,或许李甲不会抛弃杜十娘;还有人认为,把杜十娘的悲剧归因于李甲的负情和孙富的挑唆,都未免简洁化、表面化,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缘由应当是封建礼教,小说正是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笔者以为,第一、二种观点当然过于肤浅,第三种观点看似深刻,却也未免公式化、概念化,未能尽其妙。假如我们从“百宝箱”这个意象入手去解读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蕴,或许是一条新的通途。1.“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我国明代,正是商品经济兴起和旺盛的时期,特地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严峻挑战,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最终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起先动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宗法伦理向利益驱动转变。这种背景在杜十娘这篇小说中是有所交代的:“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常言道:说着钱,便无缘”,“如今的世情,那有顾缓急二字的”,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鸨儿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李布政与杜十娘,孙富与李甲,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正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缘由,她幻想利用“百宝箱”来换取李甲的爱情。12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